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施工管理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存在问题;方法对策
引言:
施工现场管理不仅是建筑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也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主体和多变的自然因素,会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某项具体施工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的合同承包目标,使企业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根据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优质、高速、低耗,已成为工程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现场管理的重要地位
随着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筑行业里建筑施工的方向,要求实现具有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与国际化等多项现代化水平的施工企业。然而高要求的现代化建筑企业,在建筑企业管理方面,有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因而施工现场的管理就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承担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方面的重要责任。实行科学的管理施工现场,可以促使企业提高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适应社会激励的竞争,提高社会效益与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对施工现象的管理,不断完善现场的管理系统,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扎实建筑企业的基础,从容的面对挑战性强、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
工程同时主体项目的建设质量好坏,以及工程造价的高低,都与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障工程的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只能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分析
1.事前策划不足,导致施工混乱。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在组织工程项目管理时只重视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其目的只是响应招标文件,为工程中标服务。缺乏在工程中标后对“施组”的细化和完善,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管理的策划,对工程质量标准、工艺要求、现场布置、人机物进退场、水电使用、废料回收等缺乏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操作中凭经验行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因无明确的现场平面和空间安排,就可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无统一规划的场内道路,材料堆放随意、机具停放无序等。其后果是材料多次转运、通道阻塞、车辆通行不畅、污染环境,影响施工顺利进展等。
2.施工准备不充分,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和优化资源配置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和保障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从而实现工程各项既定目标。但从目前看施工企业项目现场管理普遍还存在缺乏严谨、规范的目标确立、责任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项目部缺乏在进场前补充调查可能影响施工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分析、论证并制定、完善现场管理专项方案的过程,进而仓促进场给以后的施工现场管理带来隐患。另外在资源配置上缺乏对拟实现目标与人、机、料、法、环相互关系的分析判断与协调统一,是造成许多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赶工的“形象”工程或因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胡子”工程的主要原因。
3.施工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操作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的劳动力较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施工单位对农民工又没有进行专业的、有效的岗前培训,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比较困难,表现在不按照标准和规章制度随意操作等混乱现象;此外,还有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组合松散,随意搭配,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的约束,缺乏协同合作的精神等。都给现场管理带来了种种问题。
4.施工目标控制意识淡薄
这里所指的目标包含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效益、合同等各项主要目标。为实现施工目标,过程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核心。但往往为了抢工期,较多的单位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意识和不良倾向,表现在施工操作工艺控制不严、违规作业,如排水工程沟槽开挖,不积极主动开挖坑内排水沟、集水井,排除坑内积水;带水浇筑砼基础、路基土方填筑超厚碾压、砂方填筑不冲水振夯;砖石砌筑座浆不饱满、空洞多……,从而导致众多工程隐患。再例如某些单位缺乏专业对口和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包代管,从而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给作业人员不按规范所要求的工艺、技术质量、安全标准作业有可乘之机,也造成事故不断发生的后果。
5.对文明施工缺乏应有的重视
在很多建筑施工现场,到处可见“脏、乱、差”的景象,施工环境相当恶劣。具体表现在:其一,施工作业条件恶劣,地面坑洼不平,作业面杂乱无章,各功能区域交叉重叠,缺乏对废物、污染物的回收、控制措施。其二,施工现场不注重现场管理制度的执行,制度和标志只是挂在墙上、所在嘴上,缺乏有效的落实和监管。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如不加以克服、任之发展、养成不良习性,其后果必然导致施工企业难以向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规模的方向发展,也将阻碍全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进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建议
1.科学编制现场管理策划,做好各项施工准备。
建筑工程,有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等特点。这就要求施工企業务必做好各项准备,树立实施必须策划在先的的理念,在工程中标后要及时细化、优化“施组”,编制具体的现场管理策划书。例如,进行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计划,并以图表表示,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四新”要求的施工工艺。 2.建立高质量施工现场管理模式,完善强化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现场目标管理责任制
建立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思想和科学化的管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以及一整套严格的现场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管理程序,是快速实现施工现场管理分工合理、协作到位的有效途径。另外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从项目内部管理看,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参次不齐,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或是责任心不强或是财务上控制不严,容易造成资金流失,这些都会加大工程成本,降低施工企业的利润。因此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起一套责任权利相结合的项目现场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尊重现场监理工作,发挥第三方的监控作用
凡事兼听则明,施工方和监理、业主等项目的参与者,并非完全对立,其目标管理在许多方面高度一致。因此,能否发挥项目其他管理方的监控作用是施工企业项目现场管理成败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工程监理工作的核心是预控。监理会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场经验为业主服务,努力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因此施工方应充分利用监理的专业技能,避免施工中的失误和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应尊重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意见,使项目努力实现和谐共贏的目标。
4.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场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现场人员的培训、考核,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乃是至关重要的,现场作业人员(含民工)应具相应的技术素质,否则不予上岗,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够及时进行检查监督,要想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性,就必须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开展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为了充分调动现场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一支纪律严明、安全高效的施工队伍,就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在现场管理过程中要奖赏分明。施工单位要给施工人员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内部凝聚力。要将每项工作任务都落实到位,各岗位职权明确,要做到令行禁止,同时给施工人员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只有这样的建筑施工队伍才能够保证在工期紧迫、任务繁重的时候,每名施工人员听从统一调配,才能够保证施工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5.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探索节能环保绿色施工新模式
现场文明施工实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一种举措,也是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和自身形象的一个窗口。施工单位要着力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节能环保绿色施工是今后工程施工的主要方向。同时,残酷的市场竞争必然要求施工单位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施工模式。目前,国内已有许多施工项目实现了施工用水循环使用、水电管线一次到位、废料再生加工、施工设备(用具)模块化等。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积极采用网络和BIM技术使施工现场管理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结语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应该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等三原则。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应引起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摒弃消极想法,建立新的理念,结合工程的特点、内容、规模、自身条件等,制定有针对性、具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有效措施,特别是项目管理策划的编制,应以规范为准绳,对各项内容做到具体而细化,使其能真正成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性文件。只有不断探索、克服不足,完善自我,才能强化企业,使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何世武等.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分析[J].安徽建筑,2010(02):188-189.
[2]李新汭.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278.
【关键词】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存在问题;方法对策
引言:
施工现场管理不仅是建筑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也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主体和多变的自然因素,会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某项具体施工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的合同承包目标,使企业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根据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优质、高速、低耗,已成为工程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现场管理的重要地位
随着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筑行业里建筑施工的方向,要求实现具有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与国际化等多项现代化水平的施工企业。然而高要求的现代化建筑企业,在建筑企业管理方面,有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因而施工现场的管理就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承担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方面的重要责任。实行科学的管理施工现场,可以促使企业提高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适应社会激励的竞争,提高社会效益与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对施工现象的管理,不断完善现场的管理系统,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扎实建筑企业的基础,从容的面对挑战性强、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
工程同时主体项目的建设质量好坏,以及工程造价的高低,都与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障工程的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只能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分析
1.事前策划不足,导致施工混乱。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在组织工程项目管理时只重视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其目的只是响应招标文件,为工程中标服务。缺乏在工程中标后对“施组”的细化和完善,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管理的策划,对工程质量标准、工艺要求、现场布置、人机物进退场、水电使用、废料回收等缺乏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操作中凭经验行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因无明确的现场平面和空间安排,就可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无统一规划的场内道路,材料堆放随意、机具停放无序等。其后果是材料多次转运、通道阻塞、车辆通行不畅、污染环境,影响施工顺利进展等。
2.施工准备不充分,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和优化资源配置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和保障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从而实现工程各项既定目标。但从目前看施工企业项目现场管理普遍还存在缺乏严谨、规范的目标确立、责任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项目部缺乏在进场前补充调查可能影响施工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分析、论证并制定、完善现场管理专项方案的过程,进而仓促进场给以后的施工现场管理带来隐患。另外在资源配置上缺乏对拟实现目标与人、机、料、法、环相互关系的分析判断与协调统一,是造成许多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赶工的“形象”工程或因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胡子”工程的主要原因。
3.施工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操作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的劳动力较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施工单位对农民工又没有进行专业的、有效的岗前培训,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比较困难,表现在不按照标准和规章制度随意操作等混乱现象;此外,还有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组合松散,随意搭配,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的约束,缺乏协同合作的精神等。都给现场管理带来了种种问题。
4.施工目标控制意识淡薄
这里所指的目标包含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效益、合同等各项主要目标。为实现施工目标,过程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核心。但往往为了抢工期,较多的单位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意识和不良倾向,表现在施工操作工艺控制不严、违规作业,如排水工程沟槽开挖,不积极主动开挖坑内排水沟、集水井,排除坑内积水;带水浇筑砼基础、路基土方填筑超厚碾压、砂方填筑不冲水振夯;砖石砌筑座浆不饱满、空洞多……,从而导致众多工程隐患。再例如某些单位缺乏专业对口和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包代管,从而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给作业人员不按规范所要求的工艺、技术质量、安全标准作业有可乘之机,也造成事故不断发生的后果。
5.对文明施工缺乏应有的重视
在很多建筑施工现场,到处可见“脏、乱、差”的景象,施工环境相当恶劣。具体表现在:其一,施工作业条件恶劣,地面坑洼不平,作业面杂乱无章,各功能区域交叉重叠,缺乏对废物、污染物的回收、控制措施。其二,施工现场不注重现场管理制度的执行,制度和标志只是挂在墙上、所在嘴上,缺乏有效的落实和监管。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如不加以克服、任之发展、养成不良习性,其后果必然导致施工企业难以向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规模的方向发展,也将阻碍全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进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建议
1.科学编制现场管理策划,做好各项施工准备。
建筑工程,有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等特点。这就要求施工企業务必做好各项准备,树立实施必须策划在先的的理念,在工程中标后要及时细化、优化“施组”,编制具体的现场管理策划书。例如,进行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计划,并以图表表示,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四新”要求的施工工艺。 2.建立高质量施工现场管理模式,完善强化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现场目标管理责任制
建立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思想和科学化的管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以及一整套严格的现场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管理程序,是快速实现施工现场管理分工合理、协作到位的有效途径。另外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从项目内部管理看,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参次不齐,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或是责任心不强或是财务上控制不严,容易造成资金流失,这些都会加大工程成本,降低施工企业的利润。因此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起一套责任权利相结合的项目现场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尊重现场监理工作,发挥第三方的监控作用
凡事兼听则明,施工方和监理、业主等项目的参与者,并非完全对立,其目标管理在许多方面高度一致。因此,能否发挥项目其他管理方的监控作用是施工企业项目现场管理成败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工程监理工作的核心是预控。监理会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场经验为业主服务,努力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因此施工方应充分利用监理的专业技能,避免施工中的失误和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应尊重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意见,使项目努力实现和谐共贏的目标。
4.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场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现场人员的培训、考核,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乃是至关重要的,现场作业人员(含民工)应具相应的技术素质,否则不予上岗,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够及时进行检查监督,要想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性,就必须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开展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为了充分调动现场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一支纪律严明、安全高效的施工队伍,就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在现场管理过程中要奖赏分明。施工单位要给施工人员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内部凝聚力。要将每项工作任务都落实到位,各岗位职权明确,要做到令行禁止,同时给施工人员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只有这样的建筑施工队伍才能够保证在工期紧迫、任务繁重的时候,每名施工人员听从统一调配,才能够保证施工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5.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探索节能环保绿色施工新模式
现场文明施工实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一种举措,也是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和自身形象的一个窗口。施工单位要着力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节能环保绿色施工是今后工程施工的主要方向。同时,残酷的市场竞争必然要求施工单位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施工模式。目前,国内已有许多施工项目实现了施工用水循环使用、水电管线一次到位、废料再生加工、施工设备(用具)模块化等。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积极采用网络和BIM技术使施工现场管理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结语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应该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等三原则。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应引起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摒弃消极想法,建立新的理念,结合工程的特点、内容、规模、自身条件等,制定有针对性、具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有效措施,特别是项目管理策划的编制,应以规范为准绳,对各项内容做到具体而细化,使其能真正成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性文件。只有不断探索、克服不足,完善自我,才能强化企业,使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何世武等.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分析[J].安徽建筑,2010(02):188-189.
[2]李新汭.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