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有个大后台

来源 :人与生物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疫场、兽医院、饲料室、育幼室等动物园的附属设施对绝大多数游客来说是陌生的。它们大多不在动物展区内,不对游人开放。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有“动物园后台”之称的地方。
  
  检疫场和饲养场:
  
  动物园中的动物来源有三种途径:新出生、来自野外以及从外单位引进。为保证园中动物和游客不受疫病传染,经后两种途径的动物不能马上进入展区,要先住在一个与园内动物隔离的地方进行检疫,待确定健康无病后才能进园与游人见面。
  北京动物园的检疫场位于长河以北,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这里的兽舍大多是一间笼舍连同一个室外运动场的标准间。隔离期内,饲养员和兽医要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并记录在案。因为传染病的潜伏期大多为30—45天左右,所以隔离时间一般与此等同,鹦鹉最长,为6个月。动物园检疫场不仅要负责园内引进动物的检疫工作,有时还要对一些出口动物进行检疫。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动物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增长,园区内不可能容纳下所有的动物,因此就需要再有一处动物饲养场,来安置这些“超编人员”。
  北京动物园起初的饲养场位于白石桥路南的西郊打石厂(现首都体育馆),当时的饲养场还具有检疫场的功能。1966年,因在该地点筹建首都体育馆,动物园选定十三陵长陵地区作为饲养场新址。十三陵饲养场于1957年建成,现占地约8公顷,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场内建有食肉动物饲养区、杂食动物饲养区、食草动物区、麋鹿圈、野马圈、雉鸡笼、熊猫馆、饲料室等设施。目前饲养的动物主要有四大类:园内繁殖数量较多的动物;年老体弱,身体有残疾而失去展览价值的动物;用于繁殖、建立种群的动物;较为珍稀、怕人,不适合公开展出的动物。由于饲养场位于郊区,空气清新且无游人干扰,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从身体和精神状态上看甚至比园内的动物还好,故又有动物“度假村”或“疗养所”之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园内大部分的大熊猫都饲养在这里,且繁殖得很好,送给英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大熊猫都是从这里提供的;现在动物园的野马和麋鹿种群也都生活在这里,几乎每年都有繁殖。由此可见,十三陵饲养场在珍稀动物繁殖种群的建立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饲料室
  
  有“动物厨房”之称的饲料室位于鹿苑北侧,园内450余种,5000多只陆生动物每日的营养配餐都出自这个大厨房。
  在野外,动物自由摄取所需要的食物,甚至为了食物而迁徙。而圈养的动物只能依靠饲养人员给它们提供食物。动物饲料的种类大约分为天然饲料和加工饲料,有采自大自然的各类牧草、树叶、竹子、五谷杂粮,有新鲜的牛肉、鸡肉、羊肉、猪肉、海洋鱼类(每年动物园都要组织人力去外地为狮、虎等去外地采购新鲜牛羊肉),也有活蹦乱跳的老鼠、蟋蟀、泥鳅、活虾、蝗虫、面包虫等活饲料。园内两栖爬行动物只吃活食,饲料室的充足供给可以确保这些动物,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也不会断顿;还有科研人员精心调制的各类高、低蛋白粒状料等人工补充性饲料,为食草动物和鸟类补充体内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饲养员们配置好饲料后会装上汽车,每天分两次准时运送到各个动物场馆门口,以确保动物们每天都能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
  
  


  兽医院
  
  北京动物园长河北岸有一座二层灰墙、红屋顶的楼房,这就是动物园野生动物的医疗保健中心——兽医院。
  动物园的临床兽医分为两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疾病防治工作。临床兽医每天都要巡诊所管辖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处理发病动物并及时做好当日的工作记录。不仅如此,还要定期对动物场地进行消毒,及时检疫新引进动物,定期检查和驱除寄生虫,并对疑难疾病进行会诊、研究。
  给动物看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些特殊的病号不会说话,更不会告诉人是发烧还是肚子痛,这就需要饲养员细心观察,如果发现动物的精神状况不好,或者它们的排泄物、分泌物出现异常,就要向兽医报告,兽医会马上来给“病号”测呼吸、心跳、体温,必要时还要采样化验。
  确定动物的病情后,进行治疗前要先固定住动物。病兽本来就暴躁易怒,要它们配合治疗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采用捕捉或串笼的方式把它们控制住。体形小的、性情温顺的动物还好控制,一些高等灵长类比如黑猩猩,最怕的就是兽医,一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惊慌失措,四散逃窜,因为它们害怕打针灌药。为了让它们配合治疗,这类动物平时的驯化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有时给一些神经质的大型食草动物和凶猛的食肉动物治疗时必须先进行麻醉,麻醉的剂量必须准确,少了的话治疗还未结束动物就会醒过来,多了的话可能致死。具体治疗方法和过程也因动物的种类而异。比如,动物园里最大的动物大象病了,要输液,针头就得用最大号的,将针头扎在象耳朵上的静脉血管中,再将吊瓶用一根竹竿挑起,高高举过头顶。相反,给小鸟输液时,想找到那针尖大小的血管可就难上加难了,有时扎一针要花好几个小时。给动物服药也要想尽办法,一些易溶的、无异味的可以溶于水中喂,药丸或药片则可以夹在食物中。动物如果得了重病后要住在兽医院的病房内治疗观察,24小时都会有兽医、饲养员看护,直至病愈出院。
  多年来,兽医院的兽医在动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比如,将黑熊的血液输给大熊猫,成功抢救了病危的大熊猫“永亮”等。
  


  
  育幼室和孵化室
  
  每年春天是动物园中动物宝宝出生的高峰季节,这个时候也是动物幼儿园最为繁忙的时候。幼儿园位于动物园东部,紧邻雉鸡苑和杂食动物展区。这里寄养的小动物,以兽类中的灵长动物和食肉动物为主,如黑猩猩、长臂猿、金丝猴、黑豹、非洲狮、东北虎等,有时也会哺育小型食草兽的后代,如羚牛、黑麂等。它们均是被母兽分娆后抛弃或母兽未能自己哺育的年幼动物。
  幼儿园的设施齐全,不仅有育幼箱、冰箱、煤气灶、微波炉、消毒柜、洗衣机、烘干机等设备,还为这些失去母爱的小动物备有大量玩具,以及秋千、栖架等娱乐设施。
  在这里工作的饲养人员,哺育幼兽就像母亲照顾婴儿一样,不但要耐心和细心,还要有充足的野生动物知识。既要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需要配制人工乳,又要及时调整温度、湿度及饲喂手法。小黑猩猩是育幼室的常客,幼儿园为它准备了“早产婴儿培养箱”,温度设定由最初的30℃左右,慢慢随日龄的增长,每隔5—7天下调1℃左右,最后温度掌控在20—25℃为宜。饲养人员会为它们提供人或其他动物的初乳,或者添加人用的提高免疫力的药剂,配合人工乳进行饲喂。为了让有些小动物吃上初乳,动物园有时还不得不向全社会征集刚产完仔的母狗、奶山羊来充当“奶妈”。
  幼儿园里不仅养育着被母兽遗弃的幼婴,还养育着其他动物园送来的动物幼仟。由于这些小动物们生下来就没见过自己的同类,有时被饲养在一起的几种小动物们就成了好朋友,常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育幼室只接受哺乳动物的幼仔,其实,动物园中种类最多的鸟类每年也会大量繁殖,那么它们的后代是如何照料的呢?
  北京动物园检疫场东侧建有一排专门孵化鸟卵的孵化室,里面有5间孵化机房,动物园中的许多雉鸡类、鹤类和鸵鸟的宝宝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有些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鸟类自己并不会孵卵,而为了让有些珍贵的雉鸡类和鹤类提高繁殖率,都可以将卵取出进行人工孵化,幼雏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均比自然孵化条件下的要高。不同种类鸟儿的孵化温度和孵化期也不尽相同,比如雉鸡类孵化期大多不超过一个月,体形较小的石鸡、鹌鹑15—20天即可孵出;雁鸭类、鹤类大多是一个月左右孵出;食火鸡的孵化期可长达近两个月。所以这里工作的饲养员不仅熟悉每种鸟卵的情况,还要24小时三班倒,确保时刻有人值班看护孵卵,幼鸟孵出后还要在温箱内饲养一段时间才能拿到鸟舍中饲养。
其他文献
我们的队伍是一路争论着走上高原的,有时争论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争论的内容包括:气候与人到底谁对草场退化的影响更大?城市与牧区的生活方式对于生态环境来说谁更合理?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应当是什么关系?尽是一些谁也不服谁的话题。尽管缺氧,吵起来气喘吁吁,大家还是热衷于讨论,动不动就宣布“开会!”或许是因为我们突然走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还没有来得及异文化间的交流,就引发了内部的震荡。然而,对公路这一话题
期刊
造就了他那双智慧的眼睛和充满思辨的表达力,是他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尴尬身份和时时处处不无困惑的处境。他是2006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的唯一获奖者,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哈希·扎西多杰,人们习惯地叫他扎多。2007年我们走访的青海省海拔最高的一个村落——措池,就是他和那里的牧民一起在三江源保护区创建的村民协议保护的地方。他说:“我常常感到一种尴尬,我不是社区的,也不是
期刊
2004年10月末的一天,我终于如愿驱车踏上了我向往已久的旅程,采访拍摄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采访前我想象中的衡水湖应该是烟波浩渺、渔米之乡。几次采访拍摄下来,衡水湖以及祖祖辈辈生息在它周围的百姓中许多说不完的故事,让我难以忘怀。  作为一个摄影人能用手中的相机来记录当地百姓的生活和风土人情是我乐此不疲的事。在拍摄衡水湖的过程中,我感到地处平原没有制高点的湖区,很难拍到独特视角的标志性片子,
期刊
“院子里一点绿色都没有”    几乎从上路开始,队伍里就有不同声音。同样面对着黑帐篷,牛羊,有的被浓重的“异文化”气氛所打动,有的却感叹这个地区怎么还如此贫困落后……“移民”自然成了争论的一个主题。其实,关于移民在牧民中也有着极为不同看法,有的认为不应当靠国家养着,那样“就像一个袋子,空空的根本立不起来”:有的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也有的被外面的世界吸引,希望能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我们特意找到了吉卓玛
期刊
没有土地,还能称其为农民吗?在一个叫做“干顷洼”的地方确有这么一群农民。  千顷洼是衡水湖的前身,曾经是一片自然湿地。那时的千顷洼时涝时旱,变化无常,涝时整个地区成为一片汪洋;旱时仅洼地有水,成为大片良田。因此洼里散布着不少村落,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早巳习惯了几千年来水进我退、水退我进的耕种生活。  千顷洼田地几万亩,农民怎么也种不完。涝了,旱了,对村民生活影响也不大。想起当年,顺民庄一位憨厚的老伯
期刊
一个从经济目标向生态目标的转变正在三江源地区大步推进。据2005年9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青海省委,省政府日前决定,今年对三江源地区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考核,要从以国民经济指标考核为主,转到以生态建设指标为主上来。”这是一个理性的重大的转变,也注定是一次深刻而艰难的转变。因为,积极推动这一转变需要直面诸多的问题和歧异,包括需要对许多曾经习惯了的思维和判断,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角度加以重新审视。
期刊
黑颈鹤的“无性婚姻”    1983年,北京动物园仅有的一对黑颈鹤配对并下了蛋。这是个爆炸性的消息。在80年代,全球已知黑颈鹤仅有800多只,这对宝贝产蛋,怎能让人不欢喜?  但欢喜之后就是极度的失望了,那几个蛋都是“白蛋”,这样的蛋没有受精,孵不出小鹤来。当时我们面对这样的失望,只是一个劲地寻思,它们既然都配对了,怎么还会生白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经过翻查资料,了解野生黑颈鹤的习性。我们才知
期刊
当我们结束了在北京动物园里一个多月马不停蹄的采访时,我们的第一感觉并不是完成了一次任务,而是感受到了一次生态理念的强烈碰撞。这已经不只是自然知识的学习,我们被带进了人与自然的深度思考……  没走进北京动物园之前我们就听说,这里的两栖爬行动物馆在国际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北京动物园里有“小动物园”之称,于是它成了我们采访的一个必到之处。  由于里面住着几十种冷血“居民”,两爬馆在许多人眼里是个神秘
期刊
我们来到动物园的草库——这是一个坐落在动物园北侧的草食动物的粮仓,是个游人根本不可能迈人的禁地。保管员打开两扇大铁门,一股草香味迎面扑来。站在将近20米高的草垛下,我们与保管员攀谈起来。原来这里的草是从河北、内蒙、黑龙江、新疆等地买来的,每年都要更新,可是现在草市需求越来越人,草的产地越来越少,价格便越来越高。每年能不能备足符合质量的干草,正在成为这个草库犯准的事。  这使我们想起几天前从动物园的
期刊
在吴园长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幅航拍照片,这是北京动物园的鸟瞰图,从它上面可以找到动物园周围所有的建筑:北京展览馆、北京天文馆、首都体育馆、奥林匹克冰球馆、北京海洋馆,还有造币大厦、中国船舶大厦、西苑宾馆、四达大厦、中苑宾馆……被这些钢筋水泥包围着的是一片在城市里算得上十分开阔的树林,不细看不会发现林间偶尔露出一些建筑的边角。就是在这片绿地上,一百年前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动物园,而今天它正在这里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