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谎言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5月15日,退休工人张邦忠的妻子任玉琼被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晚期肝硬化,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工作,张邦忠没把这个消息通知远在青海的大儿子,也没告诉出差在外的小儿子,更不敢让病重的妻子知道。他请求医生用自己的肝脏挽救妻子。
  医院拒绝了张邦忠的请求,因为他已经66岁了,手术的伤害很大,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医院告诉张邦忠,他妻子必须尽快地进行肝移植手术。
  想到小儿子在昆明做生意,认识的人多,张邦忠拨通了他的电话。小儿子赶回来后,老张心里踏实多了。但时间紧迫,肝移植的巨额费用也让他发愁。(图1)
  小儿子张国发完全理解父亲的心情,父亲不愿放手妻子,自己也不能失去母亲。于是,张国发将多年的积蓄交给医院,告诉医生,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挽救母亲的生命,钱不够可以去筹。
  虽然解决了手术费的问题,但适合妻子配型的肝源依然没有着落,眼看她越来越虚弱,张邦忠赶忙唤回在青海做建筑工人的大儿子。
  在没有找到匹配的供体之前,张邦忠所能做的就是陪伴在妻子身边。看着妻子任玉琼古铜般的脸色,张邦忠心急如焚。(图2)
  为了给母亲寻找配型合适的肝源供体,从青海赶回来的大儿子张国毅和弟弟张国发奔走于昆明的各大医院,可是,要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的肝源供体谈何容易。
  母亲生命垂危,兄弟俩急得团团转。看到兄弟俩救母心切,医生提出了一个建议:亲属间的活体肝移植。听了医生的建议,两兄弟觉得是个办法,既及时又省钱,还能挽救母亲的生命。兄弟俩商量后,瞒着父亲,悄悄跑去找医生,表示愿意为母亲提供肝源。
  然而,体检时,医生发现张国发患有中度贫血。知道自己不能给母亲捐肝了,张国发心里很难受,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哥哥身上。
  在前期检查中,张国毅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合乎捐肝的要求。
  刚刚看到一线希望,意外发生了,一天,嫂子打电话给哥哥,她不同意张国毅做捐肝手术。
  嫂子有这样的想法,自有她的苦衷。张国发救母心切,起初没有考虑到,做建筑工人的哥哥如果捐肝,就不能再干体力活了,他的家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想到母亲为这个家操劳了大半辈子,张国发决定用自己的肝脏救她。张国发一再恳求,医生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决定先为张国发母子做配型化验。张国发贫血较严重,能不能承受这样的手术呢?做手术会不会对他整个机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医院血液科、内科的医生提出了疑问,医院伦理委员会要进行仔细慎重的研究。
  与此同时,两个儿子照顾母亲的时间变得少了,张邦忠隐约感到两个儿子好像背着自己正做着什么事。5月19日,医院通知张邦忠,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肝源供体,可以立即进行手术了。医生还告诉张邦忠,医院的专家团和伦理委员会共同研究了他的小儿子张国发的手术方案。
  猛然听到这个消息,张邦忠惊呆了,原来两个儿子背着他,私下决定为母亲捐肝。张国发和母亲的肝配型在5月18日获得成功。起初,张国发想瞒着父亲尽早把母亲的手术做了,可是,手术必须要有父亲的签字才行,他只能将事情的经过向父亲全盘托出。
  张国发告诉父亲,为了救母亲,他要将自己的一半肝脏移植给母亲。小儿子张国发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上有父母,下有不满3岁的女儿,他爱人又没有工作,全家人都指望着张国发呢,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图3)
  一边是老伴儿,一边是儿子,一旦上了手术台,不知两人的命运会怎样。想到这些,张邦忠左右为难。张邦忠一家人再次聚齐,医生与他们进行手术前的谈话。谈话进行了2个多小时,谈话内容涉及到的手术风险有20多条,每一条都让张邦忠心惊肉跳。面对伤心的父亲,张国发极力地劝说。
  偏偏这时,张国发的妻子也开始有些动摇。张国发看着年迈的父亲和憔悴的妻子,想到年幼的女儿,不禁也有了一丝怯意。然而,这种情绪瞬间就过去了,张国发不想失去母亲。他走到妻子身边,握着她的手,妻子含着眼泪什么也没有说。
  张国发说,长辈为了晚辈可以付出一切,而晚辈为长辈做得很少。为了母亲,自己把命献出都愿意。医生再次征求了张国发妻子的意见。她说,我支持丈夫,我不能让他由于没能给母亲捐肝后悔一辈子。
  此时,张邦忠非常矛盾,手术万一有闪失可怎么办?他既不愿意失去老伴儿,也不愿意失去儿子。可是,面对重病的妻子,他只能签字。张邦忠哭了。
  2009年5月20日15时,老伴儿任玉琼的手术马上就要开始了,此时,任玉琼却发现小儿子不在场。张邦忠安慰妻子,因为手术需要钱,小儿子筹钱去了。
  肝移植手术持续了近16个小时,手术做得很仔细,也很平稳,整个手术出血不到500毫升。术后,医生宣布,供体肝脏已经在任玉琼体内正常运转了。看着老伴儿终于做了换肝手术,张邦忠知道这一切来得多么不容易。(图4)
  老伴儿做完肝移植手术后,张国发也住进了医院,照顾母子二人的重担落在了张邦忠和小儿媳妇身上。母子二人一个在6号病房,一个在28号病房。每次张邦中从儿子病房回到妻子身边时,都向妻子谎称自己出去转了转。
  全家人,包括医生、护士都严守秘密。已经是手术后的第三天了,任玉琼仍不见小儿子的身影,心想怎么连电话也不打来一个,心里十分难受。
  看到妻子伤心,张邦忠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老伴儿正处于康复期,她还不知道医生给她做了肝移植手术,她以为只是做了一个小手术,过几天就好了。
  每当老伴儿念叨儿子时,张邦忠就紧张,他怕妻子知道真相后受不了。已经是术后第四天了,张国发依然没来看望母亲,在任玉琼的追问下,张邦忠仍说小儿子筹钱还没回来。妻子又信以为真了。
  张邦忠一人承受着难以言状的痛苦,他不能告诉老伴儿事情的真相。术后第五天,任玉琼终于听到了小儿子的声音。张国发在电话里告诉母亲还有两三天就办完事了,办完马上回来看她。看着老伴儿听儿子电话时高兴的样子,张邦忠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在任玉琼出院的前两天,小儿子张国发挂着引流袋来探望母亲。张邦忠这才把真相告诉了老伴儿,任玉琼终于知道了自己现在的肝脏是小儿子的。张邦忠看到老伴儿紧紧地抱住儿子,泪如泉涌。张国发说,妈给了我生命,我要救妈。
其他文献
1913年5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由十几人组成的神秘团伙,带着绳索和工具,在漆黑夜色的掩护下,偷偷来到陕西省礼泉县的九峻山上。  因九道山梁汇聚成山而得名的九峻山,位于礼泉县城南20多公里外。因山水形制不俗,唐太宗李世民把这个地方看作是风水宝地。  公元636年,文德皇后病逝,唐太宗随即下诏,在九峻山以山为陵建造一座皇家陵寝,自己百年之后也长眠于此。  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昭陵。  昭陵,不仅是唐太
期刊
1940年8月24日夜晚,两架迷航的德国轰炸机闯入了伦敦的上空,毫无目标地扔下两颗炸弹之后迅速地逃离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伦敦第一次遭受到飞机的轰炸。  倾刻之间,伦敦城的宁静被炮火驱散了。慌忙躲避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人显得非常从容、镇定,他和所有的伦敦市民一样,也毫无心理准备,从早晨进入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后,刚刚迈出帝国理工学院的校门,轰炸就来临了。(图1)  这位年轻人叫王大珩,当
期刊
人被冷冻之后,可以复活吗?细胞、精子、天蛾、猴子都能冷冻复活,人可能吗?    人体被冷冻之后,又可以复活,这可能吗?目前,这样的可能仅出现在各类科幻电影里。但是,这些看起来虚幻的科学也许离现实并不遥远。  从古到今,一直有人梦想着自己能青春永驻,长生不死。但是,生命有了起点,就会有终点,残酷的自然规律提醒我们,生命终究会渐渐衰老,一直走向死亡。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迅速,但在死亡面前,科学家们依然
期刊
“我们相信上帝,其他人交给我们来监视。”  这句话曾很神气地写在美国U-2侦察机中队的队徽上。“U-2”的确有骄傲的资本,它的飞行高度,可以俯视当时所有其他飞机的作战升限。在冷战期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侵入苏联和中国上空的时候,就像漫步在自家后花园,来去自由,如入无人之境。  但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在中国境内,一架U-2侦察机突然变成了一堆金属碎片。  面对众多外国记者的疑问,中国总理周恩
期刊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具有史诗品质和文献价值的系列电影《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是电影史上最长的战争片,它将人民解放战争的宏伟历史画卷全景式地展现在银幕上……    一、《大转折》    1947年,国民党反动军队以优势兵力大举向我解放区进攻,红色中国的版图在缩小。在至关重要的中原地区,国民党军队更是集中了最为精良的部队,企图一举歼灭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中原野战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
期刊
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上演,引起极大的反响。在剧中扮演喜儿一角的王昆一举成名,从此与《白毛女》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昆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1925年生于河北唐县,1937年参加革命,后随队来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图1)  王昆说,那时的延安很贫瘠,缺雨无水,都是荒山,农业很落后;再加上国民党的包围封锁,根据地经济十分困难。军队总依靠地方供给不行。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号召全
期刊
日从一些奇异的风景和神秘的人物出现在古代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笔下,一个神奇的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至今。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居者,他41岁时辞去了彭泽县令,归隐山野。在《桃花源记》中,更多的描写来自于陶渊明的想象和民间的传闻。这个理想、虚幻的世外乐园或许困扰了诗人一生,并带给后人无尽的想象。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圣景“桃花源”真的存在吗?书中描写的“武陵”又在哪里呢?  其实,  “武陵”山区位于北
期刊
李先生是一位老烟民,今年72岁,烟龄40多年。平时在家,少的时候一天吸几根,多的时候一天一包都不够。  李先生说,从参加工作开始抽烟,到现在70多岁,已抽了40多年了。刚参加工作时,在一个比较偏僻、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上班。同事中抽烟的人多,慢慢我也就跟着抽了,越抽瘾越大。以后想戒烟,好像还不好戒了。  李先生和老伴退休在家,平时买菜做饭,接送上幼儿园的小孙子,生活倒也其乐融融。可是为了吸烟,老俩口没
期刊
山西人爱吃醋众人皆知,除了山西,广西人对醋也情有独钟。我国的南方和北方,人们对醋有怎样的偏好?表现在饮食科学中又有哪些差异?多吃酸对人体健康是否有益?  山西太原一个普通人家,今天来了客人,女主人忙着炒菜做饭招待大家。主人做的菜,无论是土豆丝还是烧肉片,几乎每道菜在制作时都加了同样的调料——醋。  今天来吃饭的是单位的同事,都是地道的山西人,开饭前,主人又特意为大家端上了调味的醋。  主人的一个朋
期刊
尽管还是春天,大漠里的太阳已经烤得叫人有些难耐。在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边缘,几个人在算不上茂密的灌木丛下掺掘着,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西部,这里地广人稀,属于干旱荒漠地带。尽管降水量非常少,可在荒漠上,有一种植物却在顽强地生长着。  梭梭,是生长在大漠边缘的小乔木树种,它的根系非常发达,叶退化成鳞片状。它极耐干旱,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以往,每到春夏之交,都会有牧民进入梭梭林,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