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有时会存在一些低效、无效的提问,这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数学课堂上应用问题导学法,设计出科学合理、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以此驱动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设置问题---自学思疑——合作探究——反馈点拨——生疑再探”这个动态的教学模式,正是问题导学法在椭圆标准方程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椭圆;标准方程;探究
布鲁纳曾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导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为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思考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索问题中学会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提出实施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力求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笔者以椭圆标准方程教学为例,探讨对“问题导学法”的理解和认识。
一、课例简介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的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推导过程中,对方程进行根式化简以及检验化简过程是否等价变形。
学生头脑中虽有一些椭圆的实物实例,但并没有上升为“概念”的水平,如何“定性”“定量”地描述椭圆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学习的重点问题。问题导学法在本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将感性知识理性化,引导学生的思维起点和思维发展点。
二、问题导学法在本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环节:
1.问题导引,明确目标
此环节,教师把“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转变为本课的学生“学习目标”,教学的主体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问题1:之前我们学习了圆,请问圆的定义?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一定是椭圆吗?”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观察两次作图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从而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定义,挖掘定义的内涵,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4.精讲点拨,反馈问题
在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在此环节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必要的总结。该环节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问题5: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直线和圆都有相应的方程,从而可以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
设计意图:
不同结构的数学式子具有不同的数学内涵,代表不同的几何意义,但它们表示同一个图形——椭圆。采用移项平方法,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椭圆的标准方程,还理解了椭圆的不同描述,让学生完整地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含义,丰富椭圆的概念,对椭圆各种表述留下深刻印象。这也使单调繁琐的运算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为椭圆方程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5.生疑再探,提出新问题
在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后,教师在此环节鼓励学生生疑,质疑,以新的问题引入新学习。以问题为线索推进教学,是课堂教学通行的做法,却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因为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才是问题导学法的最高境界。
虽然教材上在推出椭圆方程后并没有证明所得方程的确是椭圆方程,但仍要向学生说明这并不与之前所学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相矛盾。由于椭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等价变形,但证明过程较为繁琐,所以教材对此没有过多要求。盡管如此,本教学中进一步巩固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是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必不可少的一步。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再解决,再拓深,在这样往复循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螺旋上升,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此环节的实现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课后反思
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设计者及组织者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椭圆标准方程”教学中,教师以六个科学有效的问题为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注重认知冲突和过程性,突出生成性。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结合本教学过程,发展学生主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旧知识的提问,让学生对比圆的定义,由一个定点拓展到两个定点,从而思考椭圆上点的几何性质。在对椭圆定义的讲授中,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让椭圆生动灵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理解椭圆的内涵和外延。
(2)营造探究气氛,引导合作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本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及其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让学生体会椭圆的形成过程和图形的对称性,体现了自主学生和合作学习的协调发展,极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充分探讨得出不同的答案,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另一难点标准方程推导的讲授中,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仅推出椭圆标准方程,还了解了椭圆方程的其他表述形式。讨论椭圆方程推导的等价性时,在关键处设疑,以疑导思,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新课改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己看书,钻研书本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莉.《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
[2]田娟.《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3]张立盈.《高中数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
[4]乔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椭圆;标准方程;探究
布鲁纳曾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导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为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思考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索问题中学会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提出实施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力求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笔者以椭圆标准方程教学为例,探讨对“问题导学法”的理解和认识。
一、课例简介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的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推导过程中,对方程进行根式化简以及检验化简过程是否等价变形。
学生头脑中虽有一些椭圆的实物实例,但并没有上升为“概念”的水平,如何“定性”“定量”地描述椭圆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学习的重点问题。问题导学法在本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将感性知识理性化,引导学生的思维起点和思维发展点。
二、问题导学法在本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环节:
1.问题导引,明确目标
此环节,教师把“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转变为本课的学生“学习目标”,教学的主体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问题1:之前我们学习了圆,请问圆的定义?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一定是椭圆吗?”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观察两次作图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从而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定义,挖掘定义的内涵,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4.精讲点拨,反馈问题
在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在此环节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必要的总结。该环节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问题5: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直线和圆都有相应的方程,从而可以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
设计意图:
不同结构的数学式子具有不同的数学内涵,代表不同的几何意义,但它们表示同一个图形——椭圆。采用移项平方法,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椭圆的标准方程,还理解了椭圆的不同描述,让学生完整地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含义,丰富椭圆的概念,对椭圆各种表述留下深刻印象。这也使单调繁琐的运算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为椭圆方程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5.生疑再探,提出新问题
在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后,教师在此环节鼓励学生生疑,质疑,以新的问题引入新学习。以问题为线索推进教学,是课堂教学通行的做法,却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因为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才是问题导学法的最高境界。
虽然教材上在推出椭圆方程后并没有证明所得方程的确是椭圆方程,但仍要向学生说明这并不与之前所学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相矛盾。由于椭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等价变形,但证明过程较为繁琐,所以教材对此没有过多要求。盡管如此,本教学中进一步巩固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是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必不可少的一步。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再解决,再拓深,在这样往复循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螺旋上升,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此环节的实现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课后反思
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设计者及组织者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椭圆标准方程”教学中,教师以六个科学有效的问题为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注重认知冲突和过程性,突出生成性。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结合本教学过程,发展学生主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旧知识的提问,让学生对比圆的定义,由一个定点拓展到两个定点,从而思考椭圆上点的几何性质。在对椭圆定义的讲授中,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让椭圆生动灵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理解椭圆的内涵和外延。
(2)营造探究气氛,引导合作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本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及其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让学生体会椭圆的形成过程和图形的对称性,体现了自主学生和合作学习的协调发展,极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充分探讨得出不同的答案,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另一难点标准方程推导的讲授中,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仅推出椭圆标准方程,还了解了椭圆方程的其他表述形式。讨论椭圆方程推导的等价性时,在关键处设疑,以疑导思,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新课改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己看书,钻研书本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莉.《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
[2]田娟.《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3]张立盈.《高中数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
[4]乔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