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母体”,同时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基础文化、是最底层次的文化,是通俗易懂的最易被人类所接受的文化,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一种文化也是他们所喜爱的、乐于接受的。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当在现实条件下,更有效地保护、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同时合理的利用这些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元素,将民俗文化的优势融入到幼儿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益元素。我园试图从创设民间美术环境,营造民间美术教育氛围,开发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等角度为切入点全面开展民间文化活动。
一、创设室内外环境,引发幼儿关注生活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
(一)利用公共区域,营造具有浓郁民间文化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民间艺术渗透于环境布置中,创设与美术教育相適应的富有民间艺术和表现民间艺术的机会与条件,基于上述,我们巧妙地运用活动室外的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营造了浓郁的民俗艺术文化氛围,让幼儿从中体验到本民族的美术特色,获得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在民族味极浓的筛子、簸箕上张贴关于水族的作品,让孩子们接触大量的传统艺术感染和熏陶的同时,更以包容的心态接纳世界的优秀文化。提供视听一体的民间文学环境,让幼儿体验民间文学的丰富与优美。
优秀的民间文学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让幼儿体验民间文学的丰富与优美。在视觉层面上,我们创设了贯通一楼二楼楼道墙面的民间故事壁画。水族传说《远古走来的贵族》让幼儿初步了解水族人“迁徙、繁衍”的传说,领略水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顽强的精神。孩子们在餐后散步和入园、离园经过壁画墙时,都可以通过壁画进一步熟悉故事中的角色形象,萌发对中国经典民间文学作品的喜爱。在听觉层面上,我们选取生动活泼、朗朗上口欢快的水族歌曲,通过园内的广播系统在晨间、午睡起床、离园等时段渗透性地播放。
(二)依托班级环境,打造更为适合各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
教师分别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兴趣需要和本阶段欣赏内容来创设的欣赏性、趣味性,富有特色和个性的班级环境,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如大四班开展《我是水族人》的主题活动,教师根据幼儿不断生成兴趣需要在墙壁上装饰了染布、水族服饰、银饰、铜鼓图片、马尾绣等,随后又以“水族端节”、“我爱水族”、“神秘水族”、“水族棋类” “书画同源”等分支方案活动,形成了一面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特色环境。老师将幼儿的彩墨作品和水书挂在芦苇杆编织的席卷上,粗糙,灰黄的芦苇杆与精致的作品和鲜艳的颜色的映衬下,就如同柔软、淡雅的沙发旁摆放了一尊粗犷的野人木雕一样,随意中见精致,粗糙中见细腻,使环境更具艺术魅力和传统文化品味。
(三)利用开放的区域活动,再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园
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活动的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潜移性等特点,应多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中去体验、去理解,在多操作和创造活动中去创作,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为此,我们为幼儿创造了民间艺术园,在这个民间艺术天地里,幼儿不仅能观察、欣赏到优秀民间艺术作品,而且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从而激发幼儿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强烈的观察欲、表现欲和创造力。民间艺术园的内容为益智区、美工区、表演区、欣赏区四大类。在欣赏区内有水族的民间艺术工艺品、服饰、挂饰、建筑及节日图片,民族饮食等特点。通过欣赏,有助于幼儿了解民间的风土人情,便于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观察力及审美能力。在美工区内是水族美术的展览及操作区,像折纸、剪纸、编织、及传统水书,同时提供民间美术作品,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得到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感受到水族人民的智慧。
二、开展民俗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发展
民俗文化渗透于幼儿园课程当中,一方面,作为民族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可以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一方面将民族文化作为方法和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具体操作、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等让幼儿体验学习民俗文化带来的愉悦。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融入到课程中,不仅能发挥本身的民俗文化的韵味,还能作为载体融入到教育活动的领域之中,让孩子们在了解民俗文化的而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如:我们在以“水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为孩子讲述了有关水族的故事:水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水族的节日――端节是全世界过得最长的一个节日,端节的祭祀仪式等,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通过观看影像对水族进行基本了解。在班级开展亲子活动“我收集的水族…”,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水族的物品,在活动这一天,幼儿兴趣十足,纷纷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水族的物品,幼儿通过体验和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收集让幼儿更加深入了解了水族的民俗、民情,让孩子在参与学习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精深。
我园不断地将民俗文化元素运用在幼儿活动之中,从环境布置到活动素材,既有现实美,又有艺术美,从幼儿生活中来,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感染着幼儿,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用“心”体验,用“意”创造,用“情”耕耘,让本土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我们作为教育者从自身做起研究民俗文化,让其成为幼儿教育的素材,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民俗文化,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让优良的民俗文化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本文系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研究成果。
一、创设室内外环境,引发幼儿关注生活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
(一)利用公共区域,营造具有浓郁民间文化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民间艺术渗透于环境布置中,创设与美术教育相適应的富有民间艺术和表现民间艺术的机会与条件,基于上述,我们巧妙地运用活动室外的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营造了浓郁的民俗艺术文化氛围,让幼儿从中体验到本民族的美术特色,获得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在民族味极浓的筛子、簸箕上张贴关于水族的作品,让孩子们接触大量的传统艺术感染和熏陶的同时,更以包容的心态接纳世界的优秀文化。提供视听一体的民间文学环境,让幼儿体验民间文学的丰富与优美。
优秀的民间文学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让幼儿体验民间文学的丰富与优美。在视觉层面上,我们创设了贯通一楼二楼楼道墙面的民间故事壁画。水族传说《远古走来的贵族》让幼儿初步了解水族人“迁徙、繁衍”的传说,领略水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顽强的精神。孩子们在餐后散步和入园、离园经过壁画墙时,都可以通过壁画进一步熟悉故事中的角色形象,萌发对中国经典民间文学作品的喜爱。在听觉层面上,我们选取生动活泼、朗朗上口欢快的水族歌曲,通过园内的广播系统在晨间、午睡起床、离园等时段渗透性地播放。
(二)依托班级环境,打造更为适合各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
教师分别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兴趣需要和本阶段欣赏内容来创设的欣赏性、趣味性,富有特色和个性的班级环境,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如大四班开展《我是水族人》的主题活动,教师根据幼儿不断生成兴趣需要在墙壁上装饰了染布、水族服饰、银饰、铜鼓图片、马尾绣等,随后又以“水族端节”、“我爱水族”、“神秘水族”、“水族棋类” “书画同源”等分支方案活动,形成了一面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特色环境。老师将幼儿的彩墨作品和水书挂在芦苇杆编织的席卷上,粗糙,灰黄的芦苇杆与精致的作品和鲜艳的颜色的映衬下,就如同柔软、淡雅的沙发旁摆放了一尊粗犷的野人木雕一样,随意中见精致,粗糙中见细腻,使环境更具艺术魅力和传统文化品味。
(三)利用开放的区域活动,再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园
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活动的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潜移性等特点,应多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中去体验、去理解,在多操作和创造活动中去创作,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为此,我们为幼儿创造了民间艺术园,在这个民间艺术天地里,幼儿不仅能观察、欣赏到优秀民间艺术作品,而且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从而激发幼儿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强烈的观察欲、表现欲和创造力。民间艺术园的内容为益智区、美工区、表演区、欣赏区四大类。在欣赏区内有水族的民间艺术工艺品、服饰、挂饰、建筑及节日图片,民族饮食等特点。通过欣赏,有助于幼儿了解民间的风土人情,便于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观察力及审美能力。在美工区内是水族美术的展览及操作区,像折纸、剪纸、编织、及传统水书,同时提供民间美术作品,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得到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感受到水族人民的智慧。
二、开展民俗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发展
民俗文化渗透于幼儿园课程当中,一方面,作为民族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可以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一方面将民族文化作为方法和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具体操作、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等让幼儿体验学习民俗文化带来的愉悦。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融入到课程中,不仅能发挥本身的民俗文化的韵味,还能作为载体融入到教育活动的领域之中,让孩子们在了解民俗文化的而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如:我们在以“水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为孩子讲述了有关水族的故事:水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水族的节日――端节是全世界过得最长的一个节日,端节的祭祀仪式等,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通过观看影像对水族进行基本了解。在班级开展亲子活动“我收集的水族…”,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水族的物品,在活动这一天,幼儿兴趣十足,纷纷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水族的物品,幼儿通过体验和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收集让幼儿更加深入了解了水族的民俗、民情,让孩子在参与学习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精深。
我园不断地将民俗文化元素运用在幼儿活动之中,从环境布置到活动素材,既有现实美,又有艺术美,从幼儿生活中来,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感染着幼儿,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用“心”体验,用“意”创造,用“情”耕耘,让本土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我们作为教育者从自身做起研究民俗文化,让其成为幼儿教育的素材,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民俗文化,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让优良的民俗文化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本文系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