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要关注生命、生活、生态,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悟、体验、对话,培养学生的语感、素养和灵性。我觉得这些在诗意语文上更能很好得到落实和训练。
诗意语文中的诗是一种喻指,并不是纯粹的诗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一名诗人。雪莱曾经说过:“诗是生活维妙维肖的表象,表现了他的真实。”应该把语言学习、思维发展、语文素养、情感培养、人格塑造作为初衷,把语文落脚在诗上,就是要落在学生的生活上、心灵上、言语和思维的训练上。
诗意语文是一门善于发现的艺术。
生活这门艺术有着最高的成就,如果把音乐、美术、文学当作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那么生活就是渗透在这种表现形式深处的灵魂。著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那艺术成就最高的弦乐五重奏《鳟鱼》,之所以举世闻名,其实它不是天外传音,而是舒伯特具有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曲子围绕着渔夫泛舟湖上撒网捕鱼的情景。这是一幅生活中极其普通平凡的画面,可舒伯特却用他那独到的眼光,把聚焦点落在鱼儿身上:音乐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再现了鱼儿撒网前、撒网时、撒网后的不同画面,旋律从恬静优美到跌宕起伏,从心潮澎湃到扣人心弦最终回归宁静祥和。舒伯特以他那独特的发现,犀利的展现了鱼儿为了自由、为了征服和挑战自己的命运而殊死反抗,最终获得了胜利的画面。他表面上观察到了鱼,实际上是通过这对鱼的“刻画”来赞美人性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通过发现,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渗透在生活里的内涵,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真谛。
音乐一样,语文也需要这种敏锐的观察与发现,才能更好的挖掘生活的素材,才能创造美的境界。比如说五年级上策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孙友田用严谨优美的语言给同学们再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更精画面,他把独到细致的观察去发现了丛生在山坡上的翠竹和松柏、发现了田野和果园里耕耘与丰收的喜悦景象、发现了引吭高歌的鸣禽和花姿招展的野花,作者把观察的落脚点放在山水天地之间,让同学们充分感受了这充满“绿色”气息的大自然,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激发了他们对一切美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
一切艺术都离不开想象,没有了想象,就像飞鸟失去了翅膀,鱼儿缺少了水一样,毫无生机。诗需要大胆丰富的想象贯穿始终,诗意语文当然更需要让学生的想象力。在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里,我们应该的重点不在于机械的帮他们理解课文,而是经常播撒一种情调与精神———或是一幅图画,或是一种声音,或是一股气息,或是一种气味??然后通过情景再现和对话,抛出问题刺激他们想象的欲望,从各种想象的描述中是学生能触摸到生活中的美。如《蝉》一诗中,短短四句话,却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内容丰富、色泽剔透的画面来。教参上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我想光靠诗句字词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在充分互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想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描摹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想象在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里展开、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樾里展开。
师:你觉得小牧童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
生:从“歌声”一词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喜悦高兴的?
师:为何如此炎炎夏日,他还能高兴得起来呢?
生:因为这片浓密的树荫驱赶了夏天的炎热,让他感受清凉了。
师:夏天里的一抹清凉是美的,还能从林樾里发现其他的美吗?
生:我觉得张在枝头上的树也是美的,不仅颜色是美的,而且能为小牧童遮挡炎热,他那舍身的精神比外表更美。
师:嗯,这位同学说的真好,你从文字里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联想到了色彩美和精神美。在这样的画面里,你还能发现其他的颜色吗?
生:我还发现了黑白相间的色彩,你看,阳光照叶都会在地面上落下影子,那影子疏密有致,俨然就是黑白的水墨画么。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出奇的惊人,原来,投影也可以那么美丽。语文不仅是一幅幅画面,更是一首首悠扬的曲子,你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生:当微风吹来时,我还能体内到声音的美“簌簌作响”
生:我听到了池塘里青蛙的“呱呱———”声
生:我听到了横淌在林樾深处的溪流声。
……
师:是啊,林樾深处,不仅色彩美丽,声音更是动听。你听,叶声、水生、蛙声融成一片,悦耳动听,美妙极了。可是我觉得还有一种声音要比他们的合奏更为好听,你发现了吗?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回答:是蝉声!
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充分的互动,一步步引导学生想象,让他们从抽象中感知大自然的美妙,引导他们挖掘树荫里声音的联想,使他们脑海里回荡起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从而顺势推出蝉声,让学生知道,这蝉声比任何声音都好听,从而让他们同牧童一样,对蝉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这样最后一句“忽然闭口立”就不言而喻了。
诗意语文,需要想象,通过想象,学生们才能看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聆听到一段段优美的旋律,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与美妙。
诗意语文是一门折射思维的艺术
语文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诗意语文,更是生活的艺术结晶。在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里,通过文字,无不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美丽动人的画面、感人肺腑的故事、可歌可泣的人物。随着课文逐层深入的教学,挖掘他们的思考力,让他们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和中心思想。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简易的文字背后,却是通过学生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艾滋病小斗士》则通过对小恩科西的事情,让学生学习小恩科西那种勇敢顽强的精神,并且帮助艾滋病患者。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让课文绽放出诗意的色彩。
语文是高于生活的一门艺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方便更好地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语文课堂上提炼出无穷的诗意和美丽。
【作者单位:吴江鲈乡实验小学江苏】
诗意语文中的诗是一种喻指,并不是纯粹的诗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一名诗人。雪莱曾经说过:“诗是生活维妙维肖的表象,表现了他的真实。”应该把语言学习、思维发展、语文素养、情感培养、人格塑造作为初衷,把语文落脚在诗上,就是要落在学生的生活上、心灵上、言语和思维的训练上。
诗意语文是一门善于发现的艺术。
生活这门艺术有着最高的成就,如果把音乐、美术、文学当作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那么生活就是渗透在这种表现形式深处的灵魂。著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那艺术成就最高的弦乐五重奏《鳟鱼》,之所以举世闻名,其实它不是天外传音,而是舒伯特具有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曲子围绕着渔夫泛舟湖上撒网捕鱼的情景。这是一幅生活中极其普通平凡的画面,可舒伯特却用他那独到的眼光,把聚焦点落在鱼儿身上:音乐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再现了鱼儿撒网前、撒网时、撒网后的不同画面,旋律从恬静优美到跌宕起伏,从心潮澎湃到扣人心弦最终回归宁静祥和。舒伯特以他那独特的发现,犀利的展现了鱼儿为了自由、为了征服和挑战自己的命运而殊死反抗,最终获得了胜利的画面。他表面上观察到了鱼,实际上是通过这对鱼的“刻画”来赞美人性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通过发现,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渗透在生活里的内涵,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真谛。
音乐一样,语文也需要这种敏锐的观察与发现,才能更好的挖掘生活的素材,才能创造美的境界。比如说五年级上策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孙友田用严谨优美的语言给同学们再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更精画面,他把独到细致的观察去发现了丛生在山坡上的翠竹和松柏、发现了田野和果园里耕耘与丰收的喜悦景象、发现了引吭高歌的鸣禽和花姿招展的野花,作者把观察的落脚点放在山水天地之间,让同学们充分感受了这充满“绿色”气息的大自然,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激发了他们对一切美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
一切艺术都离不开想象,没有了想象,就像飞鸟失去了翅膀,鱼儿缺少了水一样,毫无生机。诗需要大胆丰富的想象贯穿始终,诗意语文当然更需要让学生的想象力。在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里,我们应该的重点不在于机械的帮他们理解课文,而是经常播撒一种情调与精神———或是一幅图画,或是一种声音,或是一股气息,或是一种气味??然后通过情景再现和对话,抛出问题刺激他们想象的欲望,从各种想象的描述中是学生能触摸到生活中的美。如《蝉》一诗中,短短四句话,却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内容丰富、色泽剔透的画面来。教参上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我想光靠诗句字词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在充分互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想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描摹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想象在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里展开、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樾里展开。
师:你觉得小牧童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
生:从“歌声”一词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喜悦高兴的?
师:为何如此炎炎夏日,他还能高兴得起来呢?
生:因为这片浓密的树荫驱赶了夏天的炎热,让他感受清凉了。
师:夏天里的一抹清凉是美的,还能从林樾里发现其他的美吗?
生:我觉得张在枝头上的树也是美的,不仅颜色是美的,而且能为小牧童遮挡炎热,他那舍身的精神比外表更美。
师:嗯,这位同学说的真好,你从文字里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联想到了色彩美和精神美。在这样的画面里,你还能发现其他的颜色吗?
生:我还发现了黑白相间的色彩,你看,阳光照叶都会在地面上落下影子,那影子疏密有致,俨然就是黑白的水墨画么。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出奇的惊人,原来,投影也可以那么美丽。语文不仅是一幅幅画面,更是一首首悠扬的曲子,你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生:当微风吹来时,我还能体内到声音的美“簌簌作响”
生:我听到了池塘里青蛙的“呱呱———”声
生:我听到了横淌在林樾深处的溪流声。
……
师:是啊,林樾深处,不仅色彩美丽,声音更是动听。你听,叶声、水生、蛙声融成一片,悦耳动听,美妙极了。可是我觉得还有一种声音要比他们的合奏更为好听,你发现了吗?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回答:是蝉声!
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充分的互动,一步步引导学生想象,让他们从抽象中感知大自然的美妙,引导他们挖掘树荫里声音的联想,使他们脑海里回荡起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从而顺势推出蝉声,让学生知道,这蝉声比任何声音都好听,从而让他们同牧童一样,对蝉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这样最后一句“忽然闭口立”就不言而喻了。
诗意语文,需要想象,通过想象,学生们才能看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聆听到一段段优美的旋律,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与美妙。
诗意语文是一门折射思维的艺术
语文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诗意语文,更是生活的艺术结晶。在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里,通过文字,无不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美丽动人的画面、感人肺腑的故事、可歌可泣的人物。随着课文逐层深入的教学,挖掘他们的思考力,让他们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和中心思想。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简易的文字背后,却是通过学生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艾滋病小斗士》则通过对小恩科西的事情,让学生学习小恩科西那种勇敢顽强的精神,并且帮助艾滋病患者。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让课文绽放出诗意的色彩。
语文是高于生活的一门艺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方便更好地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语文课堂上提炼出无穷的诗意和美丽。
【作者单位:吴江鲈乡实验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