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制约我国社会工作实务推进及发展的是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匮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需突出社工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化训练,需突出智慧的寻觅和智慧的应用。社工人才可以在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特色社区中提供综合性、针对性服务等方面独辟蹊径。把准社区工作的"脉",可以实现社工人才与社区的共同成长。社工人才对推动城市创新建设有积极作用,尤其对流动人口子女优质义务教育、失独困境、社区矫正、养老关爱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突出作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创新人才;生态系统;实践智慧
【中图分类号】G640
[项目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态系统视角下流动儿童权利保护与社会工作干预研究"(项目编号:13CSH100)]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但是也遇到一些瓶颈问题。这些瓶颈问题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使用、岗位、待遇等相关问题。社会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者。培养高层次的社会工作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为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艰巨任务。制约我国社会工作实务推进及发展的是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匮乏。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历史状态。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迫使社会工作必须注重生态系统大环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需突出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化训练。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时代新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国社会工作近年来处于蓬勃发展而又困难的探索阶段。比如大多数企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社会工作人才的紧缺制约着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及深层服务;另一方面,像广西南宁2013年将在市、区、社区三级配齐青少年事务社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和绿地商业集团共同主办"绿色阳光"志愿行动公益项目,上海社工首次进驻商场;失独特殊群体是国家之痛,社工和社区人员可以共同伸出爱的双手,扶持失独家庭尽快走出阴影,重新迎来家庭的幸福和人生的春天;全国"两会"关注老龄工作,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两亿大关,老龄化水平达14.8%。[1]培养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迫在眉睫,高等院校应设置福祉专业,以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这些领域催迫着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形成了"社工:急需!"的国情。[2]目前关注的焦点是民生、社会管理和社工。"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新形势下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下简称:社工人才)培养是一项紧迫任务。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工人才队伍,特别是培养有实务经验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工程的本质需要。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
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动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中国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是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实务性、操作性较强。借鉴其它专业成功的经验,研究其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才能确定以实践教学信息监控为纽带,以常规管理监控、教学督导监控、评价激励监控为手段,以教学目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结果监控为核心的全方位、立体动态、完整闭合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3]尽情发掘思路,开创有特色的服务模式和训练模式是社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体系构建的关键。
1. 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生态系统大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压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国家永续发展。生态系统理论源于西方20世纪30年代的系统理论,其经历了理论发展、学科整合、模式建构与应用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态系统视角成为社会工作一个广泛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框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特别是"生活模式"、"生态模式"。目前将生态系统理论与其它社工理论整合在一起,已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主流模式,如:青少年服务、灾后救助、大学生适应问题、流动儿童等。当今社会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环保意识。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若生活环境越来越差,生活质量也就不可能真正提高。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社工是这个时代解决社会矛盾的开拓者,承担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责任。机遇与挑战增添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潜在动力,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平等,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工在服务中要特别强调人类必须珍爱自身,必须爱护自身家园的大局理念。
2. 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职业化训练
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指在满足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社会工作遵循"助人自助"、"平等"、"尊重"、"接纳"、"案主自决"等专业伦理,更强调和服务对象地位的平等,使服务对象能够自立自强。目前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存在三个突出问题:片面追求专业素养,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片面追求技术理性,忽视"人文-实践"取向;本土化研究不足,文化适切度低。为此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应加强"主体社工"理性实践能力培养,确立"人文-实践"取向,在实务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工作主要是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等专业方法进行服务型助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依赖于社工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意义不大的教学训练,必然造成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训练资源的不足,从而影响甚至降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只有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对案主提供帮助才能有效弘扬社会工作宗旨,这对提高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探索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凸显时代精神,面向社工实战,以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和训练学生从事社会管理和业务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整体框架。以职业化训练为实践教学基础,和其他的社会机构结成联盟,逐渐形成社工专业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社工人才的职业化训练需把重点放在社工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才能开辟社工职业化素养全景实战的全新途径。 3. 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实务课程项目化训练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导向的实务课程项目化训练,是社工人才培养实践创新的良好开端。通过真实项目、真实场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璞玉需要雕琢。组建项目团队,可以为社会工作学生积累实务经验提供平台,可以激发项目组成员的创造潜能。理工科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大学生成才就业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可以借鉴理工科的成功经验,开辟一条崭新之路。组建项目团队,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可以获得较深的核心竟争力。在实务课程项目化训练中,需要培养社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颀长的专业技能,需要培育团队精神和团队理念。在项目团队中,要挖掘团队成员的潜能,燃起他们心中的热度,把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融汇到团队的项目任务中,并能分享到团队创新成果。目前我校已与27个社区建立了每周一日的定时实务课程项目化训练制度,不同年级的学生成组搭配每星期有一天安排在社区实际实务体验。双休日还建立了像"向日葵"青少年健康成长小组、"康乃馨"老年健康快乐小组、"常春藤"亲子关系和谐小组深入社区,为社区促进家庭成员自我成长与发展、增强社区家庭功能、和谐家庭关系、大大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等方面贡献力量。社工人才通过在校四年完整系统的训练,可以掌握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释放能量的专业技巧。面向项目化训练的社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体系,可以点亮创新型社工人才美好的未来。
三、收到的效果
培养社工人才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科学地对其教学过程中有效实务的实践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追求智慧的寻觅和智慧的应用。社工人才可以在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特色社区中提供综合性、针对性服务等方面独辟蹊径,特别在城镇"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创建中找到自身的地位,并散发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近几年的创新实践我们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创新实践突出了最佳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就是超绝出众。每个人都会被崇高的目标所引领,不断地追求卓越。 [4]按照"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构建社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总思路。在卓越视野下,社工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意识、实务素质和实务实践能力。通过累计一年时间在社区和企业的驻点实践,完成基于就业岗位的项目化课程、实务实践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逐步在实践中增强想象力、联系力、观察力、变通力、交叉组合力、风险承受力和坚持力,逐渐掌握一流社工的实务技术,实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通过城镇社区合作可以让学生感受多样的地域文化,并将其与学校文化相互交融。社工人才越过高校象牙塔,多接近社区,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可以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实效之路。[5]在创新实践中培育社工人才,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善于钻研,凝练创新精神的品格和意志,练就适应和谐社会创建的管理才能。同时在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中,注重考虑在社会工作培养"人力"与培养"人"之间取得平衡,取得了最佳的人才培养质量。[6]
创新实践突出了实践智慧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拥有自己的实验室。[7]专业社工技能的训练要在注重细节、寻找突破口、点滴渗透等方面下功夫,要在如何提高社工实务质量、美誉度和影响力方面创新思路,尤其在社会管理创新智慧应用方面独具匠心。专业社工要在领略当地文化,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工作仿、社区活动、热线咨询、培训讲座等手法为儿童、老人及家庭提供有效服务上下功夫。通过优化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可以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实验与经典实务,并可以不断探求有效实务的实验教学实践智慧。[8]将社区、学校、企业变作卓越社工人才彰显才华的场所,可以共同演奏出创新社会管理激昂的和谐乐章。
创新实践突出了求解城镇社会矛盾能力。卓越社工人才在城镇管理创新智慧应用行动中,要突出社工角色,拓展城镇社会矛盾的求解能力,2010年起,我们逐步开展了学校社工驻点新市民学校的创新教育实践、开展了老年社工服务进驻社区的养老关爱实践、开展了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的社区矫正实践等等,实践证明专业社工走出校园,进驻社区参与城镇管理创新,是可以开辟一条实务创效之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社工自身素养。把准社区工作的"脉",可以实现社工人才与社区的共同成长。2011年6月我们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在常州永红街道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建立了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专业社工连续几年提供的优良服务,给社区老年群体送去了精神关爱,提高了老人的自助、互助能力,同时帮助社区取得了良好的服务信誉,并博得了常州市各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养老工程催生了新型的社会服务模式,帮助老人过好人生的"白金时期",新形势下社工人才可以激发正能量,肩负起老龄社会的国家责任。
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进程中,社工人才对推动城市创新建设有积极作用,尤其对流动人口子女优质义务教育、失独困境、社区矫正、养老关爱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社会工作专业是新型的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探究目前正在广州、上海、广东、天津、厦门等地蓬勃兴起。实践证明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智慧应用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城镇社区及企业的快速繁荣,必将引起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在推动社区、社团、社工的"三社联动"建设、互动发展、提升城镇社会管理水平的进程中,离不开社工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及社工人才创造力的激发。
参考文献:
[1] 郭新志.全国"两会"关注老龄工作[J].中国社会工作,2013(4中):14-15.
[2] 邹捷,马向新,钟俊峰,等.奇缺!广州急需上万社工[J].中国社会工作,2012,(2下):31.
[3] 江士方,尚金萍,沈 秀,等.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169-172.
[4] 张清杰.让学生享受卓越教育 成就卓越人生[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13-22.
[5] 江士方,尚金萍,刘玉兰,等.优化社会工作实验,培养创新型社会工作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19-125.
[6] 刘咏梅,祝钧,戴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2-14.
关键词:社会工作;创新人才;生态系统;实践智慧
【中图分类号】G640
[项目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态系统视角下流动儿童权利保护与社会工作干预研究"(项目编号:13CSH100)]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但是也遇到一些瓶颈问题。这些瓶颈问题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使用、岗位、待遇等相关问题。社会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者。培养高层次的社会工作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为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艰巨任务。制约我国社会工作实务推进及发展的是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匮乏。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历史状态。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迫使社会工作必须注重生态系统大环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需突出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化训练。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时代新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国社会工作近年来处于蓬勃发展而又困难的探索阶段。比如大多数企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社会工作人才的紧缺制约着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及深层服务;另一方面,像广西南宁2013年将在市、区、社区三级配齐青少年事务社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和绿地商业集团共同主办"绿色阳光"志愿行动公益项目,上海社工首次进驻商场;失独特殊群体是国家之痛,社工和社区人员可以共同伸出爱的双手,扶持失独家庭尽快走出阴影,重新迎来家庭的幸福和人生的春天;全国"两会"关注老龄工作,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两亿大关,老龄化水平达14.8%。[1]培养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迫在眉睫,高等院校应设置福祉专业,以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这些领域催迫着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形成了"社工:急需!"的国情。[2]目前关注的焦点是民生、社会管理和社工。"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新形势下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下简称:社工人才)培养是一项紧迫任务。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工人才队伍,特别是培养有实务经验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工程的本质需要。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
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动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中国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是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实务性、操作性较强。借鉴其它专业成功的经验,研究其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才能确定以实践教学信息监控为纽带,以常规管理监控、教学督导监控、评价激励监控为手段,以教学目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结果监控为核心的全方位、立体动态、完整闭合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3]尽情发掘思路,开创有特色的服务模式和训练模式是社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体系构建的关键。
1. 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生态系统大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压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国家永续发展。生态系统理论源于西方20世纪30年代的系统理论,其经历了理论发展、学科整合、模式建构与应用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态系统视角成为社会工作一个广泛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框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特别是"生活模式"、"生态模式"。目前将生态系统理论与其它社工理论整合在一起,已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主流模式,如:青少年服务、灾后救助、大学生适应问题、流动儿童等。当今社会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环保意识。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若生活环境越来越差,生活质量也就不可能真正提高。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社工是这个时代解决社会矛盾的开拓者,承担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责任。机遇与挑战增添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潜在动力,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平等,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工在服务中要特别强调人类必须珍爱自身,必须爱护自身家园的大局理念。
2. 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职业化训练
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指在满足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社会工作遵循"助人自助"、"平等"、"尊重"、"接纳"、"案主自决"等专业伦理,更强调和服务对象地位的平等,使服务对象能够自立自强。目前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存在三个突出问题:片面追求专业素养,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片面追求技术理性,忽视"人文-实践"取向;本土化研究不足,文化适切度低。为此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应加强"主体社工"理性实践能力培养,确立"人文-实践"取向,在实务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工作主要是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等专业方法进行服务型助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依赖于社工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意义不大的教学训练,必然造成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训练资源的不足,从而影响甚至降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只有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对案主提供帮助才能有效弘扬社会工作宗旨,这对提高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探索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凸显时代精神,面向社工实战,以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和训练学生从事社会管理和业务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整体框架。以职业化训练为实践教学基础,和其他的社会机构结成联盟,逐渐形成社工专业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社工人才的职业化训练需把重点放在社工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才能开辟社工职业化素养全景实战的全新途径。 3. 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实务课程项目化训练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导向的实务课程项目化训练,是社工人才培养实践创新的良好开端。通过真实项目、真实场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璞玉需要雕琢。组建项目团队,可以为社会工作学生积累实务经验提供平台,可以激发项目组成员的创造潜能。理工科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大学生成才就业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可以借鉴理工科的成功经验,开辟一条崭新之路。组建项目团队,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可以获得较深的核心竟争力。在实务课程项目化训练中,需要培养社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颀长的专业技能,需要培育团队精神和团队理念。在项目团队中,要挖掘团队成员的潜能,燃起他们心中的热度,把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融汇到团队的项目任务中,并能分享到团队创新成果。目前我校已与27个社区建立了每周一日的定时实务课程项目化训练制度,不同年级的学生成组搭配每星期有一天安排在社区实际实务体验。双休日还建立了像"向日葵"青少年健康成长小组、"康乃馨"老年健康快乐小组、"常春藤"亲子关系和谐小组深入社区,为社区促进家庭成员自我成长与发展、增强社区家庭功能、和谐家庭关系、大大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等方面贡献力量。社工人才通过在校四年完整系统的训练,可以掌握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释放能量的专业技巧。面向项目化训练的社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体系,可以点亮创新型社工人才美好的未来。
三、收到的效果
培养社工人才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科学地对其教学过程中有效实务的实践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追求智慧的寻觅和智慧的应用。社工人才可以在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特色社区中提供综合性、针对性服务等方面独辟蹊径,特别在城镇"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创建中找到自身的地位,并散发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近几年的创新实践我们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创新实践突出了最佳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就是超绝出众。每个人都会被崇高的目标所引领,不断地追求卓越。 [4]按照"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构建社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总思路。在卓越视野下,社工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意识、实务素质和实务实践能力。通过累计一年时间在社区和企业的驻点实践,完成基于就业岗位的项目化课程、实务实践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逐步在实践中增强想象力、联系力、观察力、变通力、交叉组合力、风险承受力和坚持力,逐渐掌握一流社工的实务技术,实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通过城镇社区合作可以让学生感受多样的地域文化,并将其与学校文化相互交融。社工人才越过高校象牙塔,多接近社区,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可以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实效之路。[5]在创新实践中培育社工人才,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善于钻研,凝练创新精神的品格和意志,练就适应和谐社会创建的管理才能。同时在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中,注重考虑在社会工作培养"人力"与培养"人"之间取得平衡,取得了最佳的人才培养质量。[6]
创新实践突出了实践智慧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拥有自己的实验室。[7]专业社工技能的训练要在注重细节、寻找突破口、点滴渗透等方面下功夫,要在如何提高社工实务质量、美誉度和影响力方面创新思路,尤其在社会管理创新智慧应用方面独具匠心。专业社工要在领略当地文化,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工作仿、社区活动、热线咨询、培训讲座等手法为儿童、老人及家庭提供有效服务上下功夫。通过优化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可以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实验与经典实务,并可以不断探求有效实务的实验教学实践智慧。[8]将社区、学校、企业变作卓越社工人才彰显才华的场所,可以共同演奏出创新社会管理激昂的和谐乐章。
创新实践突出了求解城镇社会矛盾能力。卓越社工人才在城镇管理创新智慧应用行动中,要突出社工角色,拓展城镇社会矛盾的求解能力,2010年起,我们逐步开展了学校社工驻点新市民学校的创新教育实践、开展了老年社工服务进驻社区的养老关爱实践、开展了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的社区矫正实践等等,实践证明专业社工走出校园,进驻社区参与城镇管理创新,是可以开辟一条实务创效之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社工自身素养。把准社区工作的"脉",可以实现社工人才与社区的共同成长。2011年6月我们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在常州永红街道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建立了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专业社工连续几年提供的优良服务,给社区老年群体送去了精神关爱,提高了老人的自助、互助能力,同时帮助社区取得了良好的服务信誉,并博得了常州市各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养老工程催生了新型的社会服务模式,帮助老人过好人生的"白金时期",新形势下社工人才可以激发正能量,肩负起老龄社会的国家责任。
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进程中,社工人才对推动城市创新建设有积极作用,尤其对流动人口子女优质义务教育、失独困境、社区矫正、养老关爱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社会工作专业是新型的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探究目前正在广州、上海、广东、天津、厦门等地蓬勃兴起。实践证明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智慧应用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城镇社区及企业的快速繁荣,必将引起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在推动社区、社团、社工的"三社联动"建设、互动发展、提升城镇社会管理水平的进程中,离不开社工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及社工人才创造力的激发。
参考文献:
[1] 郭新志.全国"两会"关注老龄工作[J].中国社会工作,2013(4中):14-15.
[2] 邹捷,马向新,钟俊峰,等.奇缺!广州急需上万社工[J].中国社会工作,2012,(2下):31.
[3] 江士方,尚金萍,沈 秀,等.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169-172.
[4] 张清杰.让学生享受卓越教育 成就卓越人生[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13-22.
[5] 江士方,尚金萍,刘玉兰,等.优化社会工作实验,培养创新型社会工作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19-125.
[6] 刘咏梅,祝钧,戴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