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中西方染料的发展对色彩观的影响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ju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西方的色彩观是在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经历悠久的历史而产生的,其中染料演变过程对其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红”色染料的研究,比较出彼此之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从而分析得出染料在色彩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染料;色彩观;红色;差异
  色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物理属性对各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国度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色彩观。这些不同的色彩观,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被地理位置、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科学技术等方面所影响而形成的。其中绘画的工具材料,对其的形成,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因为工具材料的差异,才造成了艺术手段和技法的不同。本文就用以“红”色为例,试探染料的发展对色彩观的影响。
  1 中西方红色染料的起源与发展
  1.1 中国“红色”染料
  在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发现了颜料的痕迹,黑色颜料是炭化合物,红色的颜料是类似朱砂的矿物质,可以看出中国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秦朝建立以前,有文字记载中国人己经拥有了两类染色技术一类是用矿物颜料着色,称石染,另一类是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称草染。染料品种也有很多,其中红色的矿物染料主要是朱砂,以及常用的西洋茜草。随着南北朝时期色彩艺术水平的提高,染料及印染技艺也在不断地发展。因为红花的大面积种植,开始代替西洋茜草成为主要的“红色”染料。除了红花以外,还有苏柿木也由东南亚引进到我国。到了元代时期,我国的染色技艺种类日益增多,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为色彩装饰艺术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
  1.2 西方“红色”染料
  “红色”染料在西方的发展跟权利和贵族是离不开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普紫红是最为高贵的红色,它的生产和制作一直是拜占廷宫廷御用染坊的独家秘方。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此生产秘方就失传了,后来人们用相对低廉的染料,染名贵面料,于是原本偏紫的普紫便成了带红色的普紫红。这种偏红色的普紫染料是来自于一种叫胭脂虫的虫子,这就是染料——“胭脂红”,也叫“绯红”。因为这种染料的制作非常困难,所以這种“胭脂红”印染的面料价格十分昂贵。另外一种“红色”染料就是上文提到的西洋茜草,由亚洲传入到欧洲。16世纪,经过荷兰人的培育,成功地在欧洲大陆上种植出了品质更优良的西洋茜草,于是红色面料便成为了平民也购买得起的常用面料。但带来的后果是红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而成为了普通民众的颜色。随后在美洲,又发现了一种更好看的红色——考尺尼勒虫的红色,并传入到了欧洲。考尺尼勒红的传入,使胭脂红的销量一落千丈,这种虫制作的染料产量更高。在颜色方面,“胭脂红”是鲜红色,用考尺尼勒制成的是带蓝光的朱红,人们更喜欢看起来高贵的朱红。19世纪中叶,化学家们发明出来了人造颜料,让焦油在染料中转化产生苯胺染料。使得之前红色染料的制作技艺成为多余,因此慢慢走向了消亡。不难看出,在西方16世纪之前,红色一直是奢侈的代名词。随着染料产量的增加,红色才变成普通市民的颜色。
  2 “红色”在中西方色彩观中的异同
  从上面提到的中西方染料的发展可以看出,西方的色彩观和染料的演变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因为染料原材料的稀少与制作工艺的复杂,导致红色成为贵族的象征。而中国染料的发展对色彩观的影响却并不大,主要是出于封建礼制的规定。下面对中西方色彩观从不同方面简要做了对比:
  2.1 相同之处
  中西方“红色”的演变和发展,都具有传统阶级的色彩。西方红色的阶级特征和红色染料的历史演变过程密切相关。上面我们提到,西方的“红色”染料开始是权力和贵族的象征色,之后随着红色染料的演变,使得红色衣物成为普通市民也能拥有和买得起的物品,红色也随之失去了它的贵族权利。早期的西方,是通过统治阶级及贵族制定着装规定,即用服装的色彩来划分阶层。中世纪前期,纯正的颜色是统治阶级及贵族的特权,只有富人才能穿的颜色。这是因为把不纯净的天然染料变纯过程是相当困难和复杂的;而红色染料的变纯过程尤为复杂和昂贵。另外,在这个时期,人们还认为红色可以赋予人势力和权力,统治阶级的贵族禁止他的子民使用红色作为日常用色,如果有人穿红色衣服,就会被判为死刑;但当贵族失去了其经济和权力时,也等于丧失了穿戴红色衣物的权利。
  在中国,红色的发展也同样具有贵族和权力的特征,由于红色染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技艺已非常纯熟,使红色染料的制作廉价,因此红色被赋予尊贵的阶级含义主要是出于封建礼制的规定。周朝时期开始,就从礼制等级观念出发,统治阶级把代表五行的五色定为正色——白、青、黑、赤、黄,象征着尊贵和权力,规定“衣正色,裳间色”。间色象征着卑贱,所以使用间色的衣物只能作为便服、内衣、衬里以及妇女和平民的着装。统治及贵族阶层是根据官位等级、宗教礼仪及场合来选配相应的衣服色彩。其中五色中的“赤”尤其被赋予了尊贵的内涵。统治阶级及官员们都穿红色和紫色的朝服。在清朝时期,官员是用帽子上顶戴颜色区分等级,一品是亮红,二品是暗红,红色是品级最高的大臣。明朝和清朝时期,送给皇帝的奏章都称为红本,可见红色与权力的联系。
  2.2 不同之处
  在西方“红色”有高贵、富有、权利的意义。 是因为“红色”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在一段时间内被制约着,使其稀有的。但在中国所形成的“红色”的文化意义是封建礼制的规定,中国的“五色”体系将红色列为正色,使其具有了尊贵的阶级含义。“红”在現代中西方象征意义中也有很多不同:第一,政治意味不同,“红军”“红色根据地”等,称呼都是对革命包含赞扬之情。与之相反,西方的“红军派”指恐怖集团,“红色旅”指意大利的极左秘密恐怖组织。第二,“红”在形容人品道德方面,很大不同。在中国,用“红”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是对其的赞扬及肯定。而西方恰好与之相反,是花天酒地,放荡的意思。第三,“红”在中国形容财政意味着财源滚滚。而在西方,红色代表了亏损和负债累累,在股市中表现明显,用红色代表下跌,绿色代表上涨。
  3 结语
  “红”在中西方色彩观里都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统治阶级和贵族阶层,同时也有各自的不同。在西方,红色主要受染料产量及印染技艺的影响,使红色成为贵族的象征。但在中国,“红色”文化含义形成的原因是统治阶级及封建礼教制度的规定,不是客观因素条件的制约。中西方色彩观都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过悠久的历史而形成的,它们之间异同的比较不是分高下优劣,而是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差异性以及形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促进二者之间相互了解、融合。
  参考文献:
  [1] 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 惠淑娟.中国传统颜料的性能及技法[D].陕西师范大学,2010.
  [3]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 2007.
  [4] 张司腾.“中国红”在中国建筑中的发展演变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文化传承的客体。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学前美术欣赏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将中国传统美术作为艺术载体,使民族性的文化内涵渗透于美育活动中,通过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在感知美、理解美同时,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培养具有民族情操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美术欣赏;传统文化;人物画  1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学前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教育是学前美术教育的
期刊
摘 要: 《各有千秋》是民国时期女性题材电影中的一部力作,反映了优秀电影人对女性人生境遇的深度思考,它以女主人公在职场与家庭中的纠结困惑,描绘出新女性的无奈与凄凉。本文从三个方面着手,试图探讨影片《各有千秋》在中国早期影史上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各有千秋》;典型形象;片名隐喻;女性命运  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以女性权利为关注重点,以新女性人生际遇为表现题材的影片不乏其例。例如,默片时代阮玲玉
期刊
摘 要:她是一个温和的艺术家,她创造了梦幻般的人物和一个被施了魔法的世界,她的雕塑语言像毕加索后期的陶瓷作品,能够唤起色彩强烈的创新。她的作品有时是紧闭着双眼的女人的脸,那苍白的肤色更加完美的创造的对比,像某种黑乌鸦在飞行。有时是深色的树干与树枝交织,以便他们重复,成为底座的图像。她选择了她的小盒子观赏主题,乳白的底座是她的光板。她选择“庆祝”她的作品,记事本在记录她的故事,像描述一幅童话,是由一
期刊
摘 要:当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之时,绘画便成为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无论是远古先民的洞穴壁画还是当今时代的绘画表现形制,都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因素之后进而对现实事物的描绘。文章是通过对写实主义绘画和抽象主义绘画在表现手法上的比较说明绘画这一载体是如何共融客观现实世界与作者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情感;写实;抽象  第一,当原始人类用木棒沾着兽禽的骨血在黑暗的岩洞里描绘集体狩猎场景与祈
期刊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思想的前进,出现了许多新生事物,服装的中性化现象正是其中之一,中性化服装风格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魅力,也是未来的时尚潮流之一。中性服装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大众对于服装性别的界定,并在当今服装的流行领域中愈演愈烈,以强劲的势头主宰着新一轮的流行趋势。本文主要从男女关系在社会地位中的变化以及穿着者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入手,探讨中性化服装出现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反应,得出中性服装的出
期刊
摘 要:美国“爵士时代”杰出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巅峰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入刻画了主人公盖茨比梦想的破灭,盖茨比的死揭示了他所追逐的“美国梦”的难以企及,而小说《夜色温柔》则透过“实现了梦想”的主人公迪克的命运,更加讽刺性地揭示了美国梦本质上的欺骗性。  关键词:爵士时代;《了不起的盖茨比》; 《夜色温柔》;“美国梦”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爵士时代”,由于一战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一味
期刊
摘 要:中国山水画萌芽于晋,在隋唐五代发展,到宋代发展成熟。两宋山水画所反映内容之丰富与深刻,都是前代所不及的。两宋山水画的成熟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理学作为宋代社会思潮的核心,自始至终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宋代文人的思想,进而影响到文人画创作实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把王诜的《渔村小雪图》放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理学的角度考察《渔村小雪图》里绘画语言
期刊
摘 要:在中国早期“野兽派”实践展开的滥觞阶段,传播和实践“野兽派”艺术语言的先驱者们,已显露出趋近“野兽派”的积极尝试和技法倾向,实践出了“野兽派”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的某种路径和可能,这体现在陈抱一的部分早期绘画的类似倾向上。  关键词:“野兽派”;陈抱一;折衷化;意蕴;倾向  在中国早期“野兽派”实践展开的滥觞阶段,写实主义和印象派风格作为迈入“野兽派”的必由之路,一直在相关实践者身上表现出
期刊
摘 要:拉奏乐器以其细腻的音乐表现技巧在民族管弦乐队的编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品质的 MIDI 制作来说,MIDI 音序的编写技巧就成了音乐品质升华的关键。  关键词:MIDI音乐制作;音序编写  1 合成技术与音源的选择  在MIDI音乐制作中,音源的选择是作品成功的关键部分,采用何种采样器、MIDI合成器、音色库对最后音乐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面对铺天盖地的民族音源,音乐制作人要有开放的
期刊
摘 要:在艺术不断发展的进程里,素描以不同的形态呈现。从素描的单一到探讨素描多样性的表现,因时空、审美观与艺术技巧发展的演变,让素描的表现形态有着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素描;表现  0 前言  徐冰讲座的时候在讲自己在喻红之前有张大卫的素描是最有名的,并留在中央美院做范本。学生就问他:“后来的当代艺术与前面的写实传统训练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徐冰认为它们之间是非常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