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学生现象是社会发展一定时期的产物,是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中的一個特定事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学生的数量将呈上升趋势。这些留守学生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远离父母,亲情缺失,缺乏良好的教育,导致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些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村留守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让家长忧心,更让教育者忧心。
【关键词】山区教师;留守学生;养成教育
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农民工群体和部分城镇下岗职工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不少父母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孩子祖辈监护或寄养在亲朋家里,或住读学校,从而形成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中大多数任性、放纵、孤僻、逃学、厌学、打架斗殴、不懂礼貌、迷恋网吧、逆反心理强、学习散漫,对学校老师的管教或置之不理,或采取过激行为,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不便。结合山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就农村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留守学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成因
1.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
留守学生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是由于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他们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心理、言行,以及学习各方面,至于孩子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他们认为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另一方面留守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由于监护人失去了监护能力。
2.学校管理的疲沓和疏忽。
现阶段,学校在留守学生管理上已经出现了疲沓现象。很多教师都感到如今从教的最大困惑是不知怎么管学生了,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所以,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甚至产生放弃管理学生的想法。
二、怎样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一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因此,培養留守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情趣健康、意志健全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那么,如何做实做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
留守学生由于隔代抚养,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往往产生心理闭塞、性格内向,当和老师沟通不畅或发生冲突时,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的现象。所以,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要有爱心、有耐心,就必须善于用心灵去和孩子沟通对话,比如,笔者平时主动跟他们交朋友,当他们情绪低落时,主动跟他们交谈;当他们违反纪律时,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帮他们分析利弊;当他们生病时,主动嘘寒问暖,及时送他们到医院治病;当他们的生日到来时,通过举行生日晚会来传递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当他们想念父母时,就要懂得用师爱抚慰他们孤独的心灵。
2.关注课堂,在学习上给予帮助。
亲情的欠缺使留守学生感受不到太多的温暖,而成绩的下降,使留守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这一情况,平时笔者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让其产生一种成功感。课堂上笔者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对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并让其他同学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鼓励。比如,笔者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组长,让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两名留守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到有这么多的同学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主动改掉那些不良习惯。
3.家校合力,共促发展。
首先,笔者和每位留守学生的家长都保持紧密联系,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定时或不定时地向家长反映,通过电话、校讯通(和校园)、微信群等形式告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方法。其次,针对留守学生的品德和行为问题,笔者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同时召开留守学生的座谈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使其生理和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4.创造温暖的集体氛围,多关爱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多渠道培养他们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集体活动是一个大火炉,它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变得乐观开朗,又能使其能力得到锻炼。在集体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给留守学生多安排一些节目,让他们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5.关注心理健康。
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的身影,感情上得不到交流,无法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缺少父母之爱,这对孩子心理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这些留守学生往往出现紧张、焦虑、内向、自卑、脆弱、沉默寡言等心理现象。针对留守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就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教师要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扰和不良心理,让他们带着乐观、轻松的心境去学习,使他们逐步养成活泼、开朗、乐观的优良个性的心理品质。
6.严于律己,从我做起。
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留守学生的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促使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
7.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常态下教育的新模式。
全面关注学生发展,对农村留守学生采取感情上温暖,人格上尊重,创新激励的方法,全力挖掘一切积极的因素,给学生以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对学生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创造师生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到一种温馨和责任。
总之,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更重要的是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要尽到监护的职责。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细心、耐心和爱心,要积极思考,不断创新,要对留守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用真情感动真情,用爱点燃梦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能够得到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09).
[2]贾娅玲.西部地区龙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民族教育研究[J],2007(6).
[3]林艳.浅谈留守学生教育.现代教育科学[J],2006(4).
[4]张敏,刘新民,葛明贵.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生活事件调查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5):468-469.
【关键词】山区教师;留守学生;养成教育
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农民工群体和部分城镇下岗职工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不少父母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孩子祖辈监护或寄养在亲朋家里,或住读学校,从而形成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中大多数任性、放纵、孤僻、逃学、厌学、打架斗殴、不懂礼貌、迷恋网吧、逆反心理强、学习散漫,对学校老师的管教或置之不理,或采取过激行为,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不便。结合山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就农村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留守学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成因
1.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
留守学生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是由于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他们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心理、言行,以及学习各方面,至于孩子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他们认为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另一方面留守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由于监护人失去了监护能力。
2.学校管理的疲沓和疏忽。
现阶段,学校在留守学生管理上已经出现了疲沓现象。很多教师都感到如今从教的最大困惑是不知怎么管学生了,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所以,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甚至产生放弃管理学生的想法。
二、怎样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一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因此,培養留守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情趣健康、意志健全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那么,如何做实做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
留守学生由于隔代抚养,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往往产生心理闭塞、性格内向,当和老师沟通不畅或发生冲突时,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的现象。所以,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要有爱心、有耐心,就必须善于用心灵去和孩子沟通对话,比如,笔者平时主动跟他们交朋友,当他们情绪低落时,主动跟他们交谈;当他们违反纪律时,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帮他们分析利弊;当他们生病时,主动嘘寒问暖,及时送他们到医院治病;当他们的生日到来时,通过举行生日晚会来传递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当他们想念父母时,就要懂得用师爱抚慰他们孤独的心灵。
2.关注课堂,在学习上给予帮助。
亲情的欠缺使留守学生感受不到太多的温暖,而成绩的下降,使留守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这一情况,平时笔者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让其产生一种成功感。课堂上笔者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对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并让其他同学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鼓励。比如,笔者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组长,让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两名留守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到有这么多的同学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主动改掉那些不良习惯。
3.家校合力,共促发展。
首先,笔者和每位留守学生的家长都保持紧密联系,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定时或不定时地向家长反映,通过电话、校讯通(和校园)、微信群等形式告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方法。其次,针对留守学生的品德和行为问题,笔者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同时召开留守学生的座谈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使其生理和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4.创造温暖的集体氛围,多关爱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多渠道培养他们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集体活动是一个大火炉,它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变得乐观开朗,又能使其能力得到锻炼。在集体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给留守学生多安排一些节目,让他们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5.关注心理健康。
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的身影,感情上得不到交流,无法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缺少父母之爱,这对孩子心理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这些留守学生往往出现紧张、焦虑、内向、自卑、脆弱、沉默寡言等心理现象。针对留守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就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教师要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扰和不良心理,让他们带着乐观、轻松的心境去学习,使他们逐步养成活泼、开朗、乐观的优良个性的心理品质。
6.严于律己,从我做起。
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留守学生的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促使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
7.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常态下教育的新模式。
全面关注学生发展,对农村留守学生采取感情上温暖,人格上尊重,创新激励的方法,全力挖掘一切积极的因素,给学生以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对学生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创造师生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到一种温馨和责任。
总之,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更重要的是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要尽到监护的职责。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细心、耐心和爱心,要积极思考,不断创新,要对留守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用真情感动真情,用爱点燃梦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能够得到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09).
[2]贾娅玲.西部地区龙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民族教育研究[J],2007(6).
[3]林艳.浅谈留守学生教育.现代教育科学[J],2006(4).
[4]张敏,刘新民,葛明贵.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生活事件调查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5):46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