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世界即教育世界,生活范围即课程范围。的确,语言源于生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异常紧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课堂走进真实的生活,实现生活与课堂的链接,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不朽的生命与活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3
对小学语文而言,其课堂教学外延与生活外延之间有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对小学语文课堂和学生的积极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让课堂走进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上知、在生活中用,帮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常教常新,赋予课文鲜活生命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化已经发展成为广大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因为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使生活与语文融为一体[1]。所以课堂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神圣的,不能随意挤占挪用。如今,小学生生活的空间、时间大多数都在课堂的40分钟里,所以合理处理课堂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能确保小学语文教师常教常新,将鲜活的生命赋予课文,使学生体验语文学习乐趣。
例如,教师在预设导学案时,尽量使每一篇课文的导学案都有差异性,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老生常谈地为学生解决课文阅读障碍,从而让学生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熟读课文,或搜集一些与生活体验相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对《画杨桃》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寻求乐感,回忆一下自己是否见过杨桃,当第一次看到杨桃时,它是什么形状等。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教师再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五角星形杨桃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形成实事求是的良好品格,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客观事实。当然,教师还应尽量使语文课堂饱满、充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的知识技术是不行的......因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生活来充实课堂,避免课文中实实在在的人文价值被有意或无意地肢解得七零八落。如让学生体验画杨桃之前的观察入微,使学生真正从课堂与生活的相互融合中感受到画杨桃就是每一件生活琐事的缩影,我们看待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轻易下结论,从而意识到课文也有鲜活的生命,要让课文真正焕发出活力,体验学习的乐感。
二、模拟表演,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很多课文都能让学生进行改编,并自导自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理解,还能在现实的模拟表演场景中践行生活化教学,把单一、枯燥的课文变成生活中的立体表演,引导学生勇于并善于表现自我,培养创作能力。
例如,课文《陶罐和铁罐》,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帮助学生在分角色表演中体会到铁罐对陶罐的不屑一顾,通过竖着眉毛、翘着嘴巴、斜视等理解铁罐的骄傲自大,以及陶罐的温和和对铁罐的容忍,从而通过模拟表演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此,一堂课下来,不需要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就能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进行表演,以记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并明白谦虚的重要性。又如对《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己自导自演,分别扮演各种角色。一些学生应该早就见过小蝌蚪,或从电视里,或见过真实的蝌蚪,一听说要表演,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一些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甚至尽力模仿小蝌蚪的动作,把手背在屁股后面当尾巴,一摆一摆的很可爱,引得其他学生也高兴地大笑。學生们纷纷扮演鲤鱼妈妈和小鲤鱼、乌龟,并极力完成课文里面的对话,一些学生还即兴发挥,添加一些课文里面没有的表演,颇具创意。当小蝌蚪根据鲤鱼、乌龟的描述找到自己的妈妈时,自己也慢慢长出了腿,变成一只只小青蛙。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感情被拉近,且竞争意识也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在活跃语文课堂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生活场景模拟表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锻炼。
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验
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较少,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课文里描述的东西没有亲身体验,很难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能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真正体验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父亲的菜园》一课时,很多学生,特别是城里的学生,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菜园,对菜园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通过文字与口头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到父亲的菜园的情境,也无法置身其中去感受。此时,教师可搜寻一些与菜园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用多媒体技术将菜园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仿佛置身于菜园之中,能更好地体验作者以及文中父亲勤劳的、坚韧不拔的情怀。另外,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很好地放松,是学生在后续学习课文知识中集中注意力的有效策略之一,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堂,能从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仿佛将课堂带进了现实生活,学生不仅能更好地通过文字去体会作者内心的东西,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面对的虚拟情境,把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亲身体验来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便学生能在课文内容与知识方面与作者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需要教师以灵活、多变、新奇的手法,帮助学生轻松找寻可以动口、动笔的良好契机。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爱好、情感体验等出发,站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内容、时间、题材等方面激发出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以拓展思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开展课堂练习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课堂生活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里相互学习、提高,不仅增强学习自主性,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如教师预设课堂练习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小组学生合作写一篇春游计划,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每一名学生都出谋划策,生怕自己没能为小组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中开展应用文练习活动,或针对学校生活带领学生练习请假条、书信、表扬稿、笔记等,或针对突发的学生闹矛盾、打架等生活事件培养学生叙述或写出事件经过的能力,或针对家庭生活实际练习写对联、寻物启事等;三是与生活中的庆典活动、节日等相结合,通过写年贺卡、编小品台词、给同学写生日祝福语等形式来丰富语文课堂,练习生活交际。总之,课堂走进生活使学生更加熟悉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从而在课堂与生活中都善于表达、乐于表达,交际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
五、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善于鼓励学生动手写下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从而注重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进行体验。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的、开放的课程资源平台,让课堂真正走进生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并从语文学习中体验快乐[3]。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身边的人文或自然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参观、访问或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确保学生在不脱离教材、不脱离课堂的基础上灵活学习教材知识,增强生活体验。
例如,每一年春天,教师都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感受大自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参观大自然,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描述大自然。这样一来,课堂就被教师搬到了生活中,学生在课文里学到的描述大自然的语句自然就能得到运用,学生也从课堂走进了生活,用课外生活促进课内学习。在学习《清澈的湖水》一课后,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公园里的湖,并做好观察记录,写出描述湖水的精彩语句、短篇文章。同时,教师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平时公园里有很多游客,由于个别游客乱扔垃圾,导致湖水不像课文里描述的那样清澈,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首先就想到要愛护环境,公共行为要文明,一些学生还提出一些保持湖水清澈的实际做法,不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还体验生活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六、结语
语文课堂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也处处都有语文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能有效增强小学语文的实用性,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以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快乐的体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持续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兴范.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生活化[J].课外语文,2014(02):50.
[2]江天民.生活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4(12):42-43.
[3]张沪,隋喜坤.浅谈如何让活动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5(03):58-5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3
对小学语文而言,其课堂教学外延与生活外延之间有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对小学语文课堂和学生的积极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让课堂走进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上知、在生活中用,帮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常教常新,赋予课文鲜活生命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化已经发展成为广大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因为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使生活与语文融为一体[1]。所以课堂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神圣的,不能随意挤占挪用。如今,小学生生活的空间、时间大多数都在课堂的40分钟里,所以合理处理课堂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能确保小学语文教师常教常新,将鲜活的生命赋予课文,使学生体验语文学习乐趣。
例如,教师在预设导学案时,尽量使每一篇课文的导学案都有差异性,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老生常谈地为学生解决课文阅读障碍,从而让学生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熟读课文,或搜集一些与生活体验相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对《画杨桃》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寻求乐感,回忆一下自己是否见过杨桃,当第一次看到杨桃时,它是什么形状等。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教师再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五角星形杨桃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形成实事求是的良好品格,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客观事实。当然,教师还应尽量使语文课堂饱满、充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的知识技术是不行的......因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生活来充实课堂,避免课文中实实在在的人文价值被有意或无意地肢解得七零八落。如让学生体验画杨桃之前的观察入微,使学生真正从课堂与生活的相互融合中感受到画杨桃就是每一件生活琐事的缩影,我们看待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轻易下结论,从而意识到课文也有鲜活的生命,要让课文真正焕发出活力,体验学习的乐感。
二、模拟表演,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很多课文都能让学生进行改编,并自导自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理解,还能在现实的模拟表演场景中践行生活化教学,把单一、枯燥的课文变成生活中的立体表演,引导学生勇于并善于表现自我,培养创作能力。
例如,课文《陶罐和铁罐》,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帮助学生在分角色表演中体会到铁罐对陶罐的不屑一顾,通过竖着眉毛、翘着嘴巴、斜视等理解铁罐的骄傲自大,以及陶罐的温和和对铁罐的容忍,从而通过模拟表演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此,一堂课下来,不需要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就能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进行表演,以记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并明白谦虚的重要性。又如对《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己自导自演,分别扮演各种角色。一些学生应该早就见过小蝌蚪,或从电视里,或见过真实的蝌蚪,一听说要表演,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一些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甚至尽力模仿小蝌蚪的动作,把手背在屁股后面当尾巴,一摆一摆的很可爱,引得其他学生也高兴地大笑。學生们纷纷扮演鲤鱼妈妈和小鲤鱼、乌龟,并极力完成课文里面的对话,一些学生还即兴发挥,添加一些课文里面没有的表演,颇具创意。当小蝌蚪根据鲤鱼、乌龟的描述找到自己的妈妈时,自己也慢慢长出了腿,变成一只只小青蛙。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感情被拉近,且竞争意识也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在活跃语文课堂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生活场景模拟表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锻炼。
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验
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较少,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课文里描述的东西没有亲身体验,很难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能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真正体验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父亲的菜园》一课时,很多学生,特别是城里的学生,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菜园,对菜园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通过文字与口头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到父亲的菜园的情境,也无法置身其中去感受。此时,教师可搜寻一些与菜园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用多媒体技术将菜园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仿佛置身于菜园之中,能更好地体验作者以及文中父亲勤劳的、坚韧不拔的情怀。另外,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很好地放松,是学生在后续学习课文知识中集中注意力的有效策略之一,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堂,能从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仿佛将课堂带进了现实生活,学生不仅能更好地通过文字去体会作者内心的东西,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面对的虚拟情境,把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亲身体验来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便学生能在课文内容与知识方面与作者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需要教师以灵活、多变、新奇的手法,帮助学生轻松找寻可以动口、动笔的良好契机。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爱好、情感体验等出发,站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内容、时间、题材等方面激发出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以拓展思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开展课堂练习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课堂生活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里相互学习、提高,不仅增强学习自主性,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如教师预设课堂练习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小组学生合作写一篇春游计划,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每一名学生都出谋划策,生怕自己没能为小组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中开展应用文练习活动,或针对学校生活带领学生练习请假条、书信、表扬稿、笔记等,或针对突发的学生闹矛盾、打架等生活事件培养学生叙述或写出事件经过的能力,或针对家庭生活实际练习写对联、寻物启事等;三是与生活中的庆典活动、节日等相结合,通过写年贺卡、编小品台词、给同学写生日祝福语等形式来丰富语文课堂,练习生活交际。总之,课堂走进生活使学生更加熟悉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从而在课堂与生活中都善于表达、乐于表达,交际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
五、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善于鼓励学生动手写下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从而注重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进行体验。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的、开放的课程资源平台,让课堂真正走进生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并从语文学习中体验快乐[3]。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身边的人文或自然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参观、访问或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确保学生在不脱离教材、不脱离课堂的基础上灵活学习教材知识,增强生活体验。
例如,每一年春天,教师都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感受大自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参观大自然,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描述大自然。这样一来,课堂就被教师搬到了生活中,学生在课文里学到的描述大自然的语句自然就能得到运用,学生也从课堂走进了生活,用课外生活促进课内学习。在学习《清澈的湖水》一课后,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公园里的湖,并做好观察记录,写出描述湖水的精彩语句、短篇文章。同时,教师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平时公园里有很多游客,由于个别游客乱扔垃圾,导致湖水不像课文里描述的那样清澈,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首先就想到要愛护环境,公共行为要文明,一些学生还提出一些保持湖水清澈的实际做法,不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还体验生活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六、结语
语文课堂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也处处都有语文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能有效增强小学语文的实用性,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以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快乐的体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持续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兴范.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生活化[J].课外语文,2014(02):50.
[2]江天民.生活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4(12):42-43.
[3]张沪,隋喜坤.浅谈如何让活动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5(0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