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发展的当今社会,吴文化这个话题仍然被我们广为传诵,有着深厚底蕴的吴文化苏州,作为苏州人的我们,更是对苏州吴文化意犹未尽,因此,我园为了突出我们的特色,就开展了苏州吴文化特色,作为我们的办园特色。当今社会,在踏进校园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请讲普通话,而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渗透了吴文化色彩,更别有一番滋味。
关键词:童谣;走进幼儿;一日生活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发源地的苏州,吴文化的历史仍然影响着我们苏州人民,就像我们幼儿园也开始掀起一股热潮,创设吴文化的环境,开设吴文化的课题,潜移默化的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走向吴文化,每当孩子们朗朗爽口地念着山歌,玩着民间游戏,他们总是那么的开心,可想而知,吴文化的魅力势不可挡,尤其是我们吴地童谣,幽默风趣,连外地孩子也被深深吸引,再加上我们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民间游戏,更是让孩子们意犹未尽,对我们苏南民食江南小吃更是赞不绝口。
一、 精心挖掘吴地童谣,感受其语言魅力
吴文化的语言之美在我们幼儿园被孩子最受欢迎的就是童谣,即用吴地方言叙述的明间的童谣,旧时江南农村,儿童生活除夏日游泳,摸蚌,冬日堆雪人,捉迷藏,春秋下田劳作,割草之外,文化生活单调。城里的大戏当然难得到乡下来演出。但劳动人员唱的山歌,到了教育儿童这一坎上,便变成朗朗上口的童谣,也能滋润儿童的心田,培育儿童的童趣,令人终生难忘。如今老年人回忆起来,尚感稚朴天真,趣味盎然。
因此,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通过搜集、筛选来挖掘各种吴地民间童谣。首先,为了使民间童谣符合幼儿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从童谣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几方面去收集各种民间童谣,发动全园教师、幼儿家长等多渠道进行搜集。其次,有些童谣儿歌的知识要求较高,内容比较适合少年儿童,与幼儿的生活较远,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年级组的老师一起将收集来的童谣中有些不适合教育、引导的素材进行删减,将一些适合幼儿的童谣运用到教学中来,如:《风凉嘟嘟》《点点脚背》《一箩麦》《黄天源的糕》……这些童谣韵律感很强,体裁也很丰富,深受幼儿的喜爱,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朗诵童谣儿歌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风凉嘟嘟》,我记得是这样念得,风凉嘟嘟,螺蛳梭梭,咸鸭蛋剥剥。像这样的童谣,很押韵,念起来也很顺口,也很风趣,孩子一下子就能掌握了并喜欢念了;再如:《点点脚背》,点点脚背,跳过南山,南山拜倒,水龙洒洒,清官上任,就官请出,目睹汤罐,不晓得烂掉哪知小母脚趾头。像这样的儿歌,四个字四个字,韵律感很强,体裁风趣好玩,深受幼儿的喜爱,加上此童谣可以边念边玩,自娱自乐,孩子不知道有多喜欢,学习起来也就很轻松,不会觉得那么枯燥乏味。因此,只有精心筛选吴地童谣,选择适合幼儿的吴地童谣,通过学念各种不同种类的苏州童谣,让幼儿初步感受到苏州方言的无穷魅力。
二、 开展有特色的吴地童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中华民族的民间童谣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童谣教育,开展有特色的童谣活动,发挥其幼儿的想象力。
有一首唱月亮的儿歌,在我教给孩子的时候,发现我们大班的孩子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还一下子就学会了,儿歌是这样的:
月亮堂堂,跳过门堂,门堂高,打把刀,
刀已快,切切菜,菜已青,买只钉,
钉已锈,买只牛,牛已凶,买面弓,
弓已烂,买只篮,上面装青菜,下面装鸡蛋……
也可一直说下去,可以激发少儿的想象力,扩大知识面。跟着幼儿的兴趣,我们教会了孩子许多有趣的童谣,我们还组织了年级组童谣比赛,很受孩子的欢迎。每当如今幼儿在家庭宴会上唱的“妹妹坐船头,哥在岸上走”,不禁记忆起儿时的童谣,心中就涌起无限的怀旧之思。
三、 快乐游戏,让孩子轻松获得吴地童谣
传统的民间游戏曾给我们带来多少童年的欢乐!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民间游戏往往不受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5月,我班进行了丰富多彩又别具风格的民间游戏节,经过一个星期的收集、整理和改编游戏,孩子们已经会玩很多民间游戏了,这不,在5月中旬,我班所有孩子汇聚在一起,进行民间游戏的展示活动。我班的孩子带来了精彩的民间游戏:有伦敦穿链条、马兰开花等,这些游戏都引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将童谣与游戏同步进行,以童谣为纽带,联系教材及其相关领域。例如,童谣《炒黄豆》,就是综合了健康、语言领域的活动。儿歌内容是“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幼儿一边唱一边做游戏,“两个幼儿两手相互拉住,边晃动边念儿歌,当念到相互翻跟斗的时候,将胳膊撑起并翻转过来成背靠背”。朗朗上口的儿歌,加上有趣的游戏,既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又使幼儿在相互游戏中锻炼了合作能力,这样孩子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
四、 配乐童谣,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领域
童谣,我们还可以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它的音乐性几乎是自然天成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是方言歌谣加上谱子,在说唱的过程中保留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这表现在它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其音乐性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语义。为童谣谱上曲,幼儿更乐于和易于接受。童谣《小人要唱小山歌》谱上谱子后,幼儿边唱童谣边做游戏,更使童谣的教学整个意境锦上添花,孩子们边游戏边歌唱更增添了游戏的情趣味,既让幼儿感受了童谣的音韵美,又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
现在吴文化已在我园广泛流传,也深受幼儿的喜欢,吴文化的深层底蕴也將深深流传下去被世人所歌颂,也将深深的吴文化历史继续发扬下去,悠悠吴文化,滋润幼儿心。童谣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之瑰宝,通过民间童谣的学习,让童谣重新走进孩子们的心中,不仅能够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独具魅力的文化,还可以帮助每一个幼儿实现其富有个性的发展,乐在其中,悟在其中,真正感受童谣魅力,领略吴地神韵。
作者简介:
盛青青,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金光幼儿园。
关键词:童谣;走进幼儿;一日生活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发源地的苏州,吴文化的历史仍然影响着我们苏州人民,就像我们幼儿园也开始掀起一股热潮,创设吴文化的环境,开设吴文化的课题,潜移默化的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走向吴文化,每当孩子们朗朗爽口地念着山歌,玩着民间游戏,他们总是那么的开心,可想而知,吴文化的魅力势不可挡,尤其是我们吴地童谣,幽默风趣,连外地孩子也被深深吸引,再加上我们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民间游戏,更是让孩子们意犹未尽,对我们苏南民食江南小吃更是赞不绝口。
一、 精心挖掘吴地童谣,感受其语言魅力
吴文化的语言之美在我们幼儿园被孩子最受欢迎的就是童谣,即用吴地方言叙述的明间的童谣,旧时江南农村,儿童生活除夏日游泳,摸蚌,冬日堆雪人,捉迷藏,春秋下田劳作,割草之外,文化生活单调。城里的大戏当然难得到乡下来演出。但劳动人员唱的山歌,到了教育儿童这一坎上,便变成朗朗上口的童谣,也能滋润儿童的心田,培育儿童的童趣,令人终生难忘。如今老年人回忆起来,尚感稚朴天真,趣味盎然。
因此,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通过搜集、筛选来挖掘各种吴地民间童谣。首先,为了使民间童谣符合幼儿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从童谣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几方面去收集各种民间童谣,发动全园教师、幼儿家长等多渠道进行搜集。其次,有些童谣儿歌的知识要求较高,内容比较适合少年儿童,与幼儿的生活较远,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年级组的老师一起将收集来的童谣中有些不适合教育、引导的素材进行删减,将一些适合幼儿的童谣运用到教学中来,如:《风凉嘟嘟》《点点脚背》《一箩麦》《黄天源的糕》……这些童谣韵律感很强,体裁也很丰富,深受幼儿的喜爱,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朗诵童谣儿歌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风凉嘟嘟》,我记得是这样念得,风凉嘟嘟,螺蛳梭梭,咸鸭蛋剥剥。像这样的童谣,很押韵,念起来也很顺口,也很风趣,孩子一下子就能掌握了并喜欢念了;再如:《点点脚背》,点点脚背,跳过南山,南山拜倒,水龙洒洒,清官上任,就官请出,目睹汤罐,不晓得烂掉哪知小母脚趾头。像这样的儿歌,四个字四个字,韵律感很强,体裁风趣好玩,深受幼儿的喜爱,加上此童谣可以边念边玩,自娱自乐,孩子不知道有多喜欢,学习起来也就很轻松,不会觉得那么枯燥乏味。因此,只有精心筛选吴地童谣,选择适合幼儿的吴地童谣,通过学念各种不同种类的苏州童谣,让幼儿初步感受到苏州方言的无穷魅力。
二、 开展有特色的吴地童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中华民族的民间童谣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童谣教育,开展有特色的童谣活动,发挥其幼儿的想象力。
有一首唱月亮的儿歌,在我教给孩子的时候,发现我们大班的孩子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还一下子就学会了,儿歌是这样的:
月亮堂堂,跳过门堂,门堂高,打把刀,
刀已快,切切菜,菜已青,买只钉,
钉已锈,买只牛,牛已凶,买面弓,
弓已烂,买只篮,上面装青菜,下面装鸡蛋……
也可一直说下去,可以激发少儿的想象力,扩大知识面。跟着幼儿的兴趣,我们教会了孩子许多有趣的童谣,我们还组织了年级组童谣比赛,很受孩子的欢迎。每当如今幼儿在家庭宴会上唱的“妹妹坐船头,哥在岸上走”,不禁记忆起儿时的童谣,心中就涌起无限的怀旧之思。
三、 快乐游戏,让孩子轻松获得吴地童谣
传统的民间游戏曾给我们带来多少童年的欢乐!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民间游戏往往不受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5月,我班进行了丰富多彩又别具风格的民间游戏节,经过一个星期的收集、整理和改编游戏,孩子们已经会玩很多民间游戏了,这不,在5月中旬,我班所有孩子汇聚在一起,进行民间游戏的展示活动。我班的孩子带来了精彩的民间游戏:有伦敦穿链条、马兰开花等,这些游戏都引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将童谣与游戏同步进行,以童谣为纽带,联系教材及其相关领域。例如,童谣《炒黄豆》,就是综合了健康、语言领域的活动。儿歌内容是“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幼儿一边唱一边做游戏,“两个幼儿两手相互拉住,边晃动边念儿歌,当念到相互翻跟斗的时候,将胳膊撑起并翻转过来成背靠背”。朗朗上口的儿歌,加上有趣的游戏,既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又使幼儿在相互游戏中锻炼了合作能力,这样孩子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
四、 配乐童谣,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领域
童谣,我们还可以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它的音乐性几乎是自然天成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是方言歌谣加上谱子,在说唱的过程中保留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这表现在它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其音乐性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语义。为童谣谱上曲,幼儿更乐于和易于接受。童谣《小人要唱小山歌》谱上谱子后,幼儿边唱童谣边做游戏,更使童谣的教学整个意境锦上添花,孩子们边游戏边歌唱更增添了游戏的情趣味,既让幼儿感受了童谣的音韵美,又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
现在吴文化已在我园广泛流传,也深受幼儿的喜欢,吴文化的深层底蕴也將深深流传下去被世人所歌颂,也将深深的吴文化历史继续发扬下去,悠悠吴文化,滋润幼儿心。童谣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之瑰宝,通过民间童谣的学习,让童谣重新走进孩子们的心中,不仅能够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独具魅力的文化,还可以帮助每一个幼儿实现其富有个性的发展,乐在其中,悟在其中,真正感受童谣魅力,领略吴地神韵。
作者简介:
盛青青,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金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