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核心素养备受追捧,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具备使用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初中生是核算素养教育的重点对象,发展其核心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普遍集中于理论,缺乏实践探究。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善于以“知”启“智”,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1,[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008-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1]指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核心素养列为深化改革的首位,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点。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我国教育已经逐步迈入了核心素养时期。在核心素养体系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只是其中一个构成部分,同时核心素养还包括人生态度、价值观、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时期,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构建数学核心素养模型,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在渗透数学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以此来强化学生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意识等优良品质[2]。初中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讲解一些关于数学知识的数学史,以前人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例如在三视图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穿插讲解蒙日与画法几何的故事,这一做法能够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画法几何的发展史、性质及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的实践运用。在单项式定理介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融入《杨辉与杨辉三角》,引导学生对古代数学发展历史进行全面了解,使得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几何知识讲解中,教师可穿插笛卡尔与解析几何的相关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几何创立的标志,并切身体会到坐标与方程表达曲线的思想,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与反思,在自主学习中切实提高学生探究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关于函数的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较为典型的例题:y=14×2 mx n经过点0,3( ):2与4,3( ):2,将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解析式中的a值,只需要将m、n的值求出来就可以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其合理分析函数解析式,并自主进行演算和研究,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解题方法或许就会有所不同,在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的时候,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掌握,并尽最大努力将这些问题解决。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极为有利。
三、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手段即为设置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能够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将知识掌握到[3]。有效提问的核心要求即为教师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认知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将教学设计做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的创新和探索意识得到最大化的激发。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事先准备一片缺一个角的三角形木板,并将其带其带入课堂,并要求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探究思考:“请问,这个三角形缺少的这个角度数是多少?”以此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再指导学生转换思维角度,提出:“缺少的角同剩下的两个角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可不可以借助这两个角来计算出缺少的角的度数?”“三角形三個内角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这一系列问题均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深入探究思考问题,最终一一解决了以上各种问题。
众所周知,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有益的策略,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数学解题方法解答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数学预算能力;教师可将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来启发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可基于教材教学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未来,结合课堂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是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黄玉华.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苏科版七年级下证明(1):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6(6):125.
[2]孙娟.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焦点——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26):185.
[3]蔡月红.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路径探究 ——兼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抽象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7 (26):48.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1,[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008-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1]指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核心素养列为深化改革的首位,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点。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我国教育已经逐步迈入了核心素养时期。在核心素养体系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只是其中一个构成部分,同时核心素养还包括人生态度、价值观、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时期,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构建数学核心素养模型,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在渗透数学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以此来强化学生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意识等优良品质[2]。初中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讲解一些关于数学知识的数学史,以前人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例如在三视图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穿插讲解蒙日与画法几何的故事,这一做法能够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画法几何的发展史、性质及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的实践运用。在单项式定理介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融入《杨辉与杨辉三角》,引导学生对古代数学发展历史进行全面了解,使得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几何知识讲解中,教师可穿插笛卡尔与解析几何的相关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几何创立的标志,并切身体会到坐标与方程表达曲线的思想,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与反思,在自主学习中切实提高学生探究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关于函数的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较为典型的例题:y=14×2 mx n经过点0,3( ):2与4,3( ):2,将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解析式中的a值,只需要将m、n的值求出来就可以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其合理分析函数解析式,并自主进行演算和研究,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解题方法或许就会有所不同,在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的时候,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掌握,并尽最大努力将这些问题解决。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极为有利。
三、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手段即为设置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能够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将知识掌握到[3]。有效提问的核心要求即为教师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认知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将教学设计做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的创新和探索意识得到最大化的激发。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事先准备一片缺一个角的三角形木板,并将其带其带入课堂,并要求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探究思考:“请问,这个三角形缺少的这个角度数是多少?”以此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再指导学生转换思维角度,提出:“缺少的角同剩下的两个角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可不可以借助这两个角来计算出缺少的角的度数?”“三角形三個内角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这一系列问题均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深入探究思考问题,最终一一解决了以上各种问题。
众所周知,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有益的策略,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数学解题方法解答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数学预算能力;教师可将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来启发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可基于教材教学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未来,结合课堂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是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黄玉华.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苏科版七年级下证明(1):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6(6):125.
[2]孙娟.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焦点——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26):185.
[3]蔡月红.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路径探究 ——兼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抽象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7 (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