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有效认知问题水乳交融在一起呢?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呢?现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草虫的村落》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一、给学生营造一个“学有所感”的课堂
  “学有所感”在阅读教学中是绝对离不开咬文嚼字的,唯有抓住字眼,深入意境才能走进去,读出来。
  课堂回放一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自学时教师点拨: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可以是一两个词,也可以是一两句话。)
  2.师生交流。
  师: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生: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我从小甲虫的动作“前进、左冲右撞、走”的描写中感受到他的勇敢。
  生:我从“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中读懂虫子之间也有情谊!
  生:“驻足痴望”是停下脚步呆呆地看,我从这个词中看出小圆虫的美,也看出小虫子和人一样,有爱美之心。俗话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生:从围观蜥蜴的一群黑甲虫身上,我感受到小虫子和人一样,有好奇之心……
  师:作者丰富的想象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草虫的村落就是人的村落;草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我们阅读文章,更重要的是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心去观察,用情去想象,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
  教后思考
  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文本思想内容的体验感悟上,更应该关注文本的表达。课堂上,学生面对文本,或静思默想,或圈点批注,通过自读、自悟,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品味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意,透过语言文字仿佛“看”到了草虫村落和谐、快乐的生活,“看”到可爱的小虫子。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言语、神情中流露出对草虫村落的喜爱之情,同时对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所领悟。
  二、给学生营造一个“学有所悟”的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技巧,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课堂回放二
  1.在草虫的村落你还看到了什么。请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描述出来。用上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师生交流学生所写的三个片段。
  教师评价要点注意三个层面:想象是否丰富;拟人(比喻)运用是否恰当;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后思考
  语文教学就是以它独到的学科优势巧妙地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那最真实的一滴甘醇,让学生追求真善美,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这正是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人文精神。在流淌着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着审美的愉悦,定能多角度地诠释教学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考、想象、写作,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所悟,提升语文素养。
  三、给学生营造一个“学有所得”的课堂
  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最终反映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做到: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上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预习,并下发预习单,注明预习要求和内容。作为六年级的孩子,完全有能力通过预习认识生字词,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我们千万不要把学生定位在零起点上,学生会的、能自己看懂的不讲或少讲。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交流,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草虫的村落》学习结束后,我们又推荐学生阅读郭枫的另外一篇散文《空山鸟语》,并提出学习要求:看完后珍视自己的阅读想法,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给学生留下解决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浙江沈大安先生说:“有了精彩的文本解读,才会有出彩的语文课堂。”又如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所言:“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倘若我们对文本总是满足于肤浅的表层解读,匆匆忙忙地走过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自然而然也变得肤浅。教师作为文本解读的主导与主体,应该凭借自我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欣赏经验来感受、体验和理解文本,发现文本的深意。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得”,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的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教学时还要具有随时可提取的丰厚知识与经验积累,这就是有的教育专家所说的“后光”,也就是底气。笔者认为这是提升课堂效益的源头。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想到的、找到的、搜集到的很多有用的东西,是不是都要在课堂上展现?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从教学时间看,教师要把自己所钻研的内容在有限的40分钟内引领学生一一掌握,不切实际;要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里,读到最应该读的地方,思考最应该思考的问题上。其次从教学对象看,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教学一定要结合儿童语言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教师知道的,不等于都要给学生。教师解读的“度”不应等于学生解读的“度”。这个“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应当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有效的选择,有“舍”才有“得”。教师要能准确定位每节课的目标,如知识要达到什么程度,能力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所教年级段的要求、本单元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紧扣目标,才能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正确地调控课堂,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的课堂,才是充盈着语文味的魅力课堂。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校长,镇江市语文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
其他文献
虽然,磨课团队的教师们辛勤努力,打磨了一堂传统意义上的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流畅的《记承天寺夜游》课例,为初涉教育教学领域的教师们做了很好的引领。怎样导入,怎样预设,怎样细究,怎样提一“闲”字而贯全篇,怎样因势利导将有关资料融入等等,感觉学生们本堂课的收益是很大的,课堂的容量、深度、广度都已无可挑剔了。的确,本节课很好地完成了磨课计划中预设的研究问题:意蕴丰富的文言文,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投身社会变革和文化教育改革实践中,批判继承中国教育和学习的优良传统,吸取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合理成分,总结自五四以来我国包括他本人丰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思想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教育思想。其独创性的思想精髓和核心,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明确的文字表述,首次公开出现于叶圣陶1962年4月10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
期刊
一节语文课堂到底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无疑是要带来语文变化的,也就是语文素养的生长。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应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那么,语文课堂又该让孩子带走什么东西呢?  一、语文课堂应给学生什么?——“语文经验”  我认为一节课的价值底线在于教和不教要不一样。有人会说,这句话等于没有说,谁不知道“教和不教要不一样”。  一节语文课教和不教应不一样在哪儿?我的判断是学生有没有形成语文经验。人生就是经验,
期刊
一、缘由聚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课堂带来一股清风。但是由于教师理解的不同、认识的偏颇、操作的失当,当前,对话教学中也频频出现了一些“伪对话”现象:教师满堂问,小组假交流,话题浮表面,答案都一统,等等。因此,笔者认为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所选编的文章基本上是一个主题,具有整体性。所以,如果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教学,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也许就会削弱。如果我们通过比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品读这些语言文字,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所以,以整体的思想来指
期刊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营造“书香校园”的宗旨就是为了把师生培养成为校园里的文化人,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为他们的生命成长积淀丰厚的底蕴。近年来,雪堰中心小学不断强化阅读理念,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课程,开展阅读活动,播撒读书的种子,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  一、建设“诗书怡情”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这一本“活书”对学生的熏
期刊
我们柏庐实验小学以“书香润心田,经典育圣贤”为指导思想,坚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而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艺术修养。  下面介绍一些经典诵读的方法。  1.入情入境,领悟意境。  一首好诗
期刊
习题讲评课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常规课,如何提高习题讲评课的质量自然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多方的学习与思考,觉得语文习题讲评应当在落实“五要”上下功夫。  第一,习题一定要精选。我们知道,学生做习题是为了更好地消化运用知识与巩固知识,并在消化运用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习题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比如一些记忆的知识,如果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可
期刊
语文教材文本,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文本存在的,具有知识传播、情意交流和消闲等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其次,作为语文教材,除了保留它的“原生价值”外,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即“如何获取传播信息的知识”。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性的行为,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学生特点、文本特点以及时
期刊
2014年5月20日,我有幸和校长及部分语文教师一起赴河南省林州市,参加第八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近距离、真实地感受了“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的魅力,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既有名师的精彩展示,又有专家的理论指导,确实很过瘾,尤其是林州侯华丽、方晓玉、李晓林等老师的课,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语文主题学习”立足于大语文观,建设高效课堂。教师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