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指导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分析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就业 改进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扩大,高校迅速发展,短短十年间,已由原一百多所发展到现在的一千三百余所,数量和规模是十年前的十倍之多,招生和在校生数量超过本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上大学本科毕业生,全国全年毕业的大学生达500余万,如果再加上中职生,全国年就业人数在千万以上。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本文就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对策谈谈个人之见。
一、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学生比例一般在1∶200,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专职队伍约是1∶1500左右,相对较少。就是这样的比例,有些院校还达不到,最少的达到1∶3000。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就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学生能否就业,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和职业技能的就业岗位,是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衡量以就业为导向的标尺。由于从毕业分配到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只是十多年的事,对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来说,还是新鲜事。在高校,一般只设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各系部一般无明确就业指导职责。这样就使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整日奔忙于学生的具体事务,根本无暇深入用人单位调查,也无暇研究就业指导工作,更难抽出时间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不能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元化经济形式,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按照市场经济人力资源配置的规律是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人尽其才。高校作为“人才产品”的生产者,不仅要关注产品市场的需求,更应关注产品的本身。“人才”作为产品,不仅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还具有主体性,差异性和可变性的特征[1]74。因此在关注普遍性的同时,更应关注这种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发展。
(二)就业指导信息与人才市场信息不对称,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充分
就业市场是双向选择的原则,无论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自己,都希望获得最全面、真实、有用的信息,而就业指导中心提供这样信息则是最合适最可信的平台。但由于人员和学校经费等困难,就业指导人员很少深入企业等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不能及时全面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不掌握第一手材料,就不能深入研究人才需求规律,很难把握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和人才需求趋势,就会造成就业指导工作的盲目性,形成用人单位找学校的情况,有时还得依靠人才中介机构。有些非正规的中介机构提供一些虚假信息,就业信息失真,容易使学生上当受骗。站在学生角度,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网站单方面发布的就业信息,其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好把握,这种单向被动的信息,会使许多学生失去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从而失去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机会。
(三)就业指导课不能落实
就业指导课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职业技能、选择职业的重要课程,而在有些职业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只重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重视公共课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建设,没有把就业指导课看作激励学习的有效措施。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也只是专题讲座形式,有的学校只在部分专业开设。反映了高校对此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一)强化认识,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管理体制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是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也是市场经济人才资源配置的规律,强化认识,更新观念,就是要从传统的单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转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并与市场人才需求结合起来,切实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重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把就业指导看作与招生工作同等重要,把就业指导课看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做人成才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不仅只是讲就业课,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就业指导,掌握人才市场需求,了解企业用人信息,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从而指导学院专业建设、调整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健全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学院和教学系两级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网络,调动多方力量,发挥院系两个积极性。
(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队伍建设是关键,有了高质量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保证较高的就业率和服务质量。要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选拔机制,挑选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就业指导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二是建立由辅导员组成的系部级就业指导队伍,并建立院系两级就业指导网络服务体系;三是给就业指导人员创造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让他们从就业指导工作中逐步具备职业资质,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四是给就业指导人员相应的深入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和考察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市场,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反馈给学院以便调整专业或课程,增强办学竞争力。
(三)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搞好就业指导,必须深入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人才市场的行情,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针对目前就业市场较多较乱的实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深入实际,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动向。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对就业指导工作,而且对学校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能够补充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增强就业指导课的实例和指导;二是有利于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三是能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四是能够向学院反馈有利于改进教学和管理的意见,帮助专业和课程建设,增强办学实力。值得指出的是,开展人才市场的调查要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要能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学院,指导办学。
总之,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面前,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就业指导人员要提高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服务力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特长个人兴趣,使大部分学生找到满意并适合自身的职业岗位,才能进一步增强学院的办学水平,提高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秀娟.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50-52,74.
[2]于素萍.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01):73-74.
[3]刘彩生,李国峰.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开发,2006,(08):38-40.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就业 改进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扩大,高校迅速发展,短短十年间,已由原一百多所发展到现在的一千三百余所,数量和规模是十年前的十倍之多,招生和在校生数量超过本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上大学本科毕业生,全国全年毕业的大学生达500余万,如果再加上中职生,全国年就业人数在千万以上。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本文就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对策谈谈个人之见。
一、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学生比例一般在1∶200,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专职队伍约是1∶1500左右,相对较少。就是这样的比例,有些院校还达不到,最少的达到1∶3000。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就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学生能否就业,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和职业技能的就业岗位,是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衡量以就业为导向的标尺。由于从毕业分配到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只是十多年的事,对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来说,还是新鲜事。在高校,一般只设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各系部一般无明确就业指导职责。这样就使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整日奔忙于学生的具体事务,根本无暇深入用人单位调查,也无暇研究就业指导工作,更难抽出时间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不能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元化经济形式,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按照市场经济人力资源配置的规律是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人尽其才。高校作为“人才产品”的生产者,不仅要关注产品市场的需求,更应关注产品的本身。“人才”作为产品,不仅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还具有主体性,差异性和可变性的特征[1]74。因此在关注普遍性的同时,更应关注这种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发展。
(二)就业指导信息与人才市场信息不对称,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充分
就业市场是双向选择的原则,无论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自己,都希望获得最全面、真实、有用的信息,而就业指导中心提供这样信息则是最合适最可信的平台。但由于人员和学校经费等困难,就业指导人员很少深入企业等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不能及时全面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不掌握第一手材料,就不能深入研究人才需求规律,很难把握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和人才需求趋势,就会造成就业指导工作的盲目性,形成用人单位找学校的情况,有时还得依靠人才中介机构。有些非正规的中介机构提供一些虚假信息,就业信息失真,容易使学生上当受骗。站在学生角度,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网站单方面发布的就业信息,其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好把握,这种单向被动的信息,会使许多学生失去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从而失去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机会。
(三)就业指导课不能落实
就业指导课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职业技能、选择职业的重要课程,而在有些职业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只重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重视公共课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建设,没有把就业指导课看作激励学习的有效措施。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也只是专题讲座形式,有的学校只在部分专业开设。反映了高校对此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一)强化认识,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管理体制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是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也是市场经济人才资源配置的规律,强化认识,更新观念,就是要从传统的单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转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并与市场人才需求结合起来,切实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重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把就业指导看作与招生工作同等重要,把就业指导课看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做人成才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不仅只是讲就业课,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就业指导,掌握人才市场需求,了解企业用人信息,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从而指导学院专业建设、调整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健全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学院和教学系两级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网络,调动多方力量,发挥院系两个积极性。
(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队伍建设是关键,有了高质量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保证较高的就业率和服务质量。要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选拔机制,挑选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就业指导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二是建立由辅导员组成的系部级就业指导队伍,并建立院系两级就业指导网络服务体系;三是给就业指导人员创造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让他们从就业指导工作中逐步具备职业资质,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四是给就业指导人员相应的深入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和考察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市场,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反馈给学院以便调整专业或课程,增强办学竞争力。
(三)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搞好就业指导,必须深入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人才市场的行情,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针对目前就业市场较多较乱的实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深入实际,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动向。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对就业指导工作,而且对学校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能够补充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增强就业指导课的实例和指导;二是有利于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三是能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四是能够向学院反馈有利于改进教学和管理的意见,帮助专业和课程建设,增强办学实力。值得指出的是,开展人才市场的调查要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要能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学院,指导办学。
总之,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面前,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就业指导人员要提高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服务力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特长个人兴趣,使大部分学生找到满意并适合自身的职业岗位,才能进一步增强学院的办学水平,提高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秀娟.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50-52,74.
[2]于素萍.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01):73-74.
[3]刘彩生,李国峰.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开发,2006,(0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