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小,是一种“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转变教学方式是核心任务。教育部反复强调学生以学为主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模式要求学生以突出自觉、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理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教育;自主,学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更是教师发挥教学特色的阵地,笔者遵循以学为主的教学要求,建议将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结合、情感表达与价值体现结合,进行多方位互动。
一、课前预习、主动探索
预习是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表现,预习的过程其实是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新的知识,将要学的内容事先在脑海中思考。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中,教师是引导者。预习,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心中有数,在正式进行学习时提高获取知识的速度与学习质量,例如:苏教版一年级《蘑菇该奖励给谁》,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小白兔与骏马、小黑兔与和乌龟赛跑,获胜者能得到蘑菇,可是骏马与乌龟都与兔子的奔跑速度不在一个级别,与骏马比赛虽勇气可嘉,但实力悬殊,总是输的小白兔的积极性会不会受到打击;与乌龟比赛的小黑兔总是获胜,对它的进步真的有帮助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究竟与谁进行比赛,学生可自行思考探索答案。
二、自我展现、交流互动
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平台,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说话的机会,比如,演讲或课堂发言。鼓励学生平常注意摘抄美文佳句,为课前或课后的小演讲提供素材。演讲的题目可以由教师划分大致范围,也可由学生自己决定。对于学生的演讲,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中肯的提出意见,让学生在自主、激励的演讲氛围中展示自我,交流互动。对小学生来说,不适合演讲过于深奥的话题,可以在演讲活动中配合图画、表演、道具等方式。
三、模拟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比别的学科教师具有优势,有更好的条件创立各式各样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将课文内容或教学要素编进去,比如故事情境、对话情境、实物情境等。设置情境是一种导学方式,情境空间的设立是一种对现实的模仿,在这个模仿的空间里,学生可以检验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模拟情境可以用趣味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可以将部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将文中的情节变换成具体场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例如:苏教版四年级《诚实与信任》,课文讲述了“我”深夜开车回家,不小心撞了路边一辆车的反光镜,因对方车主不在,“我”主动留下电话联系方式,后来双方通过电话把事情解决了,展现了诚实信任的重要。该课文情节性较强,学生可将对方车主反光镜被撞坏后的焦灼,与看见“我”留下的联系方式后的宽慰与原谅,都用场景再现出来。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四、适时褒奖、成效明显
教师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定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复查,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以及其他才能的体现,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嘉奖,让学生感受到慰藉和喜悦。年级尚小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更自信,更快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五、多向交流、升华提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尝试与努力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之后,有了成功的经验。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对于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必立即进行讲解,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力量,大家一起商量探讨、集思广益、相互合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锻炼表达和倾听的能力。小组讨论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很长时间的应用,但一直是辅助的功能,有的课堂小组讨论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只是走形式。教师有必要对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一些研究。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捕捉学生反映的难点与疑点,也可以以小组组员的身份加入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成果,让先得出讨论结果的小组与大家分享经验,帮助学生修改错误、辨别错误。
六、当堂训练、迁移扩展
当堂训练主要体现了“教为学,学为用”的理念,当堂训练一般分为巩固和拓展两个功能。首先是巩固训练,其针对性和指向性强,可以检验和巩固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扩展性练习包括对知识点的延伸和写作练习,对扩大学生知识面有很大好处,比如,教师可以扩充与当堂课文或作者有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或与当堂所学知识相关领域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联想,在头脑中建立知识的关联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设计过程是教师个体的行为,学生是充满个体特征的组合群体,教师的教学愿望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总有一定差异。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力求将教育目标与学习目标统一起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2):180.
[2]张妍.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5(8):107.
[3]陈丽芬.“以学为主”,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J].教育艺术,2015(5):23,25.
关键词:教学;教育;自主,学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更是教师发挥教学特色的阵地,笔者遵循以学为主的教学要求,建议将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结合、情感表达与价值体现结合,进行多方位互动。
一、课前预习、主动探索
预习是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表现,预习的过程其实是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新的知识,将要学的内容事先在脑海中思考。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中,教师是引导者。预习,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心中有数,在正式进行学习时提高获取知识的速度与学习质量,例如:苏教版一年级《蘑菇该奖励给谁》,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小白兔与骏马、小黑兔与和乌龟赛跑,获胜者能得到蘑菇,可是骏马与乌龟都与兔子的奔跑速度不在一个级别,与骏马比赛虽勇气可嘉,但实力悬殊,总是输的小白兔的积极性会不会受到打击;与乌龟比赛的小黑兔总是获胜,对它的进步真的有帮助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究竟与谁进行比赛,学生可自行思考探索答案。
二、自我展现、交流互动
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平台,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说话的机会,比如,演讲或课堂发言。鼓励学生平常注意摘抄美文佳句,为课前或课后的小演讲提供素材。演讲的题目可以由教师划分大致范围,也可由学生自己决定。对于学生的演讲,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中肯的提出意见,让学生在自主、激励的演讲氛围中展示自我,交流互动。对小学生来说,不适合演讲过于深奥的话题,可以在演讲活动中配合图画、表演、道具等方式。
三、模拟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比别的学科教师具有优势,有更好的条件创立各式各样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将课文内容或教学要素编进去,比如故事情境、对话情境、实物情境等。设置情境是一种导学方式,情境空间的设立是一种对现实的模仿,在这个模仿的空间里,学生可以检验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模拟情境可以用趣味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可以将部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将文中的情节变换成具体场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例如:苏教版四年级《诚实与信任》,课文讲述了“我”深夜开车回家,不小心撞了路边一辆车的反光镜,因对方车主不在,“我”主动留下电话联系方式,后来双方通过电话把事情解决了,展现了诚实信任的重要。该课文情节性较强,学生可将对方车主反光镜被撞坏后的焦灼,与看见“我”留下的联系方式后的宽慰与原谅,都用场景再现出来。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四、适时褒奖、成效明显
教师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定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复查,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以及其他才能的体现,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嘉奖,让学生感受到慰藉和喜悦。年级尚小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更自信,更快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五、多向交流、升华提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尝试与努力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之后,有了成功的经验。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对于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必立即进行讲解,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力量,大家一起商量探讨、集思广益、相互合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锻炼表达和倾听的能力。小组讨论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很长时间的应用,但一直是辅助的功能,有的课堂小组讨论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只是走形式。教师有必要对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一些研究。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捕捉学生反映的难点与疑点,也可以以小组组员的身份加入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成果,让先得出讨论结果的小组与大家分享经验,帮助学生修改错误、辨别错误。
六、当堂训练、迁移扩展
当堂训练主要体现了“教为学,学为用”的理念,当堂训练一般分为巩固和拓展两个功能。首先是巩固训练,其针对性和指向性强,可以检验和巩固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扩展性练习包括对知识点的延伸和写作练习,对扩大学生知识面有很大好处,比如,教师可以扩充与当堂课文或作者有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或与当堂所学知识相关领域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联想,在头脑中建立知识的关联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设计过程是教师个体的行为,学生是充满个体特征的组合群体,教师的教学愿望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总有一定差异。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力求将教育目标与学习目标统一起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2):180.
[2]张妍.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5(8):107.
[3]陈丽芬.“以学为主”,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J].教育艺术,2015(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