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以享受的心态学习语文,让语文教学成绩显著起来,这是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实现理想的路径在哪里呢?多年的探索使我坚信:用乐学思想指导语文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1全面深刻认识乐学思想
1.1“乐学”的认识误区。有些教师对乐学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乐学就是降低要求,或者让课堂有笑声,把表演、笑话、多媒体引进课堂,让学生高兴了,就是乐学。还有些教师认为:学海无涯苦作舟,乐学是不可能的事。要消除这些误解,就必须全面深刻的认识乐学思想的内涵。
1.2源远流长的乐学思想。乐学,简单地说,就是愉快教学,就是寓教于乐,就是通过乐学的途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我国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都留下关于“乐学”的思考。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之,当代语文教育改革家于漪、魏书生、宁鸿彬,他们都提出了乐学思想,并且用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不仅如此,国外教育家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异曲同工的论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乐学思想,他提出:学校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要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赞可夫提出了乐学原则,他认为,师生在课堂上应自由的呼吸,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叹赏、心情愉悦、快乐赞等心理状态。
为纠正长期以来语文课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效率不高的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见乐学是教改的使命。
2实现乐学的前提条件
2.1教师乐教。乐教引发乐学,乐学强化乐教,乐学乐教和谐共振。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发自肺腑的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甚至要像魏书生一样,对语文教育具有宗教信徒般的虔诚和狂热。
2.2教师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教育素质: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机智、教育能力、、优秀人格),并因此在学生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2.3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民主意识”与“平等对话”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基础。
3乐学的三种境界
处于乐学境界的学生对语文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教育心理学把人的兴趣发展分为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吸引产生间接兴趣。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乐趣是有趣的集中和稳定。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据此,我们可以把乐学语文分成三种境界:愿学、想学——能学、会学——学有所用、终身乐学。
4实现乐学三种境界的策略
4.1怎样让学生愿学、想学?我觉得可以用“新”“趣”“思”“情”“美”五个字来概括这一阶段的策略。
4.1.1“新”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要将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即使学习相同的内容,也要考虑变换角度切入,尽量避免学习单调乏味,特别要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引进时代活水,拓宽学生视野。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音乐、绘画、表演、讨论、对话、多媒体等手段运用起来,不断创新和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与成长。
4.1.2“趣”主要指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学语言有趣。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的重要工具,教师靠语言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下功夫锤炼教学语言,准确、简明、流畅、生动,饱含情感,富于感染力。同时微笑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风趣、机智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带给学生快乐,也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豁达乐观的性格。②教学内容有趣。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适当的将小故事、笑话、趣闻、比赛、游戏等形式引进课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涵的趣味,要善于设置情景,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探究的乐趣、感悟的乐趣。
4.1.3“思”于漪说:“学习内容能激发学习乐趣,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发展思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也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我们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创造性。宁鸿彬老师用词语“无边无垠”让学生造出了几十个句子,以此来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用给课文加小标题的形式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他还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人物的心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引导学生作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写创新作文。思维能力的提高能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欢乐。
4.1.4“美”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教师要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教学风格,美的人格魅力。其次,要把教材中美的事物:自然美、艺术美、品德美、建筑美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再次,一堂课应该有美的结构,美的形式,美的导语,美的结尾,美的板书设计,美的情感体验。
4.1.5“情”有人说,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能诗化语文教学,强化语文教学,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要善于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饱含激情的讲解,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
4.2怎样让学生能学、会学?
4.2.1能学的基础—培养能力。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能力为归依。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必须过关。具备了语文基本能力,才谈得上“能学”,培养能力的途径是训练,训练的手段以开展活动为最佳。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的语文教材设计了许多活动,我们必须创造性的开展这些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活动培养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2会学的关键—掌握学法。二十一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又有人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不会学,就不可能乐学。我们必须注重学法的研究和传授:读书的方法,笔记的方法,质疑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观察的方法,作文构思修改的方法,分析归纳的方法,记忆思考的方法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会学才会成为现实。
4.2.3乐学的源泉—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儿童体验到劳动的欢乐,体验到学习中取得成绩的欢乐,激发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是教育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学生乐学的源泉之所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让每一堂语文课成为精品。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传授知识与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学习语言,增长智力,陶冶情操。种种教育目标的实现,都要靠课堂教学作为载体,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追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既要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又要学有所获、扎实有效。让学生不断收获进步、成功与快乐。
其次,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当然更没有适用于任何班级、任何个人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非常重要。从实际操作来说,实行分层教学和开展个别辅导是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有效方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法,设计作业,搭配小组成员,制定评价标准等等都必须区分出层次来。避免一刀切。同时尖子生的培养,落后生的转化,用个别辅导的方法能够有效弥补班级教学的不足。
再次,用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每个人都渴望被赞美,尤其是初中生。教师要大力赞扬自己的学生,哪怕是点滴的进步。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多用量化的手段激励学生,根据学生喜欢分数的心理特点,把平时的作业也打上分,但不要轻易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钱梦龙老师给他接手的差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打上了80以上的分数,还有的老师把分数借给学生,要求下次考试归还所借的分数。通过这些方式大力的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教师还要善于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上展示自己的特长,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做人。
最后,多采用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班级竞赛能培养团体观念,小组竞赛能养成合作能力,个人竞赛能培养自我超越的习惯。竞赛让学生的身心处在极度兴奋状态,充分激发出潜在的能力。获得成就感、愉悦感。魏书生就经常举行词语抄写、瞬间记忆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来鼓励学生自我超越。
4.3怎样让学生终身乐学。前两步循环往复的扎实工作,为实现“学有所用、终身乐学”的第三境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重点突出三点:
4.3.1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养成读书为乐的良好习惯和高雅志趣,鼓励学生多读名人传记,从中找到自己的榜样。
4.3.2创设情景,磨练意志,学习终究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不像公园散步那样自由,也不像在剧院看戏那样轻松,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就,就必须具备复杂而坚强的意志。我们必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入手,逐步培养学生不畏艰苦、持之以恒、勇攀高峰的坚强意志。
4.3.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是激励学生终身乐学的重要手段。李镇西老师就让他的学生到街上找错别字,让学生向社会散发抵制庸俗色情小报的传单,给市政府写信提供施政建议,把学生的作品推荐到报刊杂志发表等等。试想,这样一来,学生能不终身乐学语文吗?
总之而言,乐学思想是以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的原理作基础,在语文教育中贯彻乐学思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怎样让学生乐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和艺术。本人不揣鄙陋,在这里谈了些粗浅的体会,实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志成等著.语文教学艺术论.教育心理学
2刘国正等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
文卷
1全面深刻认识乐学思想
1.1“乐学”的认识误区。有些教师对乐学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乐学就是降低要求,或者让课堂有笑声,把表演、笑话、多媒体引进课堂,让学生高兴了,就是乐学。还有些教师认为:学海无涯苦作舟,乐学是不可能的事。要消除这些误解,就必须全面深刻的认识乐学思想的内涵。
1.2源远流长的乐学思想。乐学,简单地说,就是愉快教学,就是寓教于乐,就是通过乐学的途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我国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都留下关于“乐学”的思考。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之,当代语文教育改革家于漪、魏书生、宁鸿彬,他们都提出了乐学思想,并且用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不仅如此,国外教育家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异曲同工的论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乐学思想,他提出:学校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要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赞可夫提出了乐学原则,他认为,师生在课堂上应自由的呼吸,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叹赏、心情愉悦、快乐赞等心理状态。
为纠正长期以来语文课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效率不高的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见乐学是教改的使命。
2实现乐学的前提条件
2.1教师乐教。乐教引发乐学,乐学强化乐教,乐学乐教和谐共振。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发自肺腑的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甚至要像魏书生一样,对语文教育具有宗教信徒般的虔诚和狂热。
2.2教师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教育素质: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机智、教育能力、、优秀人格),并因此在学生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2.3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民主意识”与“平等对话”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基础。
3乐学的三种境界
处于乐学境界的学生对语文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教育心理学把人的兴趣发展分为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吸引产生间接兴趣。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乐趣是有趣的集中和稳定。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据此,我们可以把乐学语文分成三种境界:愿学、想学——能学、会学——学有所用、终身乐学。
4实现乐学三种境界的策略
4.1怎样让学生愿学、想学?我觉得可以用“新”“趣”“思”“情”“美”五个字来概括这一阶段的策略。
4.1.1“新”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要将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即使学习相同的内容,也要考虑变换角度切入,尽量避免学习单调乏味,特别要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引进时代活水,拓宽学生视野。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音乐、绘画、表演、讨论、对话、多媒体等手段运用起来,不断创新和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与成长。
4.1.2“趣”主要指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学语言有趣。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的重要工具,教师靠语言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下功夫锤炼教学语言,准确、简明、流畅、生动,饱含情感,富于感染力。同时微笑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风趣、机智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带给学生快乐,也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豁达乐观的性格。②教学内容有趣。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适当的将小故事、笑话、趣闻、比赛、游戏等形式引进课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涵的趣味,要善于设置情景,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探究的乐趣、感悟的乐趣。
4.1.3“思”于漪说:“学习内容能激发学习乐趣,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发展思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也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我们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创造性。宁鸿彬老师用词语“无边无垠”让学生造出了几十个句子,以此来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用给课文加小标题的形式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他还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人物的心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引导学生作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写创新作文。思维能力的提高能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欢乐。
4.1.4“美”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教师要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教学风格,美的人格魅力。其次,要把教材中美的事物:自然美、艺术美、品德美、建筑美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再次,一堂课应该有美的结构,美的形式,美的导语,美的结尾,美的板书设计,美的情感体验。
4.1.5“情”有人说,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能诗化语文教学,强化语文教学,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要善于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饱含激情的讲解,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
4.2怎样让学生能学、会学?
4.2.1能学的基础—培养能力。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能力为归依。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必须过关。具备了语文基本能力,才谈得上“能学”,培养能力的途径是训练,训练的手段以开展活动为最佳。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的语文教材设计了许多活动,我们必须创造性的开展这些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活动培养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2会学的关键—掌握学法。二十一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又有人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不会学,就不可能乐学。我们必须注重学法的研究和传授:读书的方法,笔记的方法,质疑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观察的方法,作文构思修改的方法,分析归纳的方法,记忆思考的方法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会学才会成为现实。
4.2.3乐学的源泉—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儿童体验到劳动的欢乐,体验到学习中取得成绩的欢乐,激发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是教育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学生乐学的源泉之所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让每一堂语文课成为精品。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传授知识与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学习语言,增长智力,陶冶情操。种种教育目标的实现,都要靠课堂教学作为载体,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追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既要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又要学有所获、扎实有效。让学生不断收获进步、成功与快乐。
其次,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当然更没有适用于任何班级、任何个人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非常重要。从实际操作来说,实行分层教学和开展个别辅导是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有效方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法,设计作业,搭配小组成员,制定评价标准等等都必须区分出层次来。避免一刀切。同时尖子生的培养,落后生的转化,用个别辅导的方法能够有效弥补班级教学的不足。
再次,用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每个人都渴望被赞美,尤其是初中生。教师要大力赞扬自己的学生,哪怕是点滴的进步。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多用量化的手段激励学生,根据学生喜欢分数的心理特点,把平时的作业也打上分,但不要轻易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钱梦龙老师给他接手的差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打上了80以上的分数,还有的老师把分数借给学生,要求下次考试归还所借的分数。通过这些方式大力的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教师还要善于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上展示自己的特长,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做人。
最后,多采用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班级竞赛能培养团体观念,小组竞赛能养成合作能力,个人竞赛能培养自我超越的习惯。竞赛让学生的身心处在极度兴奋状态,充分激发出潜在的能力。获得成就感、愉悦感。魏书生就经常举行词语抄写、瞬间记忆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来鼓励学生自我超越。
4.3怎样让学生终身乐学。前两步循环往复的扎实工作,为实现“学有所用、终身乐学”的第三境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重点突出三点:
4.3.1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养成读书为乐的良好习惯和高雅志趣,鼓励学生多读名人传记,从中找到自己的榜样。
4.3.2创设情景,磨练意志,学习终究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不像公园散步那样自由,也不像在剧院看戏那样轻松,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就,就必须具备复杂而坚强的意志。我们必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入手,逐步培养学生不畏艰苦、持之以恒、勇攀高峰的坚强意志。
4.3.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是激励学生终身乐学的重要手段。李镇西老师就让他的学生到街上找错别字,让学生向社会散发抵制庸俗色情小报的传单,给市政府写信提供施政建议,把学生的作品推荐到报刊杂志发表等等。试想,这样一来,学生能不终身乐学语文吗?
总之而言,乐学思想是以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的原理作基础,在语文教育中贯彻乐学思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怎样让学生乐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和艺术。本人不揣鄙陋,在这里谈了些粗浅的体会,实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志成等著.语文教学艺术论.教育心理学
2刘国正等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
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