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对中国政治的发展进程进行五个阶段的划分,并总结出了五个特点。中国的政治还在不断的发展,不断吸收世界政治发展的优秀成果,并保持自己的特色不变。
关键词:政治发展;进程;特点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0年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修复期。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作了系统深入而精辟明确的论述,揭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弊端、产生根源、问题实质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指向,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迈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
第二阶段,从1980年到1987年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规划期。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肯定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 1986年6月,邓小平指出改革不仅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9月至11月,他多次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所应达到的目标;同年,中共中央成立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并设立中央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为其工作机构;1987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原则同意了《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并将设想的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中。11月,中共十三大勾画了改革蓝图,提出要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并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目的、对象、原则等内容做了全面阐述。为此,中共十三大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第三阶段,从1987年到1992年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曲折前进期。在1987年至1989年期间,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成为宣传热点,改革国家权力结构体制的“党政分开”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导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建立和完善党内外监督机制。
第四阶段,从1992年初到2007年9月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期。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把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作为必须努力实现的关系全局的10项任务之一。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为专门一部分进行论述,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再次申明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和谐社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第五阶段,从2007年至今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期。在2008年2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重要论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1]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特点
(一)旗帜鲜明,坚持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治发展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符合我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不过我们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程中必须牢牢坚持和把握的基本原则,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走向,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
(二)战略目标明确
纵观过去的30多年,我国政治发展的脉络清晰可循,因为我国的政治发展不是盲目驱动,而是有明确的目标规划及详尽的战略方针。1、民主建设稳步推进。2、法治建设日臻完善。3、政治环境稳定有序。4、政治关系和谐发展。
(三)走适合国情之路——绝不照抄照搬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政治发展,不同的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模式选择,所以当今世界政治发展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呈现出形式各异的特征。在各国政治发展进程中,从来不存在一成不变、适合于所有国家的模式,那种妄想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模式的想法和试验都是不现实的。在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进程中,有两条原则是我们所一贯坚持的,并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而永远的坚持下去。第一条就是,我国的政治发展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邓小平再次坚定地指出:“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而必须是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式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的政治发展之路。另一条就是我们主张自主发展,但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2]
(四)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得以协调发展的30多年,其实也正是我国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一个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包括经济、政治在内的社会全方位的体制变革,改变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路线,将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政府逐步返权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对社会适度放权,培养和强化社会中介组织,增强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策略选择正确——循序渐进
我国的政治发展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政治建设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我国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摸着石头过河”,务实灵活的道路选择。第二,政策的策略性传承发展,通过积累式制度创新来突破旧体制。第三,短期次优与长期最优的统一,通过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以时间换空间。
总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30多年来,不仅改变了过去社会混乱的状况,保持了社会稳定、经济的平稳发展,而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公众的民主权利意识和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资料:
[1]郑爱花,陈爱文,李国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杨海蛟,王浩.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30年[J].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关键词:政治发展;进程;特点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0年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修复期。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作了系统深入而精辟明确的论述,揭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弊端、产生根源、问题实质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指向,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迈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
第二阶段,从1980年到1987年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规划期。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肯定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 1986年6月,邓小平指出改革不仅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9月至11月,他多次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所应达到的目标;同年,中共中央成立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并设立中央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为其工作机构;1987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原则同意了《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并将设想的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中。11月,中共十三大勾画了改革蓝图,提出要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并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目的、对象、原则等内容做了全面阐述。为此,中共十三大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第三阶段,从1987年到1992年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曲折前进期。在1987年至1989年期间,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成为宣传热点,改革国家权力结构体制的“党政分开”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导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建立和完善党内外监督机制。
第四阶段,从1992年初到2007年9月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期。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把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作为必须努力实现的关系全局的10项任务之一。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为专门一部分进行论述,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再次申明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和谐社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第五阶段,从2007年至今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期。在2008年2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重要论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1]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特点
(一)旗帜鲜明,坚持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治发展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符合我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不过我们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程中必须牢牢坚持和把握的基本原则,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走向,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
(二)战略目标明确
纵观过去的30多年,我国政治发展的脉络清晰可循,因为我国的政治发展不是盲目驱动,而是有明确的目标规划及详尽的战略方针。1、民主建设稳步推进。2、法治建设日臻完善。3、政治环境稳定有序。4、政治关系和谐发展。
(三)走适合国情之路——绝不照抄照搬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政治发展,不同的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模式选择,所以当今世界政治发展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呈现出形式各异的特征。在各国政治发展进程中,从来不存在一成不变、适合于所有国家的模式,那种妄想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模式的想法和试验都是不现实的。在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进程中,有两条原则是我们所一贯坚持的,并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而永远的坚持下去。第一条就是,我国的政治发展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邓小平再次坚定地指出:“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而必须是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式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的政治发展之路。另一条就是我们主张自主发展,但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2]
(四)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得以协调发展的30多年,其实也正是我国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一个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包括经济、政治在内的社会全方位的体制变革,改变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路线,将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政府逐步返权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对社会适度放权,培养和强化社会中介组织,增强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策略选择正确——循序渐进
我国的政治发展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政治建设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我国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摸着石头过河”,务实灵活的道路选择。第二,政策的策略性传承发展,通过积累式制度创新来突破旧体制。第三,短期次优与长期最优的统一,通过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以时间换空间。
总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30多年来,不仅改变了过去社会混乱的状况,保持了社会稳定、经济的平稳发展,而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公众的民主权利意识和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资料:
[1]郑爱花,陈爱文,李国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杨海蛟,王浩.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30年[J].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