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合作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由于它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逐渐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然而,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或者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本质特征认识存在着误区,导致合作学习方式简单停留于形式,异化了合作学习的基本功能,影响了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甚至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乃至北道面驰。
  一、合作学习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重形式轻内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合作交流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于是课桌合并起来,排放成了马蹄形、圆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们时不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倒也情结高涨,却往往出现老师盯着手表喊停或者本组代表发言的同时有其他组员在下面喊着不同的结论,试问这样合作的意义何在?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教者头脑中形式主义在作怪。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教学中怎能没有新的东西?要不然评课如何评?一些老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于是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公开课、研究课,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一概少不了这种形式,至于学生讨论的内容如何,讨论的结果如何则往往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够强,甚至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合作的方法及途径知之甚少。教师又不能及时地提醒和指导各组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以至在学生眼中合作讨论也不过是个形式,又何必当真呢?
  误区二:重讨论轻思考
  审视今天的语文课,往往存在着一些雷同的现象:教师一出示问题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讨论,学生也就"谨遵师命"叽哩呱啦地讨论开来。试想,学生根本就来不及独立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怎能进行一定深度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发言就只限于少数人,自然形成了"学优生滔滔不绝,学困生一言不发"的"正常"现象。
  其实,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首先,沸沸扬扬的讨论不利于学生静心读书,潜心思考,"潜心"才能"会文"(叶圣陶语)。"感受、体验、品味"就是强调阅读,是学生主体的心智活动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其次,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理解,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同样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所能替代的。因此,小组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后面讨论交流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广阔和深刻。
  误区三:重学生轻老师
  在新一轮课改中,不少人扛着《语文课程标准》这柄上方宝剑,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退避三舍(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后,自己要么走到讲台前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要么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的来回走两趟,最多弯一下身子做做样子(给听课者看的);要么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手表,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乍一看,尊重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实质上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自身当作了合作交流过程的局外人。这样的课改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合作学习就会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一些学生一言不发,静当"忠实"听众。究其原因,固然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直接的关系。但从教师来说,传统学生观还是主因。教学中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面向學生整体,更不敢让学困生发言;教师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个体成员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小组,更有甚者认为合作学习只要讨论出教者所要的答案既可。如此组织,又能有多少合作学习的成效呢。
  二、合作学习的四大对策
  1、必须选择好要合作的方式
  学生的合作学习通常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这种分组是对空间结构和小组组建方式的合理优化。在分组时有时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组合,有时按兴趣、爱好、关系自由组合,每种组合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学生个性灵活运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学会倾听、学会协作。这样他们在进行具体调查时,配合起来显得很默契,合作学习的效果好,质量高。
  2、必须确定好要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采用,一般而言教师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从而达到了从正面引导的良好效果。
  3、必须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统一,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
  4、必须拓展好向课外的延伸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是课堂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探索大自然的欲望,享受童年伙伴协作的乐趣。
  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和反思,尊重学生个体,充分发扬民主的合作学习之花会开得更加灿烂。
其他文献
【摘要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然而在初中生的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思考和感悟。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的提出往往是求知者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蓄,是主动的、新颖的、独特的,是个性感知的厣示,是智慧火花的展示。而解决问题是被动的,它的新颖性、独特性、个性化相对弱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习方式时提出,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即"學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标的精髓。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必要条件。如何认识并付诸于实践,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下面,就本人对合作教学的认识和实施谈谈粗略的想法。  一、什么叫合作学习  合
期刊
摘要: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启发方式利用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通过浅显易懂的事例启发学生,使之能够正确有效的展开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启发方式 语言文字 浅显易懂 时机恰当 自主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以引导学生朝一定方向思考,从而得出恰当的结论。启发式教学早已有之,《论语·述而》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會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概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需要。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向生活,开掘源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
期刊
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如果学生真正成為了学习的主人,那他不仅会在课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地学习,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一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期刊
摘要: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必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那么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饱含激情地导入,设境,朗读,感悟延伸等方面为学生营造激情课堂。因此语文教学呼唤激情,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魅力。  关键词:激情 课堂教学 语文活力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只有努力营造激情课堂,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魅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情应是双方的,是互动的。甚至更多的时候,语文教师的激情"表演"只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产生并分泌,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它以两种生物活性形式存在,即26kD的跨膜型TNF-α(
【摘要】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更好地呈现信息,交流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兴趣,从而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如今,运用多媒体技术从事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每个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  【关键词】多媒体 兴趣 情感体验 拓展 优化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