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由于它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逐渐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然而,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或者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本质特征认识存在着误区,导致合作学习方式简单停留于形式,异化了合作学习的基本功能,影响了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甚至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乃至北道面驰。
一、合作学习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重形式轻内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合作交流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于是课桌合并起来,排放成了马蹄形、圆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们时不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倒也情结高涨,却往往出现老师盯着手表喊停或者本组代表发言的同时有其他组员在下面喊着不同的结论,试问这样合作的意义何在?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教者头脑中形式主义在作怪。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教学中怎能没有新的东西?要不然评课如何评?一些老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于是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公开课、研究课,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一概少不了这种形式,至于学生讨论的内容如何,讨论的结果如何则往往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够强,甚至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合作的方法及途径知之甚少。教师又不能及时地提醒和指导各组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以至在学生眼中合作讨论也不过是个形式,又何必当真呢?
误区二:重讨论轻思考
审视今天的语文课,往往存在着一些雷同的现象:教师一出示问题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讨论,学生也就"谨遵师命"叽哩呱啦地讨论开来。试想,学生根本就来不及独立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怎能进行一定深度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发言就只限于少数人,自然形成了"学优生滔滔不绝,学困生一言不发"的"正常"现象。
其实,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首先,沸沸扬扬的讨论不利于学生静心读书,潜心思考,"潜心"才能"会文"(叶圣陶语)。"感受、体验、品味"就是强调阅读,是学生主体的心智活动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其次,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理解,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同样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所能替代的。因此,小组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后面讨论交流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广阔和深刻。
误区三:重学生轻老师
在新一轮课改中,不少人扛着《语文课程标准》这柄上方宝剑,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退避三舍(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后,自己要么走到讲台前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要么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的来回走两趟,最多弯一下身子做做样子(给听课者看的);要么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手表,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乍一看,尊重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实质上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自身当作了合作交流过程的局外人。这样的课改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合作学习就会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一些学生一言不发,静当"忠实"听众。究其原因,固然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直接的关系。但从教师来说,传统学生观还是主因。教学中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面向學生整体,更不敢让学困生发言;教师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个体成员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小组,更有甚者认为合作学习只要讨论出教者所要的答案既可。如此组织,又能有多少合作学习的成效呢。
二、合作学习的四大对策
1、必须选择好要合作的方式
学生的合作学习通常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这种分组是对空间结构和小组组建方式的合理优化。在分组时有时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组合,有时按兴趣、爱好、关系自由组合,每种组合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学生个性灵活运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学会倾听、学会协作。这样他们在进行具体调查时,配合起来显得很默契,合作学习的效果好,质量高。
2、必须确定好要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采用,一般而言教师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从而达到了从正面引导的良好效果。
3、必须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统一,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
4、必须拓展好向课外的延伸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是课堂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探索大自然的欲望,享受童年伙伴协作的乐趣。
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和反思,尊重学生个体,充分发扬民主的合作学习之花会开得更加灿烂。
一、合作学习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重形式轻内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合作交流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于是课桌合并起来,排放成了马蹄形、圆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们时不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倒也情结高涨,却往往出现老师盯着手表喊停或者本组代表发言的同时有其他组员在下面喊着不同的结论,试问这样合作的意义何在?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教者头脑中形式主义在作怪。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教学中怎能没有新的东西?要不然评课如何评?一些老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于是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公开课、研究课,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一概少不了这种形式,至于学生讨论的内容如何,讨论的结果如何则往往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够强,甚至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合作的方法及途径知之甚少。教师又不能及时地提醒和指导各组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以至在学生眼中合作讨论也不过是个形式,又何必当真呢?
误区二:重讨论轻思考
审视今天的语文课,往往存在着一些雷同的现象:教师一出示问题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讨论,学生也就"谨遵师命"叽哩呱啦地讨论开来。试想,学生根本就来不及独立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怎能进行一定深度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发言就只限于少数人,自然形成了"学优生滔滔不绝,学困生一言不发"的"正常"现象。
其实,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首先,沸沸扬扬的讨论不利于学生静心读书,潜心思考,"潜心"才能"会文"(叶圣陶语)。"感受、体验、品味"就是强调阅读,是学生主体的心智活动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其次,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理解,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同样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所能替代的。因此,小组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后面讨论交流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广阔和深刻。
误区三:重学生轻老师
在新一轮课改中,不少人扛着《语文课程标准》这柄上方宝剑,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退避三舍(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后,自己要么走到讲台前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要么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的来回走两趟,最多弯一下身子做做样子(给听课者看的);要么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手表,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乍一看,尊重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实质上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自身当作了合作交流过程的局外人。这样的课改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合作学习就会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一些学生一言不发,静当"忠实"听众。究其原因,固然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直接的关系。但从教师来说,传统学生观还是主因。教学中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面向學生整体,更不敢让学困生发言;教师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个体成员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小组,更有甚者认为合作学习只要讨论出教者所要的答案既可。如此组织,又能有多少合作学习的成效呢。
二、合作学习的四大对策
1、必须选择好要合作的方式
学生的合作学习通常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这种分组是对空间结构和小组组建方式的合理优化。在分组时有时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组合,有时按兴趣、爱好、关系自由组合,每种组合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学生个性灵活运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学会倾听、学会协作。这样他们在进行具体调查时,配合起来显得很默契,合作学习的效果好,质量高。
2、必须确定好要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采用,一般而言教师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从而达到了从正面引导的良好效果。
3、必须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统一,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
4、必须拓展好向课外的延伸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是课堂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探索大自然的欲望,享受童年伙伴协作的乐趣。
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和反思,尊重学生个体,充分发扬民主的合作学习之花会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