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彰显“语文味”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到底怎么上?”这是语文教学讨论历久弥新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遵循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的特点。尽管语文课与思想品德、思维训练、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等知识有关,但是,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语文课堂应该彰显“语文味”,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的。语文课彰显“语文味”要下足课前功夫;教师要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课堂教学要目中有“人” 。
  【关键词】语文课;教师;语文味”
  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历来就存在,语文课到底怎么上,也是语文教学讨论的永远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養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些要求,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来。尽管语文课与政治、德育、审美、思维训练、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等知识有关,但是,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不要让语文课堂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问题的附庸。语文课堂应该彰显“语文味”。
  一、什么是语文课的“语文味”
  所谓语文课的“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二、语文课为什么应彰显“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内涵又深又广,不是这里能够穷尽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选入教材的文章是容思想、情感、审美、智慧为一体的。因为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审美和智慧的展现。因此,语文课要逐步地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感受这种审美,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些得靠什么?靠读。唐彪先生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对文章的感知靠读,对文章的理解、感悟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因此,彰显“语文味”是读的需要。
  如果说人文性是语文的灵魂,那么语言就是它外在的肉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由于人类社会交往的需要产生的。我们的课文又是由语言组成。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他们是那么丰富,课文中的语言就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课文中的语言就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语言的丰富,语言的精湛,语言的耐人寻味的特点靠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窝?靠品——品词赏句,要千品万赏。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地理解、感悟和鉴赏;语文课有了品词赏句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课堂中有了品词赏句,才能更好地使读与品赏结合起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套用郑板桥的《竹石》的诗来说明品词赏句的重要性最合适不过了:“咬定语言不放松,立根原在词句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因此,彰显“语文味”是品的需要。
  从教学目的中看,语文课堂中只是读、品赏,以及由它们而产生的听、说是不够的,应该还要做到读写结合。语文它具有工具性,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语言,把课文的语言尽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体现出语言的工具性。彰显“语文味”是读写结合的需要。
  三、语文课怎样彰显“语文味”
  (一)下足课前功夫
  除了解读课文外,还要研究课标对本学段、本年级的要求,研究教材的导语,研究课后的习题,弄清编者的意图,确立好教学目标,切实用好教材。此外,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认知的生长点等。
  (二)净化语文课堂环境
  把不是语文的东西从语文课堂上清除出去。语文课堂不是政治课,不是德育课,不是审美课,不是思维训练课,不是天文地理课或其他自然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或文学课;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也不是上述基本一个学科的代名词,同样不是其他学科的“保姆”。语文课有自己存在的独立价值,有自己的独立目标,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作为任何其他学科服务的附庸,语文教学如果过分强调所谓科学化、模式化是不科学的,是与“语文味”截然对立的,因此,应该使语文课堂得到净化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个性、爱好,把不属于语文的东西清除出去。
  (三)教学心中有“标”
  “标”即教学目标。课前备课时,教师要明确“教什么”。学生通过预习能知道的,能掌握的,已经会的,教师就没必要教,教了就是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认知还跟课前的程度一样,没有什么提高。“教”——主要是教学生不懂的、发现不了、意识不到东西;教学生容易回生、混淆、出错的地方;教学习的方法、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打好基础,形成能力、学会学习。一节课40分钟,转瞬即逝,所以,教师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行哪些训练,达到怎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随意,讲到哪里是哪里;也不可处处刨坑,处处砸点,避免水过地皮湿。
  语文教学需要弄清两个基本问题,即教什么和为什么教。为什么教,这是教师需要特别在意的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即掌握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形成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我想,这正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四)课堂目中有“人”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系列的课堂活动,以及教师精准的提问、适时的赏识激励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上应是师生真情实感地流露和再现,要上得朴实、扎实,防止走过场、走教案、防止教师唱独角戏,滥用课件、搞花架子。
  总之,语文味应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最关键的之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久而久之,学生身上就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人格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生活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的使自已的课堂充满“语文味”。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有其自身的特点,是思想性、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综合体。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把基本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道德素质  时光飞梭,一转眼笔者走上高中语文教学这一岗位已经数年。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有良多的感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生机勃勃,但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实质的现象。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教师转变角色是前提;允许学生出错是心理基础;突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是保证;让学生经历与探索是关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
期刊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老师让孩子们在封闭的语文课堂死读语文课本。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的语文教师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却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摆花架子,走过场、幻灯片、课件、录像、编舞、配乐……一窝蜂地涌进课堂,讲课的老师是倾注其所能把课堂气氛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不管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似乎只有如此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用好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发挥主阵地
期刊
【摘 要】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煽情、表演、随意拓展等不良倾向。矫正这些不良倾向要提升教师素养;净化语文课堂;突出情感激励。  【关键词】语文教学;不良倾向;对策  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学科性的,是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就是要展示语言文字的美丽和魅力,无论如何也不能脱离语言和文字,这是语文之本。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语言教
期刊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通过欣赏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可见,音乐欣赏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的欣赏教学往往把学生放在“欣赏者”的地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盛越来越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取决于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应对只是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知道,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培养独立自主,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具有创新人
期刊
为学生服务,是我的最高工作宗旨。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不但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路人,也要做到学生生活的贴心人,让学生宾至如归。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自小受的教育以及性格有所差异,就会出现分离现象,个别同学个性很强,导致来到大学心态波动太大,出现严重的不合群现在,就成了所谓的“问题”大学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不应该只看到好的学生,把问
期刊
【摘 要】学习能力是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最本质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土壤;适时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促成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
期刊
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主动质疑者可谓寥寥无几。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学会怀疑的学习品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质疑能力  质疑就是提出疑问。学生质疑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