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能力是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最本质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土壤;适时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促成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内涵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在生存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目标诉求而进行自身变革的能力,它不仅包含对自身知识结构的积极调整,也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主动革新。学习能力表征了个体应对外界变化的态度,也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换言之,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最本质能力,也是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范畴都能普遍适用的根本素质。
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最本质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学习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培养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针和现实选择。
基础教育阶段是受教育者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也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即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阶段。同时,学校是教育资源较密集、教学条件较完善、教学环境较优越的地方,是受教育者获取各类知识的理想天堂,因而具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利土壤与条件。因此,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将现代教育的使命定位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会产生一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影响,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更新,也会同时产生一种边际效用。学习能力的提升会有效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反过来这种促进又会促进学习能力的增强,使学习能力始终保持持续提升的状态。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而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就必然会在社会发展中受到制约。学生作为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当代学生只有具备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对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形成相互的融合与补充,才能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精神、物质财富的人才,中国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才能赢得未来。
三、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土壤
要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學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可见,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创设情境要做到:
第一,交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
(二)适时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学习的能力。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在这方面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
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第二,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
(三)转变教学方式,促成学习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四)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习惯成自然,习惯决定一切,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因为学习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语文学习的习惯要慢慢来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去纠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静.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和途径探索[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8-23.
[2]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EB/LO].(2010-04-26)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1330370-1-1.html.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内涵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在生存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目标诉求而进行自身变革的能力,它不仅包含对自身知识结构的积极调整,也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主动革新。学习能力表征了个体应对外界变化的态度,也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换言之,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最本质能力,也是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范畴都能普遍适用的根本素质。
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最本质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学习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培养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针和现实选择。
基础教育阶段是受教育者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也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即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阶段。同时,学校是教育资源较密集、教学条件较完善、教学环境较优越的地方,是受教育者获取各类知识的理想天堂,因而具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利土壤与条件。因此,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将现代教育的使命定位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会产生一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影响,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更新,也会同时产生一种边际效用。学习能力的提升会有效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反过来这种促进又会促进学习能力的增强,使学习能力始终保持持续提升的状态。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而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就必然会在社会发展中受到制约。学生作为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当代学生只有具备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对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形成相互的融合与补充,才能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精神、物质财富的人才,中国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才能赢得未来。
三、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土壤
要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學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可见,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创设情境要做到:
第一,交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
(二)适时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学习的能力。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在这方面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
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第二,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
(三)转变教学方式,促成学习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四)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习惯成自然,习惯决定一切,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因为学习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语文学习的习惯要慢慢来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去纠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静.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和途径探索[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8-23.
[2]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EB/LO].(2010-04-26)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13303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