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研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路线图,而研学案中,研学问题至关重要。可以说,具有“研学味”的研学问题,是研学案的灵魂所在。如何精心设计研学问题?本文从研学问题的特点、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研学问题的设计几个方面简单阐述研学问题对高效课堂的作用,以及教师如何设计体现主体性、探究性、灵活性、创新性,适量高效的研学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案;研学问题;高效课堂
在区的教改精神引领下,我校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开展了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三段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我校语文老师对研学案的编写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以“研学案”为课堂的学习文本,精心设计研学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一、研学问题的特点
研学问题既是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先研”,又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课前“研学”。所以,研学问题设计必须体现“研学后教”的“研”的规律和“学”的规律,问题的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还要使学生知道思考什么,从哪些方面思考。
研学问题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研学问题的设置要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和传递,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研学问题为学习导向,最终达成学习目标。(2)以研学问题为引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意识。(3)教师是研学问题的创设者,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设计研学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紧扣教学目标,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研学问题要对准中心点。研学问题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文本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如此,教学的重点任务也就基本落实了。
2. 主体性原则
研学问题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能帮助学生课前的“研”,又能引导他们在堂上“学”。
3. 探究性原则
使用研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研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主动探究中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 适量高效原则
如果研学问题难度大,学生会失去“学”的兴趣,体验不到成功的滋味。也不能难度太小,以至于缺乏探究的意义和价值,失去“研”的意义。所以,研学问题要抓要害,突出重难点,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5. 灵活性原则
有的研学问题可以在课前进行预设,包括对教科书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教学的可能走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到的其他变数等因素的预先设计。也可以是堂上生成,生成是一个变化中的动态过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实现高效生成。所以,是预设还是生成,应根据教学實际进行设计。
三、研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教师课前精“研”
研学问题的设计是研学案的关键,教师课前的“研”包括了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只有课前“研”的功夫做透了,才能精心设计出有研学价值的研学问题。
(二)关注单元教学目标与学习重点
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与学习重点。研学问题的设计就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与学习重点,通过师生共同的研学,达成教学目标。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老舍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北京节日风俗图画。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四篇课文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和博大。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在知识技能目标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在课堂上,老师把“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品出年的味道”作为研学问题之一,让学生透过语句的描写,结合自己过年的体验和感受,从文字中体会节日的热闹。而为了达到知识技能目标,老师又设计了“认真默读描写除夕和正月十五的段落。想想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节日的热闹?请写上一些批注,准备与同学交流”的研学问题,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潜心阅读,感悟老舍先生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
(三)研学问题要能承载课堂学习任务
一篇课文的研学问题太多、太细碎,就会缺乏针对性,失去有效性。这样的课堂,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老师累,学生烦。所以,研学问题的设计要精准,抓准教学任务的关键处,在关键处设问,研学问题承载着整个课堂教学任务,这样才能轻松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老师通过归纳、提炼,生成最有探究价值的研学问题:“确实,美丽如花儿一样容易凋谢,到底居里夫人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呢?现在,就让我们开启美丽的发现之旅吧!”
有了研学问题,学生明晰了学习的方向与重点,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课文搜集的资料理解等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研学模式,探究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外表美,执着追求、献身科学的精神美和淡泊名利的人格美,既解决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这一研学问题,又了解了文章既有形的描绘,又有事的记叙,还有情的议论的写作特点。这一研学问题,承载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帮助教师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研学问题要促进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双向互动的高效课堂,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所以,研学案中的研学问题,必须能促进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堂上,老师预设了“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哪些做法令你感动”的研学问题。带着研学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文本,先是个体的感悟,然后是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体现真正的“研学后教”的教学。这样,学生在潜心阅读、静心思考的学习过程中,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当时环境,透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在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是设置研学问题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研学问题的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备课老师初步设计
集体备课中主要负责的老师“研学”在前,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学生的实际编写出研学案初稿。备课中,要求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了解学习目标、重难点,精心设计研学问题,设计突破重、难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融入自己教学思想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初案。
2. 年级老师集体研讨
在每周的科组集体教研活动中,由主备人对研学案中研学问题的设置理由和价值进行分析,年级老师集体对此研学问题进行研讨。最后由主备人综合大家的意见,修改或确定研学问题。
3. 任课教师个性修改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层次差异和学识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度思考和优化研学问题,设置或堂上生成出适合教师个性教学和本班学生实际的研学问题,实现研学问题的最优化。
4. 课后反思改进
课堂教学的完成,不是教学研究的结束。对于研学问题,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后思学”评价表,通过老师的课后教学反思,检验研学问题的“研学”价值和“研学”效果,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教改目的。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案;研学问题;高效课堂
在区的教改精神引领下,我校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开展了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三段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我校语文老师对研学案的编写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以“研学案”为课堂的学习文本,精心设计研学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一、研学问题的特点
研学问题既是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先研”,又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课前“研学”。所以,研学问题设计必须体现“研学后教”的“研”的规律和“学”的规律,问题的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还要使学生知道思考什么,从哪些方面思考。
研学问题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研学问题的设置要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和传递,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研学问题为学习导向,最终达成学习目标。(2)以研学问题为引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意识。(3)教师是研学问题的创设者,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设计研学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紧扣教学目标,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研学问题要对准中心点。研学问题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文本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如此,教学的重点任务也就基本落实了。
2. 主体性原则
研学问题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能帮助学生课前的“研”,又能引导他们在堂上“学”。
3. 探究性原则
使用研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研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主动探究中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 适量高效原则
如果研学问题难度大,学生会失去“学”的兴趣,体验不到成功的滋味。也不能难度太小,以至于缺乏探究的意义和价值,失去“研”的意义。所以,研学问题要抓要害,突出重难点,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5. 灵活性原则
有的研学问题可以在课前进行预设,包括对教科书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教学的可能走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到的其他变数等因素的预先设计。也可以是堂上生成,生成是一个变化中的动态过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实现高效生成。所以,是预设还是生成,应根据教学實际进行设计。
三、研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教师课前精“研”
研学问题的设计是研学案的关键,教师课前的“研”包括了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只有课前“研”的功夫做透了,才能精心设计出有研学价值的研学问题。
(二)关注单元教学目标与学习重点
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与学习重点。研学问题的设计就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与学习重点,通过师生共同的研学,达成教学目标。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老舍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北京节日风俗图画。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四篇课文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和博大。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在知识技能目标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在课堂上,老师把“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品出年的味道”作为研学问题之一,让学生透过语句的描写,结合自己过年的体验和感受,从文字中体会节日的热闹。而为了达到知识技能目标,老师又设计了“认真默读描写除夕和正月十五的段落。想想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节日的热闹?请写上一些批注,准备与同学交流”的研学问题,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潜心阅读,感悟老舍先生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
(三)研学问题要能承载课堂学习任务
一篇课文的研学问题太多、太细碎,就会缺乏针对性,失去有效性。这样的课堂,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老师累,学生烦。所以,研学问题的设计要精准,抓准教学任务的关键处,在关键处设问,研学问题承载着整个课堂教学任务,这样才能轻松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老师通过归纳、提炼,生成最有探究价值的研学问题:“确实,美丽如花儿一样容易凋谢,到底居里夫人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呢?现在,就让我们开启美丽的发现之旅吧!”
有了研学问题,学生明晰了学习的方向与重点,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课文搜集的资料理解等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研学模式,探究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外表美,执着追求、献身科学的精神美和淡泊名利的人格美,既解决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这一研学问题,又了解了文章既有形的描绘,又有事的记叙,还有情的议论的写作特点。这一研学问题,承载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帮助教师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研学问题要促进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双向互动的高效课堂,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所以,研学案中的研学问题,必须能促进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堂上,老师预设了“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哪些做法令你感动”的研学问题。带着研学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文本,先是个体的感悟,然后是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体现真正的“研学后教”的教学。这样,学生在潜心阅读、静心思考的学习过程中,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当时环境,透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在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是设置研学问题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研学问题的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备课老师初步设计
集体备课中主要负责的老师“研学”在前,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学生的实际编写出研学案初稿。备课中,要求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了解学习目标、重难点,精心设计研学问题,设计突破重、难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融入自己教学思想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初案。
2. 年级老师集体研讨
在每周的科组集体教研活动中,由主备人对研学案中研学问题的设置理由和价值进行分析,年级老师集体对此研学问题进行研讨。最后由主备人综合大家的意见,修改或确定研学问题。
3. 任课教师个性修改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层次差异和学识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度思考和优化研学问题,设置或堂上生成出适合教师个性教学和本班学生实际的研学问题,实现研学问题的最优化。
4. 课后反思改进
课堂教学的完成,不是教学研究的结束。对于研学问题,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后思学”评价表,通过老师的课后教学反思,检验研学问题的“研学”价值和“研学”效果,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教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