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浅析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nuz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人力资源服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其转型升级的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业 转型升级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一、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现状
  1.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持续增长,服务内容日益多元专业。30多年来,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随着服务职能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为其他行业的服务内容也逐渐扩大,日益多样。由最初的招聘服务、人事代理、劳务派遣逐渐渗透到企业内部所有人事业务,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员工满意度、薪酬调查及培训体系、员工关系、企业文化设计等各方面。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甚至将各个业态组合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促进了服务业态之间的融合,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此外,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服务内容日趋多元化的同时,层次也在不断提高,逐步尝试向专业化方向迈进,行业龙头企业不再仅仅追求“大而全”,更侧重于服务的纵深发展,向客户提供更为“专、精、深”的服务产品,分门别类地为各类企业“私人订制”服务。求职招聘服务、职业指导服务、咨询顾问服务、人才测评服务、培训服务、高级人才寻访服务、招聘洽谈会、人力资源信息网络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等多层次、分类别的服务领域基本形成。
  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结构性变化明显。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准入门槛低,缺乏严格的立法约束,行业发展不规范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江苏省各地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除了少数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外,其他大部分人力资源公司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与外来强势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相比,一直处于追赶和从属地位。近年来,随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行业规模日益壮大,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力资源支持的同时,自身的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江苏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认识到转型升级的迫在眉睫,并逐步走出过去人力资源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的阵痛。
  3.政府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及举措,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已陆续启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并围绕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在同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
  二、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整体实力偏弱,企业竞争力不强。近年来,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整体水平虽有较大提高,但总体实力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同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三點劣势:
  1.1服务理念有待改进。北京、上海同行常年吸收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先进理念,并与之展开激烈竞争。相比而言,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深入细致发掘客户需求,并将需求转化为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细致化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1.2IT技术和系统落后,无法满足客户的相关需求。对于现今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而言是人员和系统将会成为投入最多的两个方面,许多国内及世界知名人力资源企业每年都要投入几千万的资金建设和维护技术平台。
  1.3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江苏属于新兴产业,高学历专业技术型人才缺口较大。另外,从业人员流动性过大,也制约着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2.规范有序、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尚未形成。近年来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机制虽已有初步模型,但统一、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仍然尚未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环境仍需完善。且由于历史原因,江苏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着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管理分割等实际问题,导致人力资源市场的基础建设、管理规范、业务标准各自为政,极大降低了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化配置。加之人力资源服务业内部诚信体系的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有序的行业标准和人力资源评价体系,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3.人力资源服务业品牌建设有待加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品牌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经逐步成长并开始关注自己的品牌建设。但总体上看,这些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仍处于培育阶段,还未形成品牌效应,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知名人力资源企业相比,江苏省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建设不足,宣传不够,缺乏品牌效益,难以起到带动和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而且没有一个顶尖的行业引领者,大部分人力资源企业还停留在依靠价格获取竞争优势的阶段,导致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质量受到极大程度的制约,沦为恶性循环。
  三、加快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1.创新改革方式,优化转型升级,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化建设。
  1.1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一批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产业活力。
  1.2适时放开股权方面的限制。吸引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到江苏投资,提升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资合作水平,带动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鼓励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建立海外人力资源服务网络,打造国际品牌,支持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接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服务贸易。   1.3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构建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坚持多元发展,按照高、中、低端相互搭配的原则,为不同层次人力资源需求提供包括大众化服务于高端、差别化服务,从而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
  1.4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工作。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认真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积极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侧重客户导向,提供更多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服务。
  2.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2.1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江苏省需尽快制定、出台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的基本框架。加紧制定有关招聘、培训、派遣、管理咨询等方向的专项规定,从而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资质、分级指导的规律法规体系。实现政府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宏观行政管理。
  2.2制定切实有助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的帮扶政策。加大财政和税收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专项发展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扶植等多种方式支持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包括专业化人才培养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申请为非营利组织,享受相关税收政策,同时为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
  2.3营造公平竞争的平臺。除了以上有关政策方面的支持,对于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而言,政府更多的是做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充分发挥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自律作用、桥梁作用,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模式,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和信誉,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打破地区壁垒。
  3.精心培育市场、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1.实施品牌战略。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到现阶段,实施品牌建设已然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以品牌建设为龙头,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飞跃性发展。用品牌效益去征服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是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源源不断获取市场利益的最佳路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助力。
  2.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市场功能,培养有竞争力、有活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及行业协会要加大对龙头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的支持,带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通过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先进的理念、项目、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大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自主品牌建设。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本身也要迎合政府和实体企业需要,创新服务产品,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紧紧把握区域扩张,酝酿上市和争取国际合作等三大潮流,不断增强自身企业乃至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萧鸣政、郭丽娟、顾家栋.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莫荣、侯增艳.中外人力资源服务业比较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年版.
  [3]来有为、袁东鹏.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状态、问题及政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4(2).
  [4]梅鹏、奚国泉.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的发展探析.现代商业,2014.
  [5]杨彦俊、欧阳丁鑫.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人力资源管理,2014.
  [6]姚战琪.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12.
  [7]丁进.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和对策研究,第一资源,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
  [8]徐从才主编.江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典型的一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多的弊端,如何破解这种弊端,值得每个家族企业经营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21世纪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内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挖掘其工作潜能。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使个人和组织达到“双赢”的目的。現代企业的员工激励讲求个性化、多样性。激励的有效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关键词:有效激励 激励机制 员工管理  激励的有效性在于是否满足员工的需要。人具有巨大的潜能,企业应给予充分的激励,不断挖掘和发挥人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企业迎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无数的挑战,能够成功的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每个企业的心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如何留住人才成为每个企业谋求自身的焦点。然而随着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使得人才流动日趋加快,一些企业人才流失现象越来严重,现就个人观点入手,浅析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关键词:企业如何留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市场制度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在企业管理中仍有一些弊端,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中之重,好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方法,也是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水务企业的员工是为城市提供供水城市公共事业,所以水务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和改革时刻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本文主要探讨水务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关键词;水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制度也是有所改变的,其中薪酬管理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之一,薪酬管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因此,企业要善于运用薪酬激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并且在留住和吸引优秀的企业人才的同时完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使企业适应现代的市场竞争要求。基于此观点,本文简单的论述了怎样用薪酬激励制度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薪酬激励制度 推动
期刊
摘 要: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在新时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到积极的影响。本文根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和经验,从激励机制的工资分配方式、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性化管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 管理 激励机制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就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生产力,人才代表了企业的生产力,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对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分析总结了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电力企业 高素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红利衰退或出现拐点,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如何选择适宜的人力资源开发路径对其长远发展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人口红利衰退对小微企业的消极影响入手,从理论上阐述在人口红利衰退背景下适宜的人力资源开发路径对小微企业的重要
期刊
一般来说,企业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属于企业的绩效管理范畴,而绩效管理主要目标是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各项评价指标来对企业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完成效果进行评估,以奖励和惩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好的完成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等等,进一步明确了企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发展更加迅速,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不管是在企业、高校、银行或者是其他机构,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人才是一个机构顺利运作的基本保障,因此人才的培养在新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的培训方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脚步。因此急需有一些新型的培训方式来培养出所需的人才以弥补社会的空缺。本文主要对人力资源的培训问题做了一些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