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等导致教学质量低、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问题,探讨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为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合作学习;中学语文
随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1],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心从教育公平转向教育公平与质量两手抓。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其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学习转变成为当前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关注重点。
近年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教学策略被教育发达地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层次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学校,合作学习的意义没有得到深入的认识,在合作学习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题且没有摸索出适应于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学习策略,导致合作学习应用效果欠佳。
本文结合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探讨其实施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而相互合作学习的所有相关行为[2]。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生个体的自尊和自信、改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更高水平思维的培养等。在中学教育中,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读写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和完成人格培养”。因此,合作学习的优势与语文教学的需求是相契合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任务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导、以考试内容为风向标,而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需要承担起其特殊的学科任务,灌输式、应试式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的需求。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纲要中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的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语文课程标准》[3]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因此,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是顺应新课改的大趋势的。
(二)应用合作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中学语文课文教学存在课文篇目数量多、基础知识纷繁、写作任务重等特点,如果不应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科教学的质量往往要大打折扣。合作学习通过给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分组设定,激发学生积极完成自主预习、交流认知、组内纠正、成果输出、合理评价和课后复习等学科学习全过程。
(三)应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终身学习,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4],即教育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成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互动方式包括教师临场随机提问、学生主动发言等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具有即时性、随机性、低效性等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得到了多层次、多学科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其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中却应用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理解不足、任务随意、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一)对合作学习理解不足
在课程新标准的倡导和推动下,合作学习概念不断发酵,成为各级教育部门推荐学习模式。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学科研究和系统的培训,很多老师对于合作学习仍然处于感性理解的阶段,没有对其本质、应用场景、实施策略、评价标准等流程有研究,课堂上无法给出明确性的方案,导致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强的主观性。而合作学习是科学性、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但对其理解不足即流于形式地照搬不仅无法实现有效应用,还会打击学生应用新学习模式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准备不足
在合作学习系统内应包括老师、学习任务和学生三部分,即不仅老师要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及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按照合作学习的要求梳理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确保问题能够有序进行。学生也应明白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基本的操作流程,具备基本的合作意识。但当前的合作学习应用中,却经常出现老师提问的问题目标性不强、部分积极性强的学生无序混乱、部分积极性不强没有话语权的学生闭口逃避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老师、学生对合作学习理念准备不足导致的。
三、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理念,但其在中学语文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关键在于搞清楚两个问题:合作学习是什么、该怎么做。合作学习的含义有很多种理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精确定义为三个方面:
①小组需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②小组成员的沟通需要面对面地交流;
③小组成员的成绩需要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合格。
该怎么做是要重点解决师生身份的转变问题。
老师需要重塑教学观,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从权威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主导者、管理者、解决方案提供者;从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圈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圈,强调师生地位平等,促进互动与对话。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定位
学生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是需要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的,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一以贯之,一成不变。《语文新课标》[5]中也要求“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屯、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确立合作学习各阶段的指导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准备、实施、回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任务的不同意味对应的操作策略也有不同。
在准备阶段,老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定位出需要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其合作学习的过程,包括预设课程问题、构建学习小组、小组角色分配、小组任务分配、评价标准等。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不足的教学应用方式,本文探讨了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应用的实际意义,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加速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俊玲.解读新课程标准 再现语文教学的灵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3(25):129.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合作学习;中学语文
随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1],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心从教育公平转向教育公平与质量两手抓。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其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学习转变成为当前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关注重点。
近年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教学策略被教育发达地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层次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学校,合作学习的意义没有得到深入的认识,在合作学习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题且没有摸索出适应于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学习策略,导致合作学习应用效果欠佳。
本文结合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探讨其实施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而相互合作学习的所有相关行为[2]。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生个体的自尊和自信、改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更高水平思维的培养等。在中学教育中,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读写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和完成人格培养”。因此,合作学习的优势与语文教学的需求是相契合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任务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导、以考试内容为风向标,而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需要承担起其特殊的学科任务,灌输式、应试式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的需求。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纲要中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的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语文课程标准》[3]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因此,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是顺应新课改的大趋势的。
(二)应用合作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中学语文课文教学存在课文篇目数量多、基础知识纷繁、写作任务重等特点,如果不应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科教学的质量往往要大打折扣。合作学习通过给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分组设定,激发学生积极完成自主预习、交流认知、组内纠正、成果输出、合理评价和课后复习等学科学习全过程。
(三)应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终身学习,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4],即教育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成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互动方式包括教师临场随机提问、学生主动发言等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具有即时性、随机性、低效性等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得到了多层次、多学科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其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中却应用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理解不足、任务随意、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一)对合作学习理解不足
在课程新标准的倡导和推动下,合作学习概念不断发酵,成为各级教育部门推荐学习模式。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学科研究和系统的培训,很多老师对于合作学习仍然处于感性理解的阶段,没有对其本质、应用场景、实施策略、评价标准等流程有研究,课堂上无法给出明确性的方案,导致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强的主观性。而合作学习是科学性、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但对其理解不足即流于形式地照搬不仅无法实现有效应用,还会打击学生应用新学习模式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准备不足
在合作学习系统内应包括老师、学习任务和学生三部分,即不仅老师要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及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按照合作学习的要求梳理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确保问题能够有序进行。学生也应明白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基本的操作流程,具备基本的合作意识。但当前的合作学习应用中,却经常出现老师提问的问题目标性不强、部分积极性强的学生无序混乱、部分积极性不强没有话语权的学生闭口逃避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老师、学生对合作学习理念准备不足导致的。
三、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理念,但其在中学语文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关键在于搞清楚两个问题:合作学习是什么、该怎么做。合作学习的含义有很多种理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精确定义为三个方面:
①小组需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②小组成员的沟通需要面对面地交流;
③小组成员的成绩需要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合格。
该怎么做是要重点解决师生身份的转变问题。
老师需要重塑教学观,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从权威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主导者、管理者、解决方案提供者;从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圈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圈,强调师生地位平等,促进互动与对话。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定位
学生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是需要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的,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一以贯之,一成不变。《语文新课标》[5]中也要求“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屯、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确立合作学习各阶段的指导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准备、实施、回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任务的不同意味对应的操作策略也有不同。
在准备阶段,老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定位出需要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其合作学习的过程,包括预设课程问题、构建学习小组、小组角色分配、小组任务分配、评价标准等。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不足的教学应用方式,本文探讨了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应用的实际意义,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加速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俊玲.解读新课程标准 再现语文教学的灵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3(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