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新课改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良好启发,针对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改革,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现阶段小学教育产生了极大变化,教学效率亦有所提升,但在数学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课堂枯燥乏味、教学照本宣科等,那么如何改变此种不良局面?教师可以将趣味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创设场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策略;生活化
引言
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给予充分重视,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计算能力、逻辑思维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进一步探索教学的巧招妙法,才能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數学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巧招妙法展开分析,以期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一、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行为活泼。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尤其是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难以展开高效率学习,缺乏学习热情,导致上课时间教师讲述的内容难以有效被学生理解,是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
同时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教师没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学习中并没有开展情境化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不贴切实际,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引导,对课程感到索然无味。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生缺乏共鸣。
生活化教学理念并不成熟,教师缺乏关注,在现阶段数学教学中,难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隔阂,并不能将数学中的知识点描述清楚,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低,教师依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展开深入教学,缺乏现代教育思想的熏陶,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策略
(一)导入日常生活情境,联系数学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从日常生活当中导入情境,能够较好地将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融合到一起进行探讨,从而改变学生对生活以及数学知识的看法,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还能促使其从生活情境当中挖掘、总结一些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掌握程度,提高学习效果及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讲解了升和毫升的基本概念之后,将学生分作多个小组(以4人一组为原则),随后,让学生掂量不同饮料的重量,再往不同体积的量杯里倒入250毫升、500毫升、1升、5升的水,树立对升和毫升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兴趣。日常生活情境的导入可促使小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了解生活实际与数学的联系。
(二)让应用题的题目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由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见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选择或运用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和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题目,提升解答应用题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才能使知识的运用恰到实处,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教学乘除法则的时候,数学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生活创设如下应用题情境。小莉周末和爸爸妈妈去水上乐园玩,售票员说:“成人普通票60元,儿童票半价”,请帮助小莉计算他们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水上乐园关于游玩的词语总是能快速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引发了学生解答题目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很乐意去解答这道题目,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计算。解题思路:爸爸妈妈是成年人,因此需要60+60=120(元)或者60×2=120(元),小莉是儿童需要60÷2=30(元),所以一共需要60×2+60÷2=150(元)。这种结合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基于此,数学教师不需要让学生在理解问题背景上花费功夫,而是直接引导学生将精力直接放在解答数学问题上,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类生活化的数学应用题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三)强化习惯,打通数学的学习节点
生活化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构建生活情境,将数学抽象知识还原于生活,便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容,简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化数学视角,有益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其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建立数学知识的关联性,有序连接数学知识学习节点,建设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案例中,数瓜子是还原生活的教学方式;十进制计数法的生活案例教学,还可以引用倒油,例如,“一大桶色拉油,需要几个200mL食用瓶”,可以让小学生陪同家长逛超市,获取一大桶色拉油的实际重量;有兴趣的同学,可实际去分装,感受计算结果与实际分装结果是否一致,以此来培养小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其日后数学学习拥有良好的思考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数学知识点,加强数学知识点的整合力度,为小学生提供极具生动性、丰富性的数学课堂,简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效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接下来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万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提高[J].教育观察,2019,8(42):52-53.
[2]刘亚稚.浅谈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中年级课堂的渗透[J].教育革新,2019(09):58-59.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策略;生活化
引言
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给予充分重视,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计算能力、逻辑思维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进一步探索教学的巧招妙法,才能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數学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巧招妙法展开分析,以期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一、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行为活泼。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尤其是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难以展开高效率学习,缺乏学习热情,导致上课时间教师讲述的内容难以有效被学生理解,是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
同时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教师没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学习中并没有开展情境化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不贴切实际,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引导,对课程感到索然无味。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生缺乏共鸣。
生活化教学理念并不成熟,教师缺乏关注,在现阶段数学教学中,难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隔阂,并不能将数学中的知识点描述清楚,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低,教师依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展开深入教学,缺乏现代教育思想的熏陶,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策略
(一)导入日常生活情境,联系数学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从日常生活当中导入情境,能够较好地将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融合到一起进行探讨,从而改变学生对生活以及数学知识的看法,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还能促使其从生活情境当中挖掘、总结一些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掌握程度,提高学习效果及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讲解了升和毫升的基本概念之后,将学生分作多个小组(以4人一组为原则),随后,让学生掂量不同饮料的重量,再往不同体积的量杯里倒入250毫升、500毫升、1升、5升的水,树立对升和毫升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兴趣。日常生活情境的导入可促使小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了解生活实际与数学的联系。
(二)让应用题的题目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由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见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选择或运用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和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题目,提升解答应用题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才能使知识的运用恰到实处,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教学乘除法则的时候,数学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生活创设如下应用题情境。小莉周末和爸爸妈妈去水上乐园玩,售票员说:“成人普通票60元,儿童票半价”,请帮助小莉计算他们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水上乐园关于游玩的词语总是能快速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引发了学生解答题目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很乐意去解答这道题目,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计算。解题思路:爸爸妈妈是成年人,因此需要60+60=120(元)或者60×2=120(元),小莉是儿童需要60÷2=30(元),所以一共需要60×2+60÷2=150(元)。这种结合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基于此,数学教师不需要让学生在理解问题背景上花费功夫,而是直接引导学生将精力直接放在解答数学问题上,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类生活化的数学应用题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三)强化习惯,打通数学的学习节点
生活化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构建生活情境,将数学抽象知识还原于生活,便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容,简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化数学视角,有益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其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建立数学知识的关联性,有序连接数学知识学习节点,建设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案例中,数瓜子是还原生活的教学方式;十进制计数法的生活案例教学,还可以引用倒油,例如,“一大桶色拉油,需要几个200mL食用瓶”,可以让小学生陪同家长逛超市,获取一大桶色拉油的实际重量;有兴趣的同学,可实际去分装,感受计算结果与实际分装结果是否一致,以此来培养小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其日后数学学习拥有良好的思考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数学知识点,加强数学知识点的整合力度,为小学生提供极具生动性、丰富性的数学课堂,简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效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接下来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万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提高[J].教育观察,2019,8(42):52-53.
[2]刘亚稚.浅谈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中年级课堂的渗透[J].教育革新,2019(0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