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建设体系中,担当着培养先进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与之相对应的是更加严苛的筛选机制。针对信息时代的创新理念,中职院校需要贴切企业的发展需求,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造,积极开展相关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的教学课程。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实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化;工作任务;实践与理论
引言:在中职院校中,迎合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的项目化课程建设,是创新教学模式与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育机制的新举措。推动传统计算机教学理念的改造,建立成熟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篇文章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教材编辑与人才认定进行分析与探讨,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工作在探索阶段奠定基础。
一、設立项目式课程结构
项目式课程在中职教育体制中的应用,是学校通过课堂授课形式,将职业教育本质理念融入学生技术素质培养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教学形式,需要贴切职业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经验。项目式课程的施展,更好的将职业情境中的技巧与知识进行拆分,然后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实践技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营造更加具有真实价值的课堂体系,其基础就在于应用项目式课程教学[1]。
二、按照工作实际流程确定完整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内容
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通过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需要教育者制定更加细致的教学课程,才能培养出具有职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其次结合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岗位中工作流程环节与职业能力要求等因素的研究,总结与分析出面向中职院校学生的岗位主要倾向于计算机服务推广以及维护。这类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的要求适中,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针对此类职业对学生要求,教师可以将课程的教学重点设立为专业知识的教授,侧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反之在网页维护以及服务器维护等岗位中,则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在项目式程中就需要侧重于web项目开发与编程技能的培训[2]。
三、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式的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中职教育体系中,将其细化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式理念,为的是更好的培养具有高素质与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在项目式课程实践的基础之上,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都进行了创新与调整。职业教学的环境氛围更加真实,课堂的开展形式也与项目的设计、制作与验收相对应。严苛的遵循企业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对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要求。在项目式课程中,同时将教师与学生的主次位置进行调整,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策划与方案实施,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3]。
四、转变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作为检验教学模式成果的工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情况,作为教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参考方向。同时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需要贴切课程开设特点,调整评价方式的框架。对职业环境教学中,每个职业环节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行评价考核。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中,对人才价值的认定不仅注重职业技能的成绩,同时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定求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领导指挥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4]。
五、加强实训阶段与课堂教学间的互通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实训阶段的开展,是学生在进入社会竞争阶段与学习阶段的一个过渡。实训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就业环境与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在实训阶段学生主要的工作地点在企业内部,学校无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实行监督与指导。加强实训阶段与课堂教学间的互通,就是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间的联系,同时为学生反馈实践工作中的疑问以及问题提供一个平台。互通平台的建设,依靠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线上课堂模式,同时结合企业管理理念添加考勤记录与工作评价模块,对学生实训工作进行督促。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构建教学任务的开展,以职业教育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岗位的工作特点,对其工作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开设与之对应的课程板块。项目式课程的探索,积极寻找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培养之间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在提升课堂的教学价值的同时,也是对职业课堂教学的再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淼.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张国英.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6,1816:137.
[3]李晓非.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体会探讨[J].电脑迷,2017,05:69+119.
[4]邓婷.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0:150-152.
关键词:项目化;工作任务;实践与理论
引言:在中职院校中,迎合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的项目化课程建设,是创新教学模式与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育机制的新举措。推动传统计算机教学理念的改造,建立成熟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篇文章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教材编辑与人才认定进行分析与探讨,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工作在探索阶段奠定基础。
一、設立项目式课程结构
项目式课程在中职教育体制中的应用,是学校通过课堂授课形式,将职业教育本质理念融入学生技术素质培养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教学形式,需要贴切职业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经验。项目式课程的施展,更好的将职业情境中的技巧与知识进行拆分,然后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实践技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营造更加具有真实价值的课堂体系,其基础就在于应用项目式课程教学[1]。
二、按照工作实际流程确定完整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内容
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通过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需要教育者制定更加细致的教学课程,才能培养出具有职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其次结合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岗位中工作流程环节与职业能力要求等因素的研究,总结与分析出面向中职院校学生的岗位主要倾向于计算机服务推广以及维护。这类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的要求适中,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针对此类职业对学生要求,教师可以将课程的教学重点设立为专业知识的教授,侧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反之在网页维护以及服务器维护等岗位中,则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在项目式程中就需要侧重于web项目开发与编程技能的培训[2]。
三、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式的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中职教育体系中,将其细化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式理念,为的是更好的培养具有高素质与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在项目式课程实践的基础之上,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都进行了创新与调整。职业教学的环境氛围更加真实,课堂的开展形式也与项目的设计、制作与验收相对应。严苛的遵循企业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对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要求。在项目式课程中,同时将教师与学生的主次位置进行调整,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策划与方案实施,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3]。
四、转变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作为检验教学模式成果的工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情况,作为教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参考方向。同时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需要贴切课程开设特点,调整评价方式的框架。对职业环境教学中,每个职业环节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行评价考核。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中,对人才价值的认定不仅注重职业技能的成绩,同时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定求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领导指挥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4]。
五、加强实训阶段与课堂教学间的互通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实训阶段的开展,是学生在进入社会竞争阶段与学习阶段的一个过渡。实训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就业环境与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在实训阶段学生主要的工作地点在企业内部,学校无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实行监督与指导。加强实训阶段与课堂教学间的互通,就是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间的联系,同时为学生反馈实践工作中的疑问以及问题提供一个平台。互通平台的建设,依靠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线上课堂模式,同时结合企业管理理念添加考勤记录与工作评价模块,对学生实训工作进行督促。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构建教学任务的开展,以职业教育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岗位的工作特点,对其工作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开设与之对应的课程板块。项目式课程的探索,积极寻找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培养之间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在提升课堂的教学价值的同时,也是对职业课堂教学的再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淼.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张国英.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6,1816:137.
[3]李晓非.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体会探讨[J].电脑迷,2017,05:69+119.
[4]邓婷.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0: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