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90后”高职生就业观研究的意义
就业观从宏观上讲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从微观上讲是关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就业的认识和心态、从业的态度和修养。“90后”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大学生的特点,同时又有个性鲜明而张扬、思想开放而独立、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等独特个性,了解这个群体就业观念的现状和未来趋向,关系着高职生未来的就业选择和结果,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规范就业具体行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就业观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发展最为迅速的代表地域,每年都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大量多类的就业岗位。杭州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城市之一,所以课题组选取了杭州市属高职院校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样本调查学校。目前学校有高职全日制在校生逾7000人,开设有五大类28个高职专业。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共随机发放问卷211份,回收有效问卷21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被调查者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具体分布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态度
(1)对就业形势的判断。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77.73%的高职生认为严峻,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较清晰的认识,9.95%的高职生认为就业形势宽松,选择这个选项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就业形势不太关注,也可能是学习成绩好或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
(2)面对就业压力的态度。就业形势的严峻,反映在高职生心态上就是是否感觉到压力以及应对压力的态度。62.56%的高职生认为就业压力是一种动力,19.43%的高职生认为就业压力使其喘不过气来,说明大部分高职生能够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就业压力。10.9%的高职生没有感觉到就业压力,7.11%的人对这个问题没有思考。
2.就业准备
(1)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给高职生就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那么高职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如何呢?通过调查,选择十分了解的只占2.84%,对政策的不了解对高职生就业有一定不利影响。
(2)如何进行就业准备。在具体的就业准备行为方面,高职生对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认可度达到80.09%,说明高职生对于自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了解得较清楚。而其他几个选项的选中度均在45%以上,说明他们在积极地进行相关的就业准备,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就业准备
3.就业期望
(1)对单位的期望。在选择就业单位时,“90后”高职生关注的因素由工资福利、单位性质和规模、单位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其他(上升空间)依次递减,分别占45.97%、30.81%、11.85%、6.64%、4.74%。
在就业单位性质方面,36.02%的高职生选择中小型企业,21.33%的人选择的是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选择没想好的占19.43%,说明大部分高职生对于目标单位认识清晰。
(2)对就业地域的期望。如表3所示,A、D选项的总和超过90%,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待遇好、发展机会多等因素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大。而家乡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较完备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是促使大学生回家乡就业的主要原因。
表3 就业首选区域
(3)对薪酬的期望。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当前能够采取一种合理态度和认知对待薪酬待遇。一方面他们十分关注薪酬待遇,另一方面又对刚步入职场的状况有清醒认识。调查显示,45.5%的人选择1500-2500元,42.18%选择2500-3500元,选择3500元以上的占12.32%。
(4)对就业服务的期望。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在就业准备过程中,选不需要指导的占6.16%,而绝大多数人期待能够获得多种就业指导和服务,包括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简历制作、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就业心理指导、招聘会或人才需求信息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其中招聘会信息和简历、求职和面试指导是他们最急需的。
4.就业认知
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对于职业的认知显示出“90后”的特点,在选项上呈现出重视个人感受、重视现实因素的特点。
(1)对专业和职业关系的认知。“90后”高职生对待专业和就业的关系更为宽容,70.46%的高职生选择会为了自己就业而放弃专业,只有29.38%选择否。
(2)对个人职业定位和发展的认知。个人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方面,选择非常明确的占9.95%,比较明确的占49.29%,不太明确的占35.55%,没有定位和目标的占5.21%。说明部分高职生对于这一问题有过思考,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定位。
(3)对就业途径的认知。在就业途径上,33.18%的人选择了参加招聘会,31.28%选择了亲戚和熟人介绍,这两种途径是他们找工作最主要的途径。其次,14.69%的人选择了毛遂自荐,18.01%的人选择了招聘网站。
(4)对企业用人的认知。在“90后”高职生看来,就业单位最为看中的能力是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占49.29%,其次是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占26.56%,这对毕业生规划实现职业目标的方法、路径和侧重点具有一定影响。
5.就业选择
(1)现实与期望矛盾时的选择。当现实环境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时,他们能够结合现实需求考虑以进行下一步决策。月薪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82.46%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是否降低择业标准。而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76.92%的人愿意考虑到乡镇或者小城镇就业。
(2)倾听意见的选择。在进行决策时,47.87%的高职生选择更倾向于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最倾向于听父母意见的占35.55%,这两个选项所占比例最高,反映出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在对父母依赖性比较强的同时自我意识较也很强。 6.职业道德
在职业道德这一块,97.16%的高职生选择认同“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道德观,说明大部分高职生认同主流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当在求职过程中个人利益和国家需要有冲突时,72.99%的高职生选择兼顾国家和个人利益,选择倾向于选择个人利益的占15.64%,选择倾向于选择国家利益的11.37%。说明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重视个人选择和感受,同时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三、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就业观问题分析
(一)目标不明,就业心理欠成熟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职生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就业心理,这无疑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成功率。首先是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所以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也不够明确。大部分高职生虽然对于这一问题有过思考,但仍有很多人不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定位,所以更谈不上进行规划了。在这样定位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就业,很多时候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除此之外,在决策过程中大学生依赖心理严重,在就业时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1],过于依赖师长的帮助。
(二)以我为重,过于重视自我意识
经济发达地区的“90后”高职生出生在中国经济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从小生长在较优厚的物质基础环境下,他们是没有受过苦的一代,在成长过程中被家人“众星捧月”般地养护着,所以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也体现于就业观中。如在进行就业决策时,选择听自己意见的占47.87%,就业过程中,重视个人长远发展的占37.91%,这些数据表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强调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又产生了,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所应有的责任意识正逐步淡化[2]。
(三)贪图享乐,价值取向多功利化
“90后”高职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生成长的,所以他们的价值观更深地打上了经济价值取向的烙印。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比如说很少有人选择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地区作为他们的就业首选区域。同时责任意识淡薄,当个人利益和国家需要有冲突时,主要考虑国家需要的仅占11.37%。
很多高职生以“待遇福利水平”作为其判断职业好坏的依据。“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要求满足正当的物质利益本无可厚非,但仅以物质利益为目标,抛弃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完全忽视社会效益和整体利益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3]
(四)消极等待,工作搜寻较为迟缓
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意识到严峻的就业现状,并且对于自己来说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在就业选择途径方面会通过参加各类招聘会、毛遂自荐等方式来积极进行就业。但同时也有高达31.28%的高职生将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父母朋友身上。可见虽然“90后”高职生面对就业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却缺少积极的行动配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很多在校生是在老师催着、家长推着甚至是包办的状态下解决工作问题的。在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的过程中,笔者会经常性地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催促他们落实工作等,这一状态恰好与调查的结果相吻合。
(五)追求稳定,创业意识还显淡薄
在就业单位首选类型中,仅有2.84%的高职生选择创业,在总的就业目标中5.69%选择了自主创业。在我国政府积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观念总体上有提升,但是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90后”高职生,这个数据还显得单薄。当然这也与他们中一些人不了解相关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消极寻找工作等有一定关系。
四、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就业观教育启示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90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进行思想工作的法宝,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的就业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思想上的问题,所以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以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要认识到当前就业的严峻性,对自我及就业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二是要具有大局观,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改变当下就业观过于功利化的现象。三是要传承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克服贪图享乐的惰性。
(二)重视职业规划,帮助“90后”高职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对学生就业观进行系统指导的地方,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方针,选择相应的专业、学科和层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把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4]
在这个大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就业部门应该积极为大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创造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等服务,最好能够建立就业指导档案,当学生有需要时适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分析和指导服务。同时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和师资队伍。三是借鉴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经验,将就业指导延伸到整个大学教育中。
(三)加大宣传力度,确保“90后”高职生全面了解政策信息
我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出台了多项政策力求从政策层面保障大学生积极就业,但是当今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与政策的了解远远不够,这势必会导致他们的择业价值观与现实社会产生偏歧。[2]所以首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就业政策信息,积极利用政策信息促进就业目标的达成。其次从政府层面上对现有政策进行统筹和完善,比如打破某些就业的地方和部门垄断,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开放式的人才市场,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来进行规范和完善。
(四)建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就业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广泛而深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导向性、强制约束性和持久感染性。[5]随着网络、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对城乡居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引领着社会舆论。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利用媒体宣传覆盖面广、宣传力度大的特点,向“90”后高职生发布各种就业信息、择业信息、就业指导信息,以及具有正能量的就业相关报道,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气氛,引导他们树立成熟、独立、积极、创新的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军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及教育对策[J].思想教育
研究,2003,(12):39-42.
[2] 赵惠娟,张雪,郑旭飞,李志春.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
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115-117.
[3] 马鹏.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
2010.
[4] 谭胜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观变化[J].北京机
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21).
[5] 朱鹏武.试论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D].河南大学,2006.
就业观从宏观上讲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从微观上讲是关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就业的认识和心态、从业的态度和修养。“90后”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大学生的特点,同时又有个性鲜明而张扬、思想开放而独立、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等独特个性,了解这个群体就业观念的现状和未来趋向,关系着高职生未来的就业选择和结果,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规范就业具体行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就业观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发展最为迅速的代表地域,每年都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大量多类的就业岗位。杭州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城市之一,所以课题组选取了杭州市属高职院校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样本调查学校。目前学校有高职全日制在校生逾7000人,开设有五大类28个高职专业。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共随机发放问卷211份,回收有效问卷21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被调查者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具体分布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态度
(1)对就业形势的判断。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77.73%的高职生认为严峻,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较清晰的认识,9.95%的高职生认为就业形势宽松,选择这个选项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就业形势不太关注,也可能是学习成绩好或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
(2)面对就业压力的态度。就业形势的严峻,反映在高职生心态上就是是否感觉到压力以及应对压力的态度。62.56%的高职生认为就业压力是一种动力,19.43%的高职生认为就业压力使其喘不过气来,说明大部分高职生能够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就业压力。10.9%的高职生没有感觉到就业压力,7.11%的人对这个问题没有思考。
2.就业准备
(1)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给高职生就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那么高职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如何呢?通过调查,选择十分了解的只占2.84%,对政策的不了解对高职生就业有一定不利影响。
(2)如何进行就业准备。在具体的就业准备行为方面,高职生对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认可度达到80.09%,说明高职生对于自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了解得较清楚。而其他几个选项的选中度均在45%以上,说明他们在积极地进行相关的就业准备,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就业准备
3.就业期望
(1)对单位的期望。在选择就业单位时,“90后”高职生关注的因素由工资福利、单位性质和规模、单位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其他(上升空间)依次递减,分别占45.97%、30.81%、11.85%、6.64%、4.74%。
在就业单位性质方面,36.02%的高职生选择中小型企业,21.33%的人选择的是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选择没想好的占19.43%,说明大部分高职生对于目标单位认识清晰。
(2)对就业地域的期望。如表3所示,A、D选项的总和超过90%,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待遇好、发展机会多等因素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大。而家乡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较完备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是促使大学生回家乡就业的主要原因。
表3 就业首选区域
(3)对薪酬的期望。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当前能够采取一种合理态度和认知对待薪酬待遇。一方面他们十分关注薪酬待遇,另一方面又对刚步入职场的状况有清醒认识。调查显示,45.5%的人选择1500-2500元,42.18%选择2500-3500元,选择3500元以上的占12.32%。
(4)对就业服务的期望。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在就业准备过程中,选不需要指导的占6.16%,而绝大多数人期待能够获得多种就业指导和服务,包括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简历制作、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就业心理指导、招聘会或人才需求信息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其中招聘会信息和简历、求职和面试指导是他们最急需的。
4.就业认知
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对于职业的认知显示出“90后”的特点,在选项上呈现出重视个人感受、重视现实因素的特点。
(1)对专业和职业关系的认知。“90后”高职生对待专业和就业的关系更为宽容,70.46%的高职生选择会为了自己就业而放弃专业,只有29.38%选择否。
(2)对个人职业定位和发展的认知。个人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方面,选择非常明确的占9.95%,比较明确的占49.29%,不太明确的占35.55%,没有定位和目标的占5.21%。说明部分高职生对于这一问题有过思考,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定位。
(3)对就业途径的认知。在就业途径上,33.18%的人选择了参加招聘会,31.28%选择了亲戚和熟人介绍,这两种途径是他们找工作最主要的途径。其次,14.69%的人选择了毛遂自荐,18.01%的人选择了招聘网站。
(4)对企业用人的认知。在“90后”高职生看来,就业单位最为看中的能力是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占49.29%,其次是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占26.56%,这对毕业生规划实现职业目标的方法、路径和侧重点具有一定影响。
5.就业选择
(1)现实与期望矛盾时的选择。当现实环境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时,他们能够结合现实需求考虑以进行下一步决策。月薪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82.46%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是否降低择业标准。而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76.92%的人愿意考虑到乡镇或者小城镇就业。
(2)倾听意见的选择。在进行决策时,47.87%的高职生选择更倾向于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最倾向于听父母意见的占35.55%,这两个选项所占比例最高,反映出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在对父母依赖性比较强的同时自我意识较也很强。 6.职业道德
在职业道德这一块,97.16%的高职生选择认同“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道德观,说明大部分高职生认同主流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当在求职过程中个人利益和国家需要有冲突时,72.99%的高职生选择兼顾国家和个人利益,选择倾向于选择个人利益的占15.64%,选择倾向于选择国家利益的11.37%。说明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重视个人选择和感受,同时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三、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就业观问题分析
(一)目标不明,就业心理欠成熟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职生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就业心理,这无疑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成功率。首先是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所以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也不够明确。大部分高职生虽然对于这一问题有过思考,但仍有很多人不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定位,所以更谈不上进行规划了。在这样定位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就业,很多时候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除此之外,在决策过程中大学生依赖心理严重,在就业时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1],过于依赖师长的帮助。
(二)以我为重,过于重视自我意识
经济发达地区的“90后”高职生出生在中国经济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从小生长在较优厚的物质基础环境下,他们是没有受过苦的一代,在成长过程中被家人“众星捧月”般地养护着,所以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也体现于就业观中。如在进行就业决策时,选择听自己意见的占47.87%,就业过程中,重视个人长远发展的占37.91%,这些数据表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强调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又产生了,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所应有的责任意识正逐步淡化[2]。
(三)贪图享乐,价值取向多功利化
“90后”高职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生成长的,所以他们的价值观更深地打上了经济价值取向的烙印。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比如说很少有人选择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地区作为他们的就业首选区域。同时责任意识淡薄,当个人利益和国家需要有冲突时,主要考虑国家需要的仅占11.37%。
很多高职生以“待遇福利水平”作为其判断职业好坏的依据。“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要求满足正当的物质利益本无可厚非,但仅以物质利益为目标,抛弃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完全忽视社会效益和整体利益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3]
(四)消极等待,工作搜寻较为迟缓
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意识到严峻的就业现状,并且对于自己来说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在就业选择途径方面会通过参加各类招聘会、毛遂自荐等方式来积极进行就业。但同时也有高达31.28%的高职生将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父母朋友身上。可见虽然“90后”高职生面对就业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却缺少积极的行动配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很多在校生是在老师催着、家长推着甚至是包办的状态下解决工作问题的。在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的过程中,笔者会经常性地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催促他们落实工作等,这一状态恰好与调查的结果相吻合。
(五)追求稳定,创业意识还显淡薄
在就业单位首选类型中,仅有2.84%的高职生选择创业,在总的就业目标中5.69%选择了自主创业。在我国政府积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观念总体上有提升,但是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90后”高职生,这个数据还显得单薄。当然这也与他们中一些人不了解相关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消极寻找工作等有一定关系。
四、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就业观教育启示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90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进行思想工作的法宝,经济发达地区“90后”高职生的就业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思想上的问题,所以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以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要认识到当前就业的严峻性,对自我及就业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二是要具有大局观,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改变当下就业观过于功利化的现象。三是要传承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克服贪图享乐的惰性。
(二)重视职业规划,帮助“90后”高职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对学生就业观进行系统指导的地方,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方针,选择相应的专业、学科和层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把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4]
在这个大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就业部门应该积极为大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创造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等服务,最好能够建立就业指导档案,当学生有需要时适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分析和指导服务。同时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和师资队伍。三是借鉴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经验,将就业指导延伸到整个大学教育中。
(三)加大宣传力度,确保“90后”高职生全面了解政策信息
我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出台了多项政策力求从政策层面保障大学生积极就业,但是当今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与政策的了解远远不够,这势必会导致他们的择业价值观与现实社会产生偏歧。[2]所以首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就业政策信息,积极利用政策信息促进就业目标的达成。其次从政府层面上对现有政策进行统筹和完善,比如打破某些就业的地方和部门垄断,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开放式的人才市场,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来进行规范和完善。
(四)建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就业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广泛而深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导向性、强制约束性和持久感染性。[5]随着网络、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对城乡居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引领着社会舆论。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利用媒体宣传覆盖面广、宣传力度大的特点,向“90”后高职生发布各种就业信息、择业信息、就业指导信息,以及具有正能量的就业相关报道,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气氛,引导他们树立成熟、独立、积极、创新的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军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及教育对策[J].思想教育
研究,2003,(12):39-42.
[2] 赵惠娟,张雪,郑旭飞,李志春.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
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115-117.
[3] 马鹏.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
2010.
[4] 谭胜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观变化[J].北京机
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21).
[5] 朱鹏武.试论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D].河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