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中国山水诗画侧重于意境的表现,或突出雄伟、或呈现幽静、或以淡泊空灵为最高境界。中国山水诗话的意境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实现情景交融、意溢象外和物我合一的一种境界,体现出诗画的空灵与境界。因此,研究中国山水诗画对室内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两者时间的关系。
一、文化修养与意境
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历史悠久,并且名扬中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研究价值。造园包括叠石造山、水系、花卉、树木及建筑小品等。室内景观在考虑室内的植物布局上,是建立在保持生态坏境的基础之上,重在强调意境。景观形成意境的因素,现在从以下的角度的审美观点来分析:
(一)意境的心情是通过查看对象(景观),并结合参观者的感受(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两者缺一不可。
(二)相同的对象,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所谓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绪会因为环境而发生改变就是这个意思,主观和客观是辩证统一的。
(三)创造的意境是在于建筑师、艺术家文化修养和艺术底蕴。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水这些自然的风光,自古以来虽形式变化不大,但人们通过对其观察,却有不同的情感。园艺设计也不例外,常看常新。因此个性化的风景中,人的心情物化。
二、传统文化典故——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形制的演化:中国传统园林“曲水流觞”的形式,经历了大致从自然曲水塑造到有规律的曲水形过渡。早期中国山水画的自然形状流杯通道,在日本平城风格,韩国庆州和水景观的形式依然存在。也从这一时期开始,流杯由中国传到朝鲜,由韩国的工匠传到日本。
三、景观与中国山水画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山水画,不仅表现了中国灿烂的秀美山川及艺术家的感情,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景观组成的理念。
根据典籍纪录,中国园艺应在商周开始,当时被称为“囿”。汉为“苑”。在汉代早期秦王朝的基础上,以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宫殿,除了皇帝游憩,还设置了处理国家事务的行宫。画家参与园艺,“秦汉典范”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战争结束后,隋朝社会进入经济繁荣时期,皇室大兴土木,造园之风盛行。在唐代,宫廷花园的设计更细腻,特别是石雕艺术已经成熟,豪宅、华丽的宫殿都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品。宋元时期园林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布石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在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皇家园林,是营造最活跃的时期。在明朝末年出现了园林艺术理论书籍《园冶》。其创造性思维源于唐宋时期,美学景观的意境是把自然,写意,诗或画成为创新思想。景观建筑已成为营造景观的主要手段。中国古典园林不只是简单的模仿风景建设的元素,把山、水为基础的景观、植被做装点。有意识地尝试进行改造、调整、加工、提炼,表现出高度概括的自然。明清时期,因园林这一丰富的创作手法特点,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时期。到了清末,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影响、经济崩溃等原因,园林艺术停滞不前。但中国园艺成就达到其历史上的高峰期,已造园手法传到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模仿浪潮。中国园艺是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目标。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山水画是表达天地与自然的本质,有着无限的魅力。独立的山水画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从东晋画家顾恺之《论画》:“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可发现山水画已和人物画看齐,并从人物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到隋唐,中国山水画可以说是完全成熟,并逐步形成了独立的艺术种类,同时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大量山水画大师的专业人士。逐渐推动山水画达到了一个高峰。从上述二者来看,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正是二者相互关系的讨论目的所在。
四、景观与中国山水诗
唐朝“自然环境”的特殊生态优势,以至于山水诗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盛唐时期文士思想方式,文化盛行提高了景观优雅高贵的意境,主要是因为休闲的原因,在意识的回归、自然之美的发现等方面的经驗,诗人们有非常敏锐的感觉。
五、小结
中国山水诗画艺术具有着较高的成就,这是我国历经多年所沉淀下来的艺术魅力,如果不好好的吸取精华利用起来,将是一件非常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尤其在当前现代室内景观设计之中,呈现我国古典艺术特点的设计很少见,白白浪费了这些“财富”,所以说,当代室内景观艺术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探求适合和能够展示我国独有艺术魅力的民族性作品,将传统艺术有机的融合到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去,找到两者之间契合点。传统艺术先于我们而存在,势必是对现代艺术的萌发与启示,所以,对于传统艺术,我们理解的越深,就越能更清楚的认知自我。
本文是借对山水诗画艺术的全面分析,研究和探讨中国山水诗画对于我国室内景观设计的影响,阐述两者之间的默契关系。剖析中国山水诗画中所蕴含的种种艺术元素,目的是为当代室内景观设计开辟更广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独特现代室内景观设计理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胡天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7.1.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1.
[3]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 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
[4]西蒙咨,景观设计学[M]. 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阿尔曼德,景观科学理论基础和逻辑数理方法[M]. 李世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
[[6]李文岗,范淑梅.20 世纪中国画创意管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22(8A):24-26.
[7]张新龙.南宋的残山剩水[J].艺术长廊,1995,12(5A):31-34.
[8]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06.
[9]陈六汀.艺术之水-水环境艺术文化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100.
[10] 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87、231.
[11]朱建宁,杨云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J].中国园林,2005,21(11A):31
中国山水诗画侧重于意境的表现,或突出雄伟、或呈现幽静、或以淡泊空灵为最高境界。中国山水诗话的意境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实现情景交融、意溢象外和物我合一的一种境界,体现出诗画的空灵与境界。因此,研究中国山水诗画对室内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两者时间的关系。
一、文化修养与意境
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历史悠久,并且名扬中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研究价值。造园包括叠石造山、水系、花卉、树木及建筑小品等。室内景观在考虑室内的植物布局上,是建立在保持生态坏境的基础之上,重在强调意境。景观形成意境的因素,现在从以下的角度的审美观点来分析:
(一)意境的心情是通过查看对象(景观),并结合参观者的感受(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两者缺一不可。
(二)相同的对象,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所谓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绪会因为环境而发生改变就是这个意思,主观和客观是辩证统一的。
(三)创造的意境是在于建筑师、艺术家文化修养和艺术底蕴。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水这些自然的风光,自古以来虽形式变化不大,但人们通过对其观察,却有不同的情感。园艺设计也不例外,常看常新。因此个性化的风景中,人的心情物化。
二、传统文化典故——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形制的演化:中国传统园林“曲水流觞”的形式,经历了大致从自然曲水塑造到有规律的曲水形过渡。早期中国山水画的自然形状流杯通道,在日本平城风格,韩国庆州和水景观的形式依然存在。也从这一时期开始,流杯由中国传到朝鲜,由韩国的工匠传到日本。
三、景观与中国山水画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山水画,不仅表现了中国灿烂的秀美山川及艺术家的感情,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景观组成的理念。
根据典籍纪录,中国园艺应在商周开始,当时被称为“囿”。汉为“苑”。在汉代早期秦王朝的基础上,以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宫殿,除了皇帝游憩,还设置了处理国家事务的行宫。画家参与园艺,“秦汉典范”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战争结束后,隋朝社会进入经济繁荣时期,皇室大兴土木,造园之风盛行。在唐代,宫廷花园的设计更细腻,特别是石雕艺术已经成熟,豪宅、华丽的宫殿都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品。宋元时期园林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布石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在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皇家园林,是营造最活跃的时期。在明朝末年出现了园林艺术理论书籍《园冶》。其创造性思维源于唐宋时期,美学景观的意境是把自然,写意,诗或画成为创新思想。景观建筑已成为营造景观的主要手段。中国古典园林不只是简单的模仿风景建设的元素,把山、水为基础的景观、植被做装点。有意识地尝试进行改造、调整、加工、提炼,表现出高度概括的自然。明清时期,因园林这一丰富的创作手法特点,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时期。到了清末,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影响、经济崩溃等原因,园林艺术停滞不前。但中国园艺成就达到其历史上的高峰期,已造园手法传到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模仿浪潮。中国园艺是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目标。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山水画是表达天地与自然的本质,有着无限的魅力。独立的山水画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从东晋画家顾恺之《论画》:“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可发现山水画已和人物画看齐,并从人物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到隋唐,中国山水画可以说是完全成熟,并逐步形成了独立的艺术种类,同时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大量山水画大师的专业人士。逐渐推动山水画达到了一个高峰。从上述二者来看,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正是二者相互关系的讨论目的所在。
四、景观与中国山水诗
唐朝“自然环境”的特殊生态优势,以至于山水诗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盛唐时期文士思想方式,文化盛行提高了景观优雅高贵的意境,主要是因为休闲的原因,在意识的回归、自然之美的发现等方面的经驗,诗人们有非常敏锐的感觉。
五、小结
中国山水诗画艺术具有着较高的成就,这是我国历经多年所沉淀下来的艺术魅力,如果不好好的吸取精华利用起来,将是一件非常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尤其在当前现代室内景观设计之中,呈现我国古典艺术特点的设计很少见,白白浪费了这些“财富”,所以说,当代室内景观艺术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探求适合和能够展示我国独有艺术魅力的民族性作品,将传统艺术有机的融合到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去,找到两者之间契合点。传统艺术先于我们而存在,势必是对现代艺术的萌发与启示,所以,对于传统艺术,我们理解的越深,就越能更清楚的认知自我。
本文是借对山水诗画艺术的全面分析,研究和探讨中国山水诗画对于我国室内景观设计的影响,阐述两者之间的默契关系。剖析中国山水诗画中所蕴含的种种艺术元素,目的是为当代室内景观设计开辟更广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独特现代室内景观设计理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胡天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7.1.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1.
[3]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 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
[4]西蒙咨,景观设计学[M]. 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阿尔曼德,景观科学理论基础和逻辑数理方法[M]. 李世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
[[6]李文岗,范淑梅.20 世纪中国画创意管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22(8A):24-26.
[7]张新龙.南宋的残山剩水[J].艺术长廊,1995,12(5A):31-34.
[8]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06.
[9]陈六汀.艺术之水-水环境艺术文化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100.
[10] 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87、231.
[11]朱建宁,杨云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J].中国园林,2005,21(11A):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