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用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行为。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的框架内,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度,让其起到积极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用得科学、有温度、有尺度,对中小学生的成长裨益深远。
一、家校形成共识,相互理解尊重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向善,是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性,不是任由其发展。教师具有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现象的义务,也就是说,他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體的成长,而且也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成长。这应成为家校的共识。
那么,我们该如何达成这种理解、尊重、互信的共识呢?笔者以为家校之间应加强合作与联系。一是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对于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家长与学校要一起形成共识:学生健康发展需要家校正视教育惩戒对于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双方协同配合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学校可以利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组织教师与家长认真学习《规则》,并设置教育惩戒家长论坛,让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家长作为论坛主角,诠释“教育惩戒”的积极作用,引导家长成为教育惩戒的支持者。二是重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我们在制定校规和班规时,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平台,广泛征求家长委员会的建议,使制定出来的校规、班规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二、熟知惩戒尺度,依规因人施戒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每一类适用的惩戒手段都有严格的规定。作为中小学老师,我们要遵守规定,适当运用教育惩戒权。不仅要给出教育惩戒理由还要允许学生申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气质、人格等因素,关注行为动机和当时情境,理性选择教育惩戒方式,审慎把握教育惩戒力度,实施个性化教育惩戒。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视同仁,尤其是针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措辞与情态,避免任何意义上的歧视。
三、重视惩戒疏导,达成教育目标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各种因素,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眼里只有学生的缺点,看不到学生的长处,一味地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信心。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抵触,长此以往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学习意志就会低迷,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消解上述消极影响,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惩戒。教师可讲述对学生有影响力的伟大人物或身边楷模的事例,他们知错就改的品质、坎坷的人生经历、不屈不挠的精神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冲击,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激发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节、自我建设的技能。(3)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惩戒往往会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降低,这就要求教师在尽量少用惩戒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4)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运用积极德育的理念,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和优势,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将惩戒作为万不得已才实施的手段。
《规则》专门对教育惩戒的原则、程序、方式方法、责任等进行了规定,并明确提出了严禁体罚的要求。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让教育惩戒成为有尺度有温度的教育辅助手段和载体,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通力协作。
责任编辑 黄佳锐
一、家校形成共识,相互理解尊重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向善,是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性,不是任由其发展。教师具有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现象的义务,也就是说,他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體的成长,而且也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成长。这应成为家校的共识。
那么,我们该如何达成这种理解、尊重、互信的共识呢?笔者以为家校之间应加强合作与联系。一是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对于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家长与学校要一起形成共识:学生健康发展需要家校正视教育惩戒对于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双方协同配合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学校可以利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组织教师与家长认真学习《规则》,并设置教育惩戒家长论坛,让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家长作为论坛主角,诠释“教育惩戒”的积极作用,引导家长成为教育惩戒的支持者。二是重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我们在制定校规和班规时,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平台,广泛征求家长委员会的建议,使制定出来的校规、班规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二、熟知惩戒尺度,依规因人施戒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每一类适用的惩戒手段都有严格的规定。作为中小学老师,我们要遵守规定,适当运用教育惩戒权。不仅要给出教育惩戒理由还要允许学生申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气质、人格等因素,关注行为动机和当时情境,理性选择教育惩戒方式,审慎把握教育惩戒力度,实施个性化教育惩戒。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视同仁,尤其是针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措辞与情态,避免任何意义上的歧视。
三、重视惩戒疏导,达成教育目标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各种因素,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眼里只有学生的缺点,看不到学生的长处,一味地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信心。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抵触,长此以往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学习意志就会低迷,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消解上述消极影响,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惩戒。教师可讲述对学生有影响力的伟大人物或身边楷模的事例,他们知错就改的品质、坎坷的人生经历、不屈不挠的精神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冲击,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激发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节、自我建设的技能。(3)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惩戒往往会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降低,这就要求教师在尽量少用惩戒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4)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运用积极德育的理念,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和优势,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将惩戒作为万不得已才实施的手段。
《规则》专门对教育惩戒的原则、程序、方式方法、责任等进行了规定,并明确提出了严禁体罚的要求。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让教育惩戒成为有尺度有温度的教育辅助手段和载体,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通力协作。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