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的寓教于乐教学方式是符合当下幼儿园教学理念的,本文在分析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之后,针对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于游戏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分析,以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045
1.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部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此背景下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游戏部分的应用也应运而生,它强调在幼儿教学课堂中要寓教于乐,使整个幼儿园课程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符合3岁-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游戏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幼儿园教育阶段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起着启蒙和打基础的作用,学生的年龄多数在四到六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常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发育成熟,从身体结构上来讲,体能、身高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从心理年龄上讲,正处于对外界好奇心强阶段。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低,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把课本上应该掌握的知识融合到游戏生活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地具有趣味性,还有利于教师快速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通过游戏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教育打下基础,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其次,符合当今我国幼儿教育的理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幼儿教育普遍不够重视,更多的是孩子在家接受父母教育,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水平比较低下,幼儿的成长呈现出“放羊式”的教育特点。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与过去“放羊式”的理念不同,幼儿园教育由于受到填鸭式教学理念的影响,幼儿教师更多的是灌输式地向幼儿讲述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数学教育需要学习1、2、3、4、5的时候,老师就死搬硬套地教孩子书写、抄写,不懂得运用一些技巧,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知识,但是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整个教学活动事倍功半。不管是“放羊式”教育方式,还是灌输式教育方式,对幼儿的阶段性成长和教育都是不利的,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发展。
再次,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意识。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方式更应该关注游戏的过程,在任何的游戏过程中都应该有相应的游戏规则,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游戏规则是幼儿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规则的第一步。在游戏过程中,违反相应的规则会受到惩罚,这就和社会一样,当你触犯规则也要受到一定的惩罚,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同时,任何游戏都需要多人的参与,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像我们进入社会,任何单打独斗都抵不过团队协作,通过在游戏过程中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使幼儿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3.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首先,发挥幼儿主体作用,让游戏与生活紧密结合。要想使游戏发挥其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不应由老师拍脑袋决定玩什么游戏,而应在游戏设定时,多听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的建议,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喜爱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游戏的喜爱程度,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例如在数学课堂进行数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然后进行分类教学,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一班学生总共带了几辆车?有几个洋娃娃?几支画笔?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把控好整个教学过程,切莫因为游戏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忽视了总的教学目标,要时刻谨记游戏只是教學的一种手段、辅助因素。
其次,注重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幼儿游戏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幼儿园整体游戏环境和教室游戏环境。在幼儿园整体游戏环境创设上,切莫追求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而要明白四到六岁的孩子正处于对外界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应该注重整体环境的教育功能,引入幼儿喜欢的玩具、动画等因素。在教室游戏环境创设上,要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应设置留白区域,以便为以后教师更好地开展游戏,例如美术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留白区域任意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虽然这些绘画可能在我们大人眼中没有颜色、布局等艺术审美特点,甚至显得乱七八糟,但是却是孩子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表达自我的能力。
再次,注重将游戏精神渗入整个校园。游戏精神是指通过游戏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的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团队协作等精神,这种精神不应只停留在课堂层面,而应该存在于整个校园的方方面面。只有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园整体生活和教学,才能真正地实现快乐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幼儿园,一进入幼儿园就能感受到轻松和快乐。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让他们时时刻刻保持一颗童心,用孩子们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同时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平时的喜好行为习惯等。
结语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注重幼儿在幼师互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让游戏与其生活紧密结合。其次,注重幼儿园整体游戏环境和教室游戏环境的创设。再次,要把游戏的锲而不舍、团队协作等精神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融入到幼儿园整体氛围,让游戏精神成为幼儿园文化之一。
参考文献
[1]白秀珍.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对于游戏的运用分析[J]. 教师, 2015, 000(015):7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045
1.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部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此背景下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游戏部分的应用也应运而生,它强调在幼儿教学课堂中要寓教于乐,使整个幼儿园课程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符合3岁-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游戏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幼儿园教育阶段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起着启蒙和打基础的作用,学生的年龄多数在四到六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常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发育成熟,从身体结构上来讲,体能、身高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从心理年龄上讲,正处于对外界好奇心强阶段。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低,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把课本上应该掌握的知识融合到游戏生活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地具有趣味性,还有利于教师快速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通过游戏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教育打下基础,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其次,符合当今我国幼儿教育的理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幼儿教育普遍不够重视,更多的是孩子在家接受父母教育,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水平比较低下,幼儿的成长呈现出“放羊式”的教育特点。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与过去“放羊式”的理念不同,幼儿园教育由于受到填鸭式教学理念的影响,幼儿教师更多的是灌输式地向幼儿讲述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数学教育需要学习1、2、3、4、5的时候,老师就死搬硬套地教孩子书写、抄写,不懂得运用一些技巧,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知识,但是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整个教学活动事倍功半。不管是“放羊式”教育方式,还是灌输式教育方式,对幼儿的阶段性成长和教育都是不利的,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发展。
再次,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意识。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方式更应该关注游戏的过程,在任何的游戏过程中都应该有相应的游戏规则,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游戏规则是幼儿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规则的第一步。在游戏过程中,违反相应的规则会受到惩罚,这就和社会一样,当你触犯规则也要受到一定的惩罚,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同时,任何游戏都需要多人的参与,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像我们进入社会,任何单打独斗都抵不过团队协作,通过在游戏过程中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使幼儿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3.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首先,发挥幼儿主体作用,让游戏与生活紧密结合。要想使游戏发挥其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不应由老师拍脑袋决定玩什么游戏,而应在游戏设定时,多听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的建议,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喜爱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游戏的喜爱程度,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例如在数学课堂进行数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然后进行分类教学,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一班学生总共带了几辆车?有几个洋娃娃?几支画笔?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把控好整个教学过程,切莫因为游戏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忽视了总的教学目标,要时刻谨记游戏只是教學的一种手段、辅助因素。
其次,注重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幼儿游戏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幼儿园整体游戏环境和教室游戏环境。在幼儿园整体游戏环境创设上,切莫追求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而要明白四到六岁的孩子正处于对外界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应该注重整体环境的教育功能,引入幼儿喜欢的玩具、动画等因素。在教室游戏环境创设上,要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应设置留白区域,以便为以后教师更好地开展游戏,例如美术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留白区域任意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虽然这些绘画可能在我们大人眼中没有颜色、布局等艺术审美特点,甚至显得乱七八糟,但是却是孩子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表达自我的能力。
再次,注重将游戏精神渗入整个校园。游戏精神是指通过游戏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的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团队协作等精神,这种精神不应只停留在课堂层面,而应该存在于整个校园的方方面面。只有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园整体生活和教学,才能真正地实现快乐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幼儿园,一进入幼儿园就能感受到轻松和快乐。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让他们时时刻刻保持一颗童心,用孩子们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同时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平时的喜好行为习惯等。
结语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注重幼儿在幼师互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让游戏与其生活紧密结合。其次,注重幼儿园整体游戏环境和教室游戏环境的创设。再次,要把游戏的锲而不舍、团队协作等精神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融入到幼儿园整体氛围,让游戏精神成为幼儿园文化之一。
参考文献
[1]白秀珍.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对于游戏的运用分析[J]. 教师, 2015, 000(0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