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颁布和使用,各地都掀起课改的新高潮。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县教育部门多次组织人力到教学教改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如江苏洋思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山西的太谷中学等。现在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学案导学模式。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六步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总结出来和大家一同探讨。
一、导入明标
该环节实际就是导入新课和出示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也可以情景导入,当然采用温故互查的形式,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顾,起到衔接新课的作用。而出示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等可检测性的明确用语。
二、自学质疑
即把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变为精准的问题,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能力层次化,它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通过看书、做批注、查资料、思考等自主学习,自学感悟,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书上做好笔记。
所谓“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就是教师通过对于教材的再加工,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研读课标,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既可以避免甩开教材漫无边际的现象,又可以避免“满堂灌式”的泛泛讲解。在具体操作时,教师明确限定学习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进度。
如商鞅变法的教学,提出: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国君、时间、内容、作用?各国变法的影响如何?
这里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是灵魂,问题在课堂上有四个重要作用:(1)问题是引领预习的思路图,力求简明扼要;(2)问题是引领学生学懂课本的扶手,力求关注实质;(3)问题是引领合作的聚光灯,力求克服随意;(4)问题是知识落实的标杆,力求机动灵活。
在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形式的选择有如下几种:
(1)“填空”形式,突出准确。填空的设计,不是把问题挖洞肢解,而是突出准确;(2)“问答”形式,突出思考。这样的问题与教材内容相关,但不一定能直接在教材中得到答案,其思维含量比较大,这样的问题明白后,特别有利于澄清知识;(3)“判断”形式,突出辨析。设计观点辨析,让学生从同角度思考,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思维问题;(4)“表格”形式突出网络结构,便于归纳对比;(5)“框架”形式,突出总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三、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环节就是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小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可以把四个人按按成绩分为A同学B同学C同学D同学,A学生一般是组长,组长具体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让优生影响、帮助、带动同组的人,围绕前面问题,共同讨论思考,共同进步。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探究时A同学帮助D同学,B同学帮助C同学,交流内容可以是自学质疑环节中的问题,也可以是阅读教材后完成自学检测题,考察内容基本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根据教材选择或编制的基础性选择题或简答题,难度要小。在这一阶段,学生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
四、展示点拨
这一环节就是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精讲。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在班上展示成果,本组不能解决的,其他组补充、点评。教师起引导鼓励和点拨作用。这时教师对全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既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深挖,又可以是对所学知识再次巩固。在这个环节里,体现最明显的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在知识重点合作巩固。遇到重点问题,教师不要忙于赶进度,不要一带而过,而要舍得花时间“安营扎寨”,也就是说,重点内容讲解过后,要留下足够的停顿,从而让学生之间互相“点拨”,相互讲解,相互质疑与释疑,这就是“在知识重点合作巩固”。
2.在知识难点合作攻关。有难度的内容,并不是教师讲一遍学生就会。为了在难点上有所突破,可以在教师讲解之前先由学生之间展开整体感知初步探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优生讲解或老师讲解都可以促使他们豁然开朗,这还不够,还要在此基础上再次互讲,直至问题解决。当然,这个过程可以倒置过来,对于难度特别大的,教师先讲,学生互讲,真正把知识落实。教师精讲点拨时语言一定要精辟、精炼,绝不拖泥带水。
五、训练拓展
在这一环节,就是把学生学得的知识进行拓展,使知识得到很好的链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大的突破。问题设计可以是中考链接题,也可以是前后知识、同类知识的整合题,还可以是畅谈感悟,使学生的情感认识得到升华,这个过程关键是备好题组,培养学优生。
如1991年,随着苏联国旗的悄落下,美苏两极格局面结束。冷战结束了,但冷战的阴影依然存在。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他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伤痕遗产”。针对“冷战”的“伤痕”,针对“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六、小结反思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認识活动,主要由学生小结或教师小结。学生小结一是学生个体先自己小结,整合知识点,构建一定方式表达的知识网络。再就是教师适当地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小结可以口头小结,也可以多媒体呈现。总之,小结反思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是思维有更深的延展,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一、导入明标
该环节实际就是导入新课和出示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也可以情景导入,当然采用温故互查的形式,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顾,起到衔接新课的作用。而出示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等可检测性的明确用语。
二、自学质疑
即把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变为精准的问题,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能力层次化,它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通过看书、做批注、查资料、思考等自主学习,自学感悟,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书上做好笔记。
所谓“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就是教师通过对于教材的再加工,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研读课标,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既可以避免甩开教材漫无边际的现象,又可以避免“满堂灌式”的泛泛讲解。在具体操作时,教师明确限定学习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进度。
如商鞅变法的教学,提出: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国君、时间、内容、作用?各国变法的影响如何?
这里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是灵魂,问题在课堂上有四个重要作用:(1)问题是引领预习的思路图,力求简明扼要;(2)问题是引领学生学懂课本的扶手,力求关注实质;(3)问题是引领合作的聚光灯,力求克服随意;(4)问题是知识落实的标杆,力求机动灵活。
在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形式的选择有如下几种:
(1)“填空”形式,突出准确。填空的设计,不是把问题挖洞肢解,而是突出准确;(2)“问答”形式,突出思考。这样的问题与教材内容相关,但不一定能直接在教材中得到答案,其思维含量比较大,这样的问题明白后,特别有利于澄清知识;(3)“判断”形式,突出辨析。设计观点辨析,让学生从同角度思考,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思维问题;(4)“表格”形式突出网络结构,便于归纳对比;(5)“框架”形式,突出总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三、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环节就是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小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可以把四个人按按成绩分为A同学B同学C同学D同学,A学生一般是组长,组长具体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让优生影响、帮助、带动同组的人,围绕前面问题,共同讨论思考,共同进步。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探究时A同学帮助D同学,B同学帮助C同学,交流内容可以是自学质疑环节中的问题,也可以是阅读教材后完成自学检测题,考察内容基本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根据教材选择或编制的基础性选择题或简答题,难度要小。在这一阶段,学生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
四、展示点拨
这一环节就是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精讲。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在班上展示成果,本组不能解决的,其他组补充、点评。教师起引导鼓励和点拨作用。这时教师对全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既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深挖,又可以是对所学知识再次巩固。在这个环节里,体现最明显的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在知识重点合作巩固。遇到重点问题,教师不要忙于赶进度,不要一带而过,而要舍得花时间“安营扎寨”,也就是说,重点内容讲解过后,要留下足够的停顿,从而让学生之间互相“点拨”,相互讲解,相互质疑与释疑,这就是“在知识重点合作巩固”。
2.在知识难点合作攻关。有难度的内容,并不是教师讲一遍学生就会。为了在难点上有所突破,可以在教师讲解之前先由学生之间展开整体感知初步探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优生讲解或老师讲解都可以促使他们豁然开朗,这还不够,还要在此基础上再次互讲,直至问题解决。当然,这个过程可以倒置过来,对于难度特别大的,教师先讲,学生互讲,真正把知识落实。教师精讲点拨时语言一定要精辟、精炼,绝不拖泥带水。
五、训练拓展
在这一环节,就是把学生学得的知识进行拓展,使知识得到很好的链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大的突破。问题设计可以是中考链接题,也可以是前后知识、同类知识的整合题,还可以是畅谈感悟,使学生的情感认识得到升华,这个过程关键是备好题组,培养学优生。
如1991年,随着苏联国旗的悄落下,美苏两极格局面结束。冷战结束了,但冷战的阴影依然存在。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他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伤痕遗产”。针对“冷战”的“伤痕”,针对“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六、小结反思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認识活动,主要由学生小结或教师小结。学生小结一是学生个体先自己小结,整合知识点,构建一定方式表达的知识网络。再就是教师适当地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小结可以口头小结,也可以多媒体呈现。总之,小结反思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是思维有更深的延展,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