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我认为体育课堂中快乐教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教材因素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里讨论的重点不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正确与否,而是如何发挥现有教材的特点使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喜欢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擅长的内容来实施教学,这样会更加得心应手。可是“全面性”原则要求我们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教材,尤其是在教学比赛时,通常都是抽签选择,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女教师选择了韵律活动教材,或男教师遇到球类内容等等。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要发现和利用教材的特点来制造课堂上的“亮点”。
记得在一次市级体育优质课会讲上,教学六年级耐久跑,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内容,如没有运动量,教学目标达不到,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跑上四五分钟,那学生的情绪是可想而知的,那如何设计才好呢?我觉得不防这样设计:模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设计一些障碍,如“过雪山”(跨过竖放垫子),爬过“铁索桥”(爬过双杠),“过草地”(跳过沙坑)等等,再配上音乐。这样一来,练习就具有了趣味性、真实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的跑步欲望就调动起来了,学生跑得愉快,教师上得轻松,我觉得这就是教学亮点。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会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快乐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
例如:在游戏教学“搬运接力”中,我首先将名称改为“建造大厦”,学生听到游戏名称后很新奇,一下子产生了想玩的念头;接着学生分成四大组,排成纵队,每组2人在20米的对面负责建造大厦,其余学生轮流搬运木块,以学生建造快、美观为优胜。这样,学生情绪高涨,既要多运快跑,又要设计出美观、牢固的大厦。不仅全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了动手的能力。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学生感到无限快乐,从而积极参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
三、教师因素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我们都知道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乐”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一节体育课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准备活动中练习横叉时,作为一名快到40岁的男教师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偏巧又请了一名女生做示范,她做了一个漂亮的横叉动作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这时,我适时地表扬了她:“这位同学的动作真是太漂亮了,老师都要向她学习,这个动作老师肯定做不来,你看老师这么大岁数了,还有我的腰,一下去肯定会把老师撕成两半”。在场的学生都乐了,一下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你只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出富有激发创造性的点滴,并将它有组织地付之于实践,那么你将轻松地点亮学生快乐的火花。比如:在一次全市观摩教学活动中,我借班上了一节小学二年级《多种跳跃》课,为了渲染课堂气氛,也为了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课前我在地上贴了一些诸如小兔、小青娃、小鸡等动物的剪贴画。课开始后不久,我让同学们学习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跳法。这时一个女生跑过来用微弱的声音说:“老师,我不喜欢这些小动物!”一语既出,全场哗然。这可是全市公开课,听课教师不由得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当时我愣了一下,随即蹲下身问:“那,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小鹿!老师,我可以学小鹿跳吗?”学生的声音稍大了一点。“可以,你跳给老师看看,老师也跟你学一学!”学生一下子蹦起来,一脸的灿烂、一脸的满足与骄傲。之后,我还引导其他同学也尝试了小鹿跳,也有其他同学跟着自创了一些不同的跳。由于我及时、积极、有效的应对,全班同学立即与这个原本陌生的我亲切起来,整堂课学生不仅练习热情高,而且锻炼效果也很明显。下课的铃声响了,满场的掌声同时响起,掌声更多的是对教师课中“生成点”的嘉奖和鼓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鼓舞。”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力,唤醒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使我们的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热爱向往的课堂,我坚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快乐体育教学永远伴随在学生活动之中。
一、教材因素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里讨论的重点不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正确与否,而是如何发挥现有教材的特点使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喜欢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擅长的内容来实施教学,这样会更加得心应手。可是“全面性”原则要求我们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教材,尤其是在教学比赛时,通常都是抽签选择,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女教师选择了韵律活动教材,或男教师遇到球类内容等等。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要发现和利用教材的特点来制造课堂上的“亮点”。
记得在一次市级体育优质课会讲上,教学六年级耐久跑,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内容,如没有运动量,教学目标达不到,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跑上四五分钟,那学生的情绪是可想而知的,那如何设计才好呢?我觉得不防这样设计:模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设计一些障碍,如“过雪山”(跨过竖放垫子),爬过“铁索桥”(爬过双杠),“过草地”(跳过沙坑)等等,再配上音乐。这样一来,练习就具有了趣味性、真实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的跑步欲望就调动起来了,学生跑得愉快,教师上得轻松,我觉得这就是教学亮点。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会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快乐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
例如:在游戏教学“搬运接力”中,我首先将名称改为“建造大厦”,学生听到游戏名称后很新奇,一下子产生了想玩的念头;接着学生分成四大组,排成纵队,每组2人在20米的对面负责建造大厦,其余学生轮流搬运木块,以学生建造快、美观为优胜。这样,学生情绪高涨,既要多运快跑,又要设计出美观、牢固的大厦。不仅全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了动手的能力。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学生感到无限快乐,从而积极参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
三、教师因素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我们都知道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乐”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一节体育课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准备活动中练习横叉时,作为一名快到40岁的男教师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偏巧又请了一名女生做示范,她做了一个漂亮的横叉动作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这时,我适时地表扬了她:“这位同学的动作真是太漂亮了,老师都要向她学习,这个动作老师肯定做不来,你看老师这么大岁数了,还有我的腰,一下去肯定会把老师撕成两半”。在场的学生都乐了,一下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你只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出富有激发创造性的点滴,并将它有组织地付之于实践,那么你将轻松地点亮学生快乐的火花。比如:在一次全市观摩教学活动中,我借班上了一节小学二年级《多种跳跃》课,为了渲染课堂气氛,也为了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课前我在地上贴了一些诸如小兔、小青娃、小鸡等动物的剪贴画。课开始后不久,我让同学们学习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跳法。这时一个女生跑过来用微弱的声音说:“老师,我不喜欢这些小动物!”一语既出,全场哗然。这可是全市公开课,听课教师不由得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当时我愣了一下,随即蹲下身问:“那,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小鹿!老师,我可以学小鹿跳吗?”学生的声音稍大了一点。“可以,你跳给老师看看,老师也跟你学一学!”学生一下子蹦起来,一脸的灿烂、一脸的满足与骄傲。之后,我还引导其他同学也尝试了小鹿跳,也有其他同学跟着自创了一些不同的跳。由于我及时、积极、有效的应对,全班同学立即与这个原本陌生的我亲切起来,整堂课学生不仅练习热情高,而且锻炼效果也很明显。下课的铃声响了,满场的掌声同时响起,掌声更多的是对教师课中“生成点”的嘉奖和鼓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鼓舞。”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力,唤醒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使我们的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热爱向往的课堂,我坚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快乐体育教学永远伴随在学生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