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方法:采用Irwin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对慢性咳嗽持续8周以上的患者67例进行病因分类,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27例(40.30%),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3例,胃食管反流综合征(GER)10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9例,PNDS+CVA 2例,GER+CVA 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原因不明咳嗽1例。经过针对病因特异性治疗95.52%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有PNDS、CVA、EB、GER,试验性治疗有效,对确诊病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病因 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期间持续咳嗽8周以上的病人共67例,除外吸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就诊前已明确诊断者。其中男30例,女37例;年龄14~80岁,平均47.22±10.23岁;咳嗽时间2~124个月,平均16.12±8.45个月。
慢性咳嗽诊断标准:咳嗽持续8周以上,咳嗽是现有的惟一症状,无痰或咳少许白痰,不伴咯血,否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X线胸片或CT检查无异常,年龄>14岁,近8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或观察8周后仍然咳嗽。
诊断程序:采用Irwin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①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注意咳嗽反射传入支的解剖部位。②耳鼻喉专科检查,常规拍摄X线胸片,再做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③戒烟或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观察8周。④选择进一步检查,包括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鼻窦平片、食管钡餐透视和(或)24小时pH值测定,根据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CT、鼻窦CT和非侵入性心脏检查。⑤根据疑诊给予特异性治疗,若咳嗽减轻或消失即可診断。
PNDS:选抗组胺药氯雷他定10mg+血管减充血剂鼻腔滴麻黄碱,每晚1次,共2~4周。还可加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50μg或氟替卡松50μg,每日2次,共2~4周。
CVA:采用定量吸入的方式给药,吸入沙丁胺醇200~400μg,或福莫特罗415~910μg,每日1~2次。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差的患者给予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200~400μg,每日2次,口服缓释茶碱每次0.2~0.4g,每日1次,共4周以上。
GER:首先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减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治疗4~6周,若症状好转,须治疗3个月。
EB:采取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200~400μg,每日2次,初始治疗联合强的松口服20~30mg持续2周。持续治疗4周。
疗效判定标准:咳嗽次数减少50%以上,且咳嗽不再干扰工作和生活为有效。
结 果
本组67例慢性咳嗽患者中,PNDS 27例(40.30%),CVA 13例(19.40%),GER10例(14.93),EB 9例(13.43%),PNDS+CVA 2例(2.99%),GER+CVA 例(2.99%),慢性支气管炎2例(2.99%),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1.49%),原因不明咳嗽1例(1.49%),67例患者经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有64例(95.52%)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讨 论
本组结果提示,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PNDS、CVA、GER。
在诊断过程中,病史及体格检查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有限,但可以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如有东西从后鼻孔流入喉部的感觉和(或)需经常清喉,检查咽部有鹅卵石样观、咽喉壁有黏液样物附着,提示PNDS;夜间咳嗽、运动时或运动后、冷空气、气雾等加重咳嗽,提示CVA;有烧心和(或)胃酸反流时,提示GER。然后应用各种检查方法排除各种可疑的病因。X线胸片作为常规检查,可起到筛选的作用;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的最可靠方法;鼻窦X线摄片或CT检查助于确定慢性咳嗽是否由于鼻腔疾病所致,24小时食管pH值测定是确定GER和咳嗽关系的金标准。有报道,2周大剂量奥美拉唑(40mg,2次/日)诊断性治疗比24小时食管pH值测定能更可靠地评价GER,诱导痰在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中具有重要意义[1]。纤维支气管镜在疑有支气管内膜结核时有诊断价值,但不能依赖以上各种检查的阳性结果来确定病因诊断,只有针对特异病因予以足够强的治疗,患者咳嗽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才能确定其病因。若全部检查结果均阴性,特异性治疗均无效,可以诊断为特发性咳嗽,可能由心理因素引起[2]。有时咳嗽可以是由2~3种病因共同引起的,当某种特异治疗部分有效时,不要停用,而应进一步探讨有无其他病因同时存在,并序贯给予相应治疗。各种病因对治疗的反应时间不一样,E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治疗效果最佳,多在1周内咳嗽即可消失或明显减轻,支气管扩张剂可改善大部分CAV引起的咳嗽,其他病因引起者多在1~2周开始起效,达到最好疗效多需3~4周,双病因组较单病因组治疗时间更长。
参考文献
1 Jayaram L,Parameswaran K,Sears MR,et al.Induced sputum cell counts:their u seful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Eur Respir J,2000,16:150-158.
2 马洪明.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21:85-88.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病因 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期间持续咳嗽8周以上的病人共67例,除外吸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就诊前已明确诊断者。其中男30例,女37例;年龄14~80岁,平均47.22±10.23岁;咳嗽时间2~124个月,平均16.12±8.45个月。
慢性咳嗽诊断标准:咳嗽持续8周以上,咳嗽是现有的惟一症状,无痰或咳少许白痰,不伴咯血,否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X线胸片或CT检查无异常,年龄>14岁,近8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或观察8周后仍然咳嗽。
诊断程序:采用Irwin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①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注意咳嗽反射传入支的解剖部位。②耳鼻喉专科检查,常规拍摄X线胸片,再做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③戒烟或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观察8周。④选择进一步检查,包括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鼻窦平片、食管钡餐透视和(或)24小时pH值测定,根据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CT、鼻窦CT和非侵入性心脏检查。⑤根据疑诊给予特异性治疗,若咳嗽减轻或消失即可診断。
PNDS:选抗组胺药氯雷他定10mg+血管减充血剂鼻腔滴麻黄碱,每晚1次,共2~4周。还可加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50μg或氟替卡松50μg,每日2次,共2~4周。
CVA:采用定量吸入的方式给药,吸入沙丁胺醇200~400μg,或福莫特罗415~910μg,每日1~2次。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差的患者给予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200~400μg,每日2次,口服缓释茶碱每次0.2~0.4g,每日1次,共4周以上。
GER:首先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减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治疗4~6周,若症状好转,须治疗3个月。
EB:采取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200~400μg,每日2次,初始治疗联合强的松口服20~30mg持续2周。持续治疗4周。
疗效判定标准:咳嗽次数减少50%以上,且咳嗽不再干扰工作和生活为有效。
结 果
本组67例慢性咳嗽患者中,PNDS 27例(40.30%),CVA 13例(19.40%),GER10例(14.93),EB 9例(13.43%),PNDS+CVA 2例(2.99%),GER+CVA 例(2.99%),慢性支气管炎2例(2.99%),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1.49%),原因不明咳嗽1例(1.49%),67例患者经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有64例(95.52%)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讨 论
本组结果提示,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PNDS、CVA、GER。
在诊断过程中,病史及体格检查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有限,但可以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如有东西从后鼻孔流入喉部的感觉和(或)需经常清喉,检查咽部有鹅卵石样观、咽喉壁有黏液样物附着,提示PNDS;夜间咳嗽、运动时或运动后、冷空气、气雾等加重咳嗽,提示CVA;有烧心和(或)胃酸反流时,提示GER。然后应用各种检查方法排除各种可疑的病因。X线胸片作为常规检查,可起到筛选的作用;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的最可靠方法;鼻窦X线摄片或CT检查助于确定慢性咳嗽是否由于鼻腔疾病所致,24小时食管pH值测定是确定GER和咳嗽关系的金标准。有报道,2周大剂量奥美拉唑(40mg,2次/日)诊断性治疗比24小时食管pH值测定能更可靠地评价GER,诱导痰在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中具有重要意义[1]。纤维支气管镜在疑有支气管内膜结核时有诊断价值,但不能依赖以上各种检查的阳性结果来确定病因诊断,只有针对特异病因予以足够强的治疗,患者咳嗽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才能确定其病因。若全部检查结果均阴性,特异性治疗均无效,可以诊断为特发性咳嗽,可能由心理因素引起[2]。有时咳嗽可以是由2~3种病因共同引起的,当某种特异治疗部分有效时,不要停用,而应进一步探讨有无其他病因同时存在,并序贯给予相应治疗。各种病因对治疗的反应时间不一样,E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治疗效果最佳,多在1周内咳嗽即可消失或明显减轻,支气管扩张剂可改善大部分CAV引起的咳嗽,其他病因引起者多在1~2周开始起效,达到最好疗效多需3~4周,双病因组较单病因组治疗时间更长。
参考文献
1 Jayaram L,Parameswaran K,Sears MR,et al.Induced sputum cell counts:their u seful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Eur Respir J,2000,16:150-158.
2 马洪明.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2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