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自问”,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自主选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提出学习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学生的自问呢?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先决条件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自意识的最佳优势。然而,这些最佳的优势能否有效的利用,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师生关系。
  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的观念仍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学生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认为是对老师不敬、没有好好听讲、或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更谈不上自问意识了。相反,如果教师能转变教学观念,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学生自问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的创设,是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基础
  1、以问题情境唤起课堂的生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但是,教师要引导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的去提示事物间的内存联系。
  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说:“我觉得课文叙述家庭背景这段内容应该删去,因为这段的描写与课文的标题这两者之间不大吻合,不知各位意下如何?”这下学生大脑里的思维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有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更有几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有学生说这段内容与课文中心是吻合的,因为作者在课文中对家庭背景的描写是为了给课文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氛围,这与课文凄惨、暗淡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因此此段不该删去。一个巧妙的问题,就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2、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课堂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生心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提给学生。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会得到诱发和补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使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中解决,使本来能解决的问题找到更便捷的方法和圆满的答案,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其实,这样的交流比结论本身更重要,讨论和争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自问意识。
  三、客观地确定目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健
  恩格斯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目标不能达到或者学生自认为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努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其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并及时的加以肯定、鼓励、强化,以保持其自信力,发挥创造潜能。本人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次的训练。例如,我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对分析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设置几道问题分析题;而对所谓的中等生及学困生则降低了标准:请根据你对课文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设置二至三道问题。这样既满足了优秀学生的需要,又照顾了其他多层面的学生,从而使各个层的学生都会因目标的实现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加自己的自信心。而后教师再逐渐提高要求,再制定目标,使其在能够获得成功机会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达到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目的。
  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训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教师和教材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一味迷信。“老师说的”“书上写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们老师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让他们反思作品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从而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因此,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思维的训练,关健点在于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鼓励学生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如,阅读教学中,除正面分析字词句段篇的运用外,还可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不这样写将会怎样;甚至根据文章内容,让学生设计出与范文不同的思路来进行比较;也可利用教材进行补充情节和训练或改变主题的训练。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是永无止境的,社会需要的已经不是“书呆子”,而是会学习的人,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其他文献
运用3S技术与景观指数软件,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厦门红树林的景观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960年以来红树林大面积减少,直到2000年开始进行人工种植恢复,红树林面积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师开始注重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为此,就反思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培
【摘要】现今小学在语文教学中缺少人文精神的培养,好多学校更注重的是学习成绩和升学指标,因此,学校应该意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精神培养方法  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传统地教学方法中更多的是老师主导学生按他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学生自主的创造力,想象力体现不出来,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进程,并对其近况进行了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剖析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促进我国碳金
文章阐述了直觉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数字过程中,我们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进行直觉猜想的愿望和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引起数
结合淮南市农业生产实际,从农机装备的结构不合理、推广方式较为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与新形势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等方面分析了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倍受青睐,对其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形成时间、空间、立体的接受形式,有利于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优化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
期刊
河北省的传统产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据很大比重,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关系到河北省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在众多的传统产业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尽力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来满足学生不断学习的需要,并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