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很早就提出过减负、素质教育等教育改革的口号,但十余年过去了,我国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除了要完成课内的作业外,还要参加各种课后补习班。能够消化大量的基础知识已经较为困难,至于想要发展素质教育中的品德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而品德教育是小学阶段塑造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作者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来谈谈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工作。
关键词:品德教育;小学生;重要性
前言:
德育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来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抗压能力等。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一味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会难以胜任今后的工作。只有重视品德教育,改进现有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品德修养基础。
一、目前小学品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1.1思维古板,缺乏重视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仍然以基础教育为主,但由于应试教育小升初分数线的硬指标,使得很多学校开始将全部精力和资源用于提高学生分数方面,忽视了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品德教育。并且社会浮躁的风气也导致家长一味的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优劣。通过分数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方面也反对将学校宝贵的学习时间用于品德教育;而课外时间,学生们经常要奔波于各大补习班的课堂之间,为了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来应对考试中越来越难的试题,在部分低于连基本的8小时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去花时间来体会与感悟品德教育的内涵了。在各方面的压力下,重视品德教育工作自然无从谈起。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使得绝大部分老师形成了思维定式,只要把学生的文化课程教好,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分数决定一切,小学生只要考试成绩能够理想,品德教育中的抗压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等对学生未来发展十分关键的品质,反而成了现阶段小学教育的额外负担。
1.2品德教育模式与实际执行环节脱节
很多学校为了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德育教育任务,而对学生采取最原始、简单的方式,即强制灌输,选择集中的几节课时间,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的品德教育形式使得关于品德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短时间内大量的品德知识学习反而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样流于形式的品德教育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而学生们关于品德知识方面的学习只能通过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部分家教良好的学生尚且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而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家教较差的家庭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学习、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老师面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学生给班级课堂纪律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这也是品德教育模式与实际执行环节相脱节的恶果。如此应付式的品德教育,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僵化的教学模式,甚至使得学生对今后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相关课程学习产生了抵触。
二、提高小学生品德教育地位以及重要性的相关策略
2.1改善觀念,贴近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在发展时期,好奇心极强,对于世界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强的探索心理。在重视文化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为数不多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工作,而如何“见缝插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成了时下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而想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改善现有品德教育工作问题的方式,形成一套贴近实际、执行力强的教学模式,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当中去,提高小学生对于品德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2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对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国现有教育教学体制模式仍然以文化课程教育为主。如果想要更好的完成品德教育工作就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系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在不耽误学生正常文化课程的基础上,保证品德教学内容能够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并做好相应的品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首先能够让家长认识到补习、成绩不是小学阶段孩子唯一应该做的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性格同样十分重要,甚至后者的重要性要大于前者。其次,负责品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极强与校领导的沟通,能够分层次的安排品德教育课程的课时,而非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突击教学。只有在家长以及学校双方共同的配合与努力下,才能够切实提高品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
2.3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工作
品德教育与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他文化课程通常以学期为周期,阶段性的学习各种知识并不断强化。而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非要限定时间,小学六年的时间才可以被算作品德教育的一个周期。相关领域的教学需要长期不断的坚持,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在品德教育阶段要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协调社会、家庭的力量,共同塑造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2.4重视品德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价值观形成的最主要阶段,如果能够在此阶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品德教育环境将会使得学生终身受益,而品德教育也不适合像文化课程一样,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否则学生心理层面会潜意识的认为品德教育和文化课程一样枯燥无味。各学校老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目标。同时,对于十分关键的品质,应该注重反复训练与培养,如:诚实、守信、守时、公平等等。让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培养与学习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在某小学的品德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章为小学生渗透品德教育的知识,既强化了文化课程中的知识,又渗透了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品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品德教育工作长期的得不到重视的现状,积极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重拾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
[2]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2):207.
关键词:品德教育;小学生;重要性
前言:
德育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来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抗压能力等。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一味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会难以胜任今后的工作。只有重视品德教育,改进现有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品德修养基础。
一、目前小学品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1.1思维古板,缺乏重视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仍然以基础教育为主,但由于应试教育小升初分数线的硬指标,使得很多学校开始将全部精力和资源用于提高学生分数方面,忽视了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品德教育。并且社会浮躁的风气也导致家长一味的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优劣。通过分数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方面也反对将学校宝贵的学习时间用于品德教育;而课外时间,学生们经常要奔波于各大补习班的课堂之间,为了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来应对考试中越来越难的试题,在部分低于连基本的8小时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去花时间来体会与感悟品德教育的内涵了。在各方面的压力下,重视品德教育工作自然无从谈起。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使得绝大部分老师形成了思维定式,只要把学生的文化课程教好,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分数决定一切,小学生只要考试成绩能够理想,品德教育中的抗压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等对学生未来发展十分关键的品质,反而成了现阶段小学教育的额外负担。
1.2品德教育模式与实际执行环节脱节
很多学校为了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德育教育任务,而对学生采取最原始、简单的方式,即强制灌输,选择集中的几节课时间,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的品德教育形式使得关于品德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短时间内大量的品德知识学习反而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样流于形式的品德教育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而学生们关于品德知识方面的学习只能通过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部分家教良好的学生尚且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而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家教较差的家庭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学习、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老师面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学生给班级课堂纪律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这也是品德教育模式与实际执行环节相脱节的恶果。如此应付式的品德教育,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僵化的教学模式,甚至使得学生对今后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相关课程学习产生了抵触。
二、提高小学生品德教育地位以及重要性的相关策略
2.1改善觀念,贴近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在发展时期,好奇心极强,对于世界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强的探索心理。在重视文化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为数不多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工作,而如何“见缝插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成了时下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而想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改善现有品德教育工作问题的方式,形成一套贴近实际、执行力强的教学模式,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当中去,提高小学生对于品德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2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对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国现有教育教学体制模式仍然以文化课程教育为主。如果想要更好的完成品德教育工作就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系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在不耽误学生正常文化课程的基础上,保证品德教学内容能够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并做好相应的品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首先能够让家长认识到补习、成绩不是小学阶段孩子唯一应该做的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性格同样十分重要,甚至后者的重要性要大于前者。其次,负责品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极强与校领导的沟通,能够分层次的安排品德教育课程的课时,而非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突击教学。只有在家长以及学校双方共同的配合与努力下,才能够切实提高品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
2.3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工作
品德教育与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他文化课程通常以学期为周期,阶段性的学习各种知识并不断强化。而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非要限定时间,小学六年的时间才可以被算作品德教育的一个周期。相关领域的教学需要长期不断的坚持,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在品德教育阶段要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协调社会、家庭的力量,共同塑造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2.4重视品德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价值观形成的最主要阶段,如果能够在此阶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品德教育环境将会使得学生终身受益,而品德教育也不适合像文化课程一样,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否则学生心理层面会潜意识的认为品德教育和文化课程一样枯燥无味。各学校老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目标。同时,对于十分关键的品质,应该注重反复训练与培养,如:诚实、守信、守时、公平等等。让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培养与学习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在某小学的品德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章为小学生渗透品德教育的知识,既强化了文化课程中的知识,又渗透了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品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品德教育工作长期的得不到重视的现状,积极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重拾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
[2]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