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由于其本身通过对某一个大型事物、事件的分解,通过由主干构造分支的方法,让学生在制作和使用导图时能更好理解相关内容,从而帮助史实的记忆和理解。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借助这一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体系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历史的基本逻辑,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模式的形成。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教学;历史学科
引言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是利用单一或是多个中心主题进行逐步性的发散而衍生出来的图文结构,并且各主题之间通过关联词、颜色、图像、线条及符号等相互关系成隶属关系。而思维导图的充分利用可以挖掘出人左右大脑的相关技能,合理激发对思维的利用,找出记忆规律,协助人们寻求出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点。并且思维导图还具备一定的外化性特点,具备极强的操作性与可实施性,可以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而被广泛引用在教学的各个领域之间。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积极找寻出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从而探讨出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策略,为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1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建构知识体系
在知识结构的梳理的过程中,若只是单纯理解教材中的独立知识点,而不将其串联,形成知识结构,则一方面学生难以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模式,将所有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学生在具体的学习阶段,容易遗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在知识结构的梳理过程,其一可以通过对整体化知识的分解,最终建立专业化的记忆结果,其二由于学生自主参与到对知识结构的建设过程,所以本质上相当于在导图建设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对相关知识的全面细致发掘,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本身。梳理知识分支也就是知识体系的建构。
1.2主干知识定位记忆
在学生的知识记忆中,应用思维导图后,实际上形成了图片信息的记忆形式。学生在知识点回忆与使用中,首先要从头脑中的“图片库”中定位知识点的位置图片,其次要分清该图片中的主干分支,最后是确定细化的分支,并查明文字信息。学生在思维导图的长期使用中,可以把独立性的知识点记忆思维,转变成按照固定流程的知识查找思维,将历史这一偏向感性理解的学科,以理性的方式强化记忆。而识记的知识主干即重点知识,在导图构建和使用中也逐渐明晰,换言之,导图有助于学生把握重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主干知识。
2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养成
学习方法的养成,是指在导图制作过程中,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比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建构,对历史分支知识分析、发掘和融汇,在思维导图的制作阶段,也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直接性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导图的建设方面,具有更好的建设水平。比如对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期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课,教材中导入的内容是明朝初年的胡惟庸案,教师向学生说明胡惟庸案之所以成为明朝三大案之一,是相权对皇权的一种挑战,之后将相权和皇权作为核心关键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制作导图。对于相权这一分支知识的分解,按照时间顺序,从相权的起源、发展和相权的功能开始。皇权的发展同样按照各个朝代统治者的措施对应可得。之后直接从思维导图两条主干知识的比对中,发掘这两者的矛盾成因,并总结各个朝代皇权相权发展的特点。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并掌握专制时期的政治制度变化的内容和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能够了解在专制时期内,实际上是权力的制约的过程,也就是皇权胜利,专制制度强化的过程。过程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透过历史的表象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更为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2.2以小見大,上下贯通
因果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倾向于把人为的主观因素极大化,而把外在的时代背景的因素极小化,甚至会将原因串联成单一走向的直线的因果关系。此时可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较为全面的分析主观内部的原因和客观外部的原因,甄别偶然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原因可能影响多个结果发生,一个结果也可能同时有多项的原因。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内在关系的揭示,将历史节点无痕对接,形成上下贯通、彼此互动的历史通感。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高中学生接触历史学科近6年,但他们很难理解历史变化的概念。许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变迁和延续常常被硬记成资讯和信息。即使认识了历史的变化,许多时候也只是当作一段片段或插曲,而非连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能只是在某节课、某个知识点上片段化地使用思维导图,这很可能会片段化的分割学生记忆中的历史。
2.3科学有效的制定思维导图
在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就必须有效的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工作,在目前思维导图基本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而在教授的过程中也是依照自己的思维去为学生定制出相关知识点,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高,应该合理的采用由教师与学生双方面一起的形式,在制定导图的过程中,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都哪些知识较为薄弱,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历史知识,因此在制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积极掌握好相关知识点,从而将知识的重点及中心充分突出出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应将重点“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与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等在思维导图中突显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能够形成图文交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制作导图的时候完成知识体系的梳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图的制作、使用和展示中,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分解处理知识结构,细化历史知识的细节,理性地识记相关历史知识主干和分支,从历史的表象中归纳历史规律,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的逻辑。
参考文献
[1]夏青.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73-74.
[2]程国荣.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94.
四川省普格县中学校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教学;历史学科
引言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是利用单一或是多个中心主题进行逐步性的发散而衍生出来的图文结构,并且各主题之间通过关联词、颜色、图像、线条及符号等相互关系成隶属关系。而思维导图的充分利用可以挖掘出人左右大脑的相关技能,合理激发对思维的利用,找出记忆规律,协助人们寻求出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点。并且思维导图还具备一定的外化性特点,具备极强的操作性与可实施性,可以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而被广泛引用在教学的各个领域之间。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积极找寻出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从而探讨出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策略,为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1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建构知识体系
在知识结构的梳理的过程中,若只是单纯理解教材中的独立知识点,而不将其串联,形成知识结构,则一方面学生难以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模式,将所有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学生在具体的学习阶段,容易遗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在知识结构的梳理过程,其一可以通过对整体化知识的分解,最终建立专业化的记忆结果,其二由于学生自主参与到对知识结构的建设过程,所以本质上相当于在导图建设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对相关知识的全面细致发掘,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本身。梳理知识分支也就是知识体系的建构。
1.2主干知识定位记忆
在学生的知识记忆中,应用思维导图后,实际上形成了图片信息的记忆形式。学生在知识点回忆与使用中,首先要从头脑中的“图片库”中定位知识点的位置图片,其次要分清该图片中的主干分支,最后是确定细化的分支,并查明文字信息。学生在思维导图的长期使用中,可以把独立性的知识点记忆思维,转变成按照固定流程的知识查找思维,将历史这一偏向感性理解的学科,以理性的方式强化记忆。而识记的知识主干即重点知识,在导图构建和使用中也逐渐明晰,换言之,导图有助于学生把握重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主干知识。
2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养成
学习方法的养成,是指在导图制作过程中,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比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建构,对历史分支知识分析、发掘和融汇,在思维导图的制作阶段,也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直接性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导图的建设方面,具有更好的建设水平。比如对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期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课,教材中导入的内容是明朝初年的胡惟庸案,教师向学生说明胡惟庸案之所以成为明朝三大案之一,是相权对皇权的一种挑战,之后将相权和皇权作为核心关键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制作导图。对于相权这一分支知识的分解,按照时间顺序,从相权的起源、发展和相权的功能开始。皇权的发展同样按照各个朝代统治者的措施对应可得。之后直接从思维导图两条主干知识的比对中,发掘这两者的矛盾成因,并总结各个朝代皇权相权发展的特点。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并掌握专制时期的政治制度变化的内容和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能够了解在专制时期内,实际上是权力的制约的过程,也就是皇权胜利,专制制度强化的过程。过程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透过历史的表象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更为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2.2以小見大,上下贯通
因果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倾向于把人为的主观因素极大化,而把外在的时代背景的因素极小化,甚至会将原因串联成单一走向的直线的因果关系。此时可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较为全面的分析主观内部的原因和客观外部的原因,甄别偶然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原因可能影响多个结果发生,一个结果也可能同时有多项的原因。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内在关系的揭示,将历史节点无痕对接,形成上下贯通、彼此互动的历史通感。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高中学生接触历史学科近6年,但他们很难理解历史变化的概念。许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变迁和延续常常被硬记成资讯和信息。即使认识了历史的变化,许多时候也只是当作一段片段或插曲,而非连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能只是在某节课、某个知识点上片段化地使用思维导图,这很可能会片段化的分割学生记忆中的历史。
2.3科学有效的制定思维导图
在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就必须有效的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工作,在目前思维导图基本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而在教授的过程中也是依照自己的思维去为学生定制出相关知识点,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高,应该合理的采用由教师与学生双方面一起的形式,在制定导图的过程中,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都哪些知识较为薄弱,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历史知识,因此在制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积极掌握好相关知识点,从而将知识的重点及中心充分突出出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应将重点“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与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等在思维导图中突显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能够形成图文交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制作导图的时候完成知识体系的梳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图的制作、使用和展示中,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分解处理知识结构,细化历史知识的细节,理性地识记相关历史知识主干和分支,从历史的表象中归纳历史规律,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的逻辑。
参考文献
[1]夏青.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73-74.
[2]程国荣.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94.
四川省普格县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