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0-01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血液无法顺利流入脑部,而导致脑组织受损。脑卒中具体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者发生率较高,40岁以上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四大特点。临床中主要根据脑卒中类型、患者机体状况实施相对应治疗,从而控制疾病进展。
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病情好转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有效、全面、科学的康复锻炼利于调节机体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改善肢体功能。但在实施康复训练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需根据患者机体状况、年龄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实施综合性分析,方可确保训练效果。因此,本文针对脑卒中患者在实施康复训练中相关注意事宜开展分析。
1 脑卒中康复的理论基础
脑功能可塑性理论和神经肌肉促进理论是脑卒中康复的理论基础。通过康复训练,可以:
1.1调动机体的内部潜力
促进脑神经轴突侧枝的发芽及潜伏的神经通路的启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重组和功能的在现。
1.2调动中枢的潜在功能
通过中枢性反射、周围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的异化和抑制,调动中枢的潜在功能,控制了低位中枢的原始反射活动,使高级与低级中枢间的反馈和控制达到平衡统一,躯干和瘫痪侧肢体的异常痉挛模式被打破,各肌群间协调性收缩,逐步恢复分离、精细和可控制的功能性活动。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介入,一般脑梗死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7天左右,发病后3个月是黄金康复期,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病程1年以上康复的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都会降低。
2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2.1物理康复
包括运动疗法和电疗法,前者包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肢体主动性运动控制训练、肌肉牵伸治疗、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减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后者包括电子生物反馈、电疗、光疗、水疗、冷热疗、针灸、氧疗、脉管仪等。
2.2作业康复
针对脑卒中后患者所出现的功能障碍,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设计和选择某些有目的的活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训练。
2.3言语康复
针对构音障碍和失语症的患者,综合性的应用一对一或刺激促进的方法,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恢复其交流功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2.4吞咽功能训练
可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对喉部肌肉进行重新训练并进行功能性刺激从而使咽部肌肉正常收缩。减少吞咽障碍患者食物误吸或饮水呛咳,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5心理康复
通过言行、音乐或生物反馈的方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鼓励其建立、巩固与疾病相抗衡的积极心理。
2.6康复生物工程
采用生物工程学技术和原理,矫正畸形,暂时或永久性替代或代偿脑卒中后的某些功能障碍,或为功能训练提供有利条件。包括假肢、矫形器、助听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各种辅助工具。
2.7偏瘫医疗体操
通过体操抑制异常的痉挛模式,提高受累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受累侧肢体的关节活动范围,及外周血液循环,预防失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恢复偏瘫肢体的功能。
2.8神经阻滞注射治疗
化学性神经阻滞和肉毒毒素的应用,抑制偏瘫上、下肢体的异常痉挛和疼痛。
2.9传统疗法
运用祖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达到一定的康复作用。
3脑卒中康复训练中几大注意事项
3.1做好每个动作
确保每个动作到位,提高自身注意力,克服困难,确保动作流畅性。
3.2合理训练强度
为锻炼特定部位,需反复多次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并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负荷,确保机体组织与力量可以适应一定量的负荷与强度。
3.3合理训练内容
若长时间、单一训练内容,患者会感到无趣,而且对肌肉达不到刺激作用,这样会影响锻炼结果,应制定合理化训练课程,对同一肌肉关节可实施不同动作训练,从而保证康复效果。
3.4勿过度训练
把控好训练时间,长时间康复训练会导致机体能量过度消耗,若不及时补偿,不仅不利于机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康复进程
3.5训练前做好活动
康复训练前,先实施活动锻炼,以免出现肌肉撕裂、筋骨扭伤以及韧带拉伤等情况。
3.6做好个人防护
在关节部位应用防护用具,确保训练安全性。
3.7按时规律训练
按时开展康复训练,不可中断。
3.8做好康复训练记录
3.9康复与治疗并进
康復训练时,加强对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观察,做好相关监护与治疗,这对提高康复训练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对患者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确保康复训练安全性,加强训练中九大注意事宜,从而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促进病情好转。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血液无法顺利流入脑部,而导致脑组织受损。脑卒中具体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者发生率较高,40岁以上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四大特点。临床中主要根据脑卒中类型、患者机体状况实施相对应治疗,从而控制疾病进展。
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病情好转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有效、全面、科学的康复锻炼利于调节机体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改善肢体功能。但在实施康复训练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需根据患者机体状况、年龄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实施综合性分析,方可确保训练效果。因此,本文针对脑卒中患者在实施康复训练中相关注意事宜开展分析。
1 脑卒中康复的理论基础
脑功能可塑性理论和神经肌肉促进理论是脑卒中康复的理论基础。通过康复训练,可以:
1.1调动机体的内部潜力
促进脑神经轴突侧枝的发芽及潜伏的神经通路的启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重组和功能的在现。
1.2调动中枢的潜在功能
通过中枢性反射、周围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的异化和抑制,调动中枢的潜在功能,控制了低位中枢的原始反射活动,使高级与低级中枢间的反馈和控制达到平衡统一,躯干和瘫痪侧肢体的异常痉挛模式被打破,各肌群间协调性收缩,逐步恢复分离、精细和可控制的功能性活动。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介入,一般脑梗死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7天左右,发病后3个月是黄金康复期,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病程1年以上康复的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都会降低。
2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2.1物理康复
包括运动疗法和电疗法,前者包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肢体主动性运动控制训练、肌肉牵伸治疗、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减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后者包括电子生物反馈、电疗、光疗、水疗、冷热疗、针灸、氧疗、脉管仪等。
2.2作业康复
针对脑卒中后患者所出现的功能障碍,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设计和选择某些有目的的活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训练。
2.3言语康复
针对构音障碍和失语症的患者,综合性的应用一对一或刺激促进的方法,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恢复其交流功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2.4吞咽功能训练
可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对喉部肌肉进行重新训练并进行功能性刺激从而使咽部肌肉正常收缩。减少吞咽障碍患者食物误吸或饮水呛咳,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5心理康复
通过言行、音乐或生物反馈的方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鼓励其建立、巩固与疾病相抗衡的积极心理。
2.6康复生物工程
采用生物工程学技术和原理,矫正畸形,暂时或永久性替代或代偿脑卒中后的某些功能障碍,或为功能训练提供有利条件。包括假肢、矫形器、助听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各种辅助工具。
2.7偏瘫医疗体操
通过体操抑制异常的痉挛模式,提高受累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受累侧肢体的关节活动范围,及外周血液循环,预防失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恢复偏瘫肢体的功能。
2.8神经阻滞注射治疗
化学性神经阻滞和肉毒毒素的应用,抑制偏瘫上、下肢体的异常痉挛和疼痛。
2.9传统疗法
运用祖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达到一定的康复作用。
3脑卒中康复训练中几大注意事项
3.1做好每个动作
确保每个动作到位,提高自身注意力,克服困难,确保动作流畅性。
3.2合理训练强度
为锻炼特定部位,需反复多次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并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负荷,确保机体组织与力量可以适应一定量的负荷与强度。
3.3合理训练内容
若长时间、单一训练内容,患者会感到无趣,而且对肌肉达不到刺激作用,这样会影响锻炼结果,应制定合理化训练课程,对同一肌肉关节可实施不同动作训练,从而保证康复效果。
3.4勿过度训练
把控好训练时间,长时间康复训练会导致机体能量过度消耗,若不及时补偿,不仅不利于机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康复进程
3.5训练前做好活动
康复训练前,先实施活动锻炼,以免出现肌肉撕裂、筋骨扭伤以及韧带拉伤等情况。
3.6做好个人防护
在关节部位应用防护用具,确保训练安全性。
3.7按时规律训练
按时开展康复训练,不可中断。
3.8做好康复训练记录
3.9康复与治疗并进
康復训练时,加强对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观察,做好相关监护与治疗,这对提高康复训练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对患者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确保康复训练安全性,加强训练中九大注意事宜,从而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促进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