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核心问题的提出更能够引发学生针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发展特点,建立以核心问题为统领的问题系统,逐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性的探讨,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38
引言
小学数学中的核心问题具有较高的思维拓展价值,核心问题与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技能,进而使学生充分挖掘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本文探讨在核心问题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カ,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抓住知识点的关联性建立知识体系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方面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难以结合各个知识点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核心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与探究,以核心问题为统领建立问题系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点与学习方法进行融会贯通,学会知识的迁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结合知识点以核心问题为导向建立问题系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发现知识点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并提出核心问题:除法具有商不变的规律,而分数与除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数是否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之后,教师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建立问题系统,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依次探究与分析。小学数学的一些性质、概念与规律等知识点如果仅依靠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机械的记忆,则很难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源头进行探索,并对知识的过程和意义进行思考与探究,然后帮助学生对探索结论的方法进行回顾与总结,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掌握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逐个梳理、分解与提炼并形成问题系统,引导学生从知识点的关联性入手,提高数学深度学习的质量。
二、利用逐层引导创设问题
逐层引导创设需要教师对数学课程进行分层,并在每个层次用问题进行连接,让数学课程成为逐层递深,逐层探索的问题情境,保障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自信心和挑战欲。例如,教师在设计100以内乘法教学的时候,能将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利用加减法为学生设计出数字叠加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加减法情境,对学生提问多少个同样的数字相加后等于这个数值,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第二个层次,总结出“2个5相加等于10,2*5=10”等乘法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0*11等于多少”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等物换算等,总结出乘法计算方式等,进入到第三层次,为学生提供多组数值计算,引起学生的自主计算热情,让学生在课程中积极说出计算结果。利用逐层引导创设让小学数学教学从结构上变得更简单,而且逻辑性强,让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向复杂发展,増加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感,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逐层引导创设能调动学生在课程中的激情,让其不断突破自我,发挥了有效问题情境的优势。
三、引导学生通过对任务挑战构建问题系统
教师通过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建立问题系统,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科学地设计挑战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对任务的挑战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客观评价能力。在挑战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重组、改造,并注重问题的结构性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教学。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核心问题:我们该用什么办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这样的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依据核心问题,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运用多种方式,如动手折纸、拼图、测量以及计算等方法进行验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课堂问题进行梳理,并自主构建问题系统。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三角形内角和的具体概念和含义是什么,并提出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次,运用多种方法对猜想进行验证,帮助学生找到剪纸、折纸、度量以及推理验证方法之间的共同点,进而得出问题的结论,总结并掌握问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自主构建问题系统,在由浅入深的问题思考过程中逐渐得出问题的结论,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是保障学生发展的必备课程,在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能提高教学效果,让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变得更具体,贴合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上述内容逐一落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融入的更彻底,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知识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辉华.核心素养引导下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江西教育,2020(15):61.
[2]闵成林.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44.
[3]韩文芳.小学数学初入职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03.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年度开放课题“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课堂实践研究”(KCX2019074)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38
引言
小学数学中的核心问题具有较高的思维拓展价值,核心问题与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技能,进而使学生充分挖掘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本文探讨在核心问题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カ,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抓住知识点的关联性建立知识体系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方面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难以结合各个知识点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核心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与探究,以核心问题为统领建立问题系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点与学习方法进行融会贯通,学会知识的迁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结合知识点以核心问题为导向建立问题系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发现知识点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并提出核心问题:除法具有商不变的规律,而分数与除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数是否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之后,教师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建立问题系统,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依次探究与分析。小学数学的一些性质、概念与规律等知识点如果仅依靠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机械的记忆,则很难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源头进行探索,并对知识的过程和意义进行思考与探究,然后帮助学生对探索结论的方法进行回顾与总结,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掌握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逐个梳理、分解与提炼并形成问题系统,引导学生从知识点的关联性入手,提高数学深度学习的质量。
二、利用逐层引导创设问题
逐层引导创设需要教师对数学课程进行分层,并在每个层次用问题进行连接,让数学课程成为逐层递深,逐层探索的问题情境,保障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自信心和挑战欲。例如,教师在设计100以内乘法教学的时候,能将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利用加减法为学生设计出数字叠加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加减法情境,对学生提问多少个同样的数字相加后等于这个数值,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第二个层次,总结出“2个5相加等于10,2*5=10”等乘法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0*11等于多少”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等物换算等,总结出乘法计算方式等,进入到第三层次,为学生提供多组数值计算,引起学生的自主计算热情,让学生在课程中积极说出计算结果。利用逐层引导创设让小学数学教学从结构上变得更简单,而且逻辑性强,让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向复杂发展,増加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感,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逐层引导创设能调动学生在课程中的激情,让其不断突破自我,发挥了有效问题情境的优势。
三、引导学生通过对任务挑战构建问题系统
教师通过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建立问题系统,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科学地设计挑战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对任务的挑战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客观评价能力。在挑战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重组、改造,并注重问题的结构性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教学。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核心问题:我们该用什么办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这样的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依据核心问题,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运用多种方式,如动手折纸、拼图、测量以及计算等方法进行验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课堂问题进行梳理,并自主构建问题系统。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三角形内角和的具体概念和含义是什么,并提出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次,运用多种方法对猜想进行验证,帮助学生找到剪纸、折纸、度量以及推理验证方法之间的共同点,进而得出问题的结论,总结并掌握问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自主构建问题系统,在由浅入深的问题思考过程中逐渐得出问题的结论,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是保障学生发展的必备课程,在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能提高教学效果,让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变得更具体,贴合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上述内容逐一落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融入的更彻底,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知识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辉华.核心素养引导下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江西教育,2020(15):61.
[2]闵成林.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44.
[3]韩文芳.小学数学初入职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03.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年度开放课题“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课堂实践研究”(KCX2019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