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之趣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en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全民诗词热潮中,存在着读诗多、求广博而失之偏杂的问题,也始终不乏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强调简单记忆和模仿的现象。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追求的大道,是一种天地之大关。阅读诗歌,应重点关注诗之趣,将读诗与修身联系在一起。主动追求“诗一人一道”三者合一的境界,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关键词】中国诗词 诗通大美 诗趣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诗之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似毋庸赘言。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今亦恐无人提出质疑。中国人对诗歌的热爱,尤其是古典诗歌,至今依然,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风靡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央视统计数据显示,仅第二季的10期,节目观众人数便已达到11.63亿人次。随着古典诗词热潮的袭来,书店中的相关书籍也一时洛阳纸贵,各类诗词协会的会员人数也成倍增长。今日网络上创作古典诗词的人数,恐怕已不亚于唐宋时代文人骚客的人数,这一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从目前古典诗词在大众中的传播与接受状况看,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强调简单记忆和模仿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虽然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也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熟读吟唱”“腹有诗书”并非通过简单记忆和单纯技巧模仿就能达到,而是需要久久为功。

中国古典诗歌之“趣”表现在哪里


  南宋学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有言:“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今天我们如果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独特之“趣”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恐怕背再多首诗歌也无济于事。那么,中国古典诗歌之“趣”到底表现在哪里?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识“趣”?这里,笔者想就其中一个方面,也是当前人们传播与接受古典诗词时较为容易忽略的“诗通大美”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诗之于中国古人,绝非简单的抒情工具,这一点是今天我们读古诗时尤应注意的一个问题。中国诗歌的历史,如果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年了,而至少前一千年,人们对诗歌的认识,也从未将其定位于抒发情感。那么,那时的“诗”究竟是什么?
  我们知道,先秦时期,中国便已有大量的诗歌创作,不过那时,诗歌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缘由,或爱情、或婚姻、或战争、或祭祀,等等,但是被人们收集、整理、记录并传承下来的诗,则大多与原始巫术或宗教仪式有关,而这些诗所表达的内容,极少是个人情怀的抒发,更多的是集体意志的表现。也就是说,那时流传的诗所表达的“情怀”,是集体“情怀”,是集体“智慧”,他们将其称为“志”。自此,“诗言志”便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以后近千年来中国人对诗歌的主要定位。同时,诗也成为教育子弟学习前人知识的重要文本。这让我们想到《尚书·尧典》中的那个经典段落:“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帝命夔以乐(包括诗)教胄子,目的不在于吟诗作乐本身,而是要让其懂得如何“神人以和”,这正体现了早期诗歌的核心功能。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孔子以诗作为教材教育弟子,进一步发挥了诗歌的教化功能。孔子论诗,重在修身,以诗来体悟人生哲理,以达到“仁”的理想境界。由儒家开辟的诗教新方向,随着汉代儒家的独尊被进一步强化。至汉代,儒家被定于一尊,孔子所用之《诗》也被尊为了“经”。虽然汉人也认识到诗是“吟咏情性”之作,但对其“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教育功能则更为重视。两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虽有兴衰,但其作为官方统治思想的地位在整个封建社会再未动摇。自此以后,“诗教”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必须接受的一种教育,“诗”也成为文人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知识依据。
  “诗”中有大道,由“诗”悟大道,是中国历代文人对诗的最高定位。虽然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中的诗,然而,古代文人创作诗歌时,也已无法绕开对诗歌的这一定位了。诗可“缘情”,亦可“言志”,但更应言“大志”,言“大道”,如此才是好诗。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赋诗言道,也不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推广到一般意义上的大道了。

体诗中大道,显诗化人生,是中国古典诗词追求的最高境界


  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有大美是因为天地有大道,大道之显而为大美,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追求的大道,正是这样一种天地之大美。这并不是说古人作诗不写闲情逸志,而是更称赏诗中有大美的作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言:“词以境界为最上。”这不仅是后人评价古人诗词的标准,也是古人作诗填词所追求的目标。所谓“境界”,有人也称之为“意境”。其实无论是境界还是意境,都是对天地大美的一种领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二十个字的诗中是“孤寂凄凉”,还是“万籁俱静”?其中之大美我们又岂能用二十个字道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语如白话,意却无穷。在古人眼中,一首好诗不仅能写景抒情,能情景交融,而且还须体悟大美,这样的诗才有意境,才是好诗,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具个性的“趣味”之一。今天我们读之,焉能不去悟之?
  那么,今天我们读古典诗词,又该如何识其“趣”?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仁、法无定法的问题。观各电视台大力推广的诗词类节目,其推动大众读诗赏诗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引入一些专家学者的点评引导,对于大众识古典诗词之趣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在由这类节目带来的全民诗词热潮中,也存在着读诗多、求广博而失之偏雜的问题。当今的网络诗词作品,借严羽之言,大多是“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徒有古诗之形,而无古诗之境。这一现象恐怕与创作者未能领悟诗道有一定的关系。
  严羽《沧浪诗话》曾有言:“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坛经》中慧能论禅道之悟曾有言:“见闻读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行俱备,……是最上乘。”这对我们体悟诗中大道或能有一二启示。
  首先,见闻读诵是我们认识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当然,读诵什么、见闻什么,还是有讲究的。“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只有读一流作品,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感悟古典诗词的魅力。
  其次,悟法解义是我们理解古典诗词的重要路径。若学诗只停留于见闻读诵,而不去“熟参”经典,“妙悟”诗道,则只是下乘之法而已。不过,正如慧能强调禅道之悟须得自修自悟一样,对古典诗词的悟法解义同样得靠自己“妙悟”,这对我们悟诗中大道、解诗中大美颇具启示意义。
  再次,依法实践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手段。诗如其人是古人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们体悟诗中大美,若仅停留于言语层面而不将对诗歌的体悟化入人生实践,也只能落于中乘之法而已。依法实践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学古人以诗悟道,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如古人般以诗修身,将诗与人融为一体,这才是学习古典诗词的大乘之法。而所谓最上乘者,实际是将上述三乘之法融会贯通,合为一法,将“诗—人—道”三者合一。体诗中大道,显诗化人生,正是中国古典诗词追求的最高境界。
  诗通大美当悟之。今天,我们只要不断妙悟中国诗词之大道,必然能为中国诗歌的未来铸就新的篇章。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经济在经历了40年的飞速发展后,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非常喜欢通过“买买买”这一手段,来满足各自不同消费需求与消费心理。如果按照收入来划分,中等收入群体是买买买“主力军”;如果从年龄阶段来划分,年轻人则首当其冲;如果按性别来划分,女性的购物冲动通常要大于男性。  【关键词】消费群体 消费心理 消费观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导致人
期刊
知名影視编剧邹静之有句话曾经在业界广为流传,“三流的编剧写故事,二流的编剧写人物,一流的编剧写情怀”。当下,情怀不仅成为影视创作的最高追求,而且成为众多影视作品营销的不二选择。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诸多以情怀为旗帜的影视作品在口碑与市场上的毁誉参半,却客观上提醒人们,影视作品要真正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我们就必须认真地辨析影视作品中情怀的内涵与价值所在。  互联网时代众多影视作品之所以诉诸情怀,其中一个
期刊
【重要发现】  ◆中国公众当前最熟悉的人机交互应用为“语音转换文字”和“智能客服”。  ◆公众对“智能家居”具有较高的消费热情,但受价格因素和消费能力的限制,尚未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九成受访者对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情感态度是积极的,仅有不到一成的受访者情感态度是消极的。  ◆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对市场化的智能机器人有使用欲望。  ◆超半数受访者主张用法律制度保障人机交互技术的未来发展。  【调查时间
期刊
【摘要】人性化执法的目的是更好地执法,而不是放弃执法职责、放任违法行为、包庇纵容违法相对人,不能借人性化之名,行“以情代法”“情大于法”之实。只有按照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的框架内进行人性化执法,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关键词】人性化 执法机关 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型政府、倡导文明执法和执法为民等
期刊
继“文山会海”之后,“陪会”又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的一大难题。近期,媒体披露了大量“参加这些会,就是坐在那里等散会”的“陪会”现象,在曝光的个别案例中,甚至出现了一个县长“一天接待九拨领导”等极端现象。“陪会”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明规则”,不断在基层上演。  在一些基层干部的观念里,“不把领导陪好,顶上乌纱不保”,有的干部还担心“礼数不周”,给自己的工作“埋下隐患”,因此,无论会议大小,一些与会议无关
期刊
調研组一行在芯盾产品展区参观学习  【调研背景】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示我们党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始终如一的重视、关心、支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的创新,他指出,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始终,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
期刊
【重要发现】  ◆公众普遍感受到农民呈现出新面貌。道德素养、法律意识和创新创业三方面的提升,是农业户籍受访者认为农民最突出的变化。城镇户籍受访者认为农民最突出的变化是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收入渠道的拓宽。  ◆近半数受访者认为村干部的风貌变化最为明显,超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农村的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对于农村建设,公众最期待解决的是脱贫攻坚“三保障”问题。  【调查时间】2019年1月中旬至下旬 
期刊
【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务信息化实现了政府结构由物理碎片化到虚拟空间整体性的转变、政府管理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政府内部治理由部门协调到整体协同的转变、政府运行由传统的手工作业到智能智慧的转变,数字政府初露端倪。在5G时代,我国智慧政务将迎来新的发展,力求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服务发展方式转型,使人工智能得到充分应用。  【关键词】数字政府 智慧政务 5G时代 【中图分类号】C913 【
期刊
【摘要】谁来治村,需结合基层治理形势演变来回答。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当前乡村治理出现新的变化,培养和选拔村干部时,要杜绝村庄公司化现象,发挥“中农治村”的优势,“新乡贤”话语需要保持一定限度,要重视农村干部的长期培养机制。  【关键词】村支部书记 农村基层组织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三农”政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2019年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