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放心消费,不仅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查找了原因,并提出5个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柞水县从2004年开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几年来,该县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展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由于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加快了三级机构建设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初步形成
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和“属地管理,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和检测”的基本原则,制定下发了《柞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完善行政管理体系和检测设备为重点,按照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互相配套,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以及种、养等专业相对齐全的建设标准,成立柞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在县农业局内设柞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13个镇设立监管站,122个村(居委会)级设立监管员。成立了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各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县内主要农产品经营市场(超市)和生产加工企业设立自律性检测室。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农残、药残、光谱分析仪器、检测车等设施设备配备到位,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2.加快了“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柞水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加强
柞水县从2004年开展”三品认证“工作以来,到2010年底,全县共有35个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基地认证规模达到30万亩,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柞水木耳,柞水核桃2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注册登记了“汇生源”、“泽龙”、“新田地”等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在西安、北京等地建立农产品配送经营门店50余家,柞水特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成功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3.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优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
2009年实施测土配方项目以来,该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按乡镇耕地面积分配布点采样数量,合理划分采样单元,应用GPS点位技术进行定点采样,完成了1100个土壤采样、1100户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每年完成3414实验5个(其中小麦3个玉米2个),实验合肥效对比试验,对6个乡镇150个测土配肥典型农户的施肥现状进行重点调查。建立省级肥力监测点46个,国家级肥力监测点26个。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建立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档案,为建立科学施肥方案打下良好基础,为优化该县农产品生产环境建立了科学依据。
4.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该县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县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城区3个农产品市场建立了监测点,基本上做到了天天自检、月月抽检,实行了合格产品挂牌销售。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每季度、节假日会同工商、质检、经贸等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推进了农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紧密结合,确保了全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积极开展市场质量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提升监测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该县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使全县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就该县的农产品质量与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满足城乡居民安全消费需求等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潜在问题。
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老人难以按无公害要求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品牌产品由于价位较高多数消费者很少问津。对于农产品质量建设有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大部分农户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大量施用氮磷肥,很少施用钾肥,造成氮磷过剩,钾素不足,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增加成本,又破坏了土壤结构。
2.分散的经营方式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虽然近年来该县农业标准化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看还很不够,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县域表现更为突出。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都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多数农户不能掌握相关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要领,制约了该县农产品水平进一步提升。
3.是市场监管难度大,行政效能低
目前市场的农产品监管主体是农业部门,而市场主体是经贸部门,产品的销售又是工商、质检等部门主管,管理的部门多,出现了农产品质量问题很难做到联合执法、当场查封、现场处理,延误了最佳处理期。
4.县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产品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来,该县农产品检测监管、特别是检测费用较高,没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很难进行正常的检验检测工作。目前该县城区已开展了检测工作,但乡镇检测仪器不到位,检测工作无法开展。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无公害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治理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只靠政府投入无异于缘木求渔,杯水车薪,但由于现在还没有形成好的投入机制,因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瓶颈”。
5.检测人员检测技术力量薄弱
柞水县现有的检测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三、原因分析
1.宣传不到位,种植户素质有待提高
种植农户一向先注重农产品产量,退而求质量,且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也只是以好看、好吃为依据,很少顾及其中的营养、有害物质等因素。
2.监管人员不足,难以对农户生产进行有效监督
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直注重申报,而对申报成功的产地、产品缺乏正确引导。
3.体制不顺,误时误事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为多部门管理,相互协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最终误时误事。
4.经费不足,难以承担重任
作为农业大县,现有的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业环境监测、“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申报认定、市场准入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抽检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亟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投入机制。
四、主要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各部门加强配合、整合资源、搞好协调,也需要有关企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当前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宣传力度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城乡人民生活与健康的重要事情,意义重大。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宣传计划,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涉农企业、各个环节经营人员和广大农户及消费者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强化领导,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政府要加大投入,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经费保障;要建立和完善县域检验检测机构,充实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增强检测数量,完善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为龙头、农贸市场速检室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农业部门要根据全面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需要,整合资源,充实力量,加快职能转变,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向依法行政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落实好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学习力度,熟练操作设备,提高检测精确率,培养一支业务精、水平高、能检测、会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
3.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违法现象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法律意义上明确了农业部门从农田到市场的监管责任,并赋予了必要的监管手段。农业、质检、工商等监管部门必须严格执法,强化管理,把单纯从过去的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完善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重点加强蔬菜等农产品加工品的检测和整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菜”。
4.创新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监管内容上以源头管理推动全过程管理,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追溯的原则,做到五个结合,即:产地环境监测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投入品使用许可审批与生产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农产品检验检测与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质量安全认证与创建品牌紧密结合;标签标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紧密结合。二是不断创新监管形式上。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方案、专项整治活动等资料输入网站,接受网民的监督与支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三是健全例行检测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常规性的监测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纪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把产品标签和农产品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结合起来。
5.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一方面下大力改变传统粗放型经营方式,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狠抓产品质量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培训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品种。另一方面加强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迅速上升。通过各种形式,千方百计招引、扶持龙头企业,在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下,把名、特、优农产品做大做强。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柞水县从2004年开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几年来,该县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展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由于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加快了三级机构建设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初步形成
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和“属地管理,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和检测”的基本原则,制定下发了《柞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完善行政管理体系和检测设备为重点,按照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互相配套,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以及种、养等专业相对齐全的建设标准,成立柞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在县农业局内设柞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13个镇设立监管站,122个村(居委会)级设立监管员。成立了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各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县内主要农产品经营市场(超市)和生产加工企业设立自律性检测室。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农残、药残、光谱分析仪器、检测车等设施设备配备到位,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2.加快了“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柞水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加强
柞水县从2004年开展”三品认证“工作以来,到2010年底,全县共有35个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基地认证规模达到30万亩,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柞水木耳,柞水核桃2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注册登记了“汇生源”、“泽龙”、“新田地”等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在西安、北京等地建立农产品配送经营门店50余家,柞水特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成功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3.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优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
2009年实施测土配方项目以来,该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按乡镇耕地面积分配布点采样数量,合理划分采样单元,应用GPS点位技术进行定点采样,完成了1100个土壤采样、1100户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每年完成3414实验5个(其中小麦3个玉米2个),实验合肥效对比试验,对6个乡镇150个测土配肥典型农户的施肥现状进行重点调查。建立省级肥力监测点46个,国家级肥力监测点26个。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建立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档案,为建立科学施肥方案打下良好基础,为优化该县农产品生产环境建立了科学依据。
4.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该县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县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城区3个农产品市场建立了监测点,基本上做到了天天自检、月月抽检,实行了合格产品挂牌销售。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每季度、节假日会同工商、质检、经贸等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推进了农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紧密结合,确保了全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积极开展市场质量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提升监测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该县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使全县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就该县的农产品质量与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满足城乡居民安全消费需求等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潜在问题。
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老人难以按无公害要求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品牌产品由于价位较高多数消费者很少问津。对于农产品质量建设有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大部分农户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大量施用氮磷肥,很少施用钾肥,造成氮磷过剩,钾素不足,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增加成本,又破坏了土壤结构。
2.分散的经营方式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虽然近年来该县农业标准化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看还很不够,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县域表现更为突出。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都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多数农户不能掌握相关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要领,制约了该县农产品水平进一步提升。
3.是市场监管难度大,行政效能低
目前市场的农产品监管主体是农业部门,而市场主体是经贸部门,产品的销售又是工商、质检等部门主管,管理的部门多,出现了农产品质量问题很难做到联合执法、当场查封、现场处理,延误了最佳处理期。
4.县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产品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来,该县农产品检测监管、特别是检测费用较高,没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很难进行正常的检验检测工作。目前该县城区已开展了检测工作,但乡镇检测仪器不到位,检测工作无法开展。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无公害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治理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只靠政府投入无异于缘木求渔,杯水车薪,但由于现在还没有形成好的投入机制,因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瓶颈”。
5.检测人员检测技术力量薄弱
柞水县现有的检测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三、原因分析
1.宣传不到位,种植户素质有待提高
种植农户一向先注重农产品产量,退而求质量,且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也只是以好看、好吃为依据,很少顾及其中的营养、有害物质等因素。
2.监管人员不足,难以对农户生产进行有效监督
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直注重申报,而对申报成功的产地、产品缺乏正确引导。
3.体制不顺,误时误事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为多部门管理,相互协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最终误时误事。
4.经费不足,难以承担重任
作为农业大县,现有的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业环境监测、“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申报认定、市场准入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抽检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亟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投入机制。
四、主要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各部门加强配合、整合资源、搞好协调,也需要有关企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当前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宣传力度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城乡人民生活与健康的重要事情,意义重大。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宣传计划,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涉农企业、各个环节经营人员和广大农户及消费者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强化领导,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政府要加大投入,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经费保障;要建立和完善县域检验检测机构,充实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增强检测数量,完善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为龙头、农贸市场速检室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农业部门要根据全面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需要,整合资源,充实力量,加快职能转变,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向依法行政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落实好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学习力度,熟练操作设备,提高检测精确率,培养一支业务精、水平高、能检测、会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
3.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违法现象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法律意义上明确了农业部门从农田到市场的监管责任,并赋予了必要的监管手段。农业、质检、工商等监管部门必须严格执法,强化管理,把单纯从过去的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完善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重点加强蔬菜等农产品加工品的检测和整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菜”。
4.创新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监管内容上以源头管理推动全过程管理,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追溯的原则,做到五个结合,即:产地环境监测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投入品使用许可审批与生产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农产品检验检测与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质量安全认证与创建品牌紧密结合;标签标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紧密结合。二是不断创新监管形式上。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方案、专项整治活动等资料输入网站,接受网民的监督与支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三是健全例行检测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常规性的监测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纪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把产品标签和农产品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结合起来。
5.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一方面下大力改变传统粗放型经营方式,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狠抓产品质量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培训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品种。另一方面加强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迅速上升。通过各种形式,千方百计招引、扶持龙头企业,在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下,把名、特、优农产品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