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抢救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分别在经鼻气管插管前后观察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tO2)等动脉血气相关指标,了解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并判断撤机拔管是否成功。结果: 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5.24%,插管时间为1~3min;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后患者pH、PCO2、PO2、SatO2等指标水平较插管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撤机拔管成功率为80.95%。结论 :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鼻气管插管;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治疗的关键是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1-2]。目前,人工气道建立常采用三种途径即经口、鼻和气管切开。我院采用经鼻气管插管迁就呼吸衰竭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严重心率失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8.72±9.44)岁,基础疾病肺心病10例、重症肺炎2例、支气管哮喘4例、慢性支气管扩张5例。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去平卧位,肩部垫高,也可去侧卧位或半坐卧位,根据患者情况是否进行麻醉。将无菌气管套在纤支镜外,然后在两者下端涂医用石蜡,经鼻将纤支镜插至气管隆突上3~5cm处,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观察期位置和深度是否合适,固定导管,清除气道分泌物,退镜后接呼吸机,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当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拔管。
1.2.2 观察指标
分别在经鼻气管插管前后观察pH、PaCO2、PaO2、SaO2等动脉血气相关指标,了解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分析撤机拔管成功与否:撤机拔管48h内,生命体征平稳,无需面罩机械通气或重新插管则判定为成功;撤机拔管6h内,出现显著呼吸窘迫和循环不稳(心率或收缩压升高>20%、呼吸频率≥30次/分),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症状未缓解,需再次连接呼吸机者判定为失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经鼻气管插管情况分析
21例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成功20例,1例经再次插管后成功,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5.24%。插管时间为1~3min,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2 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情况
由表1可知,经鼻气管插管治疗拔管成功组和和失败组,患者pH、PCO2、PO2、SatO2等动脉血气指标较插管前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水平()
注:与插管前比较,*P<0.05。
2.3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临床疗效分析
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后17例患者成功撤机拔管,3例行再次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治疗,1例因病情加重行气管切开通气,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撤机拔管成功率为80.95%。
3 讨论
机械通气主要有完全控制通气和部分支持通气两种通气方式。完全控制通气适用于呼吸冲动不稳,创伤、颅内高压、麻醉过量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部分支持通气时病人自主呼吸和呼吸机共同分担呼吸,对改善呼吸衰竭患者气体交换和血液动力学稳定,防止呼吸肌萎缩具有重要意义[3-4]。
机械通气主要有口、鼻和气管切开三种途径。本研究表明,采用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5.24%,且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避免气管切开,有利于呼吸衰竭的抢救。血气变化主要取决于肺泡通气和换气情况,常用语判断机体酸碱平衡失调、缺氧等情况,在呼吸衰竭、外科手术、抢救和监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经鼻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治疗后患者血气相关指标pH、PaCO2、PaO2、SaO2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机械通气仅为一种支持手段,反复多次通气或长时间通气常伴发多种呼吸机并发症。因此,呼吸机撤离是机械通气患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短时间内成功撤机是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5-6]。本研究表明,经鼻气管插管后患者成功撤机拔管成功率为80.95%,有效减少或避免呼吸机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可知,抢救呼吸衰竭中应用鼻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艺坛, 陈月华, 谢树花, 等. 机械通气抢救老年人慢阻肺并气胸的探讨[J]. 临床肺病杂志, 2010, 15(1):32-33.
[2] 王颖, 张新日, 高立伟, 等. 机械通气在救治为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 9(2):96-98.
[3] Kress JP, Pohlman AS, O’Connor MF, et al.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ve infus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N Engl J Med, 2000, 342(18):1471~1477.
[4] 杨娟, 柏进, 周婷, 等. 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J]. 山东医药, 2010, 50(9):74-75.
[5] 孙献梅, 董爱兰, 彭艳. 影响新生儿机械通气拔管失败因素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13):1-4.
[6] Vitacca M, Vianello A, Colombo D,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wean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more than 15 day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 164(2): 225-230.
关键词: 鼻气管插管;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治疗的关键是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1-2]。目前,人工气道建立常采用三种途径即经口、鼻和气管切开。我院采用经鼻气管插管迁就呼吸衰竭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严重心率失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8.72±9.44)岁,基础疾病肺心病10例、重症肺炎2例、支气管哮喘4例、慢性支气管扩张5例。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去平卧位,肩部垫高,也可去侧卧位或半坐卧位,根据患者情况是否进行麻醉。将无菌气管套在纤支镜外,然后在两者下端涂医用石蜡,经鼻将纤支镜插至气管隆突上3~5cm处,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观察期位置和深度是否合适,固定导管,清除气道分泌物,退镜后接呼吸机,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当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拔管。
1.2.2 观察指标
分别在经鼻气管插管前后观察pH、PaCO2、PaO2、SaO2等动脉血气相关指标,了解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分析撤机拔管成功与否:撤机拔管48h内,生命体征平稳,无需面罩机械通气或重新插管则判定为成功;撤机拔管6h内,出现显著呼吸窘迫和循环不稳(心率或收缩压升高>20%、呼吸频率≥30次/分),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症状未缓解,需再次连接呼吸机者判定为失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经鼻气管插管情况分析
21例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成功20例,1例经再次插管后成功,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5.24%。插管时间为1~3min,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2 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情况
由表1可知,经鼻气管插管治疗拔管成功组和和失败组,患者pH、PCO2、PO2、SatO2等动脉血气指标较插管前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水平()
注:与插管前比较,*P<0.05。
2.3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临床疗效分析
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后17例患者成功撤机拔管,3例行再次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治疗,1例因病情加重行气管切开通气,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撤机拔管成功率为80.95%。
3 讨论
机械通气主要有完全控制通气和部分支持通气两种通气方式。完全控制通气适用于呼吸冲动不稳,创伤、颅内高压、麻醉过量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部分支持通气时病人自主呼吸和呼吸机共同分担呼吸,对改善呼吸衰竭患者气体交换和血液动力学稳定,防止呼吸肌萎缩具有重要意义[3-4]。
机械通气主要有口、鼻和气管切开三种途径。本研究表明,采用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5.24%,且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避免气管切开,有利于呼吸衰竭的抢救。血气变化主要取决于肺泡通气和换气情况,常用语判断机体酸碱平衡失调、缺氧等情况,在呼吸衰竭、外科手术、抢救和监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经鼻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治疗后患者血气相关指标pH、PaCO2、PaO2、SaO2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机械通气仅为一种支持手段,反复多次通气或长时间通气常伴发多种呼吸机并发症。因此,呼吸机撤离是机械通气患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短时间内成功撤机是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5-6]。本研究表明,经鼻气管插管后患者成功撤机拔管成功率为80.95%,有效减少或避免呼吸机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可知,抢救呼吸衰竭中应用鼻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艺坛, 陈月华, 谢树花, 等. 机械通气抢救老年人慢阻肺并气胸的探讨[J]. 临床肺病杂志, 2010, 15(1):32-33.
[2] 王颖, 张新日, 高立伟, 等. 机械通气在救治为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 9(2):96-98.
[3] Kress JP, Pohlman AS, O’Connor MF, et al.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ve infus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N Engl J Med, 2000, 342(18):1471~1477.
[4] 杨娟, 柏进, 周婷, 等. 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J]. 山东医药, 2010, 50(9):74-75.
[5] 孙献梅, 董爱兰, 彭艳. 影响新生儿机械通气拔管失败因素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13):1-4.
[6] Vitacca M, Vianello A, Colombo D,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wean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more than 15 day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 164(2): 2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