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9320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化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如何构建符合大众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内涵发展,是摆在每一所高校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在解读“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讨论。本论文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及培养保障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是一个综合系统。通过定位培养目标,框定培养内容,实施培养过程,同时进行培养保障,使人才培养向着质量不断提高的方向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2009年12月21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应何厚铧邀请在澳门出席“2009两岸四地大学校长高峰会”。袁贵仁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讲演,他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更加重视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机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结构体系更为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及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把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1]
  可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内涵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每一所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然而,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哪些内容?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基本问题至今仍然比较模糊。如果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很容易走入误区。本文试图在解读“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讨论。
  一、人才培养模式概念解读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什么?理论工作者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表述:
  表述一:人才培养模式是同教育活动本身同时存在的。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在教育活动中人们势必选择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在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下,由特定的人员来组织实施。[2]
  表述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体现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3]
  表述三: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师资队伍等构成要素。[4]
  表述四: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5]
  作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还在不断更新、继续发展,目前还难以给出一个科学严格的界定。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由此,“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理解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人才培养标准样式。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解读可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培养思想或培养理念基础上的,以不同目标为指导的人才培养理念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就不同。
  (2)“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某种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方式,是较为稳定的人才培养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及培养保障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是一个综合系统。
  (4)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模式,必须有其独特的构架。
  二、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分析
  按照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概念解读所包括的含义,下面逐一对其构成要素即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及培养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培养目标
  所谓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6]培养目标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概念,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育实践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更难谈什么规范、质量和评价。
  关于培养目标,《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是: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受社会对人才类型、规格的需求与学生的基础条件及全面发展要求的共同制约,它是培养模式中的决定因素。一定的培养模式是服务于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个根本任务的。因而培养目标又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
  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培养目标涵盖了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即为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以下各级培养目标则分别是各类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各个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等。狭义的培养目标则下属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常见于各类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各个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
  2.培养内容
  人才培养内容是培养者用来作用于培养对象的影响物。框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设置专业和设计课程体系两方面。
  专业是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学科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它规定着专业的划分及名称,反映着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就业方向。专业设置可以找出许多依据,但归根到到底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符合科学技术进步的趋势,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要求。
  课程体系历来被视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它本质上是一系列课程科目的排列组合,这个组合首先必须根据专业知识结构,起到传授专业知识的作用,又必须符合知识系统的科学性,还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教育心理。具体而言,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各门课程的系统。[7]
  3.培养过程
  培养过程,是指教育者为实现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制度的规定,运用教材、实验实践设施等中介手段,相互配合,以一定方式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因而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属性。6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一般应包括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等。
  教学组织形式:作为一种活动过程,教学的实施必然包含师生一定的关系,涉及教学过程各因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并考虑对时空条件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关于教学组织形式,国内外各种教育学或教学论专著的定义不尽相同,在揭示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上有所侧重,但有几点则是共同的:
  (1)从表现于外部的特点来看,教师和学生都要服从一定的教学程序,要么集体上课,要么小组或个人完成教师为他们设计、规定的学习任务;
  (2)师生的活动必须服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结成一定的“搭配”关系;
  (3)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和“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或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它在遵循本科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生产服务一线的能力。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和掌握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性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共七种。
  教学方法:从广义上来说,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从狭义上来说,教学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指导下,教育者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育者自身的特点,为更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教学手段。
  4.培养保障
  人才培养保障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采取相关的监控手段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监督,定期搜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信息,获取反馈信息,分析信息,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利根源,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反馈调控,可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方向教学计划,组合新的课程体系,选择更优的教学方略,探索更适合教学要求的组织形式,使之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并可使培养模式日臻完善。所以,作者认为人才培养保障包括师资队伍、实践条件、评价手段等要素。
  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负责者,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不管教育方针、政策定得多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得怎样完善,要达到教育和教学目的,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科学修养和专业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以及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所以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实践条件:实践条件是指为保障教学效果而采用的一切教学器具和设施。教学设备及实践场所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实践条件是保证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评价手段:由于教学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既包括教的质量又包括学的质量,所以评价要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考虑。对教师而言,建立尽量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自然的、长期化的、多元化的方法,同时要以承认差异性为前提,坚持分类考核。在学生评价方面,应试教育、学科知识本位、学术价值取向、不注重实际能力培育的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现场问题能力薄弱,缺乏职业素质,工作适应期偏长。因此,必须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评价、评价形式一卷定高低的现状,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三、结语
  一个完整系统的运行过程,是由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完整、有机整体,其中检查、总结环节就是保障。通过制定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保障,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然后进行下一步计划,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使整个系统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及培养保障四个要素构成,相互联系、依赖和作用。通过定位培养目标,框定培养内容,实施培养过程,同时进行培养保障,使人才培养向着质量不断提高的方向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新.袁贵仁在澳门出席两岸四地大学校长高峰会强调——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性转变更加重视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9-12-29.
  [2]郑群.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构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3]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0.
  [4]杨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4.
  [5]张学武,李凤岐.加入WTO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2.
  [6]高林等.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蒋慧.一般院校法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3)
其他文献
闲来胡思乱想常引发一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历史联想。由方孝孺想到布鲁诺即其一。他们两个相隔千万里,时差二百年,在脑子里把他们联起来的纽带一是他们各自所受的惨绝人寰的极刑(方孝孺被“磔于市”,也就是当众凌迟处死,布鲁诺则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二是他们二人的事迹在我中学时代就留下深刻印象,在我心目中都是威武不屈的殉道者,死得英勇、惨烈。但是现在细想他们各自所殉的“道”是什么,引起对中国和西方文明的巨大
期刊
背景资料  访谈时间:2000年8月21日上午9:30~12:30  访谈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住宅楼  受访者:唐逸,字云聪,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导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从事教学。1979年以来在社科院及国内外大学讲授基督教思想史及中西哲学。1981-1983年为多伦多大学访问教授。1984年被聘为鲁汶大学客座教授。应邀讲学于夏威夷大学、爱丁堡大学、巴塞尔大学等学府。主要著作有《西方文
期刊
【摘要】为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也同样需要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新环境现状的分析,探索了高校创新环境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效果,从而对二者的关系有了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创业教育环境;素质培养;创新;关系       国家领导人于2012年7月6日至7日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突出强调建设世界科技顶尖强国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来高,同时我国也正在积极的与世界接轨,谋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发展。而英语作为现在国际上的一种通用的语言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英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虽然是一种外来语言,但是作为语言的一种,它的基本构成与汉语一样都是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的。所以要想学好英语,那
期刊
【摘要】对艺术设计教改系统规律进行探索,提出了艺术设计教改系统的内外协同律、目标控制和自由创造并存律、主体间平等交流律、结构优化律。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改系统;规律       艺术设计教改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尤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遵循这样的客观规律,就能使得艺术设计教育不断优化。  一、艺术设计教改系统的内外协同律  西方巴纳德的管理思想在60年代以后重新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上的有关
期刊
【摘要】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提高各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方法及途径,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1]。通过对大学生
期刊
【摘要】与注重系统性、完整性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辩论式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广泛地组织材料来论证立场,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传统教学方式重演绎、推理,对归纳、分析、综合重视不够,辩论式则注重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众多材料和观点中归纳、综合出自己的见解,构筑起学生的独立思想;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目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能力为辅,辩论式的目的则是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兼有。将辩论式教学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期刊
【摘要】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确保学生的良好学习。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思考       前言  由于机械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很多的学生无法真正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到学
期刊
【摘要】中国现行《外国文学史》教材并没有摆脱“史”的痕迹,对文学性相对缺少深入关注,一线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并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原外国文学史的文学性。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教学;文学性       随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新的方法和文化视野也随之出现,因此带有极强比较文学色彩的《外国文学史》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困境。按照传统的视野来看,这就是一门概括介绍外国文学的学科,目的是普及
期刊
【摘要】随着英语的日益普及以及中国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加深,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交流已逐渐成为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中国人在用英语交流时也会时常发现一些障碍,比如词不达意或者是误解信息。造成这种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词汇贫乏,口音严重,听力能力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了解甚少,以及语法的非正确使用等。本文将主要分析语法非正确使用的原因及其对使用英语交流的影响,并探究解决语法非正确使用及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