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法非正确使用的原因及对英语交流的影响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50691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英语的日益普及以及中国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加深,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交流已逐渐成为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中国人在用英语交流时也会时常发现一些障碍,比如词不达意或者是误解信息。造成这种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词汇贫乏,口音严重,听力能力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了解甚少,以及语法的非正确使用等。本文将主要分析语法非正确使用的原因及其对使用英语交流的影响,并探究解决语法非正确使用及其消极影响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交流;语法的非正确使用;消极影响
  
  
  引言
  任何一种语言得以产生的现实和根本动机都是交流,而任何一种语言必不可少的部分都是词汇和语法。词汇使一种语言得以在同一时空或者是非同一时空的进行单向的或者是双向交流的两个人或多个人心中锁定一个或者是多个特定的对象。词汇量越大能够进行交流的范围越广。英语基础词汇有3000个左右,掌握了这些词汇便能进行一些日常交流。语法是语言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能使人们心中锁定的对象间发生作用从而产生意义。它起着框架式支撑作用,能够使庞大的词汇堆构成许多意群建筑。在实际交流中使用非正确的语法,会使词汇不能按照说话者想要传达的意义进行串联,造成交流障碍。以Chomsky为代表的心理语言学派认为广义的语法是人类先天具有的一种内在机制。通过后天学习或刺激能唤醒该机制。
  一.产生语法非正确使用现象的原因
  语法的非正确使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语法的错误使用,即表达过程中使用的语法与标准语法结构不符。比如句子”I want a dog.” 符合标准语法,而句子“I a dog want.” 则不符合。其二是语法使用不符合母语习惯,属于语用失当,即使用的语法结构本身没有错误,但习惯上却不那么用。比如句子 “I think you are not right.” 为主语加谓语动词再加上宾语从句的主谓宾结构,但在英语国家的人并不这样说。他们会说”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因为英语里否定成分会习惯性地提前来实现句义否定。造成这两方面现象的原因有以下4个点:
  (一)母语语法体系对英语语法体系的干扰
  中国超过90%的人使用汉语。汉语和英语语法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基本句子结构都是主谓宾。因此,很多中国人在用英语交流时会误用汉语语法体系的一些结构。比如句子”I like her very much.”是正确的,然而在交流时有的中国人却会说成”I very like her.“,因为英语里用于修饰动词的副词通常在句末,而汉语中修饰动词的副词通常在句中动词前。由于英语和汉语在句子语法结构上的相似性,中国人便很可能将母语的语法迁移到英语使用中。
  (二)英语词汇富于屈折变化而汉语没有该特点
  英语与汉语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英语词汇具有屈折变化。英语里有大量的词汇可以通过添加词缀来改变词汇的语法意义即词性以及词汇的指代意义及词义。尤其是动词更加富于变化,可以通过屈折变化改变其体(aspect),态(voice),时(tense),格(case)等。而汉语是通过词序变化以及虚词和助词的运用来改变句法句义。因此国人在用英语交流时时常会忘记英语词汇的屈折变化,从而给信息接受者造成时态上的或者语义上的误会。比如“I love you.”和”I loved you.”两个句子,前者是“我爱你”后者是“我曾经爱过你”意即”我现在不爱你了”。国人倾向于把两个句子都理解为我爱你,从而造成交流障碍或是尴尬气氛。中国人尤其爱犯的一个错误是经常忽略人称和数的一致。
  (三)对语法结构的错误记忆或者漏记
  语法学习对许多人来说是枯燥的,因为语法不仅需要理解,也需要大量记忆工作。很多人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法,记忆的效果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便会挫伤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漏记和错记一部分是记忆缺陷引起,另一部分则由上述(一)引起,在此不赘述。
  (四)英语学习程度低和开始学习英语年龄较晚
  英语学习程度低使得英语学习者不能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语法于实际交流。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和学习的增加而改善。英语学习开始时间越晚,就越容易增大语法非正确使用的风险,因为母语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日益根深蒂固,对外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语法非正确使用的影响
  语法的非正确使用造成的影响朝两个极端发展:
  (一)影响信息的交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语法的非正确使用会造成误解。中国有一些很流行的Chinglish,比如”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中国人幽默地把它理解为“人山人海”的英文翻译,而英语母语者有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类似叠罗汉的运动。再例如“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中国人将其理解为“给你点颜色看看”,而英语母语者由于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根本理解不到这句话。但随着华人移民到英语国家以及中国实力的增长,一些Chinglish也开始被认同,比如“long time no see”.
  (二)对交流毫无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语法的非正确使用对交流毫无影响。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的:
  1.具体语境之中以及有其他媒介提供额外信息时
  在口头交流之中,比如请求美国人一同合影,有人可能会说”Can I take a picture?” 而正确的说法是“Can I take a picture with you?”。但如果加上拿着相机的要求者一些肢体语言,美国人很快能理解他的意思。同样的,在书面表达时,非正确的语法使用加上图片以及上下文的辅助,不会对理解造成太大困扰。
  2.语法的非正确使用限于保留了语句的关键信息时即;非关键部分的省略或丢失及词汇形式的错误
  语法和词汇构成信息传递的两个要键。当语法出现问题时,词汇需独当一面,承担传递信息的责任。所以只要传递关键信息的词汇仍然存在并且以适当的顺序出现,对交流是不会有影响的。比如“I want you go”与“I want to go”传递的信息都很清晰。
  (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
  一些有非正确使用语法的人在交流中会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纠正,从而给其一种英语交流和学习上的成就感,对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
  三、解决非正确语法使用及其消极影响的途径
  (一)采取科学的记忆方式
  首先正确理解英语语法,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然后同时通过练习巩固和加强语法,最后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在学得或者习得新的语法之后短时间内应进行复习,从而使语法固化和内化。
  (二)用英语进行交流
  将语法付诸于实际应用当中,不仅可以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对英语语法的非正确使用并且将其加以纠正,还能习得新的语法。
  (三)减少母语语法的干扰
  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较少的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而学习者用英语交流时该尽量用英语思考,避免用汉语组织语言再翻译成英语。
  结论
  英语学习和英语交流要求语言学习者在各个方都有极佳的表现,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语法只是其中一部分。但语法是有较高难度的语言组成部分,并且是进行顺畅的英语交流的核心关键之一。因此英语语法的非正确使用时有发生,并给交流带来障碍。减少英语语法的非正确使用有法可循,关键是语言学习者自身努力以及外部帮助。
  参考文献:
  [1]Steinberg,Danny D.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Beijing:World Press,2007.
  [2]游江涛,2013,《现代语言表达中的语法错误与逻辑错误的分析》[J].才智
  [3]梁旭红,2009,《错误分析理论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
  [4]王瑛,2010,《“错误分析”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发》[J],教学与管理
其他文献
胡适在《文学革命的结胎时期》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钟先生主张汉字字母化,胡适对此主张颇不能接受,于是多次表示(强调)这位钟先生没有资格谈汉字改革,却以为赵元任可以考察这一问题。汉字是否应字母化,这里暂且不论,且说这资格问题,却是值得首先考虑的。什么是资格?如果对这一问题没有明确标准,那么便没有谈论资格问题的资格了。  先看看胡适的论述。讲到这位钟先生是教会学校的好好先生,对汉字无所了解;而讲到赵
期刊
闲来胡思乱想常引发一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历史联想。由方孝孺想到布鲁诺即其一。他们两个相隔千万里,时差二百年,在脑子里把他们联起来的纽带一是他们各自所受的惨绝人寰的极刑(方孝孺被“磔于市”,也就是当众凌迟处死,布鲁诺则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二是他们二人的事迹在我中学时代就留下深刻印象,在我心目中都是威武不屈的殉道者,死得英勇、惨烈。但是现在细想他们各自所殉的“道”是什么,引起对中国和西方文明的巨大
期刊
背景资料  访谈时间:2000年8月21日上午9:30~12:30  访谈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住宅楼  受访者:唐逸,字云聪,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导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从事教学。1979年以来在社科院及国内外大学讲授基督教思想史及中西哲学。1981-1983年为多伦多大学访问教授。1984年被聘为鲁汶大学客座教授。应邀讲学于夏威夷大学、爱丁堡大学、巴塞尔大学等学府。主要著作有《西方文
期刊
【摘要】为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也同样需要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新环境现状的分析,探索了高校创新环境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效果,从而对二者的关系有了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创业教育环境;素质培养;创新;关系       国家领导人于2012年7月6日至7日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突出强调建设世界科技顶尖强国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来高,同时我国也正在积极的与世界接轨,谋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发展。而英语作为现在国际上的一种通用的语言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英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虽然是一种外来语言,但是作为语言的一种,它的基本构成与汉语一样都是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的。所以要想学好英语,那
期刊
【摘要】对艺术设计教改系统规律进行探索,提出了艺术设计教改系统的内外协同律、目标控制和自由创造并存律、主体间平等交流律、结构优化律。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改系统;规律       艺术设计教改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尤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遵循这样的客观规律,就能使得艺术设计教育不断优化。  一、艺术设计教改系统的内外协同律  西方巴纳德的管理思想在60年代以后重新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上的有关
期刊
【摘要】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提高各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方法及途径,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1]。通过对大学生
期刊
【摘要】与注重系统性、完整性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辩论式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广泛地组织材料来论证立场,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传统教学方式重演绎、推理,对归纳、分析、综合重视不够,辩论式则注重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众多材料和观点中归纳、综合出自己的见解,构筑起学生的独立思想;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目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能力为辅,辩论式的目的则是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兼有。将辩论式教学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期刊
【摘要】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确保学生的良好学习。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思考       前言  由于机械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很多的学生无法真正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到学
期刊
【摘要】中国现行《外国文学史》教材并没有摆脱“史”的痕迹,对文学性相对缺少深入关注,一线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并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原外国文学史的文学性。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教学;文学性       随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新的方法和文化视野也随之出现,因此带有极强比较文学色彩的《外国文学史》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困境。按照传统的视野来看,这就是一门概括介绍外国文学的学科,目的是普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