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审美的视觉文化性探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07124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这一文化概念,实际上是建立在现代主义文化观念之上的,现代主义完成了现实世界向审美世界的转变,然而大众缺失对现代主义的审美认同,对审美没有统一的概念,这也造成我们对设计在观念上逐渐概念化、碎片化,失去了作为一个大基础的完整性,使研究的设计对象变得模糊,存在“学”与“术”分离的现象。如何使设计成为文化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往往要从我们的美术启蒙开始,了解设计本身就是掌握和找到了设计与审美的核心。
  關键词:设计;审美;视觉文化
  一、设计和审美的概念
  设计不只有一个面向,设计史学家John Heskett在其著作《设计》一书中给“设计”一个定义:设计就是设计一种能生产设计的设计。首先设计是名词,泛指广义概念,适用所有领域。例如:设计对世界发展很重要。其次设计是动词,指行为或过程。例如:他设计了一双运动鞋。最后设计也是一个名词,指某种产品的成品,是将概念转化后的实际存在,表示一种概念或建议,例如:把这个设计交给经理查看。设计与审美是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追求,因为设计与审美的存在能让人们更好地去选择适合自己品位的生活方式,也能更好地去完善和丰富设计审美的诉求引导。
  设计的审美不仅存在于设计的基本元素中,更存在于设计活动的每一个实践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完善设计和设计审美本身。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对美学问题的研究,要建立创造性的形式之上,要使形式探索处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中,使形式具有广大的社会生活基础,这样的语意建构是必要的,它能够使形式产生更为深刻的文化效应。在设计中的技术性、功能性、形式美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因素。导入观念的意义在于可以使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深化,使其研究具有延续性,从个人的日常经验出发,建立个人化的表达途径。越过对物的表面形态效仿,在自然形态和材料体验中探求物性语言的关联性,使其与自我表述方式之间生成有机的关系,将当代性的文化观念引入设计,从验证形式美感到围绕观念生产形式语意,使形式构造能够与社会现实产生影响。
  二、设计和审美的发展
  阿恩海姆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讲到:所谓“观看”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几个最突出的特征,例如观看大海主要捕捉的是大海的碧蓝色;观看大象最注意的是它那弯曲的鼻子;观看钻石主要捕捉的是它的质感等等。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文化回归的热潮,以巴洛克和洛可可为代表的极繁主义和以少即是多为设计思路的简约主义最为突出。国内外的设计思维方式,大多数遵循这多与少展开,对元素的研究也与日俱增,怎样运用元素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并不断的变化,推陈出新。美学家一直都在教导我们,对于艺术的审美标准,应该是和谐与均衡并存。人们之所以欣赏简单,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都在经历着复杂,人们渴望得到一种简洁的生活方式,所以人们就先从视觉出发,寻找简单的东西。但是,一旦这种常规被打破,人们将不再继续渴望简单,而是寻求一种平衡,一种复杂与简单并存的平衡,来达到一种和谐。 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设计中体现的最为突出。设计是一种思想的超越,而设计元素更是设计作品的灵魂,设计元素涉及到设计中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传统文化的理解、人们的心理感受。
  当代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呈现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转向对各艺术门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代视觉文化不同于传统视觉文化的特点在于视觉表达的肤浅化、视觉形象的虚拟化、视觉传播的表征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则是视觉审美转向的结果。从视觉生产来看,视觉形象的创造从个体性的创作转向机械复制和商品化生产;从视觉接受来看,人们逐渐从艺术欣赏转向艺术消费。
  三、文化性对设计和审美的延续
  文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愈加繁荣,大众审美已经成为审美的主流。人们对个性设计存在着一种悖论式的矛盾选择。一方面大众审美属于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个性设计则是小众需求;另一方面大众审美的时尚特点决定了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多变、快速和不稳定的特性,它促使人们追求时尚,求新求异,实行个性化商品的个性体验。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也在其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写到:“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在设计理论方面,因为缺乏这一审美认同,抽象的形式构成训练便显现出非常概念的一面,在理解形式构成方面缺少审美的直接来源。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需要为设计理论导入当代性的观念与意识,使形式构成与当代性的艺术观念发生关系,从而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建立设计文化意识。这并不是试图还原现代主义传统,而是在当代性艺术探索中寻求回应。实际上,面向当代也即是面向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发现设计的问题,从而能够针对性地发现形式美感的现实基础、思考设计之于现实生活的意义。
  生活中我们对设计的学习落后于学术的前沿探索,至于什么样的探索成果可以被引入设计案例,源自于制定规则者的艺术判断。在设计理念上突出结构的横向联系,提供较为全面的艺术认知基础,为形式构成意识、抽象美感的确立生成提供依据,重点在于要为形式的理解注入观念基础。现代意义的设计本身始于西方的现代主义运动,而现代主义运动是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一次升级,代表着工业革命以来的文明成就与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当代设计需要关心当代艺术的轨迹与动向,它体现了人类的智性思考,甚至触及到了当下时代的文化状况,也就是全球化、媒体化、后工业文明等带来的诸多问题,呈现为一种极为复杂、暧昧的文化样态。作为设计审美意识的基础,应该关注时代的表征与变化,具有面向当代文化问题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之维》,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2]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3]孙斌.《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要素及其运作机理研究》.山西大学,2013年6月。
  [4]刘子川,《艺术设计与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
  [5]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其他文献
摘要:中医的现代化不光需要对中医著作的重新拾取,也需要对中医思想内涵的重新审视。《阴阳应象大论篇》充分论述了天人关系,是《黄帝内经》“天人观”的缩影,具体由气化自然的宇宙观、“形具而神生”的形神观构成了其对于“天道”与“人道”的认识,又以追求阴阳调和为价值取向,形成了直观辩证的整体诊治观、执中调和的养生观,共同构成了出了“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模式。  关键词:《黄帝内经》;天道;人道;天人合一  
期刊
摘要:技术理性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核心,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以及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一脉相承。他们详细分析了理性从批判理性到工具理性的转变,并认为这种理性极大地抑制了人的人性、破坏了人的本能。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提出与工具理性相对的批判理性,求助于哲学、艺术与宗教。然而,法兰克福学派过度批判了理性,忽视了其作用,违背了马克思辩证法,陷入了理性批判的困境。  关键词
期刊
秋天了,大地尽显出枯黄与落败之感。庭门前的那十米高的梧桐也略显沧桑,疏疏的树影竟遮住了所有的光线,缔结了数月的梧桐子落在庭门前的窄窄的乡间小道上、落在里院的低矮的灰墙上、落在里院的靠近矮墙的下水道里,它不嫌弃把家安在哪里,无论落在哪,都有人为它们“迁居”。  那是以前。  “瓢儿果,瓢儿果,皱皱巴巴的皮,黄黄白白的心儿,叶落归根,子落归心嘞……”,这是阿奶在为离家的梧桐子儿另寻良处。秋末的清早,总
期刊
摘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说:“在人类绵延的长河中,两种元素并行:一种是源于我们祖先的恶,另一种是我们从创造我们的上帝那里得来的善。[1]荀子在荣辱篇中说道:“好利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奥古斯丁和荀子都认为人生而有恶,这个恶是要靠后天剔除的。但是,二者去除恶方式不同。奥古斯丁通过向上帝忏悔去除恶,荀子通过化性起伪去除恶。  关键词:恶;忏悔;化性起伪  一、《上帝之城》中的
期刊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果不能具备绘图、读图能力,那么在地理知识学习中和地理问题解决上也不能有效分析,所以说绘图、读图能力是高中生地理知识学习的核心重点也是基础能力。同時在素质教学理念和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也是高中地理课堂实践重要教学手段和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文针对于绘图、读图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
期刊
摘要:《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作,通篇故事以“恐怖”和“忧郁”作为基本格调,带给读者一种扣人心弦的紧张感。故事叙述围绕欲达到的“单一的效果”环环相接,不做多余的赘述。而故事中主人公罗德里克写的“闹鬼的宫殿”一诗,更是对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爱伦坡;“闹鬼的宫殿”;《厄舍古屋的倒塌》  引语:  埃德加·爱伦·坡(1890-1849),美国小说家,
期刊
蒙克一生遭受着痛苦,却也在痛苦中成就了自己不凡的一生。蒙克所形成的表现主义艺术是在艺术中形而上与形而下之中找到的合适自己的度,是天性和阅历自然的生成,是在穿越现实与虚幻空间中实现的自身安慰,是对特定时代人们精神状态的把握。我们研究蒙克是因为他把艺术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让艺术变得更具深刻性,也对新绘画的探讨带来无限可能,让艺术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无疑蒙克的表现主义艺术对于后世艺术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启示,
期刊
摘要:为了解当前我国彝族地区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通过对昭觉县彝族农民法律意识的实证考察,发现其权利义务意识不强;法律情感有待提升;国家法意识与传统习惯法意识交织的特点。分析成因后,主张通过发展经济,重视教育,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活动,统一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适用,引进熟悉彝汉双语的新时期法律人才等措施来提升彝族农民的法律意识,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农民的法律意识研究作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法律
期刊
上世纪中叶,当西方工业革命完成之时,科学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贫富分化、工业生产过度的问题随之而来,这样天翻地覆的社会变化使得人们开始思考,艺术也进入由现代向当代开始演变,艺术的面貌更加先锋,运用的手段也更加前卫,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道德观,探索的对象由物质世界转向人的内心世界,前卫的艺术家们开始運用新的技术手段表达当时的艺术思潮,创作了很多与主流的商业电影背道而驰的个人化电影,
期刊
何多苓1948年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伤痕美术”代表人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何多苓的油画在中国当代油画界中具有特定性和标志性,是中国画坛中不可替代的一位重要人物,对我国油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何多苓素以诗意唯美、孤寂感伤、神秘莫测的画面感著称。在洗练的用色与构图中,鲜活的人物和景物均展现出无拘无束的活力,真正拥抱绘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