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这一文化概念,实际上是建立在现代主义文化观念之上的,现代主义完成了现实世界向审美世界的转变,然而大众缺失对现代主义的审美认同,对审美没有统一的概念,这也造成我们对设计在观念上逐渐概念化、碎片化,失去了作为一个大基础的完整性,使研究的设计对象变得模糊,存在“学”与“术”分离的现象。如何使设计成为文化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往往要从我们的美术启蒙开始,了解设计本身就是掌握和找到了设计与审美的核心。
關键词:设计;审美;视觉文化
一、设计和审美的概念
设计不只有一个面向,设计史学家John Heskett在其著作《设计》一书中给“设计”一个定义:设计就是设计一种能生产设计的设计。首先设计是名词,泛指广义概念,适用所有领域。例如:设计对世界发展很重要。其次设计是动词,指行为或过程。例如:他设计了一双运动鞋。最后设计也是一个名词,指某种产品的成品,是将概念转化后的实际存在,表示一种概念或建议,例如:把这个设计交给经理查看。设计与审美是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追求,因为设计与审美的存在能让人们更好地去选择适合自己品位的生活方式,也能更好地去完善和丰富设计审美的诉求引导。
设计的审美不仅存在于设计的基本元素中,更存在于设计活动的每一个实践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完善设计和设计审美本身。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对美学问题的研究,要建立创造性的形式之上,要使形式探索处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中,使形式具有广大的社会生活基础,这样的语意建构是必要的,它能够使形式产生更为深刻的文化效应。在设计中的技术性、功能性、形式美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因素。导入观念的意义在于可以使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深化,使其研究具有延续性,从个人的日常经验出发,建立个人化的表达途径。越过对物的表面形态效仿,在自然形态和材料体验中探求物性语言的关联性,使其与自我表述方式之间生成有机的关系,将当代性的文化观念引入设计,从验证形式美感到围绕观念生产形式语意,使形式构造能够与社会现实产生影响。
二、设计和审美的发展
阿恩海姆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讲到:所谓“观看”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几个最突出的特征,例如观看大海主要捕捉的是大海的碧蓝色;观看大象最注意的是它那弯曲的鼻子;观看钻石主要捕捉的是它的质感等等。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文化回归的热潮,以巴洛克和洛可可为代表的极繁主义和以少即是多为设计思路的简约主义最为突出。国内外的设计思维方式,大多数遵循这多与少展开,对元素的研究也与日俱增,怎样运用元素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并不断的变化,推陈出新。美学家一直都在教导我们,对于艺术的审美标准,应该是和谐与均衡并存。人们之所以欣赏简单,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都在经历着复杂,人们渴望得到一种简洁的生活方式,所以人们就先从视觉出发,寻找简单的东西。但是,一旦这种常规被打破,人们将不再继续渴望简单,而是寻求一种平衡,一种复杂与简单并存的平衡,来达到一种和谐。 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设计中体现的最为突出。设计是一种思想的超越,而设计元素更是设计作品的灵魂,设计元素涉及到设计中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传统文化的理解、人们的心理感受。
当代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呈现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转向对各艺术门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代视觉文化不同于传统视觉文化的特点在于视觉表达的肤浅化、视觉形象的虚拟化、视觉传播的表征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则是视觉审美转向的结果。从视觉生产来看,视觉形象的创造从个体性的创作转向机械复制和商品化生产;从视觉接受来看,人们逐渐从艺术欣赏转向艺术消费。
三、文化性对设计和审美的延续
文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愈加繁荣,大众审美已经成为审美的主流。人们对个性设计存在着一种悖论式的矛盾选择。一方面大众审美属于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个性设计则是小众需求;另一方面大众审美的时尚特点决定了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多变、快速和不稳定的特性,它促使人们追求时尚,求新求异,实行个性化商品的个性体验。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也在其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写到:“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在设计理论方面,因为缺乏这一审美认同,抽象的形式构成训练便显现出非常概念的一面,在理解形式构成方面缺少审美的直接来源。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需要为设计理论导入当代性的观念与意识,使形式构成与当代性的艺术观念发生关系,从而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建立设计文化意识。这并不是试图还原现代主义传统,而是在当代性艺术探索中寻求回应。实际上,面向当代也即是面向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发现设计的问题,从而能够针对性地发现形式美感的现实基础、思考设计之于现实生活的意义。
生活中我们对设计的学习落后于学术的前沿探索,至于什么样的探索成果可以被引入设计案例,源自于制定规则者的艺术判断。在设计理念上突出结构的横向联系,提供较为全面的艺术认知基础,为形式构成意识、抽象美感的确立生成提供依据,重点在于要为形式的理解注入观念基础。现代意义的设计本身始于西方的现代主义运动,而现代主义运动是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一次升级,代表着工业革命以来的文明成就与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当代设计需要关心当代艺术的轨迹与动向,它体现了人类的智性思考,甚至触及到了当下时代的文化状况,也就是全球化、媒体化、后工业文明等带来的诸多问题,呈现为一种极为复杂、暧昧的文化样态。作为设计审美意识的基础,应该关注时代的表征与变化,具有面向当代文化问题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之维》,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2]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3]孙斌.《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要素及其运作机理研究》.山西大学,2013年6月。
[4]刘子川,《艺术设计与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
[5]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關键词:设计;审美;视觉文化
一、设计和审美的概念
设计不只有一个面向,设计史学家John Heskett在其著作《设计》一书中给“设计”一个定义:设计就是设计一种能生产设计的设计。首先设计是名词,泛指广义概念,适用所有领域。例如:设计对世界发展很重要。其次设计是动词,指行为或过程。例如:他设计了一双运动鞋。最后设计也是一个名词,指某种产品的成品,是将概念转化后的实际存在,表示一种概念或建议,例如:把这个设计交给经理查看。设计与审美是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追求,因为设计与审美的存在能让人们更好地去选择适合自己品位的生活方式,也能更好地去完善和丰富设计审美的诉求引导。
设计的审美不仅存在于设计的基本元素中,更存在于设计活动的每一个实践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完善设计和设计审美本身。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对美学问题的研究,要建立创造性的形式之上,要使形式探索处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中,使形式具有广大的社会生活基础,这样的语意建构是必要的,它能够使形式产生更为深刻的文化效应。在设计中的技术性、功能性、形式美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因素。导入观念的意义在于可以使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深化,使其研究具有延续性,从个人的日常经验出发,建立个人化的表达途径。越过对物的表面形态效仿,在自然形态和材料体验中探求物性语言的关联性,使其与自我表述方式之间生成有机的关系,将当代性的文化观念引入设计,从验证形式美感到围绕观念生产形式语意,使形式构造能够与社会现实产生影响。
二、设计和审美的发展
阿恩海姆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讲到:所谓“观看”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几个最突出的特征,例如观看大海主要捕捉的是大海的碧蓝色;观看大象最注意的是它那弯曲的鼻子;观看钻石主要捕捉的是它的质感等等。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文化回归的热潮,以巴洛克和洛可可为代表的极繁主义和以少即是多为设计思路的简约主义最为突出。国内外的设计思维方式,大多数遵循这多与少展开,对元素的研究也与日俱增,怎样运用元素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并不断的变化,推陈出新。美学家一直都在教导我们,对于艺术的审美标准,应该是和谐与均衡并存。人们之所以欣赏简单,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都在经历着复杂,人们渴望得到一种简洁的生活方式,所以人们就先从视觉出发,寻找简单的东西。但是,一旦这种常规被打破,人们将不再继续渴望简单,而是寻求一种平衡,一种复杂与简单并存的平衡,来达到一种和谐。 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设计中体现的最为突出。设计是一种思想的超越,而设计元素更是设计作品的灵魂,设计元素涉及到设计中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传统文化的理解、人们的心理感受。
当代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呈现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转向对各艺术门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代视觉文化不同于传统视觉文化的特点在于视觉表达的肤浅化、视觉形象的虚拟化、视觉传播的表征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则是视觉审美转向的结果。从视觉生产来看,视觉形象的创造从个体性的创作转向机械复制和商品化生产;从视觉接受来看,人们逐渐从艺术欣赏转向艺术消费。
三、文化性对设计和审美的延续
文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愈加繁荣,大众审美已经成为审美的主流。人们对个性设计存在着一种悖论式的矛盾选择。一方面大众审美属于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个性设计则是小众需求;另一方面大众审美的时尚特点决定了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多变、快速和不稳定的特性,它促使人们追求时尚,求新求异,实行个性化商品的个性体验。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也在其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写到:“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在设计理论方面,因为缺乏这一审美认同,抽象的形式构成训练便显现出非常概念的一面,在理解形式构成方面缺少审美的直接来源。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需要为设计理论导入当代性的观念与意识,使形式构成与当代性的艺术观念发生关系,从而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建立设计文化意识。这并不是试图还原现代主义传统,而是在当代性艺术探索中寻求回应。实际上,面向当代也即是面向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发现设计的问题,从而能够针对性地发现形式美感的现实基础、思考设计之于现实生活的意义。
生活中我们对设计的学习落后于学术的前沿探索,至于什么样的探索成果可以被引入设计案例,源自于制定规则者的艺术判断。在设计理念上突出结构的横向联系,提供较为全面的艺术认知基础,为形式构成意识、抽象美感的确立生成提供依据,重点在于要为形式的理解注入观念基础。现代意义的设计本身始于西方的现代主义运动,而现代主义运动是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一次升级,代表着工业革命以来的文明成就与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当代设计需要关心当代艺术的轨迹与动向,它体现了人类的智性思考,甚至触及到了当下时代的文化状况,也就是全球化、媒体化、后工业文明等带来的诸多问题,呈现为一种极为复杂、暧昧的文化样态。作为设计审美意识的基础,应该关注时代的表征与变化,具有面向当代文化问题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之维》,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2]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3]孙斌.《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要素及其运作机理研究》.山西大学,2013年6月。
[4]刘子川,《艺术设计与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
[5]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