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归还被掠夺文物之机防文物掠夺

来源 :国际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8686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里卡多·J.伊莱亚(Ricardo J.Elia)是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考古系副教授、讲座教授。他讲授的课程为考古道德、法律和遗产管理,其研究方向包括考古保护、政策与文物市场。
  
  近期,涉及通过谈判归还考古遗址被掠夺文物的若干案例突出了一个问题,即为向国际市场提供艺术品而劫掠考古遗址的行径使这些遗址蒙受了不可替代的损失。虽然许多案例中要求归还的是早就被掠夺的考古出土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帕台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品),但这一问题更多地涉及到考古遗址上新近被掠夺的文物,而掠夺文物现象本身仍是个紧迫的现实问题。那些寻求归还近期被掠夺文物的人必须牢记,文物的返还对于文物原属国而言最多只是个代价惨痛的胜利,因为即使文物得到归还,它原先所在的考古环境已不可能再复原。
  在文物原属国与博物馆、私人收藏家谈判文物归还事宜时(最近意大利和希腊就在做这样的事),谈判代表和媒体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集中在了作为艺术珍宝的单件文物上,而非关注考古环境的破坏与考古信息的丢失。因此,在公众看来,这些案例本质上只是关于文化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争议。文物原属国可能倾向于以索回单件艺术珍宝作为成功的标志,而非保护考古遗址不再在未来受到劫掠。每一件从原考古环境中被掠夺走的文物都代表着一条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信息的丢失。为了得到一只希腊花瓶,掠夺者可能会毁掉十几座或更多的古墓,破坏或毁掉那些遗址里的人体遗骸和不具有市场价值的文物,夺走我们从中了解过去的一切可能。而索回一只希腊花瓶丝毫无助于复原这些遗址或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在归还被掠夺文物的案例中——特别是在公开声明和媒体采访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谈判方和文物原属国的代表需要指出,有比争论艺术珍宝所有权更要紧的事。持有被掠夺文物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是文化遗址遭劫掠这一系统破坏工程的最后一环,也是劫掠考古遗址行动的主要推动力,因此需要追究其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责任。
  不幸的是,大多数由谈判达成的归还被掠夺文物的协议很少突出博物馆在掠夺文物的破坏活动中犯下的错。相反,为了取得不通过诉讼方式索回文物的结果,这些协议通常允许博物馆声称无罪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事实是,它们犯了错还被允许以清白的面目示人,就好像它们是真的不明白无原则的收藏与掠夺行径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而且,它们往往会从协议中获得带有奖赏性质的慷慨贷款。文物原属国理所当然可以用它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行使要求归还被掠夺文物的权利,而接下来的媒体注意力肯定代表公众利益,去揭露受人尊敬的博物馆持有并必须归还被掠夺文物的事实。但我们应该问一声,难道这样就可以了吗?文物原属国的谈判者不仅应该以确保被掠夺文物的归还为行动目标,还应该阻止针对该国文物的进一步掠夺。应该鼓励他们不仅要关注单件被掠夺文物,还要关注对博物馆施压,迫使其改变收藏政策。防止对文物的进一步掠夺应该是与索回被掠夺文物同等重要的一个目标,因为索回若干件被掠夺文物并不能复原劫掠过程中被毁掉的考古学信息。索回被掠夺文物不会是一个彻底的胜利,除非它能防止将来继续发生掠夺文物、破坏遗址的事件。
  
  (闻樵译)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近年来,5G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形态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传媒技术环境下,中国两会的国际传播在渠道和方式上不断创新并拓展维度。本文通过分析2021年CGTN全国两会的国际融合传播表现,探讨在5G时代中国主流媒体如何打造多元传播平台、丰富传播渠道并通过更快速、更全面地打造信息传播的全媒体形态,深化全球传播理念,实现全新融媒布局。  【关键词】CG
期刊
顾聆森,研究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苏州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昆剧大辞典》副主编,江苏省昆剧院艺术顾问,《昆剧艺谭》执行主编。发表戏剧文论百余万字,有《聆森戏剧论评选》出版,另著有:《昆曲与人文苏州》、《沈璟与昆曲吴江派》、《天下第一团》、《历代后妃与朝政》等;剧作有昆剧《哪吒》,苏剧《唐伯虎智救崔素琼》、《赖债庙》、《西园记》等。  王廷信,文学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兼任东南
期刊
姚安博士,首都博物馆副馆长,主管该馆陈列、策划、展工、社教、开放等工作。全程主持立项、谈判、实施二十多项大型国际临展。主编《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天坛志》等,发表有《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文奥运与文化建设和开发》等文章。多年从事历史文化文物工作,熟悉博物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有丰富的博物馆专业知识,对博物馆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    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市的中心博物馆,代表了北京城市文化
期刊
路易斯·戈达尔(Louis Godart)是意大利科学研究学院(Accademia dei Lincei)、法兰西学会(Institut de France)和雅典研究院(Academy of Athens)的成员,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爱琴文明学教授,2002年起任意大利共和国总统文化顾问。他精通爱琴海文字,亲自撰写并与他人合
期刊
尼尔·布罗迪(Neil Brodie)1991年毕业于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考古学博士,就职于英国雅典学院(British School at Athens)和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1998—2007年,布罗迪任麦克唐纳研究所非法文物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
期刊
王立梅女士,早年在故宫博物院学习明清史,后在国家文物局从事中国文物对外交流工作。期间,组织、策划了几十个大型中国文物展。曾与各国相关机构合作,促成了多项文物研究和保护项目。2003年以来,主持筹建、开办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组织策划了一批大型展览,如《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等。    本文介绍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一年多的实践。该馆在国际化进程中,以传播世界文明和艺术为宗旨,在开放办馆中形成了国际
期刊
【内容摘要】重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提升国际形象无论对于重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节点作用,还是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吸引力,都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对43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媒体数据源的内容分析和文本聚类,从中发现,国际媒体把重庆的形象勾勒为“一带一路”枢纽之城、创新建筑之城、智慧之城、美食美景之城。但是,重庆尚未形成稳定的国际形象,在地域性重大活动中的影响力有待提
期刊
珍妮特·布莱克(Janet Blake)是国际文化遗产法律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萨伊德·比赫什蒂大学(Shahid Beheshti,德黑兰)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高级讲师,曾于1996-1998年在美国格拉斯哥大学法学院担任过研究员。她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菲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标准化文件撰写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为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核心起草小组的两次会议担任过报告起草人。1999-200
期刊
马修·博格达诺斯(Matthew Bogdanos)1988年起任纽约市助理检察官,现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军官。他拥有法律、古典艺术与军事策略方面的多个高级学位,2001年的“9·11事件”后被召回现役,因参加阿富汗的反恐行动获颁铜星勋章,多次被派往伊拉克和“非洲之角”,2005年因著述《巴格达盗贼》(Thieves of Baghdad)获颁美国人文科学奖章。《巴格达盗贼》一书对伊拉克博物馆(I
期刊
李·罗森鲍姆(Lee Rosenbaum)常为《华尔街日报》的“休闲与艺术”版撰稿,且在CultureGrrl网站开设博客,讨论文化财产问题。她于美国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如《纽约时报》的社论版对页(Op—Ed)、《艺术新闻》(ARTnews)与《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等。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