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方法和成效.方法: 以86例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前者采用的传统内固定,后者采用的可吸收螺钉,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几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骨关节骨折;可吸收螺钉;传统内固定;不良反应
目前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好发率较高,而手术治疗则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当下临床治疗中可选择的固定材料具有多样性,并且可区分为可吸收材料和不可吸收材料两种,而对于该疾病患者来说,要想促进新骨的形成及其结构的重建,就必须保证材料能够被组织吸收[1]一直以来我们所选用的是金属固定物,具有不可吸收性,进而导致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近年来人们将目光转移到了可吸收材料上,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成效,下面我们将具体的介绍,为后期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以86例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包括了25例男性和15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3.2)岁;后者包括了20例男性和26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7.2)岁?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包括了机械伤?高空坠落伤及其交通事故伤,患者的骨折部位主要包括了肱骨髁?尺骨座鹰嘴?踝关节?胫骨平台?股骨踝关节髋臼后壁及其股骨头以上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仅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 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的是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即选择的是不可吸收金属固定物,而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选择的可吸收螺钉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是依据患者的骨关节损伤部位进行不同麻醉方式的选择,非关节内损失患者则以骨折块大小及其骨折部位为依据将不同规格的可吸收螺钉选择,假如选用的是外径为3.5mm直径螺钉,则应应选择直径为2.5mm的钻头进行钻孔,之后再将3.5mm的直径丝锥攻丝选择;假如选用的是外径4.5mm的可吸收螺钉,则应选择直径为3.5mm的钻头进行钻孔,之后再将4.5mm的直径丝锥攻丝选择[2]对上肢骨和下肢骨骨折患者分别实施臂丛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以患者的骨折部位为依据将不同的手术切口选择,在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可吸收百优可,并且保证是无菌包装?处理四肢关节骨折患儿的时候,要想将损伤骨骺的程度减轻,可将可吸收固定棒选择充分暴露患者骨折部位的情况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之后在解剖位置以巾钳将骨折块维持,在综合考虑患儿骨折块大小的情况下将适宜的可吸收棒或者是可吸收螺钉选择?处理患儿骨骺损伤的时候,首先要以圆骨针钻孔,之后再在该钻孔塞入可吸收螺钉,且在行塞入操作的时候必须保证可吸收螺钉帽位于关节软骨下骨质内,以此来减轻关节软骨间的摩擦[3]?对于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在术中必须将等长的原则严格执行?在手术结束后,以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石膏固定和牵引制动,持续4~5周后拆除石膏固定及其牵引制动,并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同时也要加强术后的感染预防。
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有效率
4.疗效评价标准
4.1并发症情况 主要包括了术后伤口感染局部积液断钉骨不连及其骨折移位等发生的情况。
4.2治疗有效率评价 显效:患者治疗后关节屈伸正常,活动无痛,无骨折愈合延期或不愈合情况,骨折解剖复位良好,且切口正常愈合;有效:患者治疗后关节屈伸受限,且在10度以内,活动时有微痛感,无骨折愈合延期或不愈合情况,骨折解剖复位良好,切口正常愈合;无效:患者治疗后关节屈伸受限,且在10度以上,活动时剧痛,有不愈合或骨折愈合延期的情况,骨折解剖复位不全,有位移,切口有渗液或红肿,未完全愈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该组总人数。
5. 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两组患儿的病历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以t和χ2检验,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二结果
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材料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显效?有效和无效人数上分别为20例22例和4例,而对照组则依次为15例?15例和10例,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30%(42/46)75%(30/40),可见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材料手术治疗后,在并发症几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7%(4/46)25%(10/40),观察组主要表现为伤口感染(2例)?局部积液(2例),而对照组表现为伤口感染(3例)局部积液(1例)?断钉(3例)?骨不连(1例)及其骨折移位(2例),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显示,我们了解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高达91.30%,而对照组仅为75%,在并发症几率上观察组仅为8.7%,而对照组则为2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以上的调查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这主要是因为观察组患者治疗选用的是可吸收螺钉(棒),该材料在生物学特性上较好,植入初期的强度是松质骨的20~30倍左右,然而随着材料的降解,植入25周材料的强度就会变得和松质骨相当同时可吸收螺钉(棒)植入初期会横向膨胀和纵向收缩,进而将加压作用产生,使患者的内固定要求得以满足?与此同时,可吸收螺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具有广泛性,如踩关节骨折?膝关节骨折?髓臼骨折?股骨头骨折以及胧骨头骨折等,随着材料在机体的不断吸收和降解,就会将再次手术的几率大大降低,进而有效避免再次痛苦的产生并且基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有效固定作用较好,和传统的不可吸收金属固定材料相比较之下,具有刺激反应小和无金属应力遮挡的优势,能够将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和发生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在后期的临床治疗中针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可吸收螺钉治疗,以此来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和二次手术几率,促进患者的治疗和治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颜端国,李茂贵,楼杨勇,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23 (2) : 175-176.
[2]颜以祚,韩斌.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临床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 35 (5) : 635-636.
[3]杨艺.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 (6) : 3894-3895.
[4]姜学波.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6) : 331-332.
关键词:四肢骨关节骨折;可吸收螺钉;传统内固定;不良反应
目前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好发率较高,而手术治疗则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当下临床治疗中可选择的固定材料具有多样性,并且可区分为可吸收材料和不可吸收材料两种,而对于该疾病患者来说,要想促进新骨的形成及其结构的重建,就必须保证材料能够被组织吸收[1]一直以来我们所选用的是金属固定物,具有不可吸收性,进而导致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近年来人们将目光转移到了可吸收材料上,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成效,下面我们将具体的介绍,为后期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以86例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包括了25例男性和15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3.2)岁;后者包括了20例男性和26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7.2)岁?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包括了机械伤?高空坠落伤及其交通事故伤,患者的骨折部位主要包括了肱骨髁?尺骨座鹰嘴?踝关节?胫骨平台?股骨踝关节髋臼后壁及其股骨头以上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仅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 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的是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即选择的是不可吸收金属固定物,而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选择的可吸收螺钉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是依据患者的骨关节损伤部位进行不同麻醉方式的选择,非关节内损失患者则以骨折块大小及其骨折部位为依据将不同规格的可吸收螺钉选择,假如选用的是外径为3.5mm直径螺钉,则应应选择直径为2.5mm的钻头进行钻孔,之后再将3.5mm的直径丝锥攻丝选择;假如选用的是外径4.5mm的可吸收螺钉,则应选择直径为3.5mm的钻头进行钻孔,之后再将4.5mm的直径丝锥攻丝选择[2]对上肢骨和下肢骨骨折患者分别实施臂丛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以患者的骨折部位为依据将不同的手术切口选择,在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可吸收百优可,并且保证是无菌包装?处理四肢关节骨折患儿的时候,要想将损伤骨骺的程度减轻,可将可吸收固定棒选择充分暴露患者骨折部位的情况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之后在解剖位置以巾钳将骨折块维持,在综合考虑患儿骨折块大小的情况下将适宜的可吸收棒或者是可吸收螺钉选择?处理患儿骨骺损伤的时候,首先要以圆骨针钻孔,之后再在该钻孔塞入可吸收螺钉,且在行塞入操作的时候必须保证可吸收螺钉帽位于关节软骨下骨质内,以此来减轻关节软骨间的摩擦[3]?对于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在术中必须将等长的原则严格执行?在手术结束后,以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石膏固定和牵引制动,持续4~5周后拆除石膏固定及其牵引制动,并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同时也要加强术后的感染预防。
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有效率
4.疗效评价标准
4.1并发症情况 主要包括了术后伤口感染局部积液断钉骨不连及其骨折移位等发生的情况。
4.2治疗有效率评价 显效:患者治疗后关节屈伸正常,活动无痛,无骨折愈合延期或不愈合情况,骨折解剖复位良好,且切口正常愈合;有效:患者治疗后关节屈伸受限,且在10度以内,活动时有微痛感,无骨折愈合延期或不愈合情况,骨折解剖复位良好,切口正常愈合;无效:患者治疗后关节屈伸受限,且在10度以上,活动时剧痛,有不愈合或骨折愈合延期的情况,骨折解剖复位不全,有位移,切口有渗液或红肿,未完全愈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该组总人数。
5. 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两组患儿的病历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以t和χ2检验,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二结果
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材料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显效?有效和无效人数上分别为20例22例和4例,而对照组则依次为15例?15例和10例,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30%(42/46)75%(30/40),可见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材料手术治疗后,在并发症几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7%(4/46)25%(10/40),观察组主要表现为伤口感染(2例)?局部积液(2例),而对照组表现为伤口感染(3例)局部积液(1例)?断钉(3例)?骨不连(1例)及其骨折移位(2例),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显示,我们了解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高达91.30%,而对照组仅为75%,在并发症几率上观察组仅为8.7%,而对照组则为2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以上的调查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这主要是因为观察组患者治疗选用的是可吸收螺钉(棒),该材料在生物学特性上较好,植入初期的强度是松质骨的20~30倍左右,然而随着材料的降解,植入25周材料的强度就会变得和松质骨相当同时可吸收螺钉(棒)植入初期会横向膨胀和纵向收缩,进而将加压作用产生,使患者的内固定要求得以满足?与此同时,可吸收螺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具有广泛性,如踩关节骨折?膝关节骨折?髓臼骨折?股骨头骨折以及胧骨头骨折等,随着材料在机体的不断吸收和降解,就会将再次手术的几率大大降低,进而有效避免再次痛苦的产生并且基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有效固定作用较好,和传统的不可吸收金属固定材料相比较之下,具有刺激反应小和无金属应力遮挡的优势,能够将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和发生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在后期的临床治疗中针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可吸收螺钉治疗,以此来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和二次手术几率,促进患者的治疗和治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颜端国,李茂贵,楼杨勇,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23 (2) : 175-176.
[2]颜以祚,韩斌.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临床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 35 (5) : 635-636.
[3]杨艺.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 (6) : 3894-3895.
[4]姜学波.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6) : 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