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脖子恐龙——梁龙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10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问世界上什么动物的脖子最长,你肯定会想到长颈鹿。确实,成年雄性长颈鹿的脖子能达到2米以上,地球上现有动物里,再也没有哪一种动物的脖子能超过长颈鹿的一半长了,像鸵鸟的脖子通常只有1米左右。
  可是,如果与地球上已经灭绝的物种恐龙相比,长颈鹿的脖子长度就弱爆了。其中,有一种叫做“梁龙”的蜥脚类恐龙,生活于侏罗纪末期的北美洲。梁龙有大象的10倍大,长度可超过25米,体重可达120吨。而除了它们庞大的身躯,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还有它们的脖子。它们的脖子有15米,是长颈鹿的6倍。
  为何梁龙的脖子能长得那么长呢?为什么现在陆地上的动物都无法拥有那样惊人的脖子?最近,古生物脊椎学家为我们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狼吞虎咽”的结果
  蜥脚类恐龙是恐龙早期演化的一个品种。第一批恐龙大约出现在2.4亿年前,不久后演化成3个分支:鸟臀类恐龙,后来进化成食草动物,三角恐龙和鸭嘴龙都是它们的后裔;前肢较小,主要靠后肢行走的食肉恐龙,后来分化成几个小分支,包括暴龙、鸟类和少数的具有长长的脖子的食草类动物;而第三类就是蜥脚类恐龙,出现在2.1亿年前,这类恐龙身体庞大,用4条腿走路,脖子长得吓人,梁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蜥脚类恐龙惊人的长脖子也许就是从它们的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最早的恐龙都是用两条腿走路的,从鼻子到尾巴大约有1米长,而脖子约占总长度的三分之一。那时的它们很可能是杂食动物,利用牙齿吃叶子和一些小动物,或者撕扯一些较大的猎物,不过不咀嚼。虽然鸟臀类恐龙为磨碎植物进化出了巨大的牙齿,但食肉恐龙和蜥脚类恐龙却仍然保留着吞咽食物的习惯。
  梁龙进食时,嘴张得非常大,然后将所有能塞在嘴里的植物一口吞下去。它们不咀嚼,而主要依靠肠子里的菌类分解食物来给它们提供营养。它们没有脸颊,小脑袋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嘴,是一个进食入口。它们能吃多少,头就相应地有多大。体重在十几吨左右的梁龙头有25千克,体重25吨到40吨的长颈巨龙头重则为50千克。因此,相比其庞大的身躯而言,梁龙的头不算重,可以长出超长的脖子让头自如地上下、左右摇晃去吞食它们喜爱的植物。
  而正是咀嚼这一活动,影响了其他动物脖子的长度。咀嚼的能量消耗很大,需要下颌、牙齿以及脸部肌肉等在一起相互配合才行。动物体型越大,吃的越多,咀嚼所需要的能量也越大,而长长的脖子显然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会咀嚼的动物脖子都长不长。在恐龙家族中,三角龙有可以咀嚼的牙齿,因此它的脖子既短又粗;现代陆地上大型食草动物如大象,由于有咀嚼的习性,即使身材庞大,脖子也是又短又粗,无法长长。对于仍保留着吞咽食物习惯的梁龙来说,长长的脖子正是它们能吃到高处树叶的优势。
  奇特的颈椎与呼吸方式
  梁龙之所以能拥有如此超长的脖子,还在于它们有很多的颈椎。哺乳动物只有7节左右的颈椎,而且颈椎的骨头都是实心的,这从内部限制了哺乳动物脖子的长度。而梁龙则拥有12到17节中空的颈椎,六七成都是空气,甚至有时空气占据的总比例能达到九成。这种空腔式的骨骼网,又轻又结实,长度与重量的比例达到了最优,使梁龙的颈椎能承受更长的脖子,据科学家估计,一个15米长的脖子重量大概只有6吨左右,而与一棵15米长的树相比,它的重量轻多了,仅有树木的40%。
  虽然如此,为了维持平衡,支撑这样长的脖子还是需要一个巨大的、四平八稳的身体。尽管梁龙的祖先是用两条腿走路的,可是梁龙已经开始用四条腿来走路了,为的就是能更好地支撑超长的脖子,因为对于两足动物来说,维持平衡显然会更加困难,这就解释了为何其他两足恐龙的脖子只能长到2.5米左右,梁龙的脖子却可以长到十几米。
  这么长的脖子其实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困扰,比如呼吸问题。如果哺乳动物有这么长的脖子,它们的呼吸管道也需要这么长,但这样一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管子,势必让呼吸变得困难,我们只要看下花园浇水用的长软管就知道了。不过,梁龙的呼吸方式与现存的哺乳动物很不同,更接近于鸟类的呼吸方式。我们知道,鸟类有哺乳动物没有的气囊。由于气囊的作用,鸟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都有新鲜空气通过肺部。而对于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哺乳动物,只有一次有新鲜空气通过肺。这样,鸟类呼吸一次,其效果相当于哺乳动物呼吸两次。梁龙正是利用与鸟类相类似的呼吸方式解决了长脖子呼吸困难的问题。
  进化出长脖子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呢?最大的一个好处恐怕就是不挪地儿可以吃到更多的食物了。有了长脖子,它们既可以像长颈鹿一样吃到高处的叶子,也能像鹅那样轻松地从一侧转到另一侧吃尽大面积的植被。对于体型庞大、需要消耗很大能量的生物,这是一个莫大的好处。而且,有的科学家猜测,长脖子还可能会增加它们的性吸引力,从而提高繁殖后代的几率。
其他文献
无法破译的炼金术宝典  1912年,美国珍本书商威尔弗里德·伏尼契来到罗马郊区的一座古老别墅,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装满古旧图书的箱子,伏尼契打开箱子一一翻阅,结果被其中一部有着陌生文字和怪异插图的古本手稿吸引了。  手稿内的文字书写非常优美,插图则是先用线条勾勒,然后进行手工上色,显得非常精致美观。如果仅仅是这样,或许还无法引起伏尼契太大的兴趣。然而当他仔细翻看时,却发现手稿的插图内容实在是太怪异了
期刊
最多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  物体在自由落体时的加速度约10m/s^2,这就是重力加速度,符号为g。一般来讲,大多数人都可以承受2个g左右的加速度,而超过2个g,一些人就会开始感到头晕。那么,人体最多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呢?  如果要体验3个g以上的加速度带来的感觉,那坐过山车是不错的选择,过山车最大的加速度可以达到5个g。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清醒着体会过山车带来的快感。即使5个g的加速度只持续几秒,
期刊
飞机上提供的餐饮很丰盛,牛排、红酒、鸡肉、柠檬汁等等应有尽有,但还是有乘客抱怨东西难吃,甚至早已习惯的空姐有时也难以忍受。是航空公司提供的东西不新鲜吗?事实上,无论什么食物,只要被端上飞机都会很难吃,这并不是因为航空公司没有尽心尽力,而是因为乘坐飞机的人的味蕾变得麻木了。  飞机上升导致气压的变化和机内的噪声都会使味蕾变得迟钝:飞机上的低压会使人们的三分之一味蕾失效,而令人不愉快的背景噪音也会影响
期刊
古时人们并没有时钟,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鸣声可以算是一种天然的“闹钟”了,但公鸡又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要打鸣呢?是它们自身的打鸣生物钟决定的,还是受到了外界的声音或光的刺激而做出的反应呢?  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把40只公鸡分成两组,第一组公鸡置于12小时日光灯照射和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基本上和日出、日落的时间相匹配;第二组则置于24小时都是黑暗的环境中。  结果显示,第一组公鸡都是在亮灯前
期刊
提起杨白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红色经典歌剧《白毛女》里的女主角喜儿之父。雇农杨白劳为了生存,借了地主黄世仁的高利贷,这驴打滚的债务总也还不完。于是,恶霸地主黄世仁就逼迫杨白劳用女儿的卖身契抵债,走投无路的杨白劳最后自杀身亡。歌剧的结尾,躲进深山的喜儿获得了解放,而高利贷逼死人的黄世仁则被枪毙了。  高利贷从古至今都是与唯利是图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人痛恨的对象。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就是
期刊
9·11恐怖袭击事件眨眼间已经过去了10多个年头,但是因为那场灾难而失去了亲友的人们,却仍然铭记着那噩梦般的一刻。这次袭击事件是继二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了重大伤亡的袭击。据官方统计,在这次事件中共有2998人遇难。在和平年代,这样的伤亡数字足以令人感到震惊了。  但是因9·11而死的人真的仅限于此吗?不管人们是否乐意相信,在9·11之后,这些恐怖分子们兵不血刃,便杀死了比袭击
期刊
在古代,中国历代统治王朝都认为出国侨民是“自弃王化”,对他们漠不关心是常态,清朝初年甚至把出国华侨视为“盗贼”、“贱民”,不准他们返回祖国,更遑论保护。不过,到了清朝末年,受到西方风气的影响,朝廷对华侨的态度也积极起来,不但开始谋划着如何保护侨民,甚至还出动了巡洋舰前往排华的国家和地区去施压。晚清政府一向给世界软弱可欺的印象,但是在保护侨民的征途上难得挺直了一次腰板。  华侨势力在墨西哥壮大  晚
期刊
提起德国人,我们都知道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人引起的,德国人在我们心中绝对是孔武好战的形象。但一位华裔德国人撰文说他在德国居住20年,都没有看到过德国人打架,真是不可思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法律严格管理的社会  按照我们的一般经验,成年人社会阅历丰富,思想比较成熟,一般不会轻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然而,青少年热血方刚,考虑不周,容易冲动,打架斗殴似乎难以避免,但在德国这种情况也极少发生,这主要得
期刊
为了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以及更好的工作待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找工作的地点选择在繁华的市中心。大部分白领上班的公司和自己的住宅之间都要有40分钟以上的车程,再远一点的,甚至要坐上两三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  对人们来说,远距离上下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并且增加了疲惫的感觉。然而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远距离上下班所带来的全部不良影响,事实上,远距离上下班更是给人们的婚姻埋下了安全的隐患。 
期刊
一谈起鸦片战争,许多中国人会义愤填膺,清朝中后期,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贩卖到中国,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人民身体受到伤害,英国还发动了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屈辱史。  然而,鸦片战争的起因真的只是英国人“脑子坏透了”吗?其实,鸦片战争前中英之间的贸易战,给我们提供了战争起因的一种经济视角。  棉花本来是主打商品  当时英国主要通过自己的东印度公司来和清朝做贸易,这家公司有详细的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