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多元化教学形式研究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xjzxjzxjzxjzx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化、健康化发展愈加重视,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必须要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开设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文章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多元化教学形式的研究展开了论述。
  關键词:小学品德教育;社会课;多元化;教学形式;研究
  引言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进行中,人们的思想也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校园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开放、多元、创新等活性元素的融入,这对于教学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在学校教学中是教育实施的主要引导者,尤其是品德方面的教育,应该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结合课程大纲及学生的特点,对各种各样的优质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教学。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设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行相关教材编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小学阶段年龄学生的认可,应该将孩子所处的社会生活作为编制的基础,通过专业人员将图文进行结合并用,从而编制出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进而使学生能够激发出学习的热情。但是,品德教育以及社会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受到重视,并且受到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束缚,大多小学所设置的品德与社会课程都比较拘泥于形式,常常在教学中体现出教学内容失真、范围大、内容空的情况,甚至相关的教学课时也难以获得保障。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都认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副科,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就没那么重要了,不值得将太多精力投入其中,一周仅仅开设两节课的思想品德课时,也经常被所谓的主科占用。即便课时未被占用,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也非常单一陈旧,学生难以对所讲内容充分的理解,听得似懂非懂,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在上课的时候出现开小差或者说悄悄话的现象,促使课堂进度受到影响,而品德与社会课程开设的目标难以实现。除此之外,当代小学生本身受到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普遍都具有新时代的发展特质,因此,对他们单纯的实施思想教育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
  二、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多元化教学形式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
  2.1强化课本及相关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小学生本身是拥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属于自然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包括所见、所闻等经历,对儿童在品德与涵养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为了避免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偏离方向,对他们的品行以及思想形成的过程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小学设置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品德课程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多样化的,比如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事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教材的编者基本都是以小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编辑的,对小学生特有的思考模式进行模仿,并作为编制课本的素材,编辑的课本内容适用于小学生阶段的理解水平,并与他们的现实非常贴近,认知难度适中。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充分利用。教师在实施相关授课时,应将课本的内容结合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培养他们形成知行统一的优良习惯,促进教学目的及效果的实现。以“如何与父母良好沟通”这一内容为例,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将其引入到所学的相关课文内容之中。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将自己在家中与父母之间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方式进行探讨,在通过小组长为代表将小组成员所述的沟通方式进行简单总结,教师在对他们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分辨哪种方式是非常好的沟通方式,能获得愉快、顺利的沟通结果;哪一种方式是不好的,不能采用的,可能会使双方都难以接受,从而不能顺利的进行沟通。讨论之后再回归到课本内容之中,将课本资料中富含人生哲理、有意义的相关句子给学生进行一一解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眼界更为开阔。
  2.2丰富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提升,教学手段的新颖、幽默、丰富更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之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适用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教学内容及任务之中,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当然适当借助相关的道具,来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开展,会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
  2.3加强教学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
  教学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时,需要将其重点放在激励方面,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使教与学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下使用的教学评价自然也需要多元化,包括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评价,其中应将学生的表现以及学习的效果作为关注的重点。教师在实施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时,需要将科学性、艺术性进行统一,鼓励学生能够将自身经历进行分享,拓宽学生的视野。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前想学教育中,人们愈加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性的发展,因此,家长与教师更加应该认识到学校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际目的与重要性,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教学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以促进我国小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平安镇龙塘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色彩的心理相关内容,然后从象征特征和情感特征两方面分析了动画影片的色彩应用特征,最后从角色设计、氛围营造、基调与主题设计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色彩设计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希望对我国动画行业设计人员带来一定的启示,促进设计者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精巧的构思提高动画影片的质量。  关键词:动画影片;色彩设计;动画场景  引言:在动画影片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可以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广告创意设计面对着一定的“生存困境”,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以及工作方式的及时调整。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创意设计的生存困境,阐述了及时调整广告创意设计的设计思路、积极营造“推崇创意”的文化氛围等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创意设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广告创意设计;生存困境;发展策略  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
期刊
摘 要: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表现技术,其显性地必然需要在视觉呈现的支撑之下,在视觉流程、视觉影响、视觉唤醒等的理念传递过程中,实现其形诸于技术之上的艺术价值。事实上,无论是建构架构,还是建构层次,最终都需要视觉意象这一终极织体,而视觉意象也恰是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要旨与视觉冲击所在,同时,更是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张力所在。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影海报的平面设计理念传递。  关键词:电影海报;平面设计
期刊
摘 要:油画作为西方绘画的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表现手法,给予了画作生命情感,让欣赏者在感叹艺术色彩的同时,能够达到与画家思想上的共鸣,本文着力于油画中情感元素的表达,阐述了情感元素是油画创作的灵魂,是促使油画创作由单一走向多元的根本,望文中所述,在兼顾启迪画家的油画创作思路的同时,加深欣赏者对油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情感元素;形式要素;油画;灵魂  引言  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除了体现在颜
期刊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事业的发展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让中职德育工作模式实现了创新发展。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习惯于采取固化的手段,以至于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不高,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本文重点分析大数据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模式的创新实践,结合着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情况,分析德育工作在开展时应该转变的思路,为保证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更为到位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期刊
摘 要:隨着网络迅速的发展,数字化在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动画设计也不再局限于二维与三维动画,MG动画作为一种新型的动画形式,以其简洁的造型元素,灵活的节奏感,明快的配色,广阔的实用价值,被人们所熟知。本文研究了在数字新媒体背景下MG动画的设计与制作技巧。  关键词:新媒体;MG动画;设计与制作;发展  一、数字新媒体背景下MG动画设计  数字新媒体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传播信息产生了很多数
期刊
摘 要:现代服装设计是服装与材料的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要求服装设计师对服装设计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独到的见解。为了凸显服装设计的主题,展现服装设计的艺术性与系统性,服装设计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由传统的服装造型创新转变到服装材料的创新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服装设计材料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材料应用;创新研究  一、服装材料的运用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材料、色彩、造型是服装设计的三大基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作为一款新兴的通讯交友软件,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微信以互联网为媒介,支持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递,功能强大,操作便捷,受到大家的喜爱。同时,微信的出现与使用给高职英语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微信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了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复习中的应用,并对此提出了注意事项,以期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和大学生
期刊
摘 要:阮籍是魏晋时期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与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方式中,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咏怀诗》则以组诗的方式,饱含着对生命的哲思,尤其是对忧患意识的诗意解读,更给予了诗歌以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忧患意识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整个人生思想感情的总汇,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些诗多用象征手法反映了诗人的政治思想、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高校作为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新常态下做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工作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基于此,本文对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