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间惆怅客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y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纳兰容若作为清词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熱点,且成果颇丰。从研究的重点来分,又大多从容若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三个方面展开。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纳兰容若身世之恨,从身为贵胄、身为侍卫、身处塞外几方面论证。
  关键词:纳兰容若;身世之恨
  他拥有富贵荣华,却渴慕清贫自然;他身披万丈荣光,却向往身处桃源;他日立君王之侧,却思慕诗酒年华。总之,他所拥有的往往与他向往的背道而驰。他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挣扎喘息,平添伤感与无奈,万般愁绪都化作一首首哀感凄清之词。
  一、身为贵胄的无奈
  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容若降生在明珠府邸,带着与生俱来的尊贵,其尊荣可想而知。身为明珠的长子,享受着最好的一切。然而,他想要的不是锦衣玉食,不是红墙绿瓦,不是富贵荣华,而是简单平淡、干净澄澈、诗情画意的布衣清欢。然而这样的世家公子,必然受到万众瞩目,在大家灼热目光的注视下,连简单的幸福都是奢望。更何况他又是一个才华惊世、风度翩然的绝世才子,那么他的生活更注定与平淡无缘。
  这样的家世与才情,带来的是世人艳羡的目光,也是处处不能任性而为的束缚。那些束缚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年少时视为乐园的明府花园已经变成了面目可憎的牢笼,他拼命想挣脱却逃不出那张巨大的网,因为他所抵抗的正是他所依赖的。
  “身世恨,共谁语”,没有人理解容若内心的愁苦和寂寥。高贵的出身使他处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无法追求他想要的生活,错位的人生使他终日郁郁寡欢,过着“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的日子,只能写一些凄清哀婉之词自我宣泄。
  二、身为侍卫的痛苦
  纳兰容若资质不凡,十四岁精通诗文,十八岁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后晋一等侍卫,日伴天子左右。在常人看来,可谓仕途平顺,风光无限。可于容若而言,这侍卫之职却是一种巨大的束缚,让他身心不自由,让他伤感之情愈重。
  容若是个具有政治才能和远大抱负的青年才俊,并不只是诗酒风流的文弱书生。他也渴望有所作为,渴望兼济天下。
  本以为殿试之后便有机会施展抱负,可皇帝却满心欢喜地封他为三等御前侍卫,虽日伴皇帝左右,却终究只是众多侍卫中的一个。随侍皇帝身边,皇帝只与他谈诗论棋,从不探讨军国大事,也许他只是用以彰显皇帝高尚品位的一块美玉而已。这样的生活,从来不是他想要的,所以随着理想的褪色,他内心的凄清越积越重。
  久在皇上身边,看惯了官场的黑暗与倾轧,让他明澈的心备受煎熬。他干净如莲无意于政治斗争,然而由于他家族的显贵与他自身的出众,他还是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承受小人的流言与重伤。父亲明珠虽位高权重,却也在官场的倾轧与斗争中历经兴衰荣辱。官场的暗流涌动使容若对其家族命运滋生了深切的忧患意识,让他本就善感的心愈加沉重。
  三、身处边关的悲悯
  容若身为康熙的贴身侍卫,经常伴随康熙出巡边塞。身处边塞,使他创作了大量独具一格的边塞词。在他的边塞词中,没有对大好河山的赞颂,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只有萧瑟和悲凉。在他看来,以战争为手段开疆拓土并不值得称赞,历史兴衰都是过眼云烟,战争带来的只是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身处塞外,看尽荒城残灰,他感到心痛,他无法接受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辛酸与残忍。他独特的文人气质赋予他悲悯的情怀,使他慨叹征鸿不为愁人住,使他不忍看英雄碧血满龙堆。虽然他没有亲历过战争,没有切身体会过战争的创痛,但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悟,借词作把真实的情感自然抒发,以悲悯的情怀表现对现实和生命的忧患。
  在他的边塞词中,“愁”字出现的频率最高。如“身世等浮萍,病为愁成”,“天将愁味酿多情”等。容若边塞词中的愁苦有与妻子分离的相思之苦,但更多的是壮志难酬的愁苦。他想过的是“一骑红尘来,传有双羽书”的将士生活,可康熙却没给他亲赴沙场的机会。容若的父亲位高权重,皇帝不得不防,因此要采取重用与牵制并用的政策,所以容若无法实现征战沙场的愿望,甚至连入翰林院修书都不得。
  顾贞观在容若的祭文中写道“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无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容若的一生,是错位的一生。出身的无奈、仕途的压抑、理想的幻灭、爱情的创伤使他终其一生都郁郁寡欢,愁苦寂寞。
  参考文献:
  [1]方红心.试论纳兰性德的感伤词[J].扬州师院学报,1984(1):56-60.
  [2]纳兰性德.纳兰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9:49-63.
  [3]丁凤珠.论纳兰词中的悲剧意识及其成因[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9-30.
其他文献
摘 要:《活着》在小说和电影版中不同叙事的结构决定了不同性质的传递。不同艺术之间的叙事会有不同的风格和策略。《活着》在小说和电影版中的叙事都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对于两者不同风格的艺术,很难保持叙事的一致性,本文将试图从叙事结构去思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并挖掘出《活着》在不同艺术结构中叙事的转变所获取的成功与不足。具体从不同语境下叙事的风格和技巧、不同空间和时
期刊
他生活在摇摇欲坠的战争年代,他曾经有着自己热爱的职业,他有温暖的家庭贤惠的妻子,他有回忆中的花园和玫瑰花。他更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上尉,但却是一位有自由灵魂,独立性格的英雄。  《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德军殊死搏斗,争取民族独立。开篇是诺曼底登陆时战争的场景,战士们血肉横飞,惨不忍睹。美国士兵瑞恩的三个兄弟全部阵亡,鉴于此将军派出八名战士寻找詹姆斯瑞恩,批准他不再参与战
期刊
摘 要:因中国经济发展,使目前汉语在泰国是个热门课程。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教材的指导与配合。因此教材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相当大。本文将以比较两套教材编写的五个主要方面:教材编写理念、课文、词汇、语法项目与练习。最后以新语水平考试大纲为主,对两套教材的对比分析,从教材编写理念、课文、词汇、语法项目与练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级汉语综合教材;编写理念  教材是一个最基本的课堂要素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一学生语气词“吧”的基本语法意义分类开始,分析学生使用语气词“吧”的偏误原因,提出教学方法与运用。  关键词:语气词;吧;学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不同的句子表示不同的意思,同样一句话,使用的语气不一样就会现出完全不同的意义。表达语气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语调、句式变化、语气词和其他语气成分等,其中语气词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张谊生,2009)它的主要功能是附着在句子的末尾,为句子
期刊
摘 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多年,无疑是成效卓著的。但各种方言的使用和传承却因此出现了危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调查进一步证实了其严重性,吴方言的使用区间已大为缩小,且将不断缩减,其的传承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建议,在大力推普的同时,重视吴方言的使用与保护。不能将吴方言的使用、传承与推普工作对立起来,它们是平等的,是相辅相成的,鱼和熊掌完全可以兼得。不要让“吴方言”成为“无方言”!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泰国曼谷 PRHAHARUTHAI DONMUANG学校的中学初级一年级学习书写汉字的常见问题以及提出汉字教学的相关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帮助我们的学生以及学习汉字的学生们排除书写汉字的难点。  关键词:泰国学生;汉字教学;笔画;策略  一、泰国汉字教学现状  随着中泰友好关系,泰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 目前,泰国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把汉语设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全泰国开设汉语的大
期刊
摘 要:“说”是孩子们表达自己见解的一种最方便最简洁的方法,通过尝试教育,让孩子感性的去不自觉的表达。本文通过三种介入实例强调了尝试教育的契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快乐表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尝试;表达;幼儿;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从事幼教工作这些年里发现: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
期刊
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特别是针对传媒专业的学生,对于他们以后的实践工作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要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相关资料。  研究方法上基本都是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相结合,主要运用实证调研、文献资料查阅和对比研究等方法,辅以观察法、访谈法等获取数据和信息,对传媒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
期刊
摘 要: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这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够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要与语文课程、心理课程等结合,加强思想品德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课程整合中,既不能失去本课程的本质,又能体现其它课程的特色。本文探究课程整合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宽度与深度,并且探讨课程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整合;初中;思想品德;宽度;深度;途径  现阶段,我国的思想品德课程大部分是有语文教师
期刊
摘要:传统的成长小说中,成长实现的标志是主人公与社会的融合,而融合的标志是与女性角色的结合。然而,在极权统治、阶级固化的语境中,与社会融合已不再是成长的终点。女性角色也沦为真实的虚假—拉康笔下的幻象。在男性不断的寻回-不在的西西弗斯式的追寻中,女性幻象成为了男性的精神之光。  关键词:成长;女性;幻象  一、美丽心灵与海边女孩  德国魏玛时期的美学思想在成长小说中被身体化为理想的女性。如《威廉·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