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掀起教学高潮的策略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知道,每部电影或文章,它们的情节都有高潮部分,如果没有高潮部分,会过于平淡,不会给观众留下好的影响。同样,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果每节课都能掀起一个教学高潮,那么就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影响,教学效率会有极大的提高,本文就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如何设计教学高潮,以及如何掀起教学高潮做深入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物理 教学高潮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事实上,假如一堂课,平静如水,没有此起彼伏的高潮、没有任何悬念,学生不会有任何新知识的发现或获得而欢欣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设计教学高潮,是教师的基本功,笔者在这里谈几点体会。
  1 诱发教学高潮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否优质关键在老师能不能根据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火花闪现,效率倍增。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有时可以巧妙的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时也可以创设问题情景,以引导学生的丰富想象,从而诱发教学高潮。
  1.1 创设问题诱发教学高潮
  例如,在学习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内容时,可以巧妙地引入古诗:“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通过这首古诗的解释,可以向学生创设问题:“是山动还是船行?”“为什么使诗人产生很困惑的感觉?”“如果诗人置身于满眼风波多闪烁的意境中时,他忘记了自己是在随水流而前进的船上,仿佛看到了对面的山朝诗人走来,此时诗人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的呢?”“当诗人又感到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时,又以什么为参照物呢?”“诗人的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可都是正确的,为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把学生一步一步的带动“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这一教学目标中去。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任何事物是否也都存在相对性呢?从而将课堂教学在创设问题中逐步推向高潮。
  1.2 创设情景来诱发教学高潮
  例如,在惯性内容的学习中,把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悬在空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在空中突然向左运动时,杯内的水向什么方向从杯口溢出?当水杯在空中停止时,杯内的水又向什么方向从杯口溢出呢?在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台上。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张硬的塑料片,在正对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木棒快速打出硬塑料片时,将会产生什么现象?这时学生的一双双眼睛会被鸡蛋吸引,全神贯注地看着那鸡蛋,随着“刷”的一声塑料片从杯口应声飞出,鸡蛋却安然的落入水杯中,学生被眼前的一切镇住了。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提问:当盛满水的玻璃杯在空中突然向左运动时,为什么杯内的水向右溢出呢?为什么鸡单不是随着塑料片一起飞走而是落在水中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愉快的情景中走进惯性知识的学习之中,在学习中寻找答案,探索物理规律,也使课堂教学在创设的情景中逐步推向高潮。
  1.3 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诱发教学高潮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原则。当学生沉浸在抽象问题或复杂关系的苦思冥想之中时,呈现出生动的直观形象,给学生以枯木逢春的感觉,能平添几分兴致,大开思维的闸门,思维迅速进人积极、兴奋的状态,从而使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1)利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在讲电流的热效应时,教师准备了高能电池、铁架台、开关、电阻丝一段、导线若干段连成电路,然后在电阻丝上涂少量的凡士林,立上三根火柴,请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按下开关,一连串的物理现象发生了:火柴点燃了,电阻丝冒着烟,并渐渐的发红;老师这时候,还可以拿根火柴,与电阻丝接触,可以看见,火柴被点燃。这一连串的物理现象把课堂推向了教学的高潮,使学生从中深刻的认识了电流的热效应,这样的物理实验演示,既直观,可信度也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2)利用各种视、声频技术来诱发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潮。比如,幻灯投影的方法,将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特征的比较,可以用细铁屑在玻璃板上的分布再通过幻灯投影显示出来,既直观又形象;又如,录音、电视的方法,优美动听的音乐,自然界中生动有趣的现象,如“蓬莱仙境”的海面上的奇特景象,可以通过录音、电视等电教手段再现给学生,必然能推动教学高潮的产生。
  2 掀起教学高潮的方法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忽缺的心理因素。只有师生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个相通相容、宽松和谐、充满民主的愉快的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得到满足,兴奋点得以激活;由感情上的融洽,引起行为上的顺应,目标上的一致,可以促进教学双方的心理共振,以融洽的情感氛围把教学推向高潮。
  2.1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比如,我们在学习初二物理中蒸发内容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前,有意的把教室的电扇开起,而且把风调大点,让学生感到凉凉的,然后再去关掉电扇,在关掉开关的一刹那,立即问学生:电扇转动,我们就感到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不仅每个学生自己在思考,还会发现很多学生,私下里进行讨论,结果是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教室里的温度被转动的电扇降了!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说:要想知道它的原因,就来学习蒸发这个物理知识吧。这样就能很好地把学的困惑转化到对蒸发知识学习上来。
  2.2 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通过老师的点拨而恍然大悟时,学生就会体验到获取知识时的那种成就感、喜悦感。当把蒸发知识学完后,再让学生做点实验,比如,用学生的书本或纸扇,去扇温度计;再扇用潮湿的棉花包好的温度计,并将此比较,学生就会弄明白:上课前,老师开的电扇没有将教室里的温度下降。这样就使得蒸发这堂物理课显得有层次,高潮迭起,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口头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传递的载体,也是激发教学高潮的动力。得体的借用,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解释,紧迫的追问,巧妙的点拨,都可以使抽象变得具体,深奥变得形象,乏味变得有趣,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浸入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茅塞顿开,思维畅通。
  2.3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掀起教学高潮
  (1)得体的借用。在机械运动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讲清“机械运动”、参照物“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三个重要概念,可以借用影片《閃闪的红星》中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学语言,激起学生无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给学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物理画面,继而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所描绘的物理现象,讨论“竹排”、“青山”两物体的运动状态,自然得体,很容易得出“竹排”以“青山”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青山”以“岸”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这样,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原理学生就理解了,“参照物”这一概念学生也清楚了,在一片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也从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2)形象的比喻。物理中有些物理量的单位比较多,如电功的单位,有焦耳、度、千瓦小时;电功的单位有瓦特、焦/秒、千瓦等等,学生在使用时极容易搞错,或张冠李戴,或大小颠倒。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借人来做比喻,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诵一段小诗:焦、度、千瓦的一家,三个兄弟两个大,最小一个是焦耳,两个哥哥一样大。这个形象的比喻,掀起了教学的高潮,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学生对电功这三个单位记得住记得准。
  (3)幽默的解释。在讲照相机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个笑话:某人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什么如此照相,那人答道:“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这种幽默的解释使学生在笑声中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使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学生也在这种氛围中牢牢记住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紧迫的追问。在学习热传递规律后,教师可提出如下紧迫的追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发生热传递吗?热传递的方向怎么样的?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了,能否说明高温物体将温度传递给了低温物体?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相等吗?热传递的结果是什么?这一连串的追问,剖解热传递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课堂教学的高潮也随之掀起。
  (5)巧妙的点拨。在讲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时,可以巧妙的设计导语:耳朵的功能是能够听到声音,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廖廖几句话,就能将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掀起了思维的波澜。
  总之,学生在课堂教学高潮中,是由不知到初知,由初知到深知的;其精神状态由平静到兴奋,其思维由单一到复杂,由慢节奏到快节奏,思维密度、精度、激活程度也随之不断加大加深,有利于学生学习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习精神饱满,学得有生气、有活气、有灵气。
  因此,课堂教学的高潮能以其上述独特的魅力而受到无数的百般钟情。然而操作好物理教学课堂高潮的关键在于教师善于捕捉各种机会,有效把握掀起教学高潮的特征,积极探索掀起教学高潮的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物理课的教学高潮的思路,不断提高自己讲课的艺术性与感染力,让每一堂课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歷史活动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必不可少的课程,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设活动课是必要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课能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完善个人的意志品质,本论文基于此主要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活动课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活动课教学 历史教学  中
目的:   探讨c-met与c-src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行
摘要適应我省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山东青州第二中学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积极探索,推出了独具特色、高效实用的“BCA”教学模式(“B”为课前预习案,“C”为课堂教学案,“A”为课后练习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青州二中教学品牌,在2009年5月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上获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被列入潍坊市“十个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重
摘要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往往由于一些学校的设备条件所限制,尤其是条件较差的学校,更是难以有效实施,由此严重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搞好实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首先要重视演示实验,对学生形成概念有很大的帮助;再者就是做好学生实验实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感受物理过程,激发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为了加强高考应变能力,有必要加强变式复习提高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考中物理实验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本文对最近10年(2000年—2009年)高考大纲对实验部分的要求以及对物理试卷中实验试题的考查方式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希望能对奋斗在高考第一线的老师还有考生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考试大纲 物理实验 规律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作为一
摘要对物理状态、过程作定量的观测,可以使认识事物的特性、特征向更深层次的本质认识发展。将“新系统”引入《自感现象》实验教学,把《自感现象》实验从“观察”跃迁到“观测”,这一跃迁是定性实验难以做到的,这样的新跃迁在力、热、声、电、磁、光中均有体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实验的精度,更重要的是使实验得到以往传统器材无法得到的数据,精细地对稍纵即逝的物理变化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处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地理课堂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进行多媒体地理教学才能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希望本文能为中学地理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 地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