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在高中数学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也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主要教学手段。本文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展开了探究,希望为更多教师开展创新思维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一、 前言
数学学科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仅是教学核心目标,更是提高学生理性认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关键期间。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辨能力,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 创设启发式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带入适宜的学习情景,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启发式教学情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启发式教学情景,利用“泰姬陵”三角形图案镶嵌宝石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求解方法,进而开展等差数列前100项求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启发式情景:在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是用宝石镶嵌而成的,第1层有1颗宝石、第2层有2颗宝石、第3层有4颗宝石,以此类推,每层都增加1颗宝石,一共有100层,那么谁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图案一共镶嵌了多少颗宝石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写出这样的等差数列:1 2 3 … 100。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倒置,与原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每层都是101颗宝石,总共100层,并向学生提问:是否可以利用(1 100)×100÷2来计算宝石数量呢?学生回答“是”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没有其他简单的方法?通过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列出:(1 99) (2 98) … (49 51) 100 50。随后,教师进行总结:对上述等差数列进行求和时,我可以用倒序相加法,也可以先凑成整百数再计算,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前提都是这个等差数列有限项是100,但当我们遇到一个无限项等差数列时,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求和计算呢?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这样通过教师创设启发式教学情景,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计算入手,先对等差数列求和知识有基础认知,调动学生使用倒序相加思维,从而为学生学习无限项等差数列求和带来启发,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 设计关联性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有关联性的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初次接触向量的学生,一时间难以理解用向量知识进行余弦定理的推理,所以为了引导学生将两者知识相互关联,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堂问题:回想一下,如果知道三角形两条边长以及夹角,用什么办法可以计算出第三条边长?学生短暂思考后,教师随机提问几名学生,此时大多数学生都会联想到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然后,教师继续提问: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夹角?由于刚学会正弦定理学生很容易答出:三边已知情况下,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夹角度数。这样利用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将向量知识和余弦定理相关联,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余弦定理的向量推导法,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知识应用能力,还可以增加课堂师生互动频率,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 借助开放性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中,教师开展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相对来说教学资源存在很大局限,无法有效拓展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借助生活和网络等开发性教学资源,丰富課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七、 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继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静.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2):50-51.
[2]贺应梅.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109.
[3]潘丽.小议高中数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122.
[4]陈晓鹏.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20(7):23.
作者简介:
黄海龙,董海峰,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一、 前言
数学学科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仅是教学核心目标,更是提高学生理性认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关键期间。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辨能力,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 创设启发式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带入适宜的学习情景,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启发式教学情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启发式教学情景,利用“泰姬陵”三角形图案镶嵌宝石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求解方法,进而开展等差数列前100项求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启发式情景:在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是用宝石镶嵌而成的,第1层有1颗宝石、第2层有2颗宝石、第3层有4颗宝石,以此类推,每层都增加1颗宝石,一共有100层,那么谁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图案一共镶嵌了多少颗宝石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写出这样的等差数列:1 2 3 … 100。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倒置,与原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每层都是101颗宝石,总共100层,并向学生提问:是否可以利用(1 100)×100÷2来计算宝石数量呢?学生回答“是”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没有其他简单的方法?通过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列出:(1 99) (2 98) … (49 51) 100 50。随后,教师进行总结:对上述等差数列进行求和时,我可以用倒序相加法,也可以先凑成整百数再计算,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前提都是这个等差数列有限项是100,但当我们遇到一个无限项等差数列时,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求和计算呢?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这样通过教师创设启发式教学情景,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计算入手,先对等差数列求和知识有基础认知,调动学生使用倒序相加思维,从而为学生学习无限项等差数列求和带来启发,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 设计关联性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有关联性的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初次接触向量的学生,一时间难以理解用向量知识进行余弦定理的推理,所以为了引导学生将两者知识相互关联,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堂问题:回想一下,如果知道三角形两条边长以及夹角,用什么办法可以计算出第三条边长?学生短暂思考后,教师随机提问几名学生,此时大多数学生都会联想到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然后,教师继续提问: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夹角?由于刚学会正弦定理学生很容易答出:三边已知情况下,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夹角度数。这样利用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将向量知识和余弦定理相关联,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余弦定理的向量推导法,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知识应用能力,还可以增加课堂师生互动频率,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 借助开放性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中,教师开展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相对来说教学资源存在很大局限,无法有效拓展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借助生活和网络等开发性教学资源,丰富課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七、 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继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静.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2):50-51.
[2]贺应梅.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109.
[3]潘丽.小议高中数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122.
[4]陈晓鹏.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20(7):23.
作者简介:
黄海龙,董海峰,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市第一中学。